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assessment of the target area of the island/reef under the attack of missile warhead 被引量:12
1
作者 Cheng-lin Zhai Xiao-wei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8-28,共11页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ly developing facilities of island/reef in the world,the economic value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he island/reef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Unfortunately,they may easily b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ly developing facilities of island/reef in the world,the economic value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he island/reef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Unfortunately,they may easily become the attacking target of missiles in the war time.Therefore,aiming at the damage quantification of the targets in the island/reef under the missile attacking,a macroscopic damage 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target area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The model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ssessment model framework.Firstly,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re applied to measur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target in the region through four indicators of the target hazard,striking urgency,damage advantage and mission relevance,respectively.Secondly,based on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shock wave and fragments to target,the corresponding damage model is established,and the damage grade of each target in the evaluated area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damage criteria and grading standard.Finally,the model obtains the overall damage grade of the target area by employi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with synthesizing the importance and the damage grade of each target.Through the verification of an example,it demonstrates the certain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nd provides a certain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nd/reef facilities Shock wave FRAGMENT DAMAGE assessment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灰岩孔隙发育与保持机理--以四川盆地中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文龙 罗冰 +6 位作者 张本健 陈骁 李文正 刘一锋 胡安平 张玺华 沈安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5,共14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蓬深10、合深9、潼深17和正阳1等井钻探证实深层上二叠统长兴组发育一套孔隙型礁滩复合体灰岩储层,突破了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和岩溶缝洞型灰岩储层的传统认识。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储层地... 近年来四川盆地蓬深10、合深9、潼深17和正阳1等井钻探证实深层上二叠统长兴组发育一套孔隙型礁滩复合体灰岩储层,突破了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和岩溶缝洞型灰岩储层的传统认识。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井震联合的储层识别和追踪,开展深层礁滩灰岩孔隙形成机理研究,取得4个方面认识:①深层长兴组孔隙型礁滩复合体灰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格架孔、生物体腔孔、铸模孔和溶孔为主,形成于沉积和早表生环境;②断续分布的多孔礁滩复合体被相对致密的泥晶灰岩包裹,在复合体持续增温条件下导致局部异常高压的形成;③长兴组储层的底板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互层的致密泥岩和灰岩,顶板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致密泥晶灰岩夹泥岩,在致密顶底板的夹持下,导致长兴组区域异常高压的形成;异常高压(超压封存箱)是沉积和早表生环境形成的孔隙在深层得以保持的关键;④在顶底板和礁滩复合体识别基础上,通过井震联合预测有利礁滩灰岩储层分布面积达10.3×10^(4) km^(2)。上述认识奠定了深层孔隙型灰岩储层发育的理论基础,拓展了四川盆地深层灰岩储层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灰岩 孔隙型礁滩灰岩储层 孔隙形成与保持 异常高压 长兴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生态礁体群对非平整岛礁孤立波水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高榕泽 王傲宇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珊瑚礁特殊的地貌结构会导致大部分的入射波浪在其礁缘处破碎,从而有效降低礁坪上的波浪强度,起到保护海岸区域的作用。然而,岛礁上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例如吹填珊瑚砂和岸防建设等,不但对岛礁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对岛礁复... 珊瑚礁特殊的地貌结构会导致大部分的入射波浪在其礁缘处破碎,从而有效降低礁坪上的波浪强度,起到保护海岸区域的作用。然而,岛礁上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例如吹填珊瑚砂和岸防建设等,不但对岛礁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对岛礁复杂波浪演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岛礁建设面临促进岛礁生态修复和改善岛礁防浪抗浪特性的双重需要。文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人工生态礁体群存在时岛礁孤立波水动力的演变特性,并且分析了波高、水深、礁体开孔直径等因素对孤立波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生态礁体群的存在会对岛礁孤立波的传播演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入射波浪与人工生态礁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礁体的存在会降低入射波浪的反射强度。除此之外,人工礁体内部复杂的涡流场会消耗更多的入射波能量,导致入射波浪在礁坪上的透射系数降低,更好地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态礁体群 珊瑚礁 非平整岛礁 孤立波 水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驻岛人员肠道菌群分析
4
作者 吴浩 谢沛 +4 位作者 张菂 黄文 李兆申 薛芊 鞠金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分析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为维护驻岛人员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驻岛人员若干,同时纳入沿海地区人员若干作为对照,对人员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人员肠道... 目的分析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为维护驻岛人员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驻岛人员若干,同时纳入沿海地区人员若干作为对照,对人员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人员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组成差异。结果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驻岛人员肠道菌群丰度较沿海地区人员升高,beta多样性分析提示驻岛人员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与沿海地区人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驻岛人员肠道内拟杆菌门丰度低于沿海地区人员(30.8%vs 48.3%,P<0.001),而肠道内变形菌门丰度高于沿海地区人员(28.3%vs 10.2%,P<0.001)。经多重假设检验校正后发现,驻岛人员肠道内拟杆菌属、罗斯氏菌属、另枝菌属、副拟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普雷沃氏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产粪甾醇真杆菌属丰度显著提升。结论海岛特殊环境影响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肠道微生态健康亟需精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岛人员 海岛 肠道菌群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坡度岛礁地形对波浪非线性特征变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陈佳莹 王傲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差异坡度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变化显著影响入射波浪在岛礁上传播演变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礁坪地形突变对规则波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文章基于差异坡度岛礁地形的实验室...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差异坡度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变化显著影响入射波浪在岛礁上传播演变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礁坪地形突变对规则波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文章基于差异坡度岛礁地形的实验室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差异坡度岛礁地形对波浪非线性特征变化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入射波高、礁坪水深和波浪周期3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偏度、不对称度和厄塞尔数峰值的幅值均在礁坪台阶附近达到最大值,3个非线性特征参数幅值整体上均随入射波高和波周期的增大而增大,随礁坪水深增大而减小。最后,根据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在差异坡度礁坪上随厄塞尔数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其参数化拟合得到不同礁坪区域内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波 珊瑚礁 岛礁地形 非线性特征 偏度 不对称度 厄塞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术孤岛”到“耦合网络”: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断裂与弥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宝玺 杜蕾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是通过制度安排、培养组织、导学关系与博士生主体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交织形成的培养范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该模式不仅是学术逻辑下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应然要求,还是社会逻辑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然导向,具有促... 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是通过制度安排、培养组织、导学关系与博士生主体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交织形成的培养范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该模式不仅是学术逻辑下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应然要求,还是社会逻辑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然导向,具有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然而,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亦存在着“学术孤岛”现象,表现为招生—资助—学位授予的制度缺陷、培养过程中组织协同不足、博士生与导师存在身份认同偏差、“孤独学者”难以适应跨学科培养需求。对此,应构建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的“耦合网络”,通过创新招生—资助—学位授予制度、推进落实有组织科研模式、建立良好的博士生导学关系并积极倡导博士生朋辈协作,进而提升交叉学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博士生培养模式 学术孤岛 耦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志留系石牛栏组古地貌格局及沉积演化特征
7
作者 张本健 周刚 +10 位作者 钟原 汪华 戴鑫 乔艳萍 张自力 兰才俊 陈龙 余信 罗龙 刘建平 谭先锋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95,共18页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厚度中心位于川南地区,其上覆石牛栏组石灰岩具备近源成藏的巨大优势,然而当前尚未取得石牛栏组规模储集层勘探突破。研究基于大量的钻测井、岩心、露头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层学、沉积学及地球物理学...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厚度中心位于川南地区,其上覆石牛栏组石灰岩具备近源成藏的巨大优势,然而当前尚未取得石牛栏组规模储集层勘探突破。研究基于大量的钻测井、岩心、露头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层学、沉积学及地球物理学等方法手段,开展川南地区石牛栏组古地貌格局及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南地区石牛栏组自南向北发育南部高带、中部洼地及北部高带3个古地貌单元,明确了3个古地貌单元的平面分布范围;(2)3个古地貌单元控制了川南地区石牛栏组沉积相带的展布,南、北2个构造高部位发育礁滩体及碳酸盐岩台地等高能沉积相带,以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珊瑚)灰岩、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等岩性发育为主要特征,中部洼地主要发育泥质浅水陆棚泥岩夹薄层灰质泥岩、泥灰岩沉积,石牛栏组碳酸盐礁滩体是该区油气储集层预测的重要目标;(3)早志留世川中隆起、黔中隆起的抬升隆起塑造了石牛栏组古地貌及沉积格局,随着川中隆起、雪峰古陆的持续活动以及陆源供给增强,伴随着海平面持续下降则导致石牛栏组碳酸盐岩台地的逐渐消亡,至韩家店组则发育1套海相碎屑岩沉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该区石牛栏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古地貌 生物礁 油气勘探 石牛栏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永兴岛植被动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时空关联性
8
作者 刘红晓 耿守保 +4 位作者 庞钰巾 任海 简曙光 曾珍 陆宏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3-1273,共11页
海岛植被是保障海岛生态稳定,维持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随着人类对于海岛的开发建设,探究长时间序列下海岛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对于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至关重要。以人类开发建设持续时间长且强度高的西沙群... 海岛植被是保障海岛生态稳定,维持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随着人类对于海岛的开发建设,探究长时间序列下海岛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对于海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至关重要。以人类开发建设持续时间长且强度高的西沙群岛永兴岛为研究对象,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表征植被特征,使用景观生态风险指数(LER)表征人类活动对海岛的开发建设程度,分析1991—2020年NDVI与LER的时空变化趋势和二者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永兴岛NDVI整体偏低,但30年间NDVI整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P<0.05),这主要与开发建设和实施生态修复有关。空间上,永兴岛NDVI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38.3%的区域NDVI明显改善,主要是乔木及灌木植被,6.2%的区域NDVI明显降低,主要是灌木。永兴岛LER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人类活动强度显著增强(P<0.05)。永兴岛LER与NDVI具有较强的时空相关性,人类活动对于植被具有双向作用,正向影响集中于海岛中部的林草地,但仍需注意,海岛北部灌木以负向影响为主,是下一步生态管控的重点区域。对于生态本底较差的海岛生态系统,适度的人类活动促进了植被的生长扩散,但必须控制在合适的阈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植被 归一化植被指数 景观生态风险 人类活动 西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礁下滩薄储层沉积模式与预测——以元坝西区长兴组礁下滩储层为例
9
作者 徐守成 高博乐 +3 位作者 丁蔚楠 刘远洋 郑公营 张小青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4,共13页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带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关于生物礁之下的生屑滩研究尚浅,且礁下滩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快,因而储层的精细预测较为困难,效益开发难度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以元坝西区...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带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关于生物礁之下的生屑滩研究尚浅,且礁下滩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快,因而储层的精细预测较为困难,效益开发难度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以元坝西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经过地层精细划分和古地貌的研究,认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的沉积模式为在长兴早期形成高能滩体,在长兴中晚期继承发育了生物礁,从而在纵向上形成了“上礁下滩”的独特沉积特征。在深入认识礁下滩储层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井震结合识别礁下滩储层的方法并指导了研究区礁下滩开发评价井Y203H_C井的部署和实施,取得了礁下滩开发评价的重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西区长兴组早期为远端变陡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礁下滩储层主要沿着变陡带发育;②应用混合相位反褶积和F-X去噪技术,提升了地震数据质量,采用波形指示反演提高了储层纵向预测精度,结合GR波形指示模拟技术,有效避免了碳质泥岩陷阱,实现了礁下滩薄储层的定量预测;③研究结果支撑了首口礁下滩开发评价井的部署,钻探结果证实了上述地质认识及储层预测结果的正确可靠,表明礁下滩薄储层沉积模式和预测方法有助于四川盆地礁下滩储层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西区 礁下滩 沉积模式 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声学频差技术在广西银滩南部海域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国宝 程高 +3 位作者 牛麓连 邹建伟 于杰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提高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的准确性,于2023年1月在广西银滩南部海域的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EK 80(工作频率为120 kHz)和EY 60(工作频率为200 kHz)2款先进的分裂波束探鱼仪进行渔业资源声学调查,并辅以底拖网生物学采样。通过对比频差降... 为提高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的准确性,于2023年1月在广西银滩南部海域的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EK 80(工作频率为120 kHz)和EY 60(工作频率为200 kHz)2款先进的分裂波束探鱼仪进行渔业资源声学调查,并辅以底拖网生物学采样。通过对比频差降噪技术和传统降噪技术解析渔业资源声学映像,结果显示:频差降噪技术在追踪单体目标时,其平均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值高于传统技术,且变化范围更小,展现出更强的技术性和客观性;在评估不同断面的渔业资源密度时,频差降噪技术得出的平均尾数密度均低于传统技术,显示出在处理渔业声学噪声方面的可靠性;对于优势种类,频差降噪技术在评估较大个体时,尾数密度差异不大,但在评估较小个体时,尾数密度显著增加,表明其在提高渔业资源密度评估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利用经过频差降噪技术处理的体积反向散射系数(Volume backscattering strength,Sv)映像评估渔业资源密度,不仅能剔除更多干扰噪声,还能更精准地检测到个体较小的生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渔业资源评估 渔业声学调查 频差降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频率响应的孤岛微电网日前—日内两阶段高分辨率优化调度
11
作者 张磊 陈轩妮 +1 位作者 叶婧 郭志豪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9,92,共9页
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的微电网具有惯量低、系统动态频率响应能力弱等特征,处在孤岛运行模式的微电网频率更易受波动。针对微电网频率稳定性问题,将动态频率响应模型加入到优化调度中,推导系统频率安全约束以提高系统调频能力。含动态频率... 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的微电网具有惯量低、系统动态频率响应能力弱等特征,处在孤岛运行模式的微电网频率更易受波动。针对微电网频率稳定性问题,将动态频率响应模型加入到优化调度中,推导系统频率安全约束以提高系统调频能力。含动态频率响应约束的调度模型具有多约束、非线性、高维等特征,现有研究中忽略了调度模型线性化的影响。基于此,在考虑动态频率响应的孤岛微电网日前—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中引入日内高分辨率离散策略,在日前优化调度的基础上选取能更好的拟合系统净负荷出力曲线的高分辨率进行日内优化调度,修正日前调度计划。最后,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孤岛微电网的调频能力并合理安排调度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微电网 动态频率响应 高分辨率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生物群落的连通性初探
12
作者 陈涛 李征 +3 位作者 路吉坤 伏光辉 张硕 高世科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3,共13页
为了深入了解近岸海域不同生境间的群落格局及其相互联系,有必要探究影响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物种分布与生态连通性的潜在因素。本研究对江苏海州湾4种典型生境——人工鱼礁区(ARA)、紫菜养殖区(NCA)、牡蛎礁区(OCA)、天然海区(NA)的鱼... 为了深入了解近岸海域不同生境间的群落格局及其相互联系,有必要探究影响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物种分布与生态连通性的潜在因素。本研究对江苏海州湾4种典型生境——人工鱼礁区(ARA)、紫菜养殖区(NCA)、牡蛎礁区(OCA)、天然海区(NA)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群落开展综合调查。结果显示,4种生境的物种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有一些重要物种能够同时存在于多种生境,也有些特有物种仅存在于一种生境。ARA中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远高于其他生境,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体长在ARA、NCA和OCA均显著大于NA的(P<0.05),这一差异与饵料生物分布密切相关。不同生活习性的鱼类体长分布差异表明,物种洄游行为在生物分布和生境连通中发挥重要作用。洄游性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在人工生境内的体长显著大于自然生境的(P<0.05)。定栖性鱼类如矛尾虾虎鱼体长在OCA显著大于ARA和NCA的(P<0.05),而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体长在NCA显著大于ARA和OCA的(P<0.05)。本研究表明:人工生境通过提升生境复杂性,形成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个体发育的环境条件。饵料生物分布和物种洄游特性与不同生境间的连通性具有潜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人工鱼礁区 牡蛎礁区 紫菜养殖区 天然海区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叠层石礁特征及沉积环境
13
作者 吕奇奇 张蕾 +2 位作者 王林 孙学虎 张建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叠层石礁的形成与演化可以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地质事件分析以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基于此,对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进行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理论对叠层石礁礁体特征、叠层石宏观形态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 叠层石礁的形成与演化可以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地质事件分析以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基于此,对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进行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理论对叠层石礁礁体特征、叠层石宏观形态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反演其沉积演化过程,分析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依据叠层石的形态规模分布,研究区叠层石形态自下而上具有分叉→不分叉的变化,反复3次,储层发育厚度具有薄→厚→薄的发育趋势,在叠层石礁发育期间,整体沉积处于海平面上升阶段,中间经历了2次小规模的海平面升降,水动力条件发生了多次变化。鄂尔多斯盆地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叠层石礁的发现为寒武系叠层石的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礁 沉积特征 环境演化 徐庄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海岛乡村空间演化路径——以福建平潭国际旅游岛北港村为例
14
作者 王建英 孙琦 邹利林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9-1049,共11页
以福建平潭国际旅游岛北港村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海岛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与演化路径,为探索海岛乡村空间可持续演化提供新视角。研究发现:①北港村空间演化是一个多阶段、多主体参与及其相互竞争与协商推进的过程,并逐渐形成了一... 以福建平潭国际旅游岛北港村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解析海岛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与演化路径,为探索海岛乡村空间可持续演化提供新视角。研究发现:①北港村空间演化是一个多阶段、多主体参与及其相互竞争与协商推进的过程,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异质行动者共同缔结的行动者网络;②北港村行动者网络转换过程中异质行动者的加入使得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和异议出现再转译和角色转变,关键行动者与强制通行点(OPP)也发生了转换和更替;③由于内源力与外源力的交错,北港村空间演化路径实现了从“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推动”向“上下互动的多元主体参与”的转变,反映了异质行动者在乡村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被动应对与主动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乡村 乡村空间重构 乡村旅游地 行动者网络 平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单元异常下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宏杰 张育炜 +3 位作者 肖迁 穆云飞 金昱 陆文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36,共16页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 当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与故障等工况下,传统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易造成交流子微网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进而导致系统失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构网型单元限功率运行与故障工况的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当子微网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或故障工况时,首先,在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变换器控制层,构网型单元将输出功率钳位于最大值或退出运行,跟网型单元通过与互联变换器进行二次协同控制,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其次,在网间互联变换器控制层,与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相连的互联变换器转为构网型控制模式,为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提供母线电压与频率支撑,其余互联变换器按照正常子微网自身剩余容量分担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所需的支撑功率.多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荷连续增加,构网型单元处于限功率运行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通过网间互联变换器的变模式运行,实现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的快速恢复、跟网型单元输出功率的精准分配;当构网型单元处于故障工况时,所提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构网型单元异常子微网因交流母线电压与频率失去支撑导致的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 分布式协同控制 构网型单元 异常运行工况 电压与频率支撑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礁护岸结构裂缝缺陷内脉动压强特征试验研究
16
作者 于通顺 王安琦 +1 位作者 孟晓宇 张振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波浪作用下珊瑚礁礁坪上会产生高速波生流,在高速水流的冲击下岛礁护岸结构易发生破坏、失稳.因此,开展了珊瑚礁礁坪上波生流与有裂缝缺陷护岸结构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对裂缝内脉动压强的频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强度分布等特征进行... 波浪作用下珊瑚礁礁坪上会产生高速波生流,在高速水流的冲击下岛礁护岸结构易发生破坏、失稳.因此,开展了珊瑚礁礁坪上波生流与有裂缝缺陷护岸结构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对裂缝内脉动压强的频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强度分布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揭示了护岸结构裂缝缺陷内脉动压强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礁坪上护岸结构裂缝缺陷特征位置处脉动压强的主频值与入射波频率对应.护岸结构上、下部沉箱间的裂缝入口处脉动压强分布较为平稳,沿裂缝缺陷逐渐延伸分布的各测点脉动压强脉动剧烈程度提升,且复杂湍流在裂缝缺陷内发生扩散且于垂直方向摆动幅度提升.同时,湍流的脉动作用在裂缝缺陷内形成的负压持续增大,导致中间位置脉动压强均方根值突增,突变数值约为入口附近7倍.当礁坪长度分别取1 m、2 m和3 m时,裂缝缺陷内中间位置处脉动压强系数分别约为入口处的1.59倍、1.49倍和1.46倍.裂缝缺陷内沿程各测点位置处的脉动压强系数对于大坡度礁前斜坡更为敏感,且礁前斜坡率越大,脉动压强系数越大.存在1个临界坡度,当礁前斜坡率大于临界坡度且礁上相对淹没度位于0.61~1.04时,脉动压强系数值下降约34%;当礁前斜坡率小于临界坡度时,脉动压强系数沿程分布与礁前斜坡率之间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护岸结构 波生流 裂缝缺陷 脉动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多源遥感数据的海南岛红树林碳储量估算
17
作者 李尉尉 薛志泳 +1 位作者 朱建华 田震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7,共8页
碳储量变化是碳库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效准确评估碳储量对区域碳循环和碳源/汇研究、减缓气候变化和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多时序遥感影像数据(Sentinel-1、Sentinel-2)和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 碳储量变化是碳库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效准确评估碳储量对区域碳循环和碳源/汇研究、减缓气候变化和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多时序遥感影像数据(Sentinel-1、Sentinel-2)和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云计算平台,匹配ICESat-2植被冠层的光子点数据反演红树林树高,通过大范围尺度的红树林“树高-生物量”模型反演生物量,最终得到海南岛红树林树高、地上生物量和碳储量估算结果,从而分析其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海南岛红树林2016年、2019年和2022年平均高度分别为6.99 m, 7.26 m和7.71 m,其中各区域红树林树高整体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2019年和2022年海南岛红树林地上生物量总量分别为400 939.48 t, 411 928.64 t和458 759.02 t,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0.23 t/hm^(2),114.61 t/hm^(2)和120.02 t/hm^(2),海南岛东北部的东寨港和八门湾区域地上生物量占总量的80%;红树林植被碳储量的增长率在1%~4.45%之间,其中东寨港、八门湾的红树林植被碳储量增长率最大,分别为4.45%和3.17%。研究成果可为大范围尺度红树林碳储量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参考,作为海南岛红树林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参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碳储量 生物量 Google Earth Engine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区修复对阜新主城区热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张永利 张开 +2 位作者 刘家良 姚玉增 付建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4-161,共8页
阜新矿区是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露天煤矿区,其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直接影响到阜新市的热岛效应。本文采用2001—2022年间9幅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阜新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分析了二十余年来阜新市主城区热岛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阜新... 阜新矿区是我国东北地区典型的露天煤矿区,其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直接影响到阜新市的热岛效应。本文采用2001—2022年间9幅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对阜新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分析了二十余年来阜新市主城区热岛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阜新市主城区的热场环境明显受到煤矿开发过程的影响。空间上,阜新市主城区热场环境稍有缓解,中高温分布区域呈现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趋势,但热岛效应最强的区域始终集中在建成区和煤矿露天采场;时间上,阜新市热场环境基本稳定,但海州煤矿露天采区热岛效应于2018年后显著降低,与海州露天矿山地质公园建设的现实相吻合。本文研究结果为阜新矿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矿业型城市的转型和产业调整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露天采场 地表温度 遥感影像 阜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能发电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海岛上的应用
19
作者 张亚群 刘敬锋 +2 位作者 王振鹏 李显豪 范朝晖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波浪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在海岛周围存在丰富的波浪能资源。近年来,随着波浪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技术形式,部分技术也日渐成熟。波浪能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以波浪能发电技术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年来涌现... 波浪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在海岛周围存在丰富的波浪能资源。近年来,随着波浪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技术形式,部分技术也日渐成熟。波浪能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以波浪能发电技术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年来涌现的新形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归纳了我国波浪能发电技术在海岛上的应用。基于上述分析,从系统理论、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对我国波浪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发电技术 波浪能发电装置 储能 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春季蟹类物种多样性的年际变化研究
20
作者 张洪亮 李文甲 +1 位作者 李振华 周永东 《渔业研究》 2025年第4期468-475,共8页
【目的】研究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春季蟹类物种多样性的年间变化。【方法】本文根据2016年—2020年春季(4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资源量指数、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更替率、资源贡献率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春季蟹类物种多样性的年间变化。【方法】本文根据2016年—2020年春季(4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资源量指数、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更替率、资源贡献率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海域春季蟹类的种类组成、种类数更替、优势种、资源量指数、群落稳定性、优势种的资源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等。【结果】研究表明,5年春季共捕获蟹类14种,分别隶属于1目6科9属,其中2016年8种,2017年6种,2018年10种,2019年和2020年各9种;相邻年间的种类数更替幅度为36.36%~44.44%;生物量和丰度均以2018年为最高,生物量最低出现在2016年,而丰度最低为2019年;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鲟(Charybdis japonica)和双斑鲟(C.bimaculata)均为5年的共同优势种,其中经济种三疣梭子蟹和日本鲟对蟹类生物量的总贡献率在各年均超过54%;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均为2018年,而多样性最高出现在2019年,多样性和均匀度最低均为2017年,而丰富度最低出现在2020年;三疣梭子蟹、日本鲟的丰度与海水底层溶解氧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与水深、海水底层盐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双斑鲟的丰度与海水底层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2016年—2020年春季中街山列岛附近海域蟹类群落处于受干扰程度较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 蟹类 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