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cR基因缺失对副猪嗜血杆菌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簇中部分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军 王一成 +4 位作者 姜平 李军星 袁秀芳 徐丽华 吴旺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1-775,共5页
为研究iscR基因对副猪嗜血杆菌(HPs)荚膜多糖(CPS)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野毒株(290A1-WT)和iscR基因缺失株(290A1-△iscR)内构成CPS基因簇相关基因funA、wbgY、capD、wza和funK的表达量变化;并利用透... 为研究iscR基因对副猪嗜血杆菌(HPs)荚膜多糖(CPS)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野毒株(290A1-WT)和iscR基因缺失株(290A1-△iscR)内构成CPS基因簇相关基因funA、wbgY、capD、wza和funK的表达量变化;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两菌株体外培养和与猪血清作用后菌体表面荚膜的差异。结果显示:体外培养时,iscR基因缺失株wza的表达量一直高于野毒株的表达量,在OD_(600nm)值为0.2时差异显著(p<0.05),而capD在OD_(600nm)值为0.2时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当菌株与猪血清作用后,iscR基因缺失株中的capD、wza和funK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在血清作用10 min时,fu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毒株(p<0.05);在血清作用20 min后,wbgY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血清作用前两菌株均无明显荚膜生成,与猪血清作用10 min后野毒株荚膜厚度达到100 nm,而iscR基因缺失株仍无明显荚膜生成,该结果说明iscR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HPs表面荚膜的生成。本研究结果为HPs CPS合成相关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研究提供一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荚膜多糖 iscr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