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内陆河灌区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谈存峰 张强 田万慧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基于河西内陆河灌区463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排序选择Logit模型分析农户个人、家庭特征对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户主性别、身份和家庭人口因素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不显著,户主文化程度和种植规模对农户采纳意愿有... 基于河西内陆河灌区463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排序选择Logit模型分析农户个人、家庭特征对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户主性别、身份和家庭人口因素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不显著,户主文化程度和种植规模对农户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农户采纳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提出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宣传教育,为循环生产技术推广提供内在驱动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提升农户农业技术接受能力;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循环生产技术推广奠定基础;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为循环生产技术推广拓展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内陆河灌区 农田循环生产技术 采纳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量Z指数与Palmer指数对河西干旱的监测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劲松 黄玉霞 +1 位作者 冯建英 王宝鉴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利用河西内陆河水文代表站1959—2004年逐月径流量资料、内陆河流域灌溉区1949—2001年耕地面积及代表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Z指数,并以径流量Z指数作为径流干旱指数,对旱涝等级进行划分;考... 利用河西内陆河水文代表站1959—2004年逐月径流量资料、内陆河流域灌溉区1949—2001年耕地面积及代表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Z指数,并以径流量Z指数作为径流干旱指数,对旱涝等级进行划分;考虑径流量Z指数的旱涝等级与农业灌溉用水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径流量Z指数的灌溉指标。将径流量转化为降水量,改进Palmer旱度模式,且在作改进后,又将潜在蒸散量的计算法由利用桑斯威特公式改为利用彭曼公式。结果表明:将径流量考虑到Palmer干旱指数中并改变蒸散量的算法,使得该指数对河西灌溉区干旱情况的监测均有所改善。对照河西地区的干旱事件,径流量Z指数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比Palmer干旱指数改进前、后监测到的干旱情况效果更佳。径流量Z指数能更真实地反映河西灌溉区干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灌溉区 内陆河径流量 径流量Z指数 Palmer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灌区灌溉条件下地下水变化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葛倚汀 王俊 范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223-225,229,共4页
在干旱内陆河灌区,地下水比较活跃,与非灌区存在着交换,同时也与土壤水存在着交换。在灌溉前后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较大。了解和掌握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于促进农业节水灌溉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瓦提县为例,通过实验... 在干旱内陆河灌区,地下水比较活跃,与非灌区存在着交换,同时也与土壤水存在着交换。在灌溉前后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较大。了解和掌握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于促进农业节水灌溉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瓦提县为例,通过实验对干旱内陆河灌区的地下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在干旱内陆河灌区,地下水位动态随地表来水入渗补给而上升,随农作物蒸腾、潜水蒸发消耗而消退,在灌溉过程中,地下水位浮动比较大,易引起耕地盐碱化,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河 灌区 地下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内陆区特色红枣节水型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5,共5页
主要讨论了滴灌、小管出流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对河西内陆区特色红枣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枣树生理、生态指标、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同一灌水方式条件下,除丰水水平(W1)外,其他处理红枣在萌芽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 主要讨论了滴灌、小管出流条件下,不同灌水处理对河西内陆区特色红枣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枣树生理、生态指标、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同一灌水方式条件下,除丰水水平(W1)外,其他处理红枣在萌芽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的耗水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适度的水分亏缺可以增强植株的抗衰老能力,延缓植株衰老时间,使红枣叶片在果实成熟期依然有较强的功能;从红枣萌芽展叶期至径粗生长停止,W1F2处理的茎粗生长最快,灌水方式水平对红枣横径增幅无明显影响,灌水量对其影响大致呈W1>W2>W3的规律;灌水量对红枣横纵径生长的影响呈极显著水平,中度胁迫(W2)处理最利于红枣粒径增长发育;相同水分条件下,滴灌红枣产量较小管出流红枣产量高,且中度胁迫(W2)水平下的灌水方式对红枣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同灌水方式水平下,红枣产量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强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度胁迫(W2)水平时达最大。综合考虑红枣的生长指标、表观品质及其产量,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70,灌水方式为滴灌时,产量较高,对干旱区特色红枣影响较为明显,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内陆区 特色红枣 节水灌溉制度 小管出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框架下甘肃河西春小麦发展方向选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建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4-39,共6页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作物。我国是世界第一产麦大国 ,也是第一进口大国。我国自产小麦的市场满足率从 6 0年代以来一直只有 80 %~ 90 % ,1999年度小麦总产达到 1.1亿吨 ,满足率达到 10 0 %。目前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通用弱筋小麦的比例...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作物。我国是世界第一产麦大国 ,也是第一进口大国。我国自产小麦的市场满足率从 6 0年代以来一直只有 80 %~ 90 % ,1999年度小麦总产达到 1.1亿吨 ,满足率达到 10 0 %。目前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通用弱筋小麦的比例达 5 9% ,是市场需求的 2倍 ,而面包专用强筋小麦和糕点专用软质小麦严重不足 ,长期依赖进口。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与北美春麦区十分相似的气候条件 ,是理想的专用硬红春麦产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 ,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企业大规模需要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案是采取合同供种、模式化栽培、合同预约生产、优质优价收购 ,配料配粉加工的链条式转化途径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拉动市场需求 ,扩大种植面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沿黄灌区 春小麦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不同流域盐碱土壤碳、氮、氢分布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润珏 陈宗英 王兆峰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盐碱土壤的碳、氮、氢含量,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内陆河不同流域地区盐碱土壤中的碳、氮、氢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点。尤其是疏勒河流域,其碳、氮、氢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地区... 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河西走廊不同地区盐碱土壤的碳、氮、氢含量,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内陆河不同流域地区盐碱土壤中的碳、氮、氢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点。尤其是疏勒河流域,其碳、氮、氢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地区(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沿河西走廊从西向东,土壤中碳、氮、氢的总含量依次降低,土壤的肥沃程度也沿河西走廊的从西往东走向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内陆河 盐碱土壤 分布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地区径流量干旱指数初探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劲松 冯建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共5页
利用代表河西地区三条主要内陆河的昌马堡、莺落峡和九条岭三个水文站 38年(195 9~ 1996年 )逐月径流量资料 ,分析各年汛期径流量距平百分率 ,确定径流量丰枯程度 ;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的干旱指数 ,并对干旱指数的... 利用代表河西地区三条主要内陆河的昌马堡、莺落峡和九条岭三个水文站 38年(195 9~ 1996年 )逐月径流量资料 ,分析各年汛期径流量距平百分率 ,确定径流量丰枯程度 ;通过对径流量进行正态化处理来确定径流量的干旱指数 ,并对干旱指数的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 ;同时考虑干旱指数的旱涝等级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实际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内陆河径流量 干旱指数 旱涝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农业节水现状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德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2-113,116,共3页
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已基本成熟,但受现行农业生产体制、农民文化素养、作物种植结构、水价及农产品市场等非技术因素的影响,这些技术的节水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分析了该区当前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 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已基本成熟,但受现行农业生产体制、农民文化素养、作物种植结构、水价及农产品市场等非技术因素的影响,这些技术的节水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分析了该区当前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现状,提出了保障农业节水发展的对策: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建立节水补偿机制,理顺投资渠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节水 节水灌溉技术 河西走廊 沿黄灌区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