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complete relief method for measuring surface stresses in surrounding rocks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凤鹏 邱兆国 冯夏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665-3673,共9页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stresses in surrounding rocks with the use of a relief method of annular hole-drilling was studi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The stress relief process by hole-drilling was then simulated with t...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stresses in surrounding rocks with the use of a relief method of annular hole-drilling was studi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The stress relief process by hole-drilling was then simulated with the use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the borehole diameter(d), the initial stresses and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principle stresses on the variations of the remained stress and the released stress in function of the relief depth(h) were discuss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on-dimensional ratio of the released principle strains and that of the initial principle stress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Poisson ratio of the rock mass on the stress relief curv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relief behavior formulated with the non-dimensional ratio of the released stress and the ratio of h/d is only sensitive to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principle stresses and the Poisson ratio. The stresses are completely released when h equals 1.6d, and the tensile stresses take place on the bore core surface in the relief measurement process. Finally, a non-complete relief method of annular hole-drilling for measuring surface stress in surrounding rocks is proposed and the procedure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complete relief method surface stress in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relief rate ratio of initial principal stresses ratioof released principal stra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热流固耦合盐穴储气库泄漏率影响因素
2
作者 史永飞 文沛然 +3 位作者 张俊飞 杨帆 范金洋 姜德义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6,共14页
盐穴储气库是以盐岩地层为储存介质的能源储库,用于储存空气和天然气等气体。盐穴使用过程中围岩蠕变变形会引发渗透系数改变,影响储气库的安全密闭性,增大气体泄漏风险,严重威胁公共安全。通过综合考量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相互作... 盐穴储气库是以盐岩地层为储存介质的能源储库,用于储存空气和天然气等气体。盐穴使用过程中围岩蠕变变形会引发渗透系数改变,影响储气库的安全密闭性,增大气体泄漏风险,严重威胁公共安全。通过综合考量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相互作用,以达西定律为依据,结合孔隙渗透率演化方程和蠕变本构模型,推导出了盐穴围岩渗流的热流固三场耦合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盐穴储气库数值模型,通过数据模拟和响应面分析分别量化了单因素变化和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盐穴储气库泄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提高最小工作压力和降低温度可有效抑制盐腔变形,而提高最大工作压力和减小腔体埋深会增加气体泄漏风险;(2)最小工作压力与最大工作压力和腔体埋深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泄漏率的影响最为显著,且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储气库 气体泄漏 围岩渗透率 热流固耦合模型 响应面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剪切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旭 宗淼 +4 位作者 黄景琦 杜修力 赵密 崔臻 张茂础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探究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及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及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考虑粗糙度条件,利用分形理论,通过改变分形公式中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粗糙度... 探究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及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及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考虑粗糙度条件,利用分形理论,通过改变分形公式中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粗糙度G生成5种不同接触面,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接触面数值剪切模型,尺寸为150 mm×150 mm。开展同一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下,数值模拟剪切试验及不同接触面在同一法向应力下的数值模拟试验;将数值剪切试验与室内剪切试验获得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进行对比,验证数值剪切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型剪切破坏产生的裂隙主要集中于中间接触面处,破坏后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接触面粗糙度最大处,破坏裂纹可分为剪切裂纹和张拉裂纹,其中张拉裂纹占主要优势;(2)剪切应力-剪切位移过程曲线存在爬坡、啃断、滑移三大阶段,具有明显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法向位移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大,产生剪胀效应;(3)随着法向应力增加,剪切和张拉裂纹数量增加,破坏现象越明显,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大,剪胀效应减小;(4)随着粗糙起伏度增大,即分形维数D的增大或者分形粗糙度G的减小,破坏裂纹数量增加,其中张拉裂纹增加较明显,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大,剪胀效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衬砌 接触面 剪切特性 颗粒流程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浅埋隧道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傅鹤林 常小兵 胡凯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8,共12页
隧道围岩压力值是浅埋隧道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为进一步提高围岩压力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以传统浅埋隧道坍塌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圆弧滑移面破坏模式,同时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地震力作用下浅埋隧道围... 隧道围岩压力值是浅埋隧道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为进一步提高围岩压力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以传统浅埋隧道坍塌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圆弧滑移面破坏模式,同时基于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运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地震力作用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实际工程和已有成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公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度。研究还发现:围岩压力受非线性系数和初始粘聚力的影响较为显著,非线性系数越大、初始粘聚力越小,围岩压力越大;随着待定参数K(水平围岩压力与竖向围岩压力的比值)的减小,水平围岩压力减小,竖向围岩压力增大;地震力对围岩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竖向地震力单独作用对围岩压力的影响最大,水平和竖向地震力共同作用的影响次之,而仅有水平地震力作用的影响最小。随着水平与竖向地震力系数的增大,围岩压力也在增大。分析结果对于大部分的隧道,尤其是易受地震影响的浅埋隧道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围岩压力 非线性破坏准则 上限定理 拟静力法 圆弧滑移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隧道荷载模式研究
5
作者 石钰锋 张涛 +3 位作者 阳军生 蒋亚龙 胡梦豪 代文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系统考虑隧道埋深、滑移面形式、侧压力系数与地层的关联,提出一种适用于软硬不均地层的盾构隧道荷载模式。对于浅埋隧道,基于椭球体理论推导极限状态下滑移面为椭圆的侧压力系数及竖向松动土压力表达式,并构建力学平衡方程推导侧压力... 系统考虑隧道埋深、滑移面形式、侧压力系数与地层的关联,提出一种适用于软硬不均地层的盾构隧道荷载模式。对于浅埋隧道,基于椭球体理论推导极限状态下滑移面为椭圆的侧压力系数及竖向松动土压力表达式,并构建力学平衡方程推导侧压力计算式;对于深埋隧道,考虑软硬不均地层突变性并对太沙基理论滑移面宽度进行合理修正,推导对应的围岩压力计算式;再结合软硬不均地层分界线位于隧道水平中线上方、下方2类典型工况,推导出隧底反力表达式;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所提荷载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修正惯用法荷载体系相比,所提方法得到的软土-硬土隧道顶部、下半拱竖向土压力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缩小74%和172%;相较于软土-硬土隧道,该方法应用于土层-岩层隧道时,计算得到的下半拱竖向土压力、隧底侧向土压力与实测值的误差更小,即所提荷载计算模式更符合隧道实际受荷状态,且当隧道埋深与开挖直径之比较大以及下部地层越坚硬时,其适用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硬不均地层 围岩压力 滑移面 荷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川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伟 李尧 +1 位作者 郭张龙 田超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4-169,共6页
以洛川隧道DK194+835为研究断面,开展不同埋深下隧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各种试验确定原型、相似材料土和衬砌的参数,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出一套新型衬砌材料及连接方式较好的模拟了实际工程中喷射混凝土、钢架、超前小导管。利用自制多... 以洛川隧道DK194+835为研究断面,开展不同埋深下隧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各种试验确定原型、相似材料土和衬砌的参数,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出一套新型衬砌材料及连接方式较好的模拟了实际工程中喷射混凝土、钢架、超前小导管。利用自制多点位移计等各种监测原件采集开挖过程中围岩内部变形及地表沉降数据。试验表明:可通过拼装的方式在模型试验中模拟隧道的分布支护,可使用滑动式连接件链接相邻位置的石膏块;不同测点竖向位移均经历缓慢增长(开挖面远离监测断面)、迅速增长(开挖面接近监测断面)、逐步稳定(开挖面经过监测断面)3个阶段。随埋深增加,监测断面前期变形(开挖面远离、接近监测断面)占比减小;地表沉降经历缓慢增长、迅速增长、逐步稳定3个阶段。随埋深增加,监测断面前期地表沉降占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模型实验 围岩 变形 地表下沉 埋深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掘关系对下位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小军 孙佳瑞 马扬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8,共8页
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采掘关系发生变化时,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会更加复杂,而目前针对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推进方向不同时巷道受载动态演化规律及失稳特征的研究较少。以陕北能东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采... 近距离煤层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采掘关系发生变化时,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会更加复杂,而目前针对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推进方向不同时巷道受载动态演化规律及失稳特征的研究较少。以陕北能东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上煤层工作面回采后下位煤层巷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得出,上煤层工作面开采后所产生的底板裂隙深度为22.5 m,未发育至下位煤层巷道。按采掘空间位置关系将回采工作面与巷道分为相向、相交、背向3个状态,数值模拟当巷道与工作面的空间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下位煤层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①上煤层工作面与下位煤层巷道的采掘关系为相交与背向推进时,巷道围岩应力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在推进距离为90 m时,最大应力为6.5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1.49,在推进距离为100~110 m时,巷道围岩应力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53.2%,在推进距离为150 m时应力最小,为0.95 MPa,之后不断增大,直到恢复至原岩应力。②巷道围岩位移量在推进距离为100~150 m时增长幅度较大,在150 m时顶板位移量达到最大,为0.036 m,随着巷道越接近边界煤柱,其巷道位移量越小。现场实测结果表明:上煤层工作面过下位煤层巷道时,巷道位移量显著增长,顶板最大位移量为3.41 cm,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相交推进过程中若地质条件简单可以适当加快推进速度,减小上煤层工作面开采对下位煤层巷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巷道围岩 下位煤层巷道 上煤层工作面 底板破坏 辅运巷道 主运巷道 回采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沟断层破碎带TBM隧洞地表预注浆加固效果研究
8
作者 李庆楼 李元卓 +1 位作者 裴成元 周振梁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2-58,共7页
针对TBM穿越断层破碎带围岩破碎易卡机的问题,依托新疆某供水隧洞,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系统对比分析了地表预注浆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TBM穿越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卡机的风险较大。地表预注浆加固增强了断层破... 针对TBM穿越断层破碎带围岩破碎易卡机的问题,依托新疆某供水隧洞,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系统对比分析了地表预注浆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TBM穿越断层破碎带发生塌方卡机的风险较大。地表预注浆加固增强了断层破碎带围岩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降低了隧洞开挖引起的围岩收敛变形,变形降幅可达70.44%。地表预注浆加固措施改善了隧洞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相较于未注浆情况锚杆轴力降低了89.91%,提高了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性。现场取芯结果、TBM掘进参数及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地表预注浆加固提高了岩体的强度和整体性,保障了TBM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高效掘进。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环境中TBM隧洞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隧洞 断层破碎带 地表预注浆 围岩变形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欠挖状态下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树忱 朱林 +3 位作者 孙爱花 张露晨 谢璨 晏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17-2825,共9页
在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设计中,通常假设支护结构层是一个薄壁等厚层。钻爆法开挖的隧道围岩表面由于受爆破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欠挖,导致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结构层厚度不均匀。充分考虑超欠挖情况下隧道围岩表面的不平整性,根... 在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设计中,通常假设支护结构层是一个薄壁等厚层。钻爆法开挖的隧道围岩表面由于受爆破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欠挖,导致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结构层厚度不均匀。充分考虑超欠挖情况下隧道围岩表面的不平整性,根据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将支护后的隧道表面不规则形状依据实际喷层情况归结为未完全填充、局部填充和完全填充三类。基于弹性力学厚壁圆筒理论,建立了单一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和喷射混凝土+钢格栅联合支护结构的等效刚度与最大支护力的理论公式。基于上述原理,结合收敛-约束法对某隧道开挖工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超欠挖隧道的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围岩表面 厚壁圆筒理论 等效支护刚度 等效最大支护力 收敛-约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崩落法开采顶板围岩崩落机理与塌陷规律 被引量:26
10
作者 宋卫东 杜建华 +1 位作者 尹小鹏 唐国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以湖北程潮铁矿西区开采为工程背景,首先结合2个钻孔实时监测的顶板围岩崩落曲线、矿体赋存条件、地层结构和钻孔岩芯资料,揭示顶板围岩崩落过程的基本特点和机理。其次建立了103个沉降点和55个水平位移点的地表塌陷监测系统,通过对15... 以湖北程潮铁矿西区开采为工程背景,首先结合2个钻孔实时监测的顶板围岩崩落曲线、矿体赋存条件、地层结构和钻孔岩芯资料,揭示顶板围岩崩落过程的基本特点和机理。其次建立了103个沉降点和55个水平位移点的地表塌陷监测系统,通过对15个月观测资料,特别是对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水平位移量与时间曲线的关系,以及沉降漏斗发展过程剖面图分析,总结出西区地表变形的量值特征和一般规律。初步揭示了金属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顶板围岩崩落机理和地表沉陷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顶板围岩 崩落机理 地表塌陷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沿空巷道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42
11
作者 姚强岭 朱贵伟 +3 位作者 郑闯凯 李学华 王烜辉 徐强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我国煤矿回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并向自动化、少人化与智能化发展,在保障煤炭回采安全性与生产效率的同时,对两巷超前段支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枣庄矿区高庄煤矿3_(上)705不规则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厚煤层... 我国煤矿回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并向自动化、少人化与智能化发展,在保障煤炭回采安全性与生产效率的同时,对两巷超前段支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枣庄矿区高庄煤矿3_(上)705不规则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厚煤层沿空巷道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思路:巷道掘进期间,基于围岩结构松动圈发育规律对巷道围岩质量进行评估,并结合巷道地质条件设计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参数;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试验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对围岩松动圈发育程度进行量化分析,验证支护思路的技术可行性。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巷道顶板最大移近量为137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52 mm,锚索受力变化量最大为56 kN;主动式超前支护可显著提高围岩结构完整性。该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一方面确保了高庄煤矿3上705工作面回采期间安全,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并对类似条件下回采巷道超前段支护模式选择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了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内涵,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沿空巷道 不规则工作面 主动式超前支护 锚索加固 围岩松动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岩散热风流温度、湿度计算时水分蒸发的处理 被引量:26
12
作者 高建良 徐文 张学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1-955,共5页
在进行巷道水分蒸发处理时,建立了壁面水分、风流中水分同时蒸发情况下,围岩温度场分布、壁面与风流热湿交换、风流温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当水分蒸发量一定情况下,解算出水分全部由巷道壁面蒸发和全部从风流中蒸发时的围岩温度分布规律... 在进行巷道水分蒸发处理时,建立了壁面水分、风流中水分同时蒸发情况下,围岩温度场分布、壁面与风流热湿交换、风流温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当水分蒸发量一定情况下,解算出水分全部由巷道壁面蒸发和全部从风流中蒸发时的围岩温度分布规律,壁面温度、风流温度、风流相对湿度随巷道距离的分布规律,围岩散热热流密度随通风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全部由巷道壁面蒸发时比水分全部从风流中蒸发时的围岩温度低,巷道壁面温度也低,围岩散热量大,所计算出的风流温度也高;通风时间越短和巷道距离越长,差别越大。因此,在对井下风流热环境进行预测时,将巷道中水分蒸发全部处理成在巷道壁面蒸发是不合理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巷道壁面水分蒸发和风流中水分蒸发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散热 风流温湿度 水分蒸发 壁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洞桩法建造地铁车站时围岩位移的控制措施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泉维 王梦恕 扈世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5,共5页
以北京地铁10号线某车站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差分程序FLAC3D建立车站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洞桩法施工中隧道围岩位移的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地铁车站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超前支护与小导... 以北京地铁10号线某车站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差分程序FLAC3D建立车站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洞桩法施工中隧道围岩位移的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地铁车站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超前支护与小导洞开挖的施工阶段1,地表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为36%,围岩塑性区向洞周蔓延并逐渐贯通,可采用合理的超前支护措施加固围岩;在拱部土体开挖与结构施作的施工阶段3,地表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为49%,并引发多次应力传递途径的转换,可通过缩短开挖进尺或设置横向支撑等措施控制。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洞桩法 地表沉降 水平位移 围岩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三:隧道设计理念与方法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颖人 阿比尔的 向钰周 《隧道建设》 2013年第8期619-625,614,共7页
本文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回顾了当前采用的3种隧道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数值极限分析的地层-结构法,克服了地层-结构法缺点,可以求得设计所需的围岩稳定安全系数,解决了当前设计中的人为性问题。对隧道深浅埋分界线进... 本文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回顾了当前采用的3种隧道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数值极限分析的地层-结构法,克服了地层-结构法缺点,可以求得设计所需的围岩稳定安全系数,解决了当前设计中的人为性问题。对隧道深浅埋分界线进行了探索,叙述了基于散体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并对2种分解标准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阐述了隧道设计计算的5个基本理念:1)隧道设计必须满足运行和施工中安全要求,提出初期支护后围岩安全系数必须保证施工安全;2)隧道设计计算模型必须适应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压力特征,符合隧道实际受力情况;3)必须符合现代围岩压力理论与现代支护原理,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4)隧道结构计算模型也应符合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树立初期支护作为围岩加固材料,按塑性理论计算的新理念;5)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参数,确保隧道设计计算的科学性。最后以一个地铁车站为例,采用本讲座提出的方法介绍了Ⅱ、Ⅲ、Ⅴ级围岩中隧道的设计方法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分析 围岩稳定性分析判据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剪切安全系数 破裂面 土体隧道 岩体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二: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其判据 被引量:36
15
作者 郑颖人 丛宇 《隧道建设》 2013年第7期531-536,共6页
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的3种判据,提出有严格力学依据的稳定安全系数作为围岩稳定分析的定量判据。指出围岩有剪切安全系数与拉裂安全系数,并建议采用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作为围岩稳定安全系数。建立土... 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的3种判据,提出有严格力学依据的稳定安全系数作为围岩稳定分析的定量判据。指出围岩有剪切安全系数与拉裂安全系数,并建议采用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作为围岩稳定安全系数。建立土体隧道稳定分析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计算中考虑了围岩的荷载释放,初期支护作为弹塑性材料加固围岩,并应具有一定安全系数,以确保施工安全。二次衬砌作为弹性结构,围岩、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作用确保运行安全。对岩石围岩分级提出初步建议,并以无衬砌围岩安全系数作为各级围岩自稳能力的定量判据,由此反推出各级围岩的力学强度参数,改善了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分析 围岩稳定性分析判据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剪切安全系数 破裂面 土体隧道 岩体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开采充填率与地表移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贾林刚 刘卓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0-1015,共6页
为研究充填开采重要参数充填率与地表移动变形之间的关系,结合某煤矿工作面,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充填开采不同充填率条件下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充填率与下沉系数呈指数关系,与水平变形和倾斜变形呈二次函数关系... 为研究充填开采重要参数充填率与地表移动变形之间的关系,结合某煤矿工作面,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充填开采不同充填率条件下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充填率与下沉系数呈指数关系,与水平变形和倾斜变形呈二次函数关系,与曲率变形为指数关系;当充填率增加时,地表变形快速减小,当充填率增加到80%以上时,地表下沉及变形值减小幅度趋缓;充填开采有效改善了围岩力学环境,不同的充填率影响了覆岩"三带"的岩体力学性质,使得下沉系数及地表变形与充填率呈非线性关系.本文结论对充填开采控制地表变形,保护地面建筑物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充填率 数值模拟 地表变形 围岩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地震波波速的围岩各向异性分析——以赣龙铁路汀州隧道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成禹 刘汗青 黄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1-1457,共7页
在赣龙铁路汀州隧道地震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选取地震波记录较好的57次测试成果,通过地震波激发炮孔段围岩水平、竖直方向横波波速差异性的统计分析,对围岩的各向异性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围岩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横波波速不... 在赣龙铁路汀州隧道地震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选取地震波记录较好的57次测试成果,通过地震波激发炮孔段围岩水平、竖直方向横波波速差异性的统计分析,对围岩的各向异性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围岩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横波波速不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横波各向异性;赣龙铁路汀州隧道围岩总体上表现出竖直方向的横波波速高于水平方向的各向异性特点,围岩横波各向异性系数绝大部分在±10%以内,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动泊松比各向异性系数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5%-15%、-20%-20%和-20%-15%;围岩的各向异性程度与围岩级别、地震波纵波波速和隧道埋深有较密切的关系;当围岩的地震波纵波波速在3 800-5 000 m/s之间或隧道埋深在60-100 m之间时,横波各向异性系数离散程度较大;在测试的Ⅱ~Ⅴ级围岩中,Ⅳ级围岩的横波各向异性离散程度最高,Ⅱ级围岩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围岩 各向异性 动参数 结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连拱隧道不同开挖方案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聂善文 张端良 +2 位作者 樊帅 杨大林 陈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0,共4页
根据某高速公路非对称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形式,针对地表平、地表顺倾斜和地表逆倾斜等地表倾斜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围岩稳定性、衬砌安全性和偏压情况等反映隧道稳定性的性能指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地表倾... 根据某高速公路非对称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形式,针对地表平、地表顺倾斜和地表逆倾斜等地表倾斜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围岩稳定性、衬砌安全性和偏压情况等反映隧道稳定性的性能指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地表倾斜情况下不同开挖方案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倾斜状况显著影响非对称连拱隧道围岩和衬砌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非对称连拱隧道地表平时应采用先大洞后小洞的开挖方案,地表倾斜时必须综合考虑地表倾斜情况和大小洞的跨度差异,才能合理确定开挖方案。非对称连拱隧道隧洞开挖时,先开挖一侧的围岩应力释放会引起另一侧未开挖岩体的竖向应力增大,导致另一侧岩体开挖时释放的荷载也相应增大,使后开挖一侧隧洞的围岩位移和应力增大;开挖过程中应使左右洞的应力释放量尽量接近,降低最终拱顶沉降和拱顶围压拉应力,确保隧道围岩稳定及衬砌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连拱隧道 地表倾斜 围岩稳定 衬砌结构 开挖方案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续面激活与巷道围岩破坏区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伍佑伦 王元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7-1200,共4页
岩体的破坏往往是其中不连续面滑移与扩展的结果。在不连续面有效剪应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巷道临空不连续面激活的观点。分析了圆形断面巷道围岩中临空不连续面的激活深度,认为不连续面的激活深度与其倾角及抗剪强度有关,其中,抗剪强... 岩体的破坏往往是其中不连续面滑移与扩展的结果。在不连续面有效剪应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巷道临空不连续面激活的观点。分析了圆形断面巷道围岩中临空不连续面的激活深度,认为不连续面的激活深度与其倾角及抗剪强度有关,其中,抗剪强度对激活深度的影响较大,同样倾角的不连续面在巷道不同部位的激活深度也并不相同。采用岩体断裂力学的理论,分析了临空不连续面横向翼形裂纹扩展的模式,认为产生翼形裂纹最大可能的部位就是激活临界点。因此,巷道围岩中最大可能的破坏区深度即为不连续面的激活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空不连续面 激活 围岩破坏区 断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理论及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0
20
作者 刘德军 左建平 +3 位作者 刘海雁 洪紫杰 文金浩 史月 《矿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2-33,共12页
巷道支护理论和技术是煤矿岩层控制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煤矿巷道的代表性支护理论,从围岩内部、巷道表面和复合控制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巷道支护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巷道支护下一步可能的研究重点。在支护理论方面,... 巷道支护理论和技术是煤矿岩层控制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煤矿巷道的代表性支护理论,从围岩内部、巷道表面和复合控制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巷道支护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巷道支护下一步可能的研究重点。在支护理论方面,新奥法、松动圈、围岩强度强化等理论较为成熟,承压环、强帮强角和等强支护等新理论不断涌现。支护技术方面,围岩内部支护包括锚杆(索)、注浆和卸压技术;表面支护主要包括砌碹、金属支架和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复合控制主要包括注浆-锚杆(索)、棚-索以及注浆-棚-索复合技术,并重点介绍了新型的全空间桁架锚索协同控制技术。总的来看,围岩与支护体的协同作用机制、新支护材料和技术体系、让压机理和技术以及成熟定量的支护设计方法等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内部控制 表面支护 支护理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