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myc基因在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彭瑞云
王德文
+5 位作者
熊呈琦
李延平
高亚兵
汪宝珍
崔玉芳
杨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13-416,共4页
迄今,c-myc基因表达在辐射诱导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中变化和意义于国内外同类文献尚未见到。本实验采用78只LACA小鼠,经γ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后4周内分批活杀,将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和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并将骨髓...
迄今,c-myc基因表达在辐射诱导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中变化和意义于国内外同类文献尚未见到。本实验采用78只LACA小鼠,经γ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后4周内分批活杀,将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和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并将骨髓细胞涂片采用LSAB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动态观察c-myc蛋白在辐射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中变化。结果表明:照后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照后6小时,骨髓中凋亡的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形态上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形、环状、戒指状或不规则状,并见凋亡小体。c-myc蛋白于照后6小时明显增多,位于造血细胞核内,而照后1-6天,其表达则进行性减少,至照后10-15天,c-myc蛋白再度增多,于照后21天后,c-myc表达趋于正常水平。因此,c-myc基因在辐射诱导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凋亡后的修复中表达均明显增多,可能参与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造血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修复
c-myc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灭活的大肠埃希菌促进照射后小鼠粒系造血及生存
2
作者
郭荣霞
张潇予
+4 位作者
刘飞
刘鹏
王彤
罗鸿博
许元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736-2741,共6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热灭活的大肠埃希菌(HI E.coli)模拟急性腹腔炎症,观察和分析该预处理方案对照射后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一种促进放疗后免疫系统,尤其是粒系重建的新策略。方法: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HI E.coli建立急性腹腔炎症模...
目的:本研究应用热灭活的大肠埃希菌(HI E.coli)模拟急性腹腔炎症,观察和分析该预处理方案对照射后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一种促进放疗后免疫系统,尤其是粒系重建的新策略。方法: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HI E.coli建立急性腹腔炎症模型;运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已诱发腹腔炎症的小鼠,并定期观察小鼠的生存质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骨髓内各血细胞的比例,分析照射后小鼠造血和免疫系统,尤其是粒系恢复的情况。结果:HI E.coli预处理提高了致死剂量(7 Gy)照射后小鼠的生存率,其中对照组死亡率为100%,而HI E.coli预处理实验组死亡率仅为14%,即死亡率降低了86%(P=0.0003)。此外,应用非致死剂量(4 Gy)观察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的恢复,发现在照射后第7天,外周血、脾脏、骨髓中的各阶段粒系细胞(粒系-巨噬系祖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多(P<0.05),其中粒系-巨噬系祖细胞最为明显(P<0.001)。结论:照射前应用HI E.coli预处理可促进小鼠的造血恢复,尤其促进了粒系重建。其机制为HI E.coli诱导的小鼠体内急性炎症微环境影响了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尤其是粒系-巨噬系祖细胞,促进照射后小鼠粒系的恢复,提高了照射后小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射
大肠埃希菌
造血干/祖细胞
粒系造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myc基因在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彭瑞云
王德文
熊呈琦
李延平
高亚兵
汪宝珍
崔玉芳
杨红
机构
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13-416,共4页
文摘
迄今,c-myc基因表达在辐射诱导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中变化和意义于国内外同类文献尚未见到。本实验采用78只LACA小鼠,经γ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后4周内分批活杀,将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和制作电镜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并将骨髓细胞涂片采用LSAB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动态观察c-myc蛋白在辐射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中变化。结果表明:照后小鼠骨髓出现明显损伤及损伤后重建现象。照后6小时,骨髓中凋亡的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形态上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形、环状、戒指状或不规则状,并见凋亡小体。c-myc蛋白于照后6小时明显增多,位于造血细胞核内,而照后1-6天,其表达则进行性减少,至照后10-15天,c-myc蛋白再度增多,于照后21天后,c-myc表达趋于正常水平。因此,c-myc基因在辐射诱导的骨髓造血细胞凋亡及凋亡后的修复中表达均明显增多,可能参与了辐射诱导的造血细胞凋亡及修复过程。
关键词
辐射
造血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修复
c-myc
基因
Keywords
irradiation hematopoietic cell apoptosis cell recovery c-myc
分类号
R81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灭活的大肠埃希菌促进照射后小鼠粒系造血及生存
2
作者
郭荣霞
张潇予
刘飞
刘鹏
王彤
罗鸿博
许元富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736-274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600083)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15CB96490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o.2018PT32034)资助
文摘
目的:本研究应用热灭活的大肠埃希菌(HI E.coli)模拟急性腹腔炎症,观察和分析该预处理方案对照射后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一种促进放疗后免疫系统,尤其是粒系重建的新策略。方法: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HI E.coli建立急性腹腔炎症模型;运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已诱发腹腔炎症的小鼠,并定期观察小鼠的生存质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骨髓内各血细胞的比例,分析照射后小鼠造血和免疫系统,尤其是粒系恢复的情况。结果:HI E.coli预处理提高了致死剂量(7 Gy)照射后小鼠的生存率,其中对照组死亡率为100%,而HI E.coli预处理实验组死亡率仅为14%,即死亡率降低了86%(P=0.0003)。此外,应用非致死剂量(4 Gy)观察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的恢复,发现在照射后第7天,外周血、脾脏、骨髓中的各阶段粒系细胞(粒系-巨噬系祖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多(P<0.05),其中粒系-巨噬系祖细胞最为明显(P<0.001)。结论:照射前应用HI E.coli预处理可促进小鼠的造血恢复,尤其促进了粒系重建。其机制为HI E.coli诱导的小鼠体内急性炎症微环境影响了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尤其是粒系-巨噬系祖细胞,促进照射后小鼠粒系的恢复,提高了照射后小鼠的生存率。
关键词
照射
大肠埃希菌
造血干/祖细胞
粒系造血
Keywords
irradiation
E.coli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
s
recovery
of granulocytes
分类号
R392.9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myc基因在辐射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和修复中表达及意义
彭瑞云
王德文
熊呈琦
李延平
高亚兵
汪宝珍
崔玉芳
杨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热灭活的大肠埃希菌促进照射后小鼠粒系造血及生存
郭荣霞
张潇予
刘飞
刘鹏
王彤
罗鸿博
许元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