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OOH原位生长制备用于CO_(2)吸收的超疏水PVDF膜
1
作者 王文 金央 +3 位作者 李军 陈建钧 陈明 孟昕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0-1577,共8页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开发高效的碳捕集技术至关重要。膜吸收技术耦合了化学吸收法与新兴的膜技术,兼具两者的优点,但其吸收效果受限于膜的润湿性。本文采用FeOOH原位生长协同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对商业PVDF膜进行了超疏水改性。使用扫...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开发高效的碳捕集技术至关重要。膜吸收技术耦合了化学吸收法与新兴的膜技术,兼具两者的优点,但其吸收效果受限于膜的润湿性。本文采用FeOOH原位生长协同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对商业PVDF膜进行了超疏水改性。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分析仪器证实了超疏水F/FeOOH/PVDF膜的成功制备。改性膜的静态水接触角为152.6°、滚动水接触角为8.2°,具有超疏水性。通过膜吸收CO_(2)实验发现,在多种操作条件下改性膜的CO_(2)脱除率均高于50%,表现出良好的CO_(2)膜吸收性能。在40h的膜吸收实验中,改性膜维持了平均4.4mmol/(m^(2)∙s)的稳定吸收通量,而原膜在20h内润湿,通量下降到了2.8mmol/(m^(2)∙s),表明超疏水改性对提升膜的抗润湿性发挥了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 超疏水膜 膜接触器 膜吸收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aceous iron oxide prepared from pyrite cinders by hydrothermal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昭成 郑雅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89-95,共7页
Micaceous iron oxide (MIO) with a hexagonal flaky shape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ferric hydroxide used as precursor was obtained by an acidic leaching solution of pyrite cinders reacting with ammonia... Micaceous iron oxide (MIO) with a hexagonal flaky shape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The ferric hydroxide used as precursor was obtained by an acidic leaching solution of pyrite cinders reacting with ammonia solution.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micaceous iron oxide were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 Micaceous iron oxide can be successfully prepared when optimal parameters of total iron concentration of 2.0 mol/L, pH value of 8, n(Fe2+)/n(Fe3+) of 0.1, mass of seed crystal of 1 g,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260 ℃ and reaction time of 30 min are applied.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ometry (SAEM) were adopted to characterize the hydrothermal products prepare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ly crystallized α-Fe2O3 hexagonal flakes, about 1.0-1.5 μm in diameter and 0.1 μm in thickness, are prepared. Furthermore, the quality of micaceous iron oxide prepared can meet the required characteristics of micaceous iron oxide pigments for paints (ISO 10601--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aceous iron oxide hydrothermal method hexagonal flake pyrite cinders ferric hydr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OH在吸附水体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琨 阮丽君 +4 位作者 王铧 邓心悦 杨雯 江娜 张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4-899,共6页
简述了羟基氧化铁(以下简称FeOOH)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对水中不同类别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总结了不同形貌FeOOH的制备方法以及此类吸附剂在吸附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阐述了FeOOH此类吸附剂在不同污染... 简述了羟基氧化铁(以下简称FeOOH)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对水中不同类别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总结了不同形貌FeOOH的制备方法以及此类吸附剂在吸附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阐述了FeOOH此类吸附剂在不同污染物上的吸附机理,结合文献探讨了FeOOH在水相中的吸附机理,并展望了FeOOH吸附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feooh) 吸附机理 表面官能团 水体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工业废铁泥制备α-FeOOH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丽清 刘新锋 +3 位作者 王雅静 姚淑华 庞常健 赵玲燕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4-247,共4页
以工业废铁泥为原料,经酸浸、还原、空气氧化、过滤等步骤制备α-FeOOH。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孔隙比表面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n(N aOH)∶n(FeSO4)为5.0的条件下... 以工业废铁泥为原料,经酸浸、还原、空气氧化、过滤等步骤制备α-FeOOH。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孔隙比表面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n(N aOH)∶n(FeSO4)为5.0的条件下,处理1kg废铁泥可得到α-FeOOH824.4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泥 α-羟基氧化铁 空气氧化法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镍钴铁浸出液除杂及磷酸铁制备研究
5
作者 胡美世 陈靖 +5 位作者 罗骏 李光辉 彭志伟 张鑫 陈彦虎 饶明军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镍钴铁粉经硫酸氧化浸出所得浸出液为研究对象,调整电位后采用中和沉淀法优先去除溶液中的Al^(3+)和Cr^(3+),实现Fe^(2+)与Al^(3+)高效分离,净化液再经氧化后采用磷酸沉铁制备水合磷酸铁产品,富镍钴的净化液再用于制备氢氧化镍钴。结... 以镍钴铁粉经硫酸氧化浸出所得浸出液为研究对象,调整电位后采用中和沉淀法优先去除溶液中的Al^(3+)和Cr^(3+),实现Fe^(2+)与Al^(3+)高效分离,净化液再经氧化后采用磷酸沉铁制备水合磷酸铁产品,富镍钴的净化液再用于制备氢氧化镍钴。结果表明,在溶液pH=4.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0min条件下,Al和Cr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7.15%,Fe损失率为2.42%;净化液在溶液pH值2.1、沉淀时间10min、沉淀温度25℃条件下沉铁,Fe沉淀率为97.30%,Ni和Co损失率分别为0.36%和0.64%;沉淀产物为无定形且带结晶水的磷酸铁,经700℃煅烧2h后转变为无水FePO_(4),其杂质含量和铁磷比符合HG/T4701—2021中Ⅰ型无水磷酸铁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沉淀法 磷酸铁 氧化浸出 沉铁 除杂 镍钴铁 氢氧化镍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OOH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昶 张稹 +1 位作者 曾明 李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使用自制的γ-Fe OOH反应装置,调查Na OH与Fe SO_4当量比R及磷酸氢二钠对γ-Fe OOH结晶纯度和形态的影响,考察了自制的γ-Fe OOH对铁离子的去除效果。由实验可得,当Na OH与Fe SO4的当量比R为0.85时,γ-Fe OOH的纯度可达64.3wt%;添加适... 使用自制的γ-Fe OOH反应装置,调查Na OH与Fe SO_4当量比R及磷酸氢二钠对γ-Fe OOH结晶纯度和形态的影响,考察了自制的γ-Fe OOH对铁离子的去除效果。由实验可得,当Na OH与Fe SO4的当量比R为0.85时,γ-Fe OOH的纯度可达64.3wt%;添加适量的磷酸氢二钠可以提高γ-Fe OOH的纯度。当R为0.85,添加1%Na_2O当量的磷酸氢二钠时,γ-Fe OOH的纯度可增加到90.8wt%。磷酸氢二钠的添加不仅可以提高γ-Fe OOH的纯度,而且还能改变结晶形态。优化条件下制备的γ-Fe OOH对铁离子的去除率可达7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 OOH 芬顿反应 接触氧化 除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氯丙烷法制备超细β-FeOOH粒子 被引量:5
7
作者 谢玉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4,共6页
FeCl3水溶液和环氧氯丙烷作用,可生成β-FeOOH溶胶,粒子外形呈纺锤状,粒径分布均匀。溶胶经表面处理,可制得油溶性β-FeOOH超细粒子。采用多步反应法,还可控制粒子的大小,并保持粒子外形的各向异性不变。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 环氧氯丙烷 三氯化铁 超细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o_(2)O_(4)/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核壳纳米花球阵列的高效析氧反应
8
作者 杨恩东 田浩泽 +1 位作者 张珂 娄永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0-940,共11页
采用界面工程策略在泡沫镍(NF)上制备了CuCo_(2)O_(4)/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CuCo_(2)O_(4)/NiFe-LDH@NF)核壳纳米花球阵列。研究表明,电子通过CuCo_(2)O_(4)和NiFe-LDH耦合界面发生转移,导致核心CuCo_(2)O_(4)处于富电子状态,... 采用界面工程策略在泡沫镍(NF)上制备了CuCo_(2)O_(4)/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CuCo_(2)O_(4)/NiFe-LDH@NF)核壳纳米花球阵列。研究表明,电子通过CuCo_(2)O_(4)和NiFe-LDH耦合界面发生转移,导致核心CuCo_(2)O_(4)处于富电子状态,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非晶态NiFe-LDH外壳不仅为电子/物质提供更多的传输通道和增加活性位点。同时,还能在电催化析氧反应(OER)中保护核心CuCo_(2)O_(4)免受强碱腐蚀。因此,在1.0 mol·L^(-1)KOH溶液中,将CuCo_(2)O_(4)/NiFe-LDH@NF用作OER催化剂时,仅需191mV的低过电位即可实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和31 mV·dec^(-1)的低Tafel斜率。此外,CuCo_(2)O_(4)/NiFe-LDH@NF在长时间的工作中能够保证催化性能、晶体结构、形貌结构和组成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工程 过渡金属氧化物 镍铁氢氧化物 析氧反应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铁(氢)氧化物对溶液中磷的吸附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谢晶晶 庆承松 +2 位作者 陈天虎 郭燕 潘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538,共4页
铁(氢)氧化物不仅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矿物,也是重要的矿物资源。表生地质作用形成的针铁矿、赤铁矿和无定形氢氧化铁都具有纳米尺度,具有很高的表面积,表现出对磷的专性吸附,是低浓度磷的潜在吸附材料。本文通过铁(氢)氧化物对水溶液中... 铁(氢)氧化物不仅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矿物,也是重要的矿物资源。表生地质作用形成的针铁矿、赤铁矿和无定形氢氧化铁都具有纳米尺度,具有很高的表面积,表现出对磷的专性吸附,是低浓度磷的潜在吸附材料。本文通过铁(氢)氧化物对水溶液中磷酸根的等温吸附实验,初步对比研究了针铁矿、合成氧化铁黄、赤铁矿和无定形氢氧化铁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无定形氢氧化铁对水溶液中磷酸根的吸附能力最强(对低浓度磷的吸附达到5.5mg/g),其次是氧化铁黄和针铁矿,赤铁矿的吸附能力最差。几种铁(氢)氧化物对磷吸附容量的差别主要受比表面积控制。无定形氢氧化铁、合成氧化铁黄、针铁矿、赤铁矿对磷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针铁矿和赤铁矿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双常数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氢)氧化物 吸附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及其水合物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强 庞小峰 +2 位作者 刘乐维 邓波 胡文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1-794,共4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及其水合物(羟基氧化铁),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进行分析,表明纳米氧化铁呈球形,而纳米羟基氧化铁呈棒状,纳米微粒的粒径在50~120nm之间。将掺杂这两种纳米材料的氨基酸进行重结晶,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其...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及其水合物(羟基氧化铁),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进行分析,表明纳米氧化铁呈球形,而纳米羟基氧化铁呈棒状,纳米微粒的粒径在50~120nm之间。将掺杂这两种纳米材料的氨基酸进行重结晶,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其晶型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图谱出现了峰的移位和增减,说明纳米材料对氨基酸的晶体内部结构产生了影响。用MTT(噻唑蓝)细胞增值率实验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两种纳米材料的细胞增值率约为70%~95%,细胞毒性评级1~2,表明其较低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效应 羟基氧化铁 氧化铁 纳米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铁锰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环境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73
11
作者 鲁安怀 卢晓英 +3 位作者 任子平 韩丽荣 方勤方 韩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73-483,共11页
带有表面电荷及含有变价元素的天然铁锰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等化学活性。在不同介质条件下 ,它们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Cr6+,Pb2 +,Hg2 +,Cd2 +,As3 +,Cu2 +,Zn2 +,Co2 +,Ni2 +等重金属离子有吸附作用和对NO-3 ... 带有表面电荷及含有变价元素的天然铁锰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等化学活性。在不同介质条件下 ,它们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Cr6+,Pb2 +,Hg2 +,Cd2 +,As3 +,Cu2 +,Zn2 +,Co2 +,Ni2 +等重金属离子有吸附作用和对NO-3 ,PO3 -4 ,F-,S2 -等阴离子有吸附作用与氧化作用 ,并对苯酚、乙烷、乙烯、合成有机酸等有机物具有吸附和转化降解作用 ,还对CO2 ,NOx 和SO2 等具有分解转化作用。利用这些矿物的环境属性治理水体、土壤及大气污染的方法 ,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用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铁锰氧化物 氢氧化物 环境矿物学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氧化铁黄颜料微结构与耐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潘国祥 陈健 +5 位作者 倪哲明 曹枫 胡双双 林凯 李金花 竺增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氧化铁黄颜料因耐热性差而限制了在塑料加工和卷材涂料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氧化铁黄为前驱体,采用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铝包覆氧化铁黄颜料,采用XRD、FT-IR、TG-DTA、SEM&EDS和TEM等方法表征包覆型铁黄颜料的结构,探讨了反应pH对复合材... 氧化铁黄颜料因耐热性差而限制了在塑料加工和卷材涂料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氧化铁黄为前驱体,采用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铝包覆氧化铁黄颜料,采用XRD、FT-IR、TG-DTA、SEM&EDS和TEM等方法表征包覆型铁黄颜料的结构,探讨了反应pH对复合材料微结构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4时,铁黄表面包覆层为无定型氢氧化铝;pH提高至6、8和10时,表面包覆层为晶态薄水铝石相。包覆后氧化铁黄颜料耐热性有了较大提升。特别在pH为8、10时,铁黄颜料240℃下耐热处理30 min后色差值较小,与表面包覆层形成的薄水铝石相密切相关。铁黄包覆前后,保持了原先的针状结构,未出现团聚;当pH为10时,包覆后铁黄颜料除针状结构外,还出现了较粗的晶态棒状物,可能与羟基氧化铝在反应过程中自身成核有关,解释了DTA图谱上246℃处出现的特殊吸热峰。本研究为耐温铁黄颜料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黄 包覆 氢氧化铝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制备羟基氧化铁的晶型及脱硫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巩志坚 田原宇 +1 位作者 李文华 徐振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0-793,共4页
在FeSO4母液中,以碱比n=0.8,加入多种不同沉淀剂分别合成多个FeOOH样品;采用相同的沉淀剂,两种亚铁盐,即不同的阴离子环境合成多个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晶型、形貌、比表面积、脱硫活性等表征,结果显示由NH4HCO3沉淀的纺锤形纳米FeOO... 在FeSO4母液中,以碱比n=0.8,加入多种不同沉淀剂分别合成多个FeOOH样品;采用相同的沉淀剂,两种亚铁盐,即不同的阴离子环境合成多个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晶型、形貌、比表面积、脱硫活性等表征,结果显示由NH4HCO3沉淀的纺锤形纳米FeOOH具有很高的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 合成 晶型 脱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制备羟基氧化铁的脱硫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巩志坚 梁鹏 +2 位作者 田原宇 李文华 徐振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了考察添加金属离子制备FeOOH的脱硫活性,在不同的反应体系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制备了多个FeOOH样品,并对样品晶型、形貌、比表面积等结构特性和脱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添加Cl-于反应体系,常温可制得纯相-γFeOOH,但阳离子不同(Z... 为了考察添加金属离子制备FeOOH的脱硫活性,在不同的反应体系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制备了多个FeOOH样品,并对样品晶型、形貌、比表面积等结构特性和脱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添加Cl-于反应体系,常温可制得纯相-γFeOOH,但阳离子不同(Zn2+,NH4+)使生成的-γFeOOH结晶程度不同,脱硫活性也不同,添加ZnCl2制备的纳米丝状样品具有较高的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 合成 晶型 脱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羟基氧化铁的脱硫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巩志坚 田原宇 +1 位作者 李文华 徐振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4,共4页
羟基氧化铁的制备受到制备条件或环境的强烈影响,不同的制备方法将得到不同结构和特性的产物,如不同晶型不同形貌或相同晶型不同形貌的同质异构体.为了制备高活性的常温煤气脱硫剂,采用两步法、快速氧化法、强制水解法和中和法分别合成... 羟基氧化铁的制备受到制备条件或环境的强烈影响,不同的制备方法将得到不同结构和特性的产物,如不同晶型不同形貌或相同晶型不同形貌的同质异构体.为了制备高活性的常温煤气脱硫剂,采用两步法、快速氧化法、强制水解法和中和法分别合成多个羟基氧化铁,并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了物性表征和脱硫活性研究.研究表明,添加H2O2快速氧化制成的无定形FeOOH,有较好的脱硫活性,饱和硫化增重率为66.0%,100min模拟德士古煤气热重硫化转化率达6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 合成 晶型 脱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晶晶体中的球粒状与管状铁氧化物包裹体的形貌结构与成因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良钜 饶灿 +4 位作者 张昌龙 阮青锋 雷威 廖宝丽 何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6-792,I0001,I0002,共9页
产出在四川美姑峨眉山玄武岩中的水晶有两种类型,即产出在玄武岩气孔中第一成矿阶段紫色水晶和"三色"层水晶与玄武岩层间滑(错)动裂隙或晶洞中第二成矿阶段的浅色水晶。晶体中铁氧化物包裹体为镜铁矿、赤铁矿、纤铁矿。包裹... 产出在四川美姑峨眉山玄武岩中的水晶有两种类型,即产出在玄武岩气孔中第一成矿阶段紫色水晶和"三色"层水晶与玄武岩层间滑(错)动裂隙或晶洞中第二成矿阶段的浅色水晶。晶体中铁氧化物包裹体为镜铁矿、赤铁矿、纤铁矿。包裹体的形貌结构有两种类型:其一具三圈层构造球粒(0.15~0.5?),它由球核、球壳与表层三部分组成,球核与表层为红棕色,球壳为铁黑色,称"红夹黑"。扫描电镜(SEM)与能谱分析(EDS)表明,球壳由绕球核呈放射状排列的片状镜铁矿组成,表层为红色半透明鳞片状纤铁矿,球核由微晶赤铁矿定向聚合呈圆球形或向外伸出的圆柱形,球粒产出在"三色"层水晶的红棕色间歇层的夹层(0.4~0.7?)中;其二具两圈层构造的中空管,管的长轴方向垂直水晶的菱面体单形晶面方向。SEM及EDS测试表明,管中心为空管,内圈为铁黑色片状镜铁矿,外圈为厚度不一的红棕色赤铁矿,管的形貌有滴管状、钟乳状、倒葫芦状,晶出在第二成矿阶段第一世代条带状水晶的条带中。"三色"层及条带状水晶中的包裹体是强酸性氧逸度高、且热动力生长环境条件极不稳定的产物。水晶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水晶矿属低温热液(150~190℃)成矿,成矿流体的盐度较低,5.7%~13.2%NaCleq,其中紫晶盐度最高(13.2%NaCleq),条带状水晶盐度较低(6%NaCleq)。流体包裹体主要由H2O和SO2及微量CH4组成。这项研究对了解铁氧化物生长机理、生长速率、生长环境热动力条件变化及成矿阶段划分都具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究现今表生氧化环境所形成铁氧化物种类、机理也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成矿阶段 成矿世代 水晶 圈层构造 铁氧化物 氢氧化物 强酸性 高氧逸度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铁砂催化臭氧化苯酚效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世东 张万友 +2 位作者 李玉玲 张兰河 崔凤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3-46,共4页
采用热负载工艺和自然负载工艺制备催化剂,催化臭氧化水中苯酚。pH=10.49时热负载工艺制备的载铁砂催化剂对苯酚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80%~90%。自然负载工艺制备的载铁砂催化剂在其未风干状态下无明显催化效果,但自然风干... 采用热负载工艺和自然负载工艺制备催化剂,催化臭氧化水中苯酚。pH=10.49时热负载工艺制备的载铁砂催化剂对苯酚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80%~90%。自然负载工艺制备的载铁砂催化剂在其未风干状态下无明显催化效果,但自然风干后苯酚去除率可达到100%。自然风干载铁砂在苯酚质量浓度低于2mg/L时处理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95%。同时对催化原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化 载铁砂 羟基氧化铁 氧化铁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卫伟 于欢 李乐京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10-2213,2218,共5页
制备由不同结构单元组成的复合材料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双滴共沉淀法和LDHs层板附着生长法)制备Fe_3O_4/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 制备由不同结构单元组成的复合材料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双滴共沉淀法和LDHs层板附着生长法)制备Fe_3O_4/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LDHs和Fe_3O_4的复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形貌、粒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制备方案得到的Fe_3O_4/LDHs复合材料生长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制备的Fe_3O_4/LDHs复合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和良好的结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四氧化三铁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无络铁系催化剂的沉淀剂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爱平 马建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7-100,共4页
通过对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性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指出用氨水作沉淀剂,共沉淀法制备主组分为铁、镁和锌的无铬铁系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催化剂时,重现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锌和镁的沉淀不完全。从催化剂组成的稳定性、制备的... 通过对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性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指出用氨水作沉淀剂,共沉淀法制备主组分为铁、镁和锌的无铬铁系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催化剂时,重现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锌和镁的沉淀不完全。从催化剂组成的稳定性、制备的经济性以及反应性能等方面阐明了氢氧化钠是比氨水更优选的制备无铬铁系催化剂的沉淀剂。通过对催化剂的晶相分析和酸度测定,指出催化剂中的钠是降低催化剂的酸度使其活性和选择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大量钠的存在会阻碍催化剂活性晶相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剂 无铬铁系催化剂 共沉淀法 铁系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羟基锡酸铁包覆黏土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聚氯乙烯的研究
20
作者 吴静 胡伟东 +2 位作者 焦运红 谢吉星 梁旦辉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7-112,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氧化羟基锡酸铁[FeSnO(OH)_5]包覆黏土,FeSnO(OH)_5包覆黏土的包覆比分别为1∶2、1∶3、1∶5和1∶10,对比研究了不同包覆比的FeSnO(OH)_5包覆黏土对聚氯乙烯(PVC)阻燃、拉伸和热降解性能的影响及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氧化羟基锡酸铁[FeSnO(OH)_5]包覆黏土,FeSnO(OH)_5包覆黏土的包覆比分别为1∶2、1∶3、1∶5和1∶10,对比研究了不同包覆比的FeSnO(OH)_5包覆黏土对聚氯乙烯(PVC)阻燃、拉伸和热降解性能的影响及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加入黏土并没有提高PVC的阻燃性能,当添加10份(质量份,下同)黏土时,黏土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好,且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当包覆比为1∶5时,阻燃剂的阻燃效率最高,且改善了材料的拉伸性能;包覆产物可以提高PVC在800℃时的残炭率,降低了初始分解温度和第一阶段最大失重峰温度,提高了第二阶段最大失重峰温度,表明包覆产物可以促进PVC的分解,且在第一阶段产生的分解产物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羟基锡酸铁 黏土 聚氯乙烯 阻燃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