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钴镍三元系水电解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明华 赵喆 +3 位作者 张文浩 王英鹏 顾军 王泓鉴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6,92,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并表征了铁钴镍系列氢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铁钴镍催化剂摩尔分数对泡沫镍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钴镍系列氢氧化物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水热温度60℃、持续时间8 h,此时得到的样品比表面积最大,为59.61 m^(... 采用水热法制备并表征了铁钴镍系列氢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铁钴镍催化剂摩尔分数对泡沫镍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钴镍系列氢氧化物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水热温度60℃、持续时间8 h,此时得到的样品比表面积最大,为59.61 m^(2)/g;2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60%摩尔分数的Ni样品的析氧电位仅为1.35 V;Co(OH)_(2)摩尔分数为20%的催化剂在2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最低析氧电位仅为1.33 V,过电位为100 mV;而20%Fe(OH)_(3)的样品表现出最低的阻抗。将优化成分后的铁钴镍(摩尔比为2∶2∶6)系氢氧化物催化剂作为测试样品涂覆在镍网电极上,在大面积电极下,电流密度为2000 A/m^(2)时小室电压为1.71 V左右、过电位为42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镍三元催化剂 水热法 水电解 析氧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椰壳炭负载铁钴双金属材料制备及催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研究
2
作者 王若莹 朱鹏伟 +4 位作者 刘嘉迪 任竹娟 王帅帅 娄子阳 吴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2-400,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从饮水机中回收的椰壳炭,将其进行处理后合成椰壳炭负载的铁钴双金属复合材料,并应用于催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的研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对所制备材料的微观...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从饮水机中回收的椰壳炭,将其进行处理后合成椰壳炭负载的铁钴双金属复合材料,并应用于催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的研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对所制备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性能,寻找最佳条件。结合自由基淬灭试验及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推断降解机制。[结果]表征结果证实了基于椰壳炭负载双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功合成。试验条件在初始pH5、PMS浓度为0.75 mmol·L^(-1)、催化剂加入量为0.20 g·L^(-1)时,降解效果最佳。反应40 min后,盐酸四环素去除率大于92.5%。[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椰壳炭负载的铁钴双金属材料,用于催化PMS降解盐酸四环素时活性强、速度快、受腐殖酸影响小,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在环境修复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生物炭 高级氧化技术 盐酸四环素 铁钴双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负载金属法制备铁钴双金属位点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旭东 杨博龙 +2 位作者 程前 李雪丽 向中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8-1593,共16页
过渡金属和氮掺杂的碳(M-N-C)由于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铂基催化剂的替代。然而,目前的M-N-C催化剂通常涉及金属盐、含氮物质和碳载体的结合,在经过热处理和酸洗过程后得到的催化剂在活性位点密度和传质能力上性能... 过渡金属和氮掺杂的碳(M-N-C)由于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铂基催化剂的替代。然而,目前的M-N-C催化剂通常涉及金属盐、含氮物质和碳载体的结合,在经过热处理和酸洗过程后得到的催化剂在活性位点密度和传质能力上性能不足。采用分步负载金属法制备了Fe、Co双金属掺杂的M-N-C催化剂。利用Zn2+和Co2+的竞争效应,成功合成了小尺寸且均匀的Zn-Co-ZIFs双金属沸石咪唑骨架。随后,在不形成金属团簇的前提下将最大量的Fe原子嵌入C-Zn-Co-ZIFs-H+前体结构中,使其在热解后能产生大量的FeCo—Nx活性位点。这种改进显著增加了FeCo-N-C-2催化剂中Fe活性位点的含量(1.9%,质量分数),并深度优化了其微孔和介孔结构(860 m^(2)·g^(-1))。该催化剂在0.1 mol·L^(-1) HClO_(4)和0.1 mol·L^(-1) KOH溶液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展现出了0.806 V和0.921 V的半波电位,并分别在50000、45000 s恒定电位测试后保持了91.21%和95.32%的活性。将其组装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和碱性锌-空气液流电池(ZAFBs)中,峰值功率密度分别达到了746、164 mW·cm^(-2),显示出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分步负载金属法 铁钴双金属位点 电化学 氧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 锌-空气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娟 吴梁鹏 +4 位作者 邱勇 定明月 王铁军 李新军 马隆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0-109,共10页
费托合成反应是将煤炭、天然气、生物质等含碳资源转化成液体燃料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核心是催化剂选择性的调控,即抑制甲烷等副产物的生成和提高目标烃类的含量。本文分析总结了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分类体系、组成特点和发展状况,着重介绍... 费托合成反应是将煤炭、天然气、生物质等含碳资源转化成液体燃料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核心是催化剂选择性的调控,即抑制甲烷等副产物的生成和提高目标烃类的含量。本文分析总结了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分类体系、组成特点和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Fe基和Co基催化剂在费托合成中的应用现状,并从催化剂的性能特点、所适用的原料气组成、抗毒性能等方面对铁基和钴基催化剂进行了比较,最后展望了费托合成直接制取馏分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液体燃料 铁基催化剂 钴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野 康金灿 张庆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55-1263,共9页
围绕费托合成反应产物分布的有效调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在该反应催化剂的设计和研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针对载体(特别是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分子筛或碳材料等)的孔道效应、各类助剂的本质等催化剂方面的关键因素对铁... 围绕费托合成反应产物分布的有效调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在该反应催化剂的设计和研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针对载体(特别是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分子筛或碳材料等)的孔道效应、各类助剂的本质等催化剂方面的关键因素对铁、钴和钌基催化剂的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相关体系中的活性金属尺寸效应。还概述了最近在费托合成反应中涌现的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剂制备方法和新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铁基催化剂 钴基催化剂 钉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K/ZrO_(2)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强 丁杰 +3 位作者 纪国敬 胡绢敏 顾浩 钟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3-1058,I0004-I0006,共9页
近年来,随着化石资源的消耗和CO_(2)的大量排放,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问题日益严峻,而铁基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直接合成烯烃是实现CO_(2)减排及CO_(2)转化与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锆(ZrO_(2))负载铁... 近年来,随着化石资源的消耗和CO_(2)的大量排放,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问题日益严峻,而铁基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直接合成烯烃是实现CO_(2)减排及CO_(2)转化与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锆(ZrO_(2))负载铁钴催化剂(Fe-Co/ZrO_(2))和ZrO_(2)负载铁钴钾催化剂(Fe-Co-K/ZrO_(2))用于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C2=-C4=),重点考察了K含量对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300℃和1.5 MPa下,加入K使CO_(2)转化率由40.8%提高到44.8%,低碳烯烃选择性从0.23%增至68.5%,并提高了反应性能的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加入K使Fe物种的外层电子密度增大,提高了Fe对CO_(2)的吸附强度,促进了碳化铁的形成,并有利于CO_(2)在Fe物种上吸附后发生直接解离,提升了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低碳烯烃 铁钴催化剂 K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载体上铁与钴对铂的锚定效应 被引量:6
7
作者 魏子栋 郭鹤桐 唐致远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2-46,共5页
研究了氧在载铂合金多孔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行为.这种合金催化电极在酸性介质中表现了很好的稳定性,在宽广的工作电流密度范围内,其阴极极化比传统的载铂多孔电极降低20~40mV.利用加速老化试验考查了催化剂粉末与催化电极的稳... 研究了氧在载铂合金多孔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行为.这种合金催化电极在酸性介质中表现了很好的稳定性,在宽广的工作电流密度范围内,其阴极极化比传统的载铂多孔电极降低20~40mV.利用加速老化试验考查了催化剂粉末与催化电极的稳定性,用XRD检测了老化前后催化剂金属成合金的晶型和颗粒度,表明该合金催化电极具有优良的抗烧结能力.老化后滤出液中铂流失量的测定同时表明,合金催化剂的抗腐蚀能力同样是卓越的.基于这些实验事实,提出了合金元素Fe和Co对碳上Pt原子的“锚定效应”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为研制活性与稳定性良好的氧电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正极 氧电极 还原 催化剂 锚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SiO_2双金属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向东 曹发海 +2 位作者 孙启文 应卫勇 房鼎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8,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Fe-Co/SiO2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空速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30~300℃的温度范围内,随反应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提高,甲烷选择性上升,水煤气变换程度逐渐增大,而C2~C4烯烃/... 采用浸渍法制备Fe-Co/SiO2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压力、空速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30~300℃的温度范围内,随反应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提高,甲烷选择性上升,水煤气变换程度逐渐增大,而C2~C4烯烃/烷烃比和C5^+选择性下降;压力增加有利于反应活性的提高和重质烃的合成,当压力大于1.5MPa,CO的转化率、水煤气变换程度、C5^+选择性C2~C4烯烃僬烃比变化不太明显;随空速增加,CO转化率下降,产物中低碳烃含量增加,说明高空速不利于重质烃的生成。XRD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CO3O4和Fe2O3,反应后则为FeCo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铁钴双金属催化剂 重质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系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克京 吕新平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5期56-60,共5页
综述了Fe、Co系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分子结构特性和催化丙烯聚合的性能特征,并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和控制PP分子结构的因素。Fe、Co系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含有独特三齿N配体,突破了传统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配体结构,是近年来单活性中心催化... 综述了Fe、Co系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分子结构特性和催化丙烯聚合的性能特征,并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和控制PP分子结构的因素。Fe、Co系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含有独特三齿N配体,突破了传统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配体结构,是近年来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理论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烯烃聚合领域的研究开发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CO 催化剂 丙烯聚合 聚丙烯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过渡Fe(Co)系乙烯齐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明芳 刘珺 栗同林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4,共6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几类Fe(Co)系催化剂(包括吡啶基二亚胺类、吡啶基单亚胺类、1,10-菲咯啉类等)在乙烯齐聚方面的发展概况。后过渡Fe(Co)系催化剂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不仅可制备高密度聚乙烯,还可通过改变配体的空间位阻...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几类Fe(Co)系催化剂(包括吡啶基二亚胺类、吡啶基单亚胺类、1,10-菲咯啉类等)在乙烯齐聚方面的发展概况。后过渡Fe(Co)系催化剂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烯烃聚合催化剂,不仅可制备高密度聚乙烯,还可通过改变配体的空间位阻使乙烯齐聚制备α-烯烃,尤其是铁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具有高活性和对线型α-烯烃的高选择性。尽管如此,该体系铝氧烷的用量大可能成为制约其工业化的瓶颈。寻找价格低廉的助催化剂替代品是加快该技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钴)系催化剂 齐聚 Α-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制备液体燃料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会东 王世杰 +1 位作者 原金海 冯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51-2353,2359,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铁基催化剂、钴基催化剂由合成气制备液体燃料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简述了催化剂制备使用的载体,添加的促进剂和前躯体预处理技术等关键因素,对铁、钴基催化剂的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对今后合成... 综述了近年来铁基催化剂、钴基催化剂由合成气制备液体燃料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简述了催化剂制备使用的载体,添加的促进剂和前躯体预处理技术等关键因素,对铁、钴基催化剂的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并对今后合成气制备液体燃料催化剂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铁基催化剂 钴基催化剂 液体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Co-Fe-B催化剂上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其海 廖列文 刘自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6-430,共5页
采用共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Co-Fe-B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对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的催化性能,探讨了Fe对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的改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中引入Fe,没有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提高了肉桂醇的选... 采用共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Co-Fe-B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对肉桂醛选择加氢制肉桂醇的催化性能,探讨了Fe对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的改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中引入Fe,没有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提高了肉桂醇的选择性,从而提高了肉桂醇的收率。表征结果显示,Fe调变了非晶态合金Co-B催化剂的结构,使C=C键加氢活性的下降幅度比C=O键加氢活性的下降幅度大,从而提高了催化剂对肉桂醇的选择性。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肉桂醛转化率和肉桂醇选择性的影响,在反应压力3.0MPa、反应温度403K、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肉桂醇收率可达9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铁-硼催化剂 非晶态合金 肉桂醛 肉桂醇 选择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改性CoMo/γ-Al_2O_3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 被引量:8
13
作者 柯明 王雪颖 +2 位作者 鹿明 宋昭峥 蒋庆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7-983,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和Cu改性的CoMo/γ-Al2O3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并用XRD,BET,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金属种类、浸渍溶剂种类、焙烧温度、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浸渍溶...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和Cu改性的CoMo/γ-Al2O3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并用XRD,BET,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金属种类、浸渍溶剂种类、焙烧温度、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浸渍溶剂、550℃下焙烧制备的CoMoFe/γ-Al2O3催化剂活性最高;当催化剂中CoO质量分数4%、MoO3质量分数5%、Fe2O3质量分数0.5%时,加氢脱硫选择性最高。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对CoMoFe/γ-Al2O3催化剂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的液态空速、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分别为2h-1,245~255℃和1.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汽油 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 铁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K/SiO_2催化剂催化F-T合成本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向东 孙启文 +2 位作者 曹发海 应卫勇 房鼎业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1-594,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Co-K/SiO2催化剂。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在温度518~541K、压力1.00~2.60MPa、进料中n(H2):n(CO)=1.12~3.23、气态空速3000~4800h^-1的条件下,研究了在Fe-Co-K/SiO2催化剂上的F~T合成本征动力学。F-...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Co-K/SiO2催化剂。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在温度518~541K、压力1.00~2.60MPa、进料中n(H2):n(CO)=1.12~3.23、气态空速3000~4800h^-1的条件下,研究了在Fe-Co-K/SiO2催化剂上的F~T合成本征动力学。F-T合成中CO2的生成量很少,水煤气变换反应可不予考虑,生成烃为主要反应。以CO转化率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残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采用Levenberg-Maquardt法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F-T合成本征动力学模型参数,反应的活化能为78.9kJ/mol。在Fe-Co-K/SiO2催化剂上的F-T合成本征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8.27%,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本征动力学 铁-钴-钾/二氧化硅催化剂 氢气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催化剂在费托合成中催化性能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成春春 李春丽 +1 位作者 许新乐 曹建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54-157,共4页
研究了利用F-T合成将生物质能源转化为碳氢燃料,对比了铁和钴催化剂在F-T合成中的活性、选择性和寿命。在一些反应条件比较苛刻的情况下,铁的反应活性高,而在一些低强度反应中,钴的活性高于铁的活性。这两种催化剂在甲烷的选择性方面有... 研究了利用F-T合成将生物质能源转化为碳氢燃料,对比了铁和钴催化剂在F-T合成中的活性、选择性和寿命。在一些反应条件比较苛刻的情况下,铁的反应活性高,而在一些低强度反应中,钴的活性高于铁的活性。这两种催化剂在甲烷的选择性方面有着不同的效果。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这两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均在6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催化剂 铁基催化剂 活性 选择性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CoFeB催化剂上肉桂醛选择加氢 被引量:1
16
作者 裴燕 田莉 +3 位作者 乔明华 李辉 李和兴 范康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5-711,共7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CoFeB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的Fe含量对肉桂醛选择加氢制备肉桂醇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同时采用ICP,BET,XRD,TEM,DSC,XAS,XPS,H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Fe的引入有效地提高...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CoFeB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的Fe含量对肉桂醛选择加氢制备肉桂醇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同时采用ICP,BET,XRD,TEM,DSC,XAS,XPS,H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Fe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羰基加氢选择性。在化学组成为Co54.2Fe13.6B32.2的催化剂上,肉桂醇的最高收率达到95.3%,远高于CoB催化剂上的75.9%。结合表征结果发现,在非晶态CoB催化剂中引入Fe,一方面改变了催化剂表面强弱吸附氢的比例,使得有利于肉桂醛中羰基加氢的弱吸附氢的量增加;另一方面减小了活性位的尺寸,从而使得有利于生成饱和醛的吸附构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肉桂醛 肉桂醇 选择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配合物乙烯聚合催化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盛菊 王海旺 魏新芳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2年第5期7-17,共11页
催化乙烯齐聚或聚合铁、钴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不仅在于探索乙烯配位聚合机理的催化剂模型,更为重要的是探讨不同催化剂模型下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为工业界寻找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效催化剂奠定基础。本文针对近年来铁、钴配合物催... 催化乙烯齐聚或聚合铁、钴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不仅在于探索乙烯配位聚合机理的催化剂模型,更为重要的是探讨不同催化剂模型下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为工业界寻找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效催化剂奠定基础。本文针对近年来铁、钴配合物催化剂模型设计和催化行为的研究新进展,并结合笔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工作,集中讨论不同铁、钴催化剂模型的催化活性,从配位金属中心的数目以及参与配位的金属配位环境的角度,讨论铁、钴配合物对乙烯齐聚和聚合的催化性能,并特别强调了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合物 催化剂 乙烯齐聚或聚合 Α-烯烃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La_(0.8)Ce_(0.2)Fe_(1-x)Co_x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三效催化活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佳阳 张文强 +2 位作者 陈耀文 郭锡坤 宋一兵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1-436,共6页
采用自燃烧法制备了一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_(0.8)Ce_(0.2)Fe_(1-x)Co_xO_3(x=0.9,0.7,0.5,0.3,0.1),并考察了其对CO、C_3H_6和NO的三效催化活性。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La_(0.8)Ce_(0.2)Fe_(1-x)Co_xO_3具有良好的钙钛矿型晶体结构,... 采用自燃烧法制备了一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_(0.8)Ce_(0.2)Fe_(1-x)Co_xO_3(x=0.9,0.7,0.5,0.3,0.1),并考察了其对CO、C_3H_6和NO的三效催化活性。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La_(0.8)Ce_(0.2)Fe_(1-x)Co_xO_3具有良好的钙钛矿型晶体结构,晶粒大小为纳米级并自组装成片状结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4.73~22.43 m^2/g,含有微孔和介孔结构。催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La_(0.8)Ce_(0.2)Fe_(0.1)Co_(0.9)O_3具有很好的三效催化活性,在理论空燃比的条件下,CO、C_3H_6和NO的起燃温度分别为195℃、264℃和290℃,完全转化温度分别为239℃、418℃和415℃,低温三效催化活性良好;Fe和Co的掺杂量同时影响着La_(0.8)Ce_(0.2)Fe_(1-x)Co_xO_3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剂 自燃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K/SiO_2催化剂对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
19
作者 马向东 孙启文 +1 位作者 应卫勇 房鼎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5-258,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Co-K/SiO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重时空速和n(H2)∶n(CO)对该催化剂催化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提高,CO转化率和CH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Co-K/SiO2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重时空速和n(H2)∶n(CO)对该催化剂催化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提高,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增大,重质烃(C 5+)选择性减小;升高反应压力有利于提高CO转化率和重质烃选择性;增大重时空速不利于重质烃的生成,同时CO转化率减小,CH4选择性增大;随n(H2)∶n(CO)的增大,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增大,重质烃选择性减小。Fe-Co-K/SiO2催化剂用于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3~513 K、反应压力1.5 MPa、重时空速600~800 h-1、n(H2)∶n(CO)=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cher—Tropsch合成 双金属催化剂 合成气 甲烷 重质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沉淀过程中加料方法对新型铁基CO高变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伟 朱建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4%的氧化钴、1%的氧化铝以及0.5%的氧化铜代替传统的氧化铬作为高温变换催化剂的助剂;研究了在中和沉淀过程中的加料方法对新型CO高变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寻求较优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氧化态XRD谱图分析表明,加料方法对催化剂... 以4%的氧化钴、1%的氧化铝以及0.5%的氧化铜代替传统的氧化铬作为高温变换催化剂的助剂;研究了在中和沉淀过程中的加料方法对新型CO高变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寻求较优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氧化态XRD谱图分析表明,加料方法对催化剂前驱体氧化铁的晶型没有影响;对催化剂进行BET及粒度分布表征发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平均粒度受中和过程加料方法的影响,采用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平均粒度较小,但加料方法对催化剂的平均孔隙半径影响较小;对采用不同的加料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表明,采用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因此,采用沉淀法制备新型铁基CO高变催化剂时,适宜采用并流法加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气变换 Γ-FE2O3 铁基变换催化剂 制备方法 氧化铝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