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低共熔溶剂的生化特性及其多功效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彤彤 林淑琼 +5 位作者 张俊 雷家炽 覃红玉 钟浩渝 朱青盛 余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1-370,共10页
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作为新一代绿色溶剂,因其制备过程简便、毒性较低、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可克服传统有机试剂的不足,使其成为有机溶剂的良好替代品。该文综述DES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体涵盖DES的组成分类、制备方法... 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作为新一代绿色溶剂,因其制备过程简便、毒性较低、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可克服传统有机试剂的不足,使其成为有机溶剂的良好替代品。该文综述DES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体涵盖DES的组成分类、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应用于天然产物提取、食品检测分析和催化反应介质等方面的进展,并对当前该领域存在的核心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归纳概括及对未来用途作出展望,为深入理解绿色溶剂体系的生化特性及其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生化特性 组成制备 绿色化学 功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复合溶剂抽提芳烃工艺
2
作者 杨帅康 李琦 +3 位作者 许文龙 赵强 田原宇 乔英云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馏分切割的方式分离原料中含有较多单环芳烃的轻组分,仅保留重组分,选用复合溶剂探究多环芳烃抽提的实验条件,借助了反抽提技术进一步降低抽出油中饱和烃的含量,并通过减压蒸馏对复合溶剂进行回收。实验结果表...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馏分切割的方式分离原料中含有较多单环芳烃的轻组分,仅保留重组分,选用复合溶剂探究多环芳烃抽提的实验条件,借助了反抽提技术进一步降低抽出油中饱和烃的含量,并通过减压蒸馏对复合溶剂进行回收。实验结果表明,以重组分为原料,在复合溶剂V(环丁砜)∶V(N-甲基吡咯烷酮)=3∶7、剂油体积比为1.2、抽提温度50℃条件下,多环芳烃收率可达75.06%,多环芳烃含量为94.88%(w)。经预处理及溶剂抽提后,抽余油中的芳烃含量由原料中的79.47%(w)降至11.59%(w)。回收后的溶剂颜色变深,使用回收的溶剂进行抽提实验,多环芳烃收率为69.33%,相较于新鲜的溶剂抽提效率略有降低,实现了资源的可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溶剂抽提 多环芳烃 复合溶剂 抽余油 反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聚醚醚酮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有机溶剂纳滤性能
3
作者 闫鹏程 高卓凡 +7 位作者 周志辉 吴红丹 陈霞 周显 范泽宇 邓闪闪 鲁麒 向媛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7-1156,共10页
有机溶剂纳滤(OSN)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常见的纳滤膜不具备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因此选择适合的膜材料是有机溶剂纳滤工业应用的关键。以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 有机溶剂纳滤(OSN)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在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常见的纳滤膜不具备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因此选择适合的膜材料是有机溶剂纳滤工业应用的关键。以哌嗪(PIP)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醚醚酮(PEEK)多孔膜上负载了聚酰胺(PA)功能层,制备了良好耐溶剂性能的PA/PEEK复合纳滤膜,并对其微观结构、亲水性能等进行了研究。探究了PIP浓度对复合膜渗透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性能最优异的膜进行了多种有机溶剂的通量测试以及低价盐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截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0.3%(质量分数)PIP浓度制备的膜具有最优渗透分离性能,其水通量达到(4.81±0.04)L/(h·m^(2)·bar)(1bar=10~5Pa),Na_(2)SO_(4)截留率为98.23%;复合膜对甲醇溶剂通量达到(2.77±0.22)L/(h·m^(2)·bar),在乙醇溶剂中的截留分子量约为519g/mol。此外,复合膜表现出稳定的长期有机溶剂纳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聚酰胺 有机溶剂纳滤 复合材料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溶剂组成对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4
作者 赵丽丽 刘振兴 +5 位作者 陈庆威 陈万桂 潘伟童 许建良 陈雪莉 王辅臣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共6页
溶剂是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解液系统中质量分数达80%-85%,深入了解溶剂组成对提高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六氟磷酸钠(NaPF6)为电解液溶质,揭示了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EMC... 溶剂是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解液系统中质量分数达80%-85%,深入了解溶剂组成对提高钠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六氟磷酸钠(NaPF6)为电解液溶质,揭示了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EMC(碳酸甲乙酯)等典型溶剂组成对钠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EC/DMC/EMC三元电解液体系在Na-HC(硬碳)半电池中的综合性能最优,其中EC/DMC/EMC(体积比1∶1∶1)在30 mA/g的电流密度条件下,其可逆比容量为304.2 mA·h/g,首周库仑效率88.85%;循环80圈后比容量达298.8 mA·h/g,容量保持率97.42%。EC/DMC/EMC(体积比1∶2∶2)电解液在高倍率5C充放电后,返回0.2C倍率时的比容量达到246.3 mA·h/g,相比之下二元电解液体系DMC/EMC(体积比1∶1)中仅为92.6 mA·h/g。CV、XPS和TEM表征显示,EC/DMC/EMC(体积比1∶2∶2)溶剂组成下形成了一层以NaF为主的均匀的SEI(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使得该电池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电解液 溶剂组成 电化学性能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相组成及相态变化对含蜡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刘真 李传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8-1437,共10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原油与水极易形成乳状液,增大了原油处理难度,而原油组成尤其是原油中石蜡的析出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从油相组成影响相态变化进而改变乳状液稳定性的独特角度出发,通过乳状液稳定性测试、油水界面特性测试、析...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原油与水极易形成乳状液,增大了原油处理难度,而原油组成尤其是原油中石蜡的析出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从油相组成影响相态变化进而改变乳状液稳定性的独特角度出发,通过乳状液稳定性测试、油水界面特性测试、析蜡特性测试、沥青质分散稳定性测试、显微观察等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油相中液体石蜡含量的增大,蜡晶的形貌从细小颗粒变为较大的团聚蜡晶,沥青质的分散稳定性也随之下降。测量温度显著影响乳状液稳定性:测量温度为30℃时,增大液体石蜡含量可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扩张模量,这有助于液滴保持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测量温度为15℃时,增大液体石蜡含量促进结构更强的蜡晶网络形成,通过束缚水滴大幅提高乳状液稳定性。此外,研究还发现,在乳化水滴表面析出的蜡晶可形成一层蜡晶界面膜,从而进一步提高界面膜强度和乳状液稳定性。基于上述研究,首次提出油相组成对沥青质与石蜡协同稳定模拟原油乳状液的影响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乳状液 油相组成 石蜡 油水界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溶剂诱导相分离聚丙烯腈-掺铝氧化锌/石墨烯红外隐身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张楠 李洪启 刘栋良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利用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反应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以聚丙烯腈(PAN)、AZO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柔性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利用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合硝酸铝为主要反应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掺铝氧化锌(AZO)。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技术,以聚丙烯腈(PAN)、AZO和石墨烯(graphene)为原料,制备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的柔性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成像、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红外成像等方法,对制备的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PAN-AZO薄膜中,AZO质量分数为15%时,薄膜的红外发射率为0.28。AZO粒子的导电性使辐射能在复合材料内部得到更好的传导和分散,降低了红外发射率,但随着AZ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颗粒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导致红外发射率增大。考虑到π波段的光学跃迁,大多数碳材料可以用作光吸收剂。为增强红外隐身性能,引入石墨烯,制备了PAN-AZO/graphene复合薄膜,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低至0.23,表现出良好的热伪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铝氧化锌 石墨烯 复合膜 非溶剂诱导相分离 红外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解过程中微量水的引入对聚乙烯醇颗粒中甲醇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贺玉舜 周容 +1 位作者 杨胜都 张军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1,共7页
聚乙烯醇(PVA)的醇解以甲醇做溶剂,因此成品PVA颗粒中一般含有不低于2.0%的甲醇,如何降低PVA中甲醇含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中针对PVA 24-88中甲醇含量降低的问题,采用在醇解过程中引入少量水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干燥后PVA的醇解度... 聚乙烯醇(PVA)的醇解以甲醇做溶剂,因此成品PVA颗粒中一般含有不低于2.0%的甲醇,如何降低PVA中甲醇含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中针对PVA 24-88中甲醇含量降低的问题,采用在醇解过程中引入少量水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干燥后PVA的醇解度及甲醇含量。结果表明,在1.0%的加水量下,PVA产物中的甲醇含量降低至0.26%。此外,详细讨论了加水量对醇解PVA样品在不同气体氛围中的热失重行为及醋酸钠含量的影响,当加水量分别为1.0%和2.0%时,醋酸钠含量仅为1.53%和1.24%,均低于无水醇解样品。同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醇解后的溶剂中甲醇和醋酸甲酯含量随加水量增加分别呈升高和降低的趋势。最后探究了干燥时间与PVA 24-88未加水醇解湿料的挥发分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时间延长,冷凝回流组分中的甲醇和醋酸甲酯的含量分别呈现单调增加和递减趋势,且其各自含量均随干燥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该结果可为聚乙烯醇实际生产难题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含水量 醇解度 溶剂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多糖对麦醇溶蛋白纳米体系的影响及复合物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娜 黄霁雯 +1 位作者 雷敏 张朝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2-68,共7页
该研究是以提高麦醇溶蛋白(gliadin,Gli)纳米颗粒(gliadin nanoparticles,GNPs)稳定性为目标,利用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TFPs)的乳化性能,探究TFPs添加量对GNPs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反溶剂法制备银耳多糖和麦醇... 该研究是以提高麦醇溶蛋白(gliadin,Gli)纳米颗粒(gliadin nanoparticles,GNPs)稳定性为目标,利用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TFPs)的乳化性能,探究TFPs添加量对GNPs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反溶剂法制备银耳多糖和麦醇溶蛋白复合载体颗粒(gliadin-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s composite nanoparticles,G/T NPs),并利用纳米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G/T NPs的粒径和电位、相互作用、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FPs和Gli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相结合,形成GNPs在内、TFPs外层附着的复合颗粒;TFPs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GNPs体系的稳定性,减少颗粒之间的聚集,制得的G/T_(4∶1)NPs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PDI)、ζ-电位分别为(198.5±2.6)nm、0.269±0.005、(36.7±0.6)mV,且具有pH响应性。该研究为后续构建疏水营养成分的包埋和运载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麦醇溶蛋白 反溶剂法 复合颗粒 热场发射扫描电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工艺、填充溶剂对钙钛氧化物的微观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程卫桃 李济 胡其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以钛酸正丁酯和无水氯化钙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显微形貌的钙钛氧化物粉体。研究了冷却工艺与填充剂种类对钙钛氧化相结构、显微形貌和光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无外加填充溶剂引入,采用不同冷却工艺均可获得具有片状结构的... 以钛酸正丁酯和无水氯化钙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显微形貌的钙钛氧化物粉体。研究了冷却工艺与填充剂种类对钙钛氧化相结构、显微形貌和光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无外加填充溶剂引入,采用不同冷却工艺均可获得具有片状结构的CaTi_(2)O_(4)(OH)_(2)纯相;当分别引入20 mL乙醇或水作为填充溶剂时,制备的粉体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在不同的冷却工艺下存在较大差异,粉体的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经历了从无定型相的针网状形貌过渡到由纳米纤维聚积夹杂少量块状CaTiO_(3)物相组成的形貌,以及完全由具有片状结构的CaTi_(2)O_(4)(OH)_(2)物相过渡到具有片状结构的CaTi_(2)O_(4)(OH)_(2)以及少量方块状CaTiO_(3)组成的物相。光催化性能显示,引入20 mL乙醇作为填充溶剂,采用缓冷工艺制备的粉体在紫外可见光3 h下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效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氧化物 冷却工艺 溶剂组成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花色苷淀粉/壳聚糖低共熔溶剂增塑膜的构建及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珏 户彦冰 +2 位作者 王田心 代鹏 王浩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本文旨在筛选匹配性能优良的增塑剂品种,制备高性能淀粉/壳聚糖复合薄膜,拓宽食用保鲜膜的应用范围。采用溶液流延法,将壳聚糖与淀粉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加适量的花色苷作为保鲜剂,并添加不同种类的低共熔溶剂,倒入平板流延成膜。低共... 本文旨在筛选匹配性能优良的增塑剂品种,制备高性能淀粉/壳聚糖复合薄膜,拓宽食用保鲜膜的应用范围。采用溶液流延法,将壳聚糖与淀粉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加适量的花色苷作为保鲜剂,并添加不同种类的低共熔溶剂,倒入平板流延成膜。低共熔溶剂氢受体为甜菜碱,氢供体为乳酸、柠檬酸和尿素。通过调控低共熔溶剂的质量分数,制备不同类型和功效的复合薄膜。经过力学性能、透水性能、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热稳定性能等表征手段,同时对抗氧化性、自由基清除率与抑菌性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复合薄膜的物化特性。结果表明,当低共熔溶剂的氢供体为柠檬酸,添加的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42.77 MPa,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843×10^(-11)g·cm/(cm^(2)·s·Pa),自由基清除率为96%,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薄膜 增塑剂 低共熔溶剂 淀粉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世龙 魏兴岳 +2 位作者 曾宪奎 杨卫民 鉴冉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高分子复合材料是储能材料及其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储热、储电和储氢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梳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高分子储能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质、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高... 高分子复合材料是储能材料及其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储热、储电和储氢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梳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对高分子储能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质、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高分子储能材料在工业方面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熔融型制备工艺和溶剂型制备工艺,指出当前制备储能材料技术的不足并对未来大规模制备应用高分子储能材料进行了展望。可靠的复合制备技术、高效的生产效率、优异的材料性能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对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复合材料 储能 熔融型制备 溶剂型制备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墨挥发成分判鉴涉案文件形成时间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祉悦 赵鹏程 +2 位作者 南策 王逸飞 王宗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5-1097,共13页
油墨(墨水)作为文件图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庭科学领域中的关键物证,对相关组分进行深入研究和准确鉴定,在案件侦破和审判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油墨(墨水)的挥发成分可能不同,因此这些挥发成分在油墨(墨水)的鉴定和形成时间的... 油墨(墨水)作为文件图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庭科学领域中的关键物证,对相关组分进行深入研究和准确鉴定,在案件侦破和审判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油墨(墨水)的挥发成分可能不同,因此这些挥发成分在油墨(墨水)的鉴定和形成时间的判断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应用领域和成分等要素的不同对油墨(墨水)的种类和组分进行了梳理,并对用于挥发成分鉴定的多种仪器方法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和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油墨(墨水)。此外,对油墨(墨水)挥发成分检验方法的发展做了展望,指出了目前的方法存在的缺陷,以期为法庭科学文件检验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成分 形成时间 光谱法 色谱法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旭 李云龙 +2 位作者 钱程 王世杰 聂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4,共6页
柔性压电复合材料常被应用于医学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综述了柔性压电复合材料,介绍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代表的柔性基体和纳米填料。随后分析了制备工艺以及在制备中出现的团聚... 柔性压电复合材料常被应用于医学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综述了柔性压电复合材料,介绍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代表的柔性基体和纳米填料。随后分析了制备工艺以及在制备中出现的团聚问题。同时,总结了物理与化学分散法以及双亲助溶剂促进分散的机理。最后归纳了机器学习(ML)、分子模拟和宏观试验3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压电性能 复合材料 双亲助溶剂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SiC疏/亲水Janu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膜蒸馏处理酸性废水性能
14
作者 菅珂婕 方民锋 +4 位作者 吴鑫 李隽 孙怡然 饶品华 李光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9,共13页
着眼于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技术对酸性废水进行处理和资源再利用,针对传统蒸馏膜机械稳定性不高、通量低等问题,使用刮涂法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在亲水碳化硅(SiC)微滤膜表面构建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薄层,制备得到具有... 着眼于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技术对酸性废水进行处理和资源再利用,针对传统蒸馏膜机械稳定性不高、通量低等问题,使用刮涂法和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在亲水碳化硅(SiC)微滤膜表面构建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薄层,制备得到具有不对称润湿性的PVDF/SiC疏/亲水双层Janus复合膜,用于DCMD性能研究.使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乙醇体系为非溶剂凝固浴,探究了制膜过程中PVDF铸膜液浓度、凝固浴成分、凝固浴温度等因素对PVDF层表面形貌和浸润性的影响,研究了复合膜在DCMD浓缩稀硫酸和处理模拟酸性矿山废水中的性能.结果表明,铸膜液中质量分数10%PVDF和纯乙醇凝固浴为最佳制膜条件,所得复合膜水接触角达140°,分离层孔隙率为45%,平均孔径为0.6μm,并且PVDF层与SiC基体结合力强.复合膜在DCMD浓缩质量分数10%(107 g/L)稀硫酸溶液和处理模拟酸性矿山废水实验中水的膜通量均达10 L/(m^(2)·h)以上,对非水组分截留率近100%,并具有长期运行稳定性,表现出DCMD处理酸性废水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复合膜 碳化硅微滤膜 聚偏氟乙烯 非溶剂致相分离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 酸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ZIF-8/石墨烯气凝胶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彰旭 孟凡莉 +3 位作者 张丽丹 朱丹琛 傅明连 吴玉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为解决溢油和有机污染物问题,以NiFe_(2)O_(4)为磁性载体、氧化石墨烯(GO)为气凝胶框架、ZIF-8为金属有机材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复合比的磁性ZIF-8/石墨烯气凝胶(GA/NiFe_(2)O_(4)/ZIF-8),探究了其对乙醇、正己烷、油酸... 为解决溢油和有机污染物问题,以NiFe_(2)O_(4)为磁性载体、氧化石墨烯(GO)为气凝胶框架、ZIF-8为金属有机材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复合比的磁性ZIF-8/石墨烯气凝胶(GA/NiFe_(2)O_(4)/ZIF-8),探究了其对乙醇、正己烷、油酸、花生油、真空泵油5种有机溶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气凝胶具有高效的吸附分离能力(吸附能力是其自身质量的20.0~46.6倍),且均高于对照试验组的石墨烯气凝胶(GA)和磁性石墨烯气凝胶(GA/NiFe_(2)O_(4))。进一步以正己烷为目标污染物进行循环试验,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其吸附量降低不明显,降低幅度为1%~6%。此外,以真空泵油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60~140℃范围内复合气凝胶的高效吸附稳定性。这些优异性质的GA/NiFe_(2)O_(4)/ZIF-8复合气凝胶的开发有望为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磁性铁酸镍 沸石咪唑骨架 复合气凝胶 油水分离 有机溶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香精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及成分分析
16
作者 李政源 余涛 +4 位作者 侯立臣 许永哲 蔡妍妍 韩笑 侯晓颖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8,67,共7页
杜香(Ledumpalustre L.)精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其提取率不高,本研究通过优化杜香精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旨在为杜香精油开发利用提供指导。采用超分子溶剂与水蒸气蒸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杜香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法-... 杜香(Ledumpalustre L.)精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其提取率不高,本研究通过优化杜香精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旨在为杜香精油开发利用提供指导。采用超分子溶剂与水蒸气蒸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杜香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分析了杜香精油中的关键化合物。结果表明,超分子溶剂最佳配制工艺为:提取溶剂为正癸酸,且其体积比10%,旋涡离心速度为8000 xg,浸泡时间为8 h。在此工艺条件下的杜香精油得率为2.15%,与直接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提高了1.5%。杜香精油中的关键化合物有2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香精油 水蒸气蒸馏 超分子溶剂 Box-Benhnken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果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
17
作者 朱鲜燕 邓尚贵 +5 位作者 周勇 史美佳 祝世军 汪业勇 虞淼 许景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87-495,共9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和乙腈(7:3)复合溶剂提取后,经PSA和Alumina (3:7)填料净化,采用HP-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测定。该...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23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和乙腈(7:3)复合溶剂提取后,经PSA和Alumina (3:7)填料净化,采用HP-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测定。该方法能有效分离2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检出限为1.6~3.7μg·kg^(-1),定量限为3.2~7.4μg·kg^(-1),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50 ng·mL^(-1),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2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加标回收率为70.1%~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0.6%~9.2%。采用该方法对水果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进行检测,实际样品中检出DMP、DEP、DIBP、DBP、DHP、DNOP,与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相比,检出值更高,证明该方法可满足水果的邻苯二甲酸酯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复合溶剂 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晓东 袁娇阳 +2 位作者 李晶晶 温晓红 赵千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35,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萃取精馏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加盐溶剂和复合溶剂等3类新型溶剂,可通过对结构、组成和用量的调控来达到最优分离性能。新型溶剂的可调控性,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溶剂因性质单一而无法兼顾高选择性和...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萃取精馏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液体、加盐溶剂和复合溶剂等3类新型溶剂,可通过对结构、组成和用量的调控来达到最优分离性能。新型溶剂的可调控性,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溶剂因性质单一而无法兼顾高选择性和溶解性的缺点。通过对3类新型溶剂的比较指出,相比于离子液体和加盐溶剂,复合溶剂萃取精馏能使用已有的工艺设备且操作条件简单,更具实用价值,具有极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溶剂 离子液体 加盐溶剂 复合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溶剂萃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9
作者 王晓华 魏贤勇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9-22,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溶剂萃取煤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 ,包括溶剂、煤阶、煤岩组分及辅助手段等以及单一及混合溶剂的萃取机理。指出从分子水平上对煤进行分离进而分析是确定煤的化学结构的关键 ,而可溶化是从分子水平上分离... 综述了近年来溶剂萃取煤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 ,包括溶剂、煤阶、煤岩组分及辅助手段等以及单一及混合溶剂的萃取机理。指出从分子水平上对煤进行分离进而分析是确定煤的化学结构的关键 ,而可溶化是从分子水平上分离煤的必要条件。溶剂分级萃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萃取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分子结构 影响因素 萃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溶剂液化玉米秸秆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翔宇 邹宜刚 +3 位作者 庞久寅 时君友 王发鹏 马淳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1,共5页
采用多组分复合溶剂进行液化,以乙二醇、PEG200和丙三醇作为液化剂,正交试验L9(34)探索了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方案,得出的适宜的工艺条件是3种溶剂(乙二醇、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体积比为1∶1∶1混合作液化剂时液化效果最佳,反应温度160℃,... 采用多组分复合溶剂进行液化,以乙二醇、PEG200和丙三醇作为液化剂,正交试验L9(34)探索了玉米秸秆液化的最优方案,得出的适宜的工艺条件是3种溶剂(乙二醇、聚乙二醇和丙三醇)体积比为1∶1∶1混合作液化剂时液化效果最佳,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60 min,催化剂用量占总液体总量的3%,液化率达到90.53%。对产物的FT-IR分析结果表明,溶剂液化可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后续加工利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多组分溶剂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