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育仁教授“运脾法”治疗小儿脾胃疾病的传承创新与现代诠释 被引量:4
1
作者 汤玲玲 赵霞 +1 位作者 严花 吴嘉宝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4-1070,共7页
江育仁教授基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小儿“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并将“运脾法”作为小儿厌食、泄泻、疳证、缺铁性贫血等脾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系统剖析江育仁教授“运脾法”的学术内涵、临床实践与传承... 江育仁教授基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小儿“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并将“运脾法”作为小儿厌食、泄泻、疳证、缺铁性贫血等脾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通过系统剖析江育仁教授“运脾法”的学术内涵、临床实践与传承发展,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诠释“运脾法”内在分子机理,为进一步促进江育仁教授“运脾法”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法 江育仁 脾胃病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学说探讨“肾为胃之关”在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中的理论内容
2
作者 胡露楠 何友成 +2 位作者 刘启鸿 柯晓 任彦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64-3668,共5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的类型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介导STC的发生发展,且脾肾两脏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立足肠道菌群,围绕“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深入探讨其在STC治疗中的具体运用,认为肠...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的类型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介导STC的发生发展,且脾肾两脏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立足肠道菌群,围绕“肾为胃之关”的理论内涵,深入探讨其在STC治疗中的具体运用,认为肠道菌群是阐释中医药治疗STC的重要途径。“治脾(胃),应以气机为先,气血为本”“治肾应以精气为根,阴阳为本”,是中医药治疗STC的重要理念。基于肠道菌群进一步发挥“肾为胃之关”理论的指导作用,对STC的临床辨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肾为胃之关 中医药 理脾(胃)调肾法 理论内容 功能性便秘 肠道微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和胃法对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耀松 金华彬 +5 位作者 陈玉龙 尹素改 任闪闪 王朋辉 尚艺婉 李晨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和胃法及其代表方六君子汤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组织中STAT3通路相关因子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食管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EC9706细胞皮下注射裸鼠制备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空白组(C组)、模型组(M组)、六君...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和胃法及其代表方六君子汤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组织中STAT3通路相关因子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食管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EC9706细胞皮下注射裸鼠制备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空白组(C组)、模型组(M组)、六君子汤组(L组)、抑制剂组(S组)、六君子汤加抑制剂组(L+S组),C、M组为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组灌服六君子汤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组灌服生理盐水和腹腔注射Stattic工作液;L+S组灌服六君子汤水煎液和腹腔注射Stattic工作液。4周后摘除眼球取血和移植瘤,ELISA检测血清中IL-6、VEGF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34和VEG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中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君子汤组肿瘤体积较小(P<0.05);各组移植瘤重量及组织中CD34表达均下降(P<0.05);血清中抑制剂组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它各组没有明显差异;仅六君子汤组和抑制剂组中JAK2和STAT3表达下降(P<0.05),抑制剂组中p-STAT3明显降低(P<0.05),其它各组无明显差异。与抑制剂组比较,六君子汤组中CD34表达略高于抑制剂组(P<0.05),其它各组无明显差异;STAT3蛋白表达中六君子汤组表达降低(P<0.05),而联合抑制剂组则明显升高(P<0.05);p-STAT3表达中,六君子汤组和及其联合制剂组均明显升高(P<0.05)。与六君子汤组比较,除STAT3表达在联合抑制剂组表达有所增高(P<0.05)外,其它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健脾和胃法及其代表六君子汤可以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可能与下调移植瘤中CD34、JAK2、STAT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和胃法 六君子汤 食管癌 EC9706细胞株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和降法联合督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前病变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杜亚青 李向英 +2 位作者 张丽晓 王云芳 韩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和降法联合督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前病变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到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脾胃虚寒证型的胃癌前病变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 目的观察健脾和降法联合督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前病变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到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脾胃虚寒证型的胃癌前病变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健脾和降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保护胃黏膜类药物等常规治疗,伴HP感染者予以三联疗法根治HP;健脾和降组在对常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中药“健脾和降”方为治疗,同时外用督灸治疗,疗程均为60 d。观察所有患者的中医病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含量和HP感染情况变化。结果健脾和降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经过60 d治疗后,健脾和降组的病理状态和积分水平相较于常规组均明显改善(P<0.01);与常规组比较,健脾和降组患者的痞满、呕吐等症状均明显改善,症状评分水平显著下调(P<0.01);相较于常规组,治疗30 d时健脾和降组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 I,PGI)、PGI/PGII以及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 3,TFF3)含量显著增加,而PGII和胃泌素17(gastrin-releasing 17,G-17)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胃动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P>0.05)。治疗60 d后,健脾和降组患者血清中PGI、PGI/PGII、胃动素以及TFF3含量显著增加,而血清PGII和G-17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健脾和降法联合督灸能够明显减轻脾胃虚寒型癌前病变患者的痞满、呕吐等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胃蛋白酶原、G-17、胃动素以及TFF3等胃肠激素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和降 督灸 癌前病变 临床疗效 脾胃虚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理气法下调大鼠肝癌信号转导有关基因转录水平的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管冬元 方肇勤 +4 位作者 赵晓珍 吴中华 阚卫兵 朱希 高必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91-894,共4页
目的:筛选出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大鼠肝癌组织中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方法:以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为模型,以西药喃氟啶化疗、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法为对照治疗,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健脾理气法对大鼠肝癌组织基因组转录水平及信... 目的:筛选出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大鼠肝癌组织中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方法:以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为模型,以西药喃氟啶化疗、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法为对照治疗,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健脾理气法对大鼠肝癌组织基因组转录水平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各中医治法下调最明显的基因分别为:清热解毒法明显下调140个基因,活血化瘀法明显下调186个基因,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689个基因;②在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的163个已知基因中,筛选出19个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讨论:基因芯片很好地揭示了不同中医治法各自防治肝癌的分子作用靶点,其中,健脾理气法下调大鼠肝癌组织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转录中,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多条通路的多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则治法 健脾理气 信号转导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洁旋 潘锐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期187-188,共2页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妇科 调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复发性流产抗生殖抗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金志春 徐小芳 +9 位作者 张硕 尹璐 叶朝阳 刘敏 吴艳婷 尹燕 杨雅琴 胡雅南 郭家勇 王亚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抗透明带抗体(AZP...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抗透明带抗体(AZP-Ab)和抗滋养细胞抗体(AT-Ab)等7种抗生殖抗体的作用,以及改善抗生殖抗体阳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复发性流产患者5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49)和观察组(n=256)。对照组采用口服醋酸泼尼松(AC-Ab阳性者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辨证治疗,比较治疗2个疗程时2组各抗生殖抗体转阴率,以及试孕1年内的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结果:抗体转阴病例率和抗体转阴总体率,观察组分别为90.23%、93.99%,对照组分别为82.33%、8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CG-Ab和AT-Ab的抗体转阴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抗体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观察组分别为93.36%、95.82%,对照组分别为87.95%、91.46%,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中药可有效抑制多种抗生殖抗体,促进抗体转阴,并可显著提高RSA患者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补肾健脾调和气血法 抗精子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卵巢抗体 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 抗透明带抗体 抗滋养细胞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坤根“肝脾不和证”发微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淑华 王坤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158-1160,共3页
肝脾不和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脏腑兼证之一,但其具体的内涵与治则并不明晰。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坤根提出,肝脾不和证有肝气旺、肝气郁、肝血虚、脾气滞、脾气虚五大证素,组合后主要形成肝旺脾滞证、肝... 肝脾不和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脏腑兼证之一,但其具体的内涵与治则并不明晰。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坤根提出,肝脾不和证有肝气旺、肝气郁、肝血虚、脾气滞、脾气虚五大证素,组合后主要形成肝旺脾滞证、肝旺脾虚证、肝郁脾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虚脾滞证、肝虚脾虚证6种证型,治疗上有抑肝运脾法、抑肝健脾、疏肝运脾、疏肝健脾、养肝运脾、养肝健脾六种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不和证 调肝和脾法 名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气降浊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居凌云 李保良 叶小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789-2791,共3页
目的:观察调气降浊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常州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0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 目的:观察调气降浊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常州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10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主要症状综合疗效、常见单项症状疗效、治愈患者停药后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6%);在嗳气、上腹胀症状的治疗中,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患者停药2周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调气降浊和胃法能有效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气降浊 和胃法 脾胃病 反流病 临床观察 非糜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