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世林诊治缺铁性贫血学术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梁颖 汤聪 +2 位作者 黄世林 刘春雨 陈楠楠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9,共3页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之一,我国发病率约为20.1%。文章总结黄世林教授诊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经验。黄世林教授命名缺铁性贫血为脾虚性血虚,认为病因主要与先天失养、饮食不节、久病不愈、慢性失血等相关。脾胃虚弱...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之一,我国发病率约为20.1%。文章总结黄世林教授诊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经验。黄世林教授命名缺铁性贫血为脾虚性血虚,认为病因主要与先天失养、饮食不节、久病不愈、慢性失血等相关。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胃损伤为其基本病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血液学相结合,提出“脾生血”“胃源性贫血”观点,建立健脾和胃、益气生血治疗之法。根据病因病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中西互参,自拟和胃健脾方联合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既能增加补铁量同时能够减轻西药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脾虚性血虚 健脾和胃 益气生血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宝金运用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临证经验
2
作者 尚璐 郑广达 +3 位作者 任娟霞 孟令涵 李东滔 鲍艳举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5,共4页
疼痛是癌病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持续、进行性加重等特点,西医缓解疼痛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利用中医药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论述了花... 疼痛是癌病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持续、进行性加重等特点,西医缓解疼痛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利用中医药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论述了花宝金教授把脾胃虚弱,脏腑组织失荣引起的“正虚”当作是癌痛发生的内在根本,气滞、瘀血、痰湿互结产生的“癌毒”当作发病的直接因素,临床治疗癌性疼痛时,扶正兼祛邪,在温补脾胃扶助正气的同时加以行气通瘀,化痰散结,标本兼治,结合现在药理研究选药,注重整体与局部辨证,在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健脾益气 行气通瘀 化痰通络 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温肾正气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武文平 张薇 佟瑞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健脾温肾正气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接收的180例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信封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90例。两组均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进... 目的探究健脾温肾正气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6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接收的180例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信封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90例。两组均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温肾正气法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甲状腺形态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84/90),高于对照组(73.33%,6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抗体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促甲状腺素水平(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anti thyroid peroxidase autoantibodies,anti-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 thyroglobulin antibodies,anti-TGAb)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更低(P<0.05)。治疗前IL-6、IL-10、IFN-γ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IL-6、IFN-γ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更低,IL-10水平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叶、右叶、峡部厚度组间比较、组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正气法对脾肾阳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和免疫状态,缓解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温肾正气法 脾肾阳虚型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屏障探讨“脾主为卫”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安琪 吴玉琦 +1 位作者 姚海强 万瑾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5-1459,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屏障受损为特点,表现为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溃烂以及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脾与肠道屏障有密切联系,“脾主为卫”的功能失调是UC的重要病机,然而对UC中“脾主为卫”功能失调的微观机制尚不清楚。...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屏障受损为特点,表现为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溃烂以及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脾与肠道屏障有密切联系,“脾主为卫”的功能失调是UC的重要病机,然而对UC中“脾主为卫”功能失调的微观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屏障与“脾主为卫”的功能异曲同工,肠道屏障的破坏与UC互为因果,从肠道屏障的角度可以为中医“脾主为卫”理论做出新的科学阐释。现代医学尚缺乏对UC的有效治愈方法,药物治疗仍存在不良反应大、停药后加重、易复发等缺点。而中医基于“脾主为卫”理论的益气健脾治法可有效恢复肠道屏障功能,促进黏膜愈合,且无上述不良反应,对于促进UC的愈合以及防止其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屏障 肠道黏膜免疫 肠道黏液层 肠道菌群 中医药 脾主为卫 益气健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凯悦 常惠 +2 位作者 王宇 朱梦一 吴效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9,共7页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21篇,纳入处方139首,涉及中药99味;平均使用频次为12.22次,使用频次≥13次的中药有22味,前5味中药分别是半夏、陈皮、甘草、竹茹、白术;使用中药四气顺序为:温性、寒性、平性、凉性、热性;五味顺序为:甘、辛、苦、酸、涩、咸;归经顺序为: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肝经、大肠经、胆经、小肠经和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陈皮,甘草”;通过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核心药物组合16个(8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治疗妊娠恶阻的高频中药多以补虚、化痰、理气、化湿药为主,且多具有止呕、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多以健脾益气、清热泻火、化痰行滞、养阴生津安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健脾益气 清热泻火 化痰行滞 养阴生津安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辛元元 袁胜利 +2 位作者 佟珺 罗静 崔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A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B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方治疗,C组给予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9个月。比较治疗9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9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D)、劳累程度、生活质量、呼吸困难指数、血气指标及炎性因子。结果治疗9个月后,C组总有效率为88.33%(53/60),高于A、B组的55.00%(33/60)、73.00%(44/60),B组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9个月后,3组6 MWD均延长,且C组长于A、B组,B组长于A组;劳累评估量表(Borg)评分、慢阻肺患者评估测试(COPD patient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CRP)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3组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而3组酸碱度(pH)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患者劳累程度及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穴位贴敷 益气通络、健脾补肾法 血气指标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方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思琦 张哲 +3 位作者 杨关林 宋囡 闵冬雨 王凤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究益气健脾方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对3组大鼠进行分笼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取饮食干预联合极限游泳法进行脾气虚造模,于... 目的探究益气健脾方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对3组大鼠进行分笼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取饮食干预联合极限游泳法进行脾气虚造模,于实验第15天对3组大鼠的体质量、肛温、食量、饮水量及脾气虚症状积分进行测评。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常规饲养方式联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采用常规饲养方式联合益气健脾中药汤剂灌胃,时间为8周。之后分别取3组大鼠的心肌线粒体,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Ⅱ和复合物Ⅳ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大鼠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Ⅱ和复合物Ⅳ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气虚能够造成心肌细胞线粒体发生突变和缺失,导致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下降,益气健脾中药能够调节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Ⅱ和复合物Ⅳ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 脾气虚 线粒体 呼吸链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8
作者 吴强 邵瑛 +5 位作者 唐纯志 金炳旭 崔韶阳 刘振寰 洪文扬 何煜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4-838,共5页
目的:临床观察并验证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方法:此项目研究采取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大样本,前瞻性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50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推拿... 目的:临床观察并验证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方法:此项目研究采取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大样本,前瞻性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50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推拿组、中药组、推药组、西药组4个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厌食症状体征积分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疗效标准并结合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测定进行疗效综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中,推药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其余3组(均P<0.05)。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的测定结果中,4组均有改善(均P<0.01),推药组明显优于推拿组、中药组、西药组(均P<0.05)。结论:"健脾益气"小儿推拿套路结合中药验方方案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著,且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 推拿 健脾益气 多中心大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褚雨霆 朱晓宇 +7 位作者 张雅月 夏波 侯丽 宋如顺 李天天 李春启 董青 陈信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3-859,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以出血减少率、止血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以类似脾气虚特点的血流量、血流量改善率与运动速度、运动改善率为附加指标,综合评价健脾益气摄血方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药物B1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的出血率分别为30%和15%,止血率分别为60%和80%;实验药物B2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出血率分别为45%和40%,止血率分别为40%和47%。表明在降低斑马鱼出血率与止血效果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提高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血流量改善率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促进斑马鱼运动速度与提高斑马鱼运动改善率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的斑马鱼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并能够改善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提高运动速度,为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脾不统血证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摄血方 辛伐他汀 斑马鱼 出血模型 止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统血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晓勇 陈广雷 +2 位作者 王云龙 毕莲 陈蕾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9-661,共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医学家将ITP中医病名称为"紫癜病"。慢性ITP中医病机多与"脾不统血"密切相关,文章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医学家将ITP中医病名称为"紫癜病"。慢性ITP中医病机多与"脾不统血"密切相关,文章基于"脾统血"理论浅析从脾论治IT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提示从脾论治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从脾论治ITP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统血 紫癜病 健脾益气 归脾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方对脾气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糖脂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静 王兴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8-913,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改善脾气虚型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syndrome,CS)症状及调节内分泌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脾气虚型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取年龄匹配的无明显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更年期女性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改善脾气虚型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syndrome,CS)症状及调节内分泌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脾气虚型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取年龄匹配的无明显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更年期女性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ulin,INS)、睾酮(testosterone,T)、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空腹血糖(Blood glucose,BG)、餐后2 h血糖(2hBG)、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测量两组腰围(waist circle,W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以及对病例组进行Kupperman评分、中医脾气虚证候评分,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检测指标的组间差异;病例组中24例作为中药组,采用健脾益气方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中医脾气虚证候评分及WC、BMI、WHR、Leptin、INS、T、ISI、BG、2hBG、TC、TG、HDL、LDL、E2、LH、FSH。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E2、T、FSH、L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WC、BMI、WHR及BG、INSI、SI、Leptin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TC、TG、HDL、LDL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例组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药组治疗前后T、E2、FSH、LH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BG、血脂有下降趋势;血INS,Leptin下降而ISI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和脾气虚评分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脾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存在能量物质的代谢障碍;雌激素水平低下可能并不是引起脾气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以及糖脂代谢异常的唯一因素;INS、Leptin分泌异常可能是脾气虚型更年期综合征发病以及导致糖脂代谢异常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健脾益气方能有效改善脾气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及调节INS、Leptin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脾气虚 健脾益气 瘦素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蔡利军 吕宾 +2 位作者 孟立娜 马丽娟 范一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研究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自愿受试的IBS-D患者37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8例)与安慰剂组(19例),分别予疏肝健脾温肾法组方及安慰剂治疗,疗...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研究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自愿受试的IBS-D患者37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8例)与安慰剂组(19例),分别予疏肝健脾温肾法组方及安慰剂治疗,疗程8周;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变化、单项症状积分变化、中医症状积分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等以评价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基于IBS-SSS积分的疗效评价显示: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61.1%,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0.6%,中药组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评价显示: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22.2%,中药组总有效率为47.1%,中药组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郁脾虚,肾阳虚衰是IBS-D的关键病机,疏肝健脾温肾法是治疗D-IBS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 健脾 温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儿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乞国艳 刘鹏 +4 位作者 顾珊珊 薛银萍 刘朝英 董会民 杨红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4-628,共5页
目的:1统计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阳性率;2评价和探讨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复发或无效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MGI型)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1统计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阳性率;2评价和探讨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复发或无效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MGI型)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的明确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发病年龄小于15岁、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儿149例,单纯接受我院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为主方的中药治疗,在治疗前、后1、3、6、12个月时应用重症肌无力许氏绝对与相对评分法评价重症肌无力症状的严重程度[1],同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个月外周血液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滴度。结果:1149例患儿中,98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患儿,占65.77%;51例阴性的患儿,占34.23%。2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与阴性患儿在治疗后1、3、6、12个月时临床相对评分≥75%(有效率)的患儿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12个月时Ach R-Ab阳性患儿达到98.9%,阴性患儿达90.9%,有统计学意义;3相对评分≥90%(临床痊愈率)的患儿在1、3、6、12个月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12个月时Ach R-Ab阳性患儿达到97.8%,阴性患儿达88.0%,有统计学意义。4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患儿的Ach RAb滴度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患儿Ach R-Ab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ch R-Ab滴度由(3.40±2.08)nmmol/L下降至(0.38±1.08)nmmol/L,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研究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患儿阳性率65.77%;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治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患儿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均高于Ach R-Ab阴性的患儿;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眼肌型患儿的抗体浓度随着肌无力的缓解逐渐下降至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补肝健肾中药(JPYQBGJS) 重症肌无力眼肌型(MG1型)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 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抗癌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君 邢向荣 +1 位作者 高宏 殷东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健脾抗癌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及外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2月发表益气健脾抗癌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分析后,采用Revman 5...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健脾抗癌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及外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2月发表益气健脾抗癌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分析后,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RCT,研究病例共929例,文献纳入质量偏低。益气健脾抗癌法联合化疗干预的治疗组在肿瘤近期疗效有一定优势[RR=1. 47,95%CI(1. 27,1. 71)];生活质量改善方面[RR=1. 42,95%CI(1. 28,1. 58)],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R=1. 60,95%CI(1. 14,2. 24)],且不良反应低。结论:益气健脾抗癌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文献质量偏低,上述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抗癌 化疗 中晚期胃癌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益气中药对脾虚哮喘大鼠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月妍 朱晓明 +2 位作者 王巍 朴仁范 魏庆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补脾益气中药对脾虚哮喘大鼠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观察补脾益气法对模型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细胞数(Eos)及BALF上清液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 目的:探讨补脾益气中药对脾虚哮喘大鼠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观察补脾益气法对模型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细胞数(Eos)及BALF上清液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及二者的比值的影响,以及补脾益气中药和β2-受体激动剂(β2-AA)对BALF细胞孵育液中cAMP、cGMP含量及二者比值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动物和哮喘动物均表现为Tot、Eos升高,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升高,cAMP/cGMP比值降低。脾虚哮喘动物的变化更为明显。补脾益气中药对脾虚哮喘和哮喘动物均可降低其Tot、Eos降低cGMP含量,升高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BALF细胞孵育液中,补脾益气中药与β2-AA联合应用能更为显著的降低cGMP含量,升高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结论:补脾益气中药可升高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纠正cAMP/cGMP比值。补脾益气中药与β2-AA合用药可加强抗哮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补脾益气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乌苷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肺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安琦 李秀兰 +3 位作者 任展能 侯晓妹 卢明 杜宝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疗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力量、呼吸功能以及ALS功能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疗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肢体力量、呼吸功能以及ALS功能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连用自拟的健脾益肺方,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各组患者的ALS功能评分,MRC肌力评分、肺功能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MRC肌力评分、肺功能指标,以及ALS功能量表得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给药前后的ALS功能量表和MRC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给药8周后观察组的MRC肌力评分及ALS功能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法治疗ALS有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运动及呼吸功能保持稳定,延缓疾病进展,有改善疾病预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肺 肌萎缩侧索硬化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肺健脾法对哮喘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抑制型Smad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佐英 何山 +1 位作者 王学龄 刘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69-572,共4页
目的:观察宣肺健脾法对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支气管壁厚度(Wat)、平滑肌厚度(Wa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和Smad7的表达。结果:造模后Wat、... 目的:观察宣肺健脾法对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支气管壁厚度(Wat)、平滑肌厚度(Wa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和Smad7的表达。结果:造模后Wat、Wam、TGF-β1及其受体Ⅰ(TβRⅠ)表达明显增加(P<0.01),Smad7 mRNA显著下调(P<0.01)。药物干预后,Wat、TGF-β1、TβRⅠ显著降低(P<0.05),Smad7 mRNA显著上调(P<0.01),中药组尤为明显。结论:宣肺健脾法可能通过抑制哮喘大鼠TGF-β1、TβRⅠ的过度表达,上调抑制型Smad,影响TGF-β/Smads通路的转导,减轻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健脾法 哮喘 气道重塑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法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18
作者 颜海峰 王振斋 +1 位作者 霍开明 李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法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7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在急性感染期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在非...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法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7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在急性感染期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在非急性感染期,对照组患儿不给予特殊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4.4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纳差、面色少华、大便不调和自汗乏力的患儿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法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增强免疫调节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 玉屏风口服液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理气法下调大鼠肝癌信号转导有关基因转录水平的筛选 被引量:5
19
作者 管冬元 方肇勤 +4 位作者 赵晓珍 吴中华 阚卫兵 朱希 高必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91-894,共4页
目的:筛选出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大鼠肝癌组织中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方法:以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为模型,以西药喃氟啶化疗、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法为对照治疗,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健脾理气法对大鼠肝癌组织基因组转录水平及信... 目的:筛选出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大鼠肝癌组织中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方法:以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为模型,以西药喃氟啶化疗、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法为对照治疗,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健脾理气法对大鼠肝癌组织基因组转录水平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各中医治法下调最明显的基因分别为:清热解毒法明显下调140个基因,活血化瘀法明显下调186个基因,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689个基因;②在健脾理气法明显下调的163个已知基因中,筛选出19个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讨论:基因芯片很好地揭示了不同中医治法各自防治肝癌的分子作用靶点,其中,健脾理气法下调大鼠肝癌组织与信号转导有关的基因转录中,涉及到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多条通路的多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则治法 健脾理气 信号转导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21
20
作者 华臻 彭竑程 +1 位作者 尹玉宝 王建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23-1227,1243,共6页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临床从脾、肾论治多获良效,其机制研究也逐渐开展。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基础,益气健脾法以“资四肢形骸、丰肌肉筋骨”为旨,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平衡等方面具有显著作...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是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临床从脾、肾论治多获良效,其机制研究也逐渐开展。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基础,益气健脾法以“资四肢形骸、丰肌肉筋骨”为旨,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骨密度、调节骨代谢平衡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愈来愈多的基础研究表明,益气健脾法可通过调节内分泌、神经、运动、消化、循环等系统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为进一步挖掘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与科学内涵,笔者从中医经典理论、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方面综述益气健脾法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可能机制,以期拓宽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益气健脾法 从脾论治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