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制剂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水平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洁 苏萌 +2 位作者 王岩松 张兰 雷莉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系统评价益生菌制剂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使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录的益生菌制剂治... 系统评价益生菌制剂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使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录的益生菌制剂治疗T2DM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共纳入24项研究,涉及2504例患者。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空腹血糖(MD=-0.79,95%CI(-0.85,-0.73),P<0.00001)、糖化血红蛋白(MD=-0.82,95%CI(-0.92,-0.72),P<0.00001)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MD=-0.64,95%CI(-0.69,-0.59),P<0.00001);同时,服用益生菌制剂能显著提高T2DM患者肠道双歧杆菌(MD=0.90,95%CI(0.79,1.01),P<0.00001)和乳酸杆菌(MD=0.93,95%CI(0.84,1.01),P<0.00001)的数量,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MD=-0.56,95%CI(-0.66,-0.45),P<0.00001);降低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MD=-6.62,95%CI(-7.03,-6.21),P<0.00001)和IL-6(MD=-3.90,95%CI(-4.54,-3.27),P<0.00001)的表达水平。益生菌制剂能显著调节T2DM患者肠道菌群,抑制血清炎症,改善患者T2DM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血清炎症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来源于健康人初乳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沛珠 林渝清 +4 位作者 刘洋洋 王晔 郑丽君 梁译丹 智发朝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9,共10页
对一份健康人初乳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进行分离及鉴定。以黏蛋白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对人初乳样本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进行富集,再用稀释法对其进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特... 对一份健康人初乳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进行分离及鉴定。以黏蛋白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对人初乳样本中的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进行富集,再用稀释法对其进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特异性基因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确定分离的菌株是否为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细菌菌株形态、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特异性检测结果、生理生化反应结果与ATCC BAA-835相似;所分离菌株与ATCC BAA-835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达99.43%;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为全基因组大小2664112 bp,GC含量55.76%,序列编码率90.23%,COG同源蛋白数1694个,CRISPR数2个,噬菌体相关基因数5个,与ATCC BAA-835核苷酸一致性99.97%。确定分离的细菌菌株为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 人初乳 全基因组序列 肠道菌群 益生菌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S数据库近十年肠道菌群与肿瘤相关性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沁 陆妍 李婷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对近十年肠道菌群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从WOS数据库搜索并筛选2012年至2022年的文献,运用VOSviewer 1.6.18对国家、机构、作者、期刊以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Citespace 6.1.R6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和时间线图... 对近十年肠道菌群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从WOS数据库搜索并筛选2012年至2022年的文献,运用VOSviewer 1.6.18对国家、机构、作者、期刊以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Citespace 6.1.R6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和时间线图分析发现,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中国在发文量、机构和核心作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美国在中心性、发文期刊和合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期刊和文献共被引分析得出Science在该研究方面贡献较大。关键词共现说明目前以gut microbiota为中心,分别从inflammation、expression和probiotics方向进行研究。关键词聚类由810个节点和3681条线组成,形成12个聚类,主要分为四类:A类为各类肿瘤与肠道菌群的研究;B类为以益生元为代表的研究;C类为通过信号通路、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等相关机制的研究;D类为利用宏基因技术分析与肿瘤相关的特异菌群。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了肠道菌群与肿瘤相关性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利于研究者明确该方向的热点,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肿瘤 文献计量 Citespace软件 VOSviewer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聚糖对仔猪肠道菌群及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石宝明 单安山 佟建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1-269,共9页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寡聚糖对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了 10窝仔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两窝。第 1组 (对照组 )日粮为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基础日粮 ,第 2 ,3,4 ,5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 .0 5% ,0 .10 ...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寡聚糖对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了 10窝仔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两窝。第 1组 (对照组 )日粮为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基础日粮 ,第 2 ,3,4 ,5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 .0 5% ,0 .10 % ,0 .2 0 % ,0 .35%的寡聚糖。试验分为两个阶段 ,7~ 2 8日龄断乳 ,断乳~ 56日龄结束。 2 1日龄取粪样进行大肠杆菌、 p H、水分测定 ,4 2日龄每组屠宰 3头仔猪取盲肠、结肠、直肠进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 p H、水分测定。结果表明 ,在哺乳阶段 ,寡聚糖能显著 ( P <0 .0 5)降低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和 p H,但对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和粪便中的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 ( P >0 .0 5)。在断乳后 ,0 .10 %的寡聚糖添加量能显著( P <0 .0 5)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减少腹泻率的发生 ,0 .35%的寡聚糖添加量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0 .10 %与 0 .2 0 %的寡聚糖添加量能显著 ( P <0 .0 5)抑制直肠中大肠杆菌的增殖 ,促进结肠中双歧杆菌的增殖。寡聚糖对盲肠、结肠、直肠中的 p H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但能显著 ( P <0 .0 5)降低直肠中的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寡聚糖 生产性能 肠道微生物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寡聚糖、抗生素、益生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石宝明 单安山 +1 位作者 刘海 罗颖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3-370,共8页
选择 12窝仔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2窝 ,从 7日龄开始进行为期 8周的饲养试验 ,在4周末断奶 ,研究了基础日粮中添加寡聚糖、益生素、金霉素以及寡聚糖取代部分抗生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寡聚糖... 选择 12窝仔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2窝 ,从 7日龄开始进行为期 8周的饲养试验 ,在4周末断奶 ,研究了基础日粮中添加寡聚糖、益生素、金霉素以及寡聚糖取代部分抗生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寡聚糖或其与金霉素配伍 ( 2 5mg及 12 .50mg· kg-1饲粮 )使用 ,使仔猪在 0~ 4周日增重分别提高 16.81% ( P>0 .0 5)、 15.91 ( P>0 .0 5)、 15.32 ( P>0 .0 5) ;腹泻率分别降低 7.83 ( P<0 .0 1)、 8.68 ( P<0 .0 1)、 8.35( P<0 .0 1)。在 5~ 8周 ,使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 9.55 ( P>0 .0 5)、 4 8.84 ( P<0 .0 5)、 38.74( P<0 .0 5) ;料肉比分别降低 0 .2 1( P<0 .0 5)、 0 .4 1( P<0 .0 1)、 0 .4 6( P<0 .0 1) ;腹泻率分别降低 12 .78 ( P<0 .0 1)、 2 2 .2 3 ( P<0 .0 1)、 2 0 .88 ( P<0 .0 1)。 0 .15益生素使 0~ 4周的仔猪腹泻率降低 4 .82 ( P<0 .0 5) ,在 5~ 8周使料肉比降低 0 .17( P<0 .0 5) ,腹泻率降低 4 .90( P<0 .0 5)。金霉素 ( 50 mg· kg-1饲粮 )组在 5~ 8周腹泻率降低 5.16% ( P<0 .0 5)。抗生素、益生素在 0~ 4及 5~ 8周对日增重的影响不大 ( P>0 .0 5)。 2 1日龄和 4 9日龄取新鲜粪样测定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糖 抗生素 益生素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菊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直肠菌群结构及主要菌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桂芹 王琪 +2 位作者 刘海英 董维国 朱鑫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08-4418,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菊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和直肠菌群结构和主要菌群数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选用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5组肉仔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菊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和直肠菌群结构和主要菌群数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选用3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5组肉仔鸡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1.5、2.5和5.0 g/kg菊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6周。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定量PCR(q PCR)技术对42日龄肉仔鸡盲肠和直肠菌群结构及主要菌群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饲粮菊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和直肠菌群丰富度、盲肠菌群香农指数以及直肠菌群均匀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盲肠菌群均匀度和直肠菌群香农指数(P<0.05)。PCRDGGE图谱上部分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饲粮添加菊糖促进了肉仔鸡盲肠和直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产粪甾醇真细菌(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肠单胞球菌(Intestinimonas sp.)和盲肠肠球菌(Enterococcus cecorum)等细菌的增殖。2)饲粮菊糖添加水平显著影响了肉仔鸡盲肠、直肠总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二次曲线分析显示,当菊糖添加水平分别为2.71和2.66 g/kg时,盲肠总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最少;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5、2.5、5.0 g/kg菊糖显著降低了盲肠乳酸菌数量(P<0.05),饲粮添加0.5 g/kg菊糖显著增加了直肠乳酸菌数量(P<0.05);饲粮添加5.0 g/kg菊糖时肉仔鸡盲肠、直肠双歧杆菌数量及直肠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均为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改善肉仔鸡肠道菌群结构和促进有益菌增殖的菊糖添加水平为2.5~5.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糖 菌群结构 菌群数量 肠道 肉仔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陈皮粉对猪胃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文连 黄志坚 +1 位作者 殷光文 李清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将60头试验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0.2%复方陈皮粉的日粮,共计60 d;饲喂过程中定期采集新鲜粪便,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末端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指纹图... 将60头试验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添加0.2%复方陈皮粉的日粮,共计60 d;饲喂过程中定期采集新鲜粪便,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末端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指纹图谱技术研究饲喂复方陈皮粉对猪胃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试验组的猪基本不腹泻,对照组有部分猪经常腹泻.分别对两组粪便样品的胃肠道微生物进行16S rDNA V3区扩增,再通过DGGE技术进行条带分离,DGGE图谱显示,猪胃肠道菌群物种丰富,两组样品之间存在明显的条带差异.对两组粪便样品胃肠道微生物16S rDNA全长进行扩增,用MspⅠ和HaeⅢ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再运用T-RFLP技术检测.通过RDP数据库查询比对,在两组粪便样品中,相同的T-RFs片段有27个,相对于试验组,对照组样品中差异部分片段对应的菌种多为致病菌.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使用复方陈皮粉能有效预防猪腹泻等胃肠道疾病,这可能与药物能改善胃肠道微生态坏境,调节菌群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陈皮粉 DGGE和T-RFLP指纹图谱 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胃肠道菌群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生素组合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书凤 龚月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6,共4页
选择20窝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窝,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抗生素组合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形成5个处理,即:土霉素+阿美拉霉素组、金霉素+黄霉素组、土霉素+黄霉素组、喹乙醇+黄霉素组、磺胺嘧啶+三甲氧苄胺嘧啶组。分别在2... 选择20窝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4窝,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抗生素组合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形成5个处理,即:土霉素+阿美拉霉素组、金霉素+黄霉素组、土霉素+黄霉素组、喹乙醇+黄霉素组、磺胺嘧啶+三甲氧苄胺嘧啶组。分别在21、35日龄取粪样进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测定。结果表明:在哺乳前期,各不同抗生素组合对仔猪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在哺乳后期,50 mg/kg土霉素+20 mg/kg黄霉素组对日增重影响显著(P<0.05),试验全期100 mg/kg喹乙醇+20 mg/kg黄霉素组抗腹泻效果显著(P<0.05);21、35 d,磺胺嘧啶+三甲氧苄胺嘧啶能显著(P<0.05)抑制大肠杆菌,喹乙醇+黄霉素组乳酸杆菌高于其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抗生素 哺乳仔猪 生产性能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牦牛源屎肠球菌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形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运南 杨昌福 +3 位作者 刘亚楠 罗璠 字向东 高彦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3,共6页
为研究牦牛肠黏膜源屎肠球菌G2对健康小鼠肠道微生物、形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组(CON)、热灭活菌组(EHK)、活菌组(ENT)3个处理组,每组8只C57BL/6小鼠,共计24只。CON组、EHK组、ENT组于正式试验期第1、2、4、6天按0.1 mL/只... 为研究牦牛肠黏膜源屎肠球菌G2对健康小鼠肠道微生物、形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组(CON)、热灭活菌组(EHK)、活菌组(ENT)3个处理组,每组8只C57BL/6小鼠,共计24只。CON组、EHK组、ENT组于正式试验期第1、2、4、6天按0.1 mL/只分别灌胃M17培养基、热灭活菌液和活菌菌液,灌胃前无菌收集小鼠粪便进行乳酸菌总菌计数,第8天处死小鼠取样。结果表明:ENT组乳酸菌总菌数量在第3、5天显著大于CON组与EHK组(P <0.05);各组小鼠结肠病理学评分无显著差异,但ENT组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ON组与EHK组(P <0.05);各组间肠黏膜免疫因子Reg3β、Reg3γ和MUC2基因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TNF-α表达量ENT组显著低于CON组(P <0.05)。综上可知,牦牛源屎肠球菌G2可能为一种肠道过路菌,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肠道乳酸菌的总数,一定程度上具有改善肠道形态和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小鼠 肠道微生物 肠道形态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二术散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银 叶瑞兴 李英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4,31,共8页
【目的】研究加味二术散对断奶仔猪回肠、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30日龄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5个组,即: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3%和0.5%加味二术散的3个中药处理... 【目的】研究加味二术散对断奶仔猪回肠、盲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30日龄断奶仔猪75头,随机分为5个组,即: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3%和0.5%加味二术散的3个中药处理组(Ⅰ、Ⅱ、Ⅲ)以及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硫酸粘杆菌素的阳性对照组,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5头猪。在饲养第1,2,3周无菌采集空白对照组、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仔猪回肠、盲肠内容物,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细菌菌群的结构变化。对DGGE图谱中的差异性和共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对其对应的菌种进行鉴定。【结果】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仔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于空白对照组;盲肠菌群多样性高于回肠。中药添加Ⅱ组和阳性对照组回肠微生物菌群相似性高,均达到82%以上;中药添加Ⅱ组盲肠微生物菌群相似性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DGGE图谱中特异条带和共性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断奶仔猪回肠、盲肠的肠道细菌主要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结论】加味二术散能够增加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达到新的平衡,防治仔猪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二术散 PCR-DGGE 肠道菌群 断奶仔猪 回肠 盲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末春初圈养梅花鹿健康与腹泻个体粪便菌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家慧 石明慧 +6 位作者 王一晨 韩香雨 吴怡宁 蒋元琳 刘树强 胡德夫 商业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68-77,共10页
腹泻是制约梅花鹿(Cervus nippon)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而健康与腹泻梅花鹿个体菌群组成变化尚不清楚。为探究健康与腹泻梅花鹿肠道菌群差异,分析梅花鹿腹泻原因,以圈养雄性梅花鹿为实验对象,采集正常及腹泻... 腹泻是制约梅花鹿(Cervus nippon)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而健康与腹泻梅花鹿个体菌群组成变化尚不清楚。为探究健康与腹泻梅花鹿肠道菌群差异,分析梅花鹿腹泻原因,以圈养雄性梅花鹿为实验对象,采集正常及腹泻梅花鹿粪便共18份,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腹泻组菌群丰度及多样性较健康组均有所下降。在门至属水平,腹泻组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等有益菌丰度下降,Treponema_2菌属等促炎菌丰度上升。此外,瘤胃球菌科UCG-014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和理研菌科RC9菌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在健康组中显著富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在腹泻组显著富集。腹泻梅花鹿与健康梅花鹿粪便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疣微菌门丰度升高可能是导致梅花鹿腹泻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肠道菌群 腹泻 16S rRNA基因测序 疣微菌门 阿克曼氏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条件下新疆马鹿两个亚种的肠道菌群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尚华 吴家慧 +4 位作者 张宝峰 石明慧 王一晨 胡昕 胡德夫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8-37,共10页
肠道菌群组成复杂,与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和健康息息相关。马鹿是鹿科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亚种分化众多,但现有马鹿肠道菌群研究较少。为丰富马鹿肠道菌群数据,以马鹿的两个亚种为阶元,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了7头雄... 肠道菌群组成复杂,与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和健康息息相关。马鹿是鹿科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亚种分化众多,但现有马鹿肠道菌群研究较少。为丰富马鹿肠道菌群数据,以马鹿的两个亚种为阶元,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了7头雄性天山马鹿和7头雄性塔里木马鹿的肠道微生物,对其核心菌群、结构组成、多样性及肠道微生物的差异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不同马鹿亚种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为两亚种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低于天山马鹿。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两组马鹿的优势菌门。此外,天山马鹿肠道中分解蛋白质、脂质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塔里木马鹿,而分解植物纤维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瘤胃球菌科UCG 014(Ruminococcaceae UCG 014)的相对丰度低于塔里木马鹿。本研究对天山马鹿及塔里木马鹿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初步了解,可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其饲料配比,为马鹿饲养管理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马鹿 塔里木马鹿 肠道菌群 16S rRNA基因测序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非编码RNA互作对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艺洋 周晓彤 +1 位作者 丁雪 何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89-95,共7页
肠道菌群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器官系统,是人体生理和代谢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的稳态失调以及某些代谢产物的分泌已被证实可以参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样,非编码RNA(ncRNA)数量庞大,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微... 肠道菌群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器官系统,是人体生理和代谢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的稳态失调以及某些代谢产物的分泌已被证实可以参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样,非编码RNA(ncRNA)数量庞大,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微小RNA(miRNA)、长链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ncRNA早期因无蛋白质编码能力未引起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到了其对多种疾病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些年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目前,多项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ncRNA互作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影响,二者互作可能是未来疾病防治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就肠道菌群与ncRNA的互作对不同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MIRNA lncRNA circRNA 疾病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鱼内脏酶解物可调节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缓解小鼠系统低度炎症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晓彤 王晨 +5 位作者 孙力军 孙东方 胡连花 龚丽 房志家 邓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4-102,共9页
为探究鲍鱼内脏酶解物对辣椒素诱导的系统低度炎症模型小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将3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辣椒素致炎模型组、鱼油对照组、鲍鱼内脏酶解物低、中、高剂量组(0.30、0.60、1.20 g/(kg·... 为探究鲍鱼内脏酶解物对辣椒素诱导的系统低度炎症模型小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将3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辣椒素致炎模型组、鱼油对照组、鲍鱼内脏酶解物低、中、高剂量组(0.30、0.60、1.20 g/(kg·d)),干预7 d后,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鲎试剂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细菌脂多糖(LPS)的含量,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考察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GC-MS法测定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显示,辣椒素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LPS含量显著升高,肠道菌群OTUs数显著降低,菌群各门、属水平比例存在显著变化,其中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rium)等有害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以及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异戊酸含量显著升高,而经鲍鱼内脏酶解物干预后,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LPS含量显著降低,肠道中乳杆菌属(Lacbobacillus)、阿洛巴氏菌属(Allobacul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等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寡养单胞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鲍鱼内脏酶解物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短链脂肪酸组成缓解机体系统低度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内脏酶解物 辣椒素 系统低度炎症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蛋氨酸脑啡肽治疗肿瘤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呼芳竹 陈灏 +3 位作者 邓煜瑶 王晓楠 李胜军 单风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3-59,共7页
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 MENK)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而肠道菌群对MEN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建立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及荷瘤小鼠模型,以16S rRNA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丰度、监测小鼠体重、绘制肿瘤... 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 MENK)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而肠道菌群对MENK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建立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及荷瘤小鼠模型,以16S rRNA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丰度、监测小鼠体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浸润CD4^(+)T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表明,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建立成功;肠道菌群正常与紊乱荷瘤小鼠同时接受MENK治疗,后者肿瘤体积更大,菌群正常荷瘤小鼠肿瘤浸润的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上调,Treg细胞百分比下调,而菌群紊乱荷瘤小鼠与菌群正常荷瘤小鼠相比,肿瘤浸润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下调,Treg细胞百分比上调。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以降低MENK治疗肿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蛋氨酸脑啡肽 肿瘤治疗 小鼠肉瘤S18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综合征的关系及其运动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山茸 龚莉 +1 位作者 储文文 周多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数量、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中数目最庞大的微生物为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人体中的第二个基因组。诸多研究表明它们影响着机体许多功能,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联系。运动干预能极大... 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数量、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中数目最庞大的微生物为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人体中的第二个基因组。诸多研究表明它们影响着机体许多功能,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联系。运动干预能极大地改善肠道菌群和促进宿主的健康。通过查阅最近几年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综合征的资料,探索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综合征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并综述了运动对肠道菌群干预的效果,为预防及治疗肠道菌群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代谢性综合征 机制 人体健康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游泳运动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17
作者 陈文迪 张诗琪 +3 位作者 王亚楠 李咏贤 刘颖 徐宏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2-62,共11页
被动游泳运动可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游泳环境的改变已成为抑郁样行为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一。观察不同水质、水温及持续时间对被动游泳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肠道菌群组成与抑郁样行为的关系。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被动游泳运动建... 被动游泳运动可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游泳环境的改变已成为抑郁样行为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一。观察不同水质、水温及持续时间对被动游泳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肠道菌群组成与抑郁样行为的关系。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被动游泳运动建立抑郁样行为小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行为学变化;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分子生态学分析。被动游泳16周后,各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及糖水偏爱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不动时间则有所延长。其中,室温海水游泳15 min小鼠体质量及糖水偏爱度降低程度最大,不动时间最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及PCoA分析均较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从门水平到属水平的丰度也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其中,室温海水游泳15 min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程度最大,并发生拟杆菌属、普氏菌属等多个菌属的富集以及乳杆菌属丰度的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也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P<0.05)。以上结果表明,被动游泳运动可导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其肠道菌群组成也发生明显改变;同时,菌群组成的改变会随着抑郁样行为的严重程度而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 抑郁样行为 肠道菌群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