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SrAl_(2)Si_(2)O_(8) Reinforced BN Ceramic Composites
1
作者 WANG Bo CAI Delong +7 位作者 ZHU Qishuai LI Daxin YANG Zhihua DUAN Xiaoming LI Yanan WANG Xuan JIA Dechang ZHOU Yu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2-1188,共7页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ceramics have become exceptional materials for heat-resistant components in hypersonic vehicles,owing to their superior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However,their ...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ceramics have become exceptional materials for heat-resistant components in hypersonic vehicles,owing to their superior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However,their densification during sintering still poses challenges for researchers,and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rather unsatisfactory.In this study,SrAl_(2)Si_(2)O_(8)(SAS),with low melting point and high strength,was introduced into the h-BN ceramics to facilitate the sintering and reinforce the strength and toughness.Then,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via hot press sintering using h-BN,SrCO_(3),Al_(2)O_(3),and SiO_(2) as raw materials,and effects of sintering pressure on their microstructure,mechanical property,and thermal property were investigated.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was evaluated.Results show that phases of as-prepared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are h-BN and h-SrAl_(2)Si_(2)O_(8).With the increase of sintering pressure,the composites’densities increase,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hew a rising trend followed by a slight decline.At a sintering pressure of 20 MPa,their bending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are(138±4)MPa and(1.84±0.05)MPa·m^(1/2),respectively.Composites sintered at 10 MPa exhibit a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with an average of 2.96×10^(-6) K^(-1)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00 to 1200℃.The BN-SAS ceramic composites prepared at 20 MPa display higher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12.42 to 28.42 W·m^(-1)·K^(-1)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1000℃.Notably,BN-SAS composites exhibit remarkabl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with residual bending strength peaking and subsequently declining sharply under a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 ranging from 600 to 1400℃.The maximum residual bending strength is recorded at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800℃,with a residual strength retention rate of 101%.As the thermal shock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crease,the degree of oxidation on the ceramic surface and cracks due to thermal stress are also increased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 MATRIX composite hot-press SINTERING mechanical property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service rel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oxidation treatment on properties of SiO_(2f)/SiO_2-BN composites 被引量:1
2
作者 LI Duan ZHANG Chang-rui +4 位作者 LI Bin CAO Feng WANG Si-qing YANG Bei LIU K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The silica fiber reinforced silica and boron nitride-based composites (SiO2f/SiO2-BN) were prepared firstly via the sol-gel method and then the urea route, and the effects of oxidation treatment on the component, st... The silica fiber reinforced silica and boron nitride-based composites (SiO2f/SiO2-BN) were prepared firstly via the sol-gel method and then the urea route, and the effects of oxidation treatment on the component, structure, mechanical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xidation treatment at 450 ℃ will not impair the structure of boron nitride, and carbon is the main impurity with the excessive urea. The density of SiO2f/SiO2-BN composites is 1.81 g/cm3, 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are 113.9 MPa and 36.5 GPa, respectively. After oxidation treatment, the density varies to 1.80 g/cm3, 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are decreased to 58.9 MPa and 9.4 GPa,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re severely damaged, but they still exhibit a good toughness. The composites show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 with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loss tangent being 3.22 and 0.003 9,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oxidation treatment is in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SiOzf/SiO2-BN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ME boron nitride urea route composites oxidation treatment wave-transparent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ielectr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iC amount on phase compos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i_3SiC_2-based composites 被引量:2
3
作者 蔡艳芝 殷小玮 尹洪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4-22,共9页
The phase compos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i3SiC2-based composites with SiC addition of 5%-30% in mass fraction fabricated by in-situ reaction and hot pressing sintering were studied. SiC addition effectively prevented... The phase compos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Ti3SiC2-based composites with SiC addition of 5%-30% in mass fraction fabricated by in-situ reaction and hot pressing sintering were studied. SiC addition effectively prevented TiC synthesis but facilitated SiC synthesis. The Ti3SiC2/Ti C-SiC composite had better oxidation resistance when SiC added quantity reached 20% but poorer oxidation resistance with SiC addition under 15% than Ti3SiC2/TiC composite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re were more than half of the original SiC and a few Ti3SiC2 remaining in Ti3SiC2/Ti C-SiC with 20% SiC addition, but all constituents in Ti3Si2/TiC composite were oxidized after 12 h in air at 1500 °C. The oxidation scale thickness of TS30, 1505.78 μm, was near a half of that of T,2715 μm, at 1500 °C for 20 h. Ti3SiC2/Ti C composite had a flexural strength of 474 MPa, which was surpassed by Ti3SiC2/TiC-SiC composites when SiC added amount reached 15%. The strength reached the peak of 518 MPa at 20% SiC added am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reaction composites oxid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lasma erosion resistance of BN_p/Al_2O_3-SiO_2 composite ceramics 被引量:3
4
作者 段小明 贾德昌 +5 位作者 周玉 杨治华 王玉金 任凤琴 于达仁 丁永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462-1468,共7页
BNp/Al2O3-SiO2 system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10%-60%) of hexagonal BN particulates (BNp) were prepared by hot-press sintering technique. Phase components, microstructure, mechan... BNp/Al2O3-SiO2 system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10%-60%) of hexagonal BN particulates (BNp) were prepared by hot-press sintering technique. Phase components,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lasma erosion resistanc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BNp content, relative density and Vickers' hardness of the composite ceramics decrease, while the flexural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The plasma erosion resistance linearly deterior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BNp content 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density, crystal structure and atomic number of th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p/Al2O3-SiO2 composite ceramics MICROSTRUCTUR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plasma e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对PTFE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洪 黄娇娇 王鸿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45,共7页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填料改性PTFE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4种填料均可降低PTFE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提高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证明了填料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其中,100 N载荷下,质量分数为7%的SiO_(2)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佳,磨损率降低了3个数量级;而300 N载荷下,10%CuO改性PTFE的减摩擦效果更显著,但耐磨性较差;MoS_(2)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改善效果最显著,5%MoS_(2)/PTFE比纯PTFE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0.2%;MWCNTs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模量的改善效果最显著,与纯PTFE的拉伸模量相比,15%MWCNTs/PTFE的拉伸模量提高了71.9%。通过对比测试结果表明,7%SiO_(2)/PTFE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二硫化钼 氧化铜 多壁碳纳米管 摩擦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纹增强热塑性PPS复合材料耐介质老化行为研究
6
作者 王前文 张发 +1 位作者 陆振乾 周红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为研究平纹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耐流体介质的老化行为,采用热模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平纹织物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不同角度铺贴后热模压工艺进行成型。选取水、液压油、磷酸酯液压油/水混合液、燃油、丁酮5种液体,将复合材... 为研究平纹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耐流体介质的老化行为,采用热模压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平纹织物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不同角度铺贴后热模压工艺进行成型。选取水、液压油、磷酸酯液压油/水混合液、燃油、丁酮5种液体,将复合材料分别在高温或常温下浸泡至饱和状态。结合大气环境构建交通运输领域常见的9种老化使用环境,以ASTM短梁剪切标准和面内剪切标准为依据,开展复合材料层间和面内剪切试验,评估其老化后性能衰退情况。结果显示,高温高湿环境对PPS复合材料层间和面内剪切性能均有明显的衰减作用,玻纤复材性能下降超50%,碳纤复材性能下降30%。液体介质浸透后,水对复合材料的强度影响最大,液压油、燃油和丁酮影响均较小,常温测试层间和面内剪切性能下降约10%。最后,老化机理分析可为热塑性复材应用场景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织物 热塑性 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 耐介质老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及ZTA/ZMn1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小磐 程焕 +5 位作者 杨典 谢志勇 景帅齐 孟悦欣 胡天隆 高朋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6-214,共9页
探讨了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ZTA/ZMn13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TA陶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上升和TiO_(2)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600℃,TiO_(2)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ZTA陶瓷... 探讨了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ZTA/ZMn13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TA陶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上升和TiO_(2)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600℃,TiO_(2)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ZTA陶瓷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达到最高,为98.73%,抗弯强度为(429.60±24.56)MPa,维氏硬度(HV)为(1691.73±120.65)N/mm^(2);断裂韧性为(7.24±0.38)MPa∙m^(1/2);1450℃下,ZTA与ZMn13熔液的接触角随TiO_(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ZTA表面的TiO_(2)会与ZMn13基体之间通过Ti—O—Fe键相连接,从而改善ZTA与ZMn13基体的界面润湿性;以ZTA陶瓷颗粒所制备的三维多孔预制体在1450℃浇铸制备ZTA/ZMn13复合材料,材料的抗弯强度随ZTA中TiO_(2)含量的提高先增加后下降,当TiO_(2)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其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273.63 MPa;相较于不含TiO_(2)的ZTA制备的ZTA/ZMn13复合材料(201.72 MPa),其强度提高了35.65%,三体磨损条件下耐磨性提高了2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A 铁基复合材料 烧结助剂 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界面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黄立新 苏广厦 罗伟伦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9-288,共10页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的界面力学性能。首先搭建氧化石墨烯沥青复合材料模型,然后通过界面的模拟拉拔实验,计算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的界面力学性能参数,探讨了温度、氧化率、石墨烯氧化类型及拉拔速...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的界面力学性能。首先搭建氧化石墨烯沥青复合材料模型,然后通过界面的模拟拉拔实验,计算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的界面力学性能参数,探讨了温度、氧化率、石墨烯氧化类型及拉拔速率对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玻璃化转换温度时,界面应力最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超过玻璃化转换温度后,界面应力最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对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界面力学性能具有较大影响。当氧化率从0逐步增加到10%时,界面应力最大值不断增大,对界面的黏结性能有促进作用。当氧化率从10%逐步增加到30%时,界面应力最大值不断减小,导致界面黏结性能下降。在氧化率不变的情况下,界面应力最大值随着羧基占比增加而减小,羟基和羧基两种含氧官能团的比例对界面黏结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拉拔速率提高,界面应力最大值增加,拉拔速率对界面黏结性能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氧化石墨烯 沥青 复合材料 界面力学性能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结构特征与性能特点
9
作者 刘子瑞 肖和 +2 位作者 彭超群 王日初 王小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5-1916,共22页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 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增强相结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增强相与基体相均呈现连续网络状三维结构。凭借其优异性能,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交通工具及武器装甲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梳理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增强相多孔预制体制备方法如固相烧结法、有机泡沫浸渍法、生物模板法、添加剂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及3D打印法等,以及复合方法如无压浸渗法、挤压铸造法及真空压力浸渗法等。分析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学性能特点以及相关机理。最后展望了金属/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结构复合材料 多孔预制体 浸渗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热压合成Ti_(2)AlC-20TiB_(2)复合材料在1000~130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
10
作者 王文婷 徐敬军 +3 位作者 马科 李美栓 李兴超 李同起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8,共8页
Ti_(2)AlC是MAX相材料中抗氧化性能最好的化合物之一,在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抗氧化防护涂层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强度和硬度不足,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升Ti2AlC的性能,本研究采用原位固-液相反应/热压方法成功合成... Ti_(2)AlC是MAX相材料中抗氧化性能最好的化合物之一,在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抗氧化防护涂层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强度和硬度不足,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升Ti2AlC的性能,本研究采用原位固-液相反应/热压方法成功合成了Ti_(2)AlC-20%TiB2(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简称Ti_(2)AlC-20TiB_(2)),分析了其在1000~1300℃的高温氧化行为,揭示了其高温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Ti_(2)AlC-20TiB_(2)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符合自然对数规律,比单相Ti_(2)AlC具有更优异的抗氧化性能。1200℃以下,氧化膜主要由Al_(2)O_(3)(内层)和TiO_(2)(外层)组成,而在1300℃时,氧化膜的外层则是TiO_(2)与Al_(2)TiO_(5)混合物。复合材料形成的Al_(2)O_(3)保护层比单相Ti_(2)AlC形成的更为致密,这是抗氧化性能优异的关键。引入的TiB_(2)颗粒减小了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加了短路扩散的晶界数量,有利于Al的选择性氧化,从而加速了Al_(2)O_(3)保护层的形成。TiB_(2)氧化过程中生成的B2O3能够填充微孔并修复微裂纹,有效阻止了O的内扩散,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C-TiB_(2)复合材料 高温氧化行为 氧化保护层 高温抗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SiO_(2)复合涂层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闫海波 陶佳栋 +3 位作者 周子涵 黄志雄 石敏先 丁杰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一种SiC/SiO_(2)复合涂层,并使用热压罐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在600℃、800℃、1000℃下氧化后的弯曲强度,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抗氧...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一种SiC/SiO_(2)复合涂层,并使用热压罐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在600℃、800℃、1000℃下氧化后的弯曲强度,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在1000℃空气下的氧化,复合涂层碳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60 MPa,是相同条件下的原始碳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3.3倍,SiC/SiO_(2)涂层对碳纤维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且会使复合材料具备一定的弯曲强度。在SiC/SiO_(2)涂层的协同保护下,复合涂层碳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火焰下表现出更好的耐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O_(2)复合涂层 碳纤维 树脂基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能 弯曲性能 耐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碳化物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解陈一 刘荣军 +2 位作者 王衍飞 李端 缪花明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7,共14页
高熵陶瓷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相较于传统陶瓷材料更能适应极端服役环境的需求,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高熵效应”,高熵碳化物陶瓷在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更出色的表现。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熵陶... 高熵陶瓷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相较于传统陶瓷材料更能适应极端服役环境的需求,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高熵效应”,高熵碳化物陶瓷在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更出色的表现。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熵陶瓷的研究现状,归纳和总结了高熵碳化物陶瓷粉体和块体的制备方法;对高熵碳化物陶瓷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抗氧化性能、高温稳定性、耐烧蚀性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并简述了机器学习在高熵陶瓷体系开发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目前高熵碳化物陶瓷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新体系开发、制备方法、高温性能测试、机器学习与理论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碳化物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耐水环保木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3
作者 朱黎明 范丽敏 +2 位作者 兰珊 杨芳 邹献武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3-5179,共7页
以杨木纤维和聚乳酸为原料,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对杨木纤维提前进行表面改性,随后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将改性后的杨木纤维与聚乳酸进行混合,制备出了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KH-550处理时间对杨木纤维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谱性... 以杨木纤维和聚乳酸为原料,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对杨木纤维提前进行表面改性,随后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将改性后的杨木纤维与聚乳酸进行混合,制备出了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KH-550处理时间对杨木纤维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谱性能和水接触角的影响,并分析了KH-550处理时间对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H-550处理时间的增加,木纤维的结晶度得到了提高,表面出现了大量凸起,水接触角逐渐增大,润湿性降低。当KH-550处理时间为9 h时,硅烷偶联剂与木纤维表面的反应逐渐达到了饱和状态,木纤维表面的粗糙度趋于稳定。随着KH-550处理时间的增加,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先增大后降低,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均先快速增大后逐渐趋于平缓。当KH-550处理时间为9 h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31.5 MPa和40.3 GPa;该试样的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在75 h时达到饱和状态,分别为最低值12.7%和6.9%,耐水性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纤维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防潮漆性能及防水机理研究
14
作者 史新月 樊林峰 +2 位作者 张文康 武元娥 李松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使用有机硅漆、聚酰亚胺漆和氟塑料清漆对石英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进行防潮处理,并对防潮漆的吸水性、电性能、表面附着力、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塑料清漆表现出更优异的防水性能;表面涂覆一定厚度防潮漆的聚酰亚胺复... 使用有机硅漆、聚酰亚胺漆和氟塑料清漆对石英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进行防潮处理,并对防潮漆的吸水性、电性能、表面附着力、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塑料清漆表现出更优异的防水性能;表面涂覆一定厚度防潮漆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可以保持较好的电性能;氟塑料清漆在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表面的附着效果更好;聚酰亚胺漆拥有更好的耐温性能,耐温500℃。防潮漆引入疏水基团或分子结构的紧密堆积均可达到防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防潮漆 电性能 表面附着力 耐温性能 防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裂混凝土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月霞 刘超 曹霞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为了研究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抗裂混凝土,提高混凝土在预应力叠合板中应用前景,通过室内试验,开展相关试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并借助混凝土试验设备主要研究了水胶比、玄武岩纤维、减水剂、粉煤灰、矿粉对混凝土流动性能、力... 为了研究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用抗裂混凝土,提高混凝土在预应力叠合板中应用前景,通过室内试验,开展相关试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并借助混凝土试验设备主要研究了水胶比、玄武岩纤维、减水剂、粉煤灰、矿粉对混凝土流动性能、力学性能、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胶比对混凝土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且影响规律近似相同;试验得出最优水胶比0.39。(2)玄武岩纤维掺加会减少混凝土28 d内收缩率、延缓混凝土开裂时间,减小混凝土裂缝宽度,对混凝土抗裂性能有较大影响;试验得出玄武岩纤维最优体积掺量0.3%。(3)正交试验得到各因素对混凝土初始扩展度、28 d抗压强度影响顺序均依次为减水剂、矿粉、粉煤灰;试验得出各因素最佳掺量为减水剂12.25 kg/m^(3)、粉煤灰35 kg/m^(3)、矿粉44 kg/m^(3)。(4)最优配合比性能测试表明,混凝土具备较高的流动性能、力学性能、抗裂性能,满足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裂混凝土应用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混凝土 水胶比 玄武岩纤维 流动性能 力学性能 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同步复合微弧氧化制备TiO_(2)/ZrO_(2)涂层的特性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吴国龙 陈祥辉 +2 位作者 王晔 殷延益 姚建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6-188,共13页
目的减少微弧氧化的涂层缺陷,增大涂层中增韧相的含量,提升试样的耐蚀和拉伸性能。方法采用激光同步复合微弧氧化(Laser-assisted micro-arc oxidation,LAMAO)方法,将激光同步辐照于微弧氧化加工区域,在Ti6Al4V合金表面原位制备ZrO_(2)/... 目的减少微弧氧化的涂层缺陷,增大涂层中增韧相的含量,提升试样的耐蚀和拉伸性能。方法采用激光同步复合微弧氧化(Laser-assisted micro-arc oxidation,LAMAO)方法,将激光同步辐照于微弧氧化加工区域,在Ti6Al4V合金表面原位制备ZrO_(2)/TiO_(2)复合涂层。由高速相机原位采集基体表面等离子体放电光学信息,研究激光复合对微弧氧化过程放电状态的影响。通过SEM、EDS、XRD等技术对涂层的形貌特征、元素分布、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同时,通过Mott-Schottky曲线、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以及采用室温拉伸试验评价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采用激光同步复合方法提高了微弧氧化加工区域的整体放电强度及放电均匀性,显著减小了造成涂层缺陷的大弧斑放电面积占比,大弧斑放电面积占比从32.78%降至11.93%。相较于MAO涂层,LAMAO涂层的致密度明显提升,其缺陷密度显著降低,且增韧相ZrO_(2)的含量大幅增加。LAMAO试样与其他试样相比,其极化电阻、内部致密层电阻和阻抗模量均明显提高,表现出较佳的耐蚀性能。在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屈服强度及韧窝特征等方面,LAMAO试样均表现出优于MAO试样的拉伸性能。结论采用激光同步复合方法提高了微弧氧化过程中的放电均匀性,减少了涂层缺陷,促进了增韧相的形成,提升了试样的耐蚀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激光复合 钛合金 耐蚀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编增强竹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力学性能
17
作者 方庆宁 陈磊 +3 位作者 陈园 欧荣贤 易欣 王清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共7页
针对竹塑复合材料(BPC)强度低和脆性大的缺点,研究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在复合材料中分别引入四种竹编结构,即密编十字编(CW)、密编人字编(TW)、网孔十字编(MW)和单向帘编(UW),制备竹编增强的BPC。结果表明,与未增强的BPC相比,除TW-BPC外,... 针对竹塑复合材料(BPC)强度低和脆性大的缺点,研究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在复合材料中分别引入四种竹编结构,即密编十字编(CW)、密编人字编(TW)、网孔十字编(MW)和单向帘编(UW),制备竹编增强的BPC。结果表明,与未增强的BPC相比,除TW-BPC外,其他3种竹编增强BPC样品的力学性能均显著提升,其中UW-BPC的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提高了108.3%和81.7%,抗冲击强度达到57.0 kJ/m^(2),约为未增强BPC的5倍。在低速冲击过程中,竹编的经纬结构展现出明显的抗冲击优势,10 J冲击能量作用下MW-BPC冲击载荷的峰值较未增强BPC提高79.6%。研究结果为竹材与BPC复合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塑复合材料 竹编 力学性能 抗冲击性能 热压工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改性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盐蚀性能研究
18
作者 吕大为 崔岳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93-7102,共10页
将乙二胺与氧化石墨烯(GO)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制备了表面功能化的GO-NH_(2),表面功能化改善了GO的亲水性,减弱了GO片层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将GO-NH_(2)掺入地聚物混凝土中,研究了表面功能化和GO-NH_(2)掺杂量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 将乙二胺与氧化石墨烯(GO)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制备了表面功能化的GO-NH_(2),表面功能化改善了GO的亲水性,减弱了GO片层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将GO-NH_(2)掺入地聚物混凝土中,研究了表面功能化和GO-NH_(2)掺杂量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孔径分布和抗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功能化后的GO-NH_(2)水接触角从90.1°降低至64.9°,降低了GO片层之间发生团聚的概率。GO表面功能化和增大GO-NH_(2)的掺杂量均能够提升地聚物混凝土的水化程度,增大小尺寸孔隙的占比。随着GO-NH_(2)掺杂量的增多,地聚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0.09%GO-NH_(2)在28 d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47.7和7.2 MPa;其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分别达到了214.3 N和3.9 mm。在Na_(2)SO_(4)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地聚物混凝土中的腐蚀产物主要是钙矾石AFt和石膏,干湿循环50次时,0.09%GO-NH_(2)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仅2.61%,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77.22%,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抗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功能化 氧化石墨烯 地聚物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纯铝力学、电学和耐腐蚀性能影响
19
作者 张海平 孙庆泽 +1 位作者 李炯利 王旭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了研究粉末冶金工艺和石墨烯对纯铝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以铝粉和氧化石墨烯粉末为原材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杆材和粉末冶金纯铝杆材,并采用相同挤压工艺获得了熔融铸造纯铝杆材,开展了3种材料的力学... 为了研究粉末冶金工艺和石墨烯对纯铝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以铝粉和氧化石墨烯粉末为原材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杆材和粉末冶金纯铝杆材,并采用相同挤压工艺获得了熔融铸造纯铝杆材,开展了3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中性盐雾腐蚀性能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EDS)和重量变化等手段分析了3种材料的微观组织与腐蚀产物。结果表明,粉末冶金工艺能将纯铝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17.2%,同时保持电阻率几乎不变;0.5%含量石墨烯可使纯铝拉伸强度提高42.5%,且电阻率仅增大1.4%。在中性盐雾环境下,铸造纯铝的腐蚀速率略高于粉末冶金纯铝,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和粉末冶金纯铝的腐蚀速率相当。石墨烯可有效提高纯铝力学性能,同时不明显降低其电阻率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N系列刀具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艳梅 张蕊 +5 位作者 黄美东 薛锐 白乌力吉 王重阳 张冬青 王铁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刀具涂层能够有效阻挡刀具材料与工件间的元素扩散,减少因摩擦产生的大量切削热,解决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时面临的易磨损、寿命短等问题,近年来成为高速切削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得到快速发展.AlCrN涂层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但在... 刀具涂层能够有效阻挡刀具材料与工件间的元素扩散,减少因摩擦产生的大量切削热,解决硬质合金刀具加工时面临的易磨损、寿命短等问题,近年来成为高速切削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得到快速发展.AlCrN涂层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但在高速高载热负荷的切削环境下,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能还有待提高.因此,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在AlCrN涂层中掺杂各种元素改善其服役性能.本研究分别介绍了Si和Ti掺杂对涂层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归纳了V和Mo掺杂自润滑涂层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O掺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最后,总结了兼具耐磨和抗氧化性能的高熵合金刀具涂层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N基 刀具涂层 自润滑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