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华留学生群际接触:内涵意蕴、问题挑战及机制构建
1
作者 李伟 张建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共7页
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接触交流效果,是影响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从群际接触泛化类型和目的分析,群际接触理论适用于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间的群际关系研究。积极的群际关系是“趋同化”管理的基础,提升教育培养质量,增进中外交... 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接触交流效果,是影响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从群际接触泛化类型和目的分析,群际接触理论适用于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间的群际关系研究。积极的群际关系是“趋同化”管理的基础,提升教育培养质量,增进中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面临“工具性”接触、交流媒介、“单一文化”朋友圈、文化价值观念、社会风俗、高校管理模式等方面问题和挑战。以群际接触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平等地位、共同目标、权威支持、跨文化交际等四个最优接触条件,结合认知、行为和情感作用过程,构建来华留学生群际接触机制。最后,提出多元文化空间、管理人员配备、学校政策制度和支持等保障机制运行的实践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群际接触 最优条件 作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高校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与对策--系统理论下学科比较的案例分析
2
作者 陈立斌 王辰光 +1 位作者 郭愔 卢春天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65,共11页
“双一流”高校来华研究生学业质量是保障高等教育有效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但学界对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和成因关注不够。研究基于卢曼的系统理论视角,探究学业问题表现背后不同层次的原因及其作用过程,并选取西部典型院校,对18名来华研究... “双一流”高校来华研究生学业质量是保障高等教育有效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但学界对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和成因关注不够。研究基于卢曼的系统理论视角,探究学业问题表现背后不同层次的原因及其作用过程,并选取西部典型院校,对18名来华研究生、12名来华研究生导师、7名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将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归为学术参与、资源利用、师生沟通等三方面的不足,并从个体和制度两个层次进行了原因剖析。结果表明,个体系统层面的文化观念差异、语言能力和专业基础薄弱导致了学业互动中的双重偶然性,而院校教育系统层次的国际化水平不足、管理模式的缺陷加剧了这种偶然性,且人文社科类比理工类来华研究生的学业问题及其不确定性更明显。对此,在招生入学、学科培养、国际化水平、管理模式等四个方面分层次提出了减少学业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研究生 学业问题 学科类型 系统理论 双重偶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区第二模态内孤立波观测分析
3
作者 黄必桂 张琪 +1 位作者 谭海月 黄晓冬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南海北部陆架区内孤立波在复杂地形和多尺度背景过程影响下具有丰富的传播特性和垂向模态结构,加剧了海上石油平台施工和作业的难度。为深化对南海北部高模态内孤立波特征的认知,利用2021年秋季在295m水深处布放的一套潜标观测资料,分... 南海北部陆架区内孤立波在复杂地形和多尺度背景过程影响下具有丰富的传播特性和垂向模态结构,加剧了海上石油平台施工和作业的难度。为深化对南海北部高模态内孤立波特征的认知,利用2021年秋季在295m水深处布放的一套潜标观测资料,分析了陆架区典型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精细结构与不稳定性。典型第二模态内孤立波属于“凸型”内孤立波,它在10 min内引起上层海洋等温线上凸19.4 m,下层海洋等温线下沉31.8m,并诱发出东向和南向流;中层等温线分布非常稀疏,存在最大达0.39m/s的西向流速和0.41m/s的北向流速。通过不稳定分析,发现中层层结较弱,理查德森数降低至1/4以下,达到了剪切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垂直方向上,内孤立波垂向本征模态在75m和205m深度上分别具有1个节点。基于敏感性试验,发现陆架区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精细结构与不稳定性对温跃层深度变化更加敏感,秋冬季较深的温跃层有利于剪切不稳定在第二模态内孤立波中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陆架区 内孤立波 潜标观测 精细结构 不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内涵研究与体系建构
4
作者 王新瑞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0,共8页
高质量中国国情教育是新时代培养知华、友华、助华留学生的关键途径,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多维视角和调研结果,阐述了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现实意义、主要内涵和不足之处。结合系统分析法,以“行为研究、规范... 高质量中国国情教育是新时代培养知华、友华、助华留学生的关键途径,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多维视角和调研结果,阐述了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现实意义、主要内涵和不足之处。结合系统分析法,以“行为研究、规范研究、价值研究”为逻辑,建构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体系:从功能定位看,它是“留学中国”品牌的重要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育人育心工作的适当补位;从实施策略看,在基本必修知识和国情知识所构成的主要内容基础上,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国际传播、组织保障等四大模块予以实现;从目标愿景看,旨在培养知华、友华、助华留学生,增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中国国情教育 文化软实力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留学生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以北京七所高校为例
5
作者 韩克庆 朴现玉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5,共11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人才流动愈加频繁,来华外国留学生对本地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其医疗保障获取与服务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深入理解留学生的医疗保障需求及现实挑战,以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包含潜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人才流动愈加频繁,来华外国留学生对本地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其医疗保障获取与服务利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深入理解留学生的医疗保障需求及现实挑战,以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包含潜在的结构性可及、潜在的过程性可及、实现的客观可及和主观可及四个维度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分析框架,结合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系统探讨在华留学生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现状、问题及其制度成因。研究发现,医疗健康服务信息获取的有效性与传递效率显著影响了留学生的医疗服务利用行为,进而影响其对医疗保障政策的认知水平、信任基础与实际利用率。语言支持不足、政策宣传滞后及参保渠道单一是制约信息获取的主要因素,限制了其潜在过程性与结构性可及,亦削弱了主观满意度。提升信息传递有效性与服务公平性,是改善医疗服务体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可及性 经济全球化 在华留学生 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社会保障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理念、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青 戴坤 +1 位作者 荆晓丽 杨雪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4,共11页
目前,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理念在广大高校中已达成共识。趋同化管理实践方面,仅有少数高校有所尝试。基于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案例分析,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类型可分为半趋同、过渡性多数... 目前,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理念在广大高校中已达成共识。趋同化管理实践方面,仅有少数高校有所尝试。基于江苏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案例分析,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类型可分为半趋同、过渡性多数趋同、多数趋同和接近完全趋同。在管理体制上,多数大学配备分管副校长,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在留学生管理归口上,个别大学仍实施单职能部门和院系两级管理的方式,但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和院系两级共同管理已成趋势。教学管理上,在多数大学中,接受学历留学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由教务部门和研究生院负责,并倾向于实行中外学生同一质量标准;课外活动管理上,通过留学生相关的社团促进中外学生交流融合;生活管理上,中外学生混合住宿模式在小范围试点。以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等为代表的高校二级单位面向全球招生,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程度较高,但程度各有不同。趋同化管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缺乏基于实证的系统评估。实现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可能路径包括:政府具体管理细则的制定、高校规章制度的完善、教育教学人员的国际化与专业化保障、留学生招生入口与毕业出口的质量把关、管理成效的系统自我评估、差异化服务的边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趋同 差异化 趋同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转型的困境、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体荣 高皇伟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相关奖学金政策亟须转型。基于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结构、类型和功能的研判,并结合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实地调查和经验研究,分析提出奖学金政策转型面临的挑战集中在发...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相关奖学金政策亟须转型。基于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结构、类型和功能的研判,并结合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实地调查和经验研究,分析提出奖学金政策转型面临的挑战集中在发展理念、政策实施形式、政策结构、政策效益等方面。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转型的逻辑在于提升政策的核心议程地位、构建多元的政策主体结构、开发多样的政策工具类型、设置多元关联的政策目标。奖学金政策转型的进路如下:转变指导理念,增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开发政策新类型,拓展留学生教育新功能;搭建政策新组合,扩展政策实施单元;切实下放政策实施权,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华留学生 奖学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术写作行为模型与实践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洋 周洪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8,共9页
随着来华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留学生占比不断提升,如何进行汉语学术写作也成为培养学历留学生工作中一项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汉语学术写作的文献资料和来华留学生的访谈文本进行全面分析,建构出来华留学生汉语学术写作行... 随着来华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留学生占比不断提升,如何进行汉语学术写作也成为培养学历留学生工作中一项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汉语学术写作的文献资料和来华留学生的访谈文本进行全面分析,建构出来华留学生汉语学术写作行为模型:知识经验和对写作困难的认识是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学术写作的前提基础,留学生根据主体知识和写作知识明确写作困难,确定策略方法,在知识经验的指导下进行汉语学术写作,思维中介、写作过程和心理情感是来华留学生汉语学术写作行为的具体体现,其中写作过程受到思维中介和心理情感的影响,而写作行为的实践反过来也会深化写作主体的知识经验,并从留学生、教师和学校等三个方面提出实践策略,为提高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作出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学术写作 扎根理论 写作行为模型 来华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组织常态: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执行逻辑
9
作者 赵彬 刘水云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提质增效是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深度发展的核心理念。宏观政策虽能发挥协调规范的作用,但却存在时滞效应,探究高校执行政策的逻辑有助于提供组织层面的机制解释。本研究以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W大学为个案,对其中10名从事来华留学... 提质增效是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深度发展的核心理念。宏观政策虽能发挥协调规范的作用,但却存在时滞效应,探究高校执行政策的逻辑有助于提供组织层面的机制解释。本研究以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W大学为个案,对其中10名从事来华留学教育相关工作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从制度工作的视角剖析了高校执行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的微观过程。研究发现,执行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可能引发W大学在组织价值、组织声誉以及组织实践方面常态化运行的风险,基于保护组织常态的执行逻辑,相应的制度工作表现为变通制度规则、招生中教师的边缘性参与以及教师借助人情逻辑完成学生培养。因此,提质增效的政策目标经由制度工作转换为保护常态的组织实践,导致政策的顶层设计与执行的底层逻辑间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教育 政策执行 制度工作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政策供给效益及其优化
10
作者 陆晓静 姚云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教育强国要求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奖学金作为留学教育的重要政策工具,有必要探索其在提升留学生层次质量上的实际效益,明确拉力释放机理。采集2013年至2018年新获得奖学金名额的45所高校的面板数据展开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奖... 教育强国要求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奖学金作为留学教育的重要政策工具,有必要探索其在提升留学生层次质量上的实际效益,明确拉力释放机理。采集2013年至2018年新获得奖学金名额的45所高校的面板数据展开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奖学金对高校留学研究生规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尤其是学历奖学金及硕士奖学金名额正向作用明显;高校所处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校留学研究生规模的影响受奖学金名额结构的调节;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硕、博士奖学金名额的作用方式存在省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不论省域开放程度如何,发展硕士奖学金名额更为有利;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省份,尤其是具有较高开放程度的省份,更适宜发展博士奖学金名额。未来应坚定不移继续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政策,并积极寻求政策中教育价值与政治价值的均衡;把握省域特点与政策拉力的交互关系,分类调整高校的奖学金名额结构,助力高校国际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奖学金 来华留学生 高质量发展 资助效益 分组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新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学求 徐善法 +2 位作者 程志中 刘红艳 师淑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98-1606,共9页
欧洲和中国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中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且进展也是最显著的。欧洲地球化学基准值填图计划于1996年被欧洲26个国家地质调查局长论坛(FOREGS)正式批准。经过近10年的工作,于2005年出版了电子版欧洲地球化学图集。中国不... 欧洲和中国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中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且进展也是最显著的。欧洲地球化学基准值填图计划于1996年被欧洲26个国家地质调查局长论坛(FOREGS)正式批准。经过近10年的工作,于2005年出版了电子版欧洲地球化学图集。中国不仅自己开展了多层次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而且还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了全球尺度和成矿带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欧洲和中国无论是在全球尺度,还是在区域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做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采样介质上中国使用统一的采样介质,在分析技术上中国使用几种大型设备作为骨干配合使用多方法分析系统;欧洲恰恰相反,欧洲在采样介质上趋向于多介质,而分析技术上只使用少数几种大型设备。欧洲的做法尽管使用多介质采样获得了元素在更多天然介质中的分布信息,但使用单一分析技术,使得很多关键元素没有分析出来,如贵金属元素Ag,Au,Ir,Os,Pd,Pt,Rh,Ru;卤族元素F,Cl,Br,I;分散元素Ge,In,Se,Te;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元素N,S,B等。尽管欧洲强调以环境为目的,但很多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元素都没有分析,所以欧洲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信息量大打折扣。这些不统一的做法,特别是在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不统一的做法,会影响到以后全球地球化学图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中国 欧洲 地球化学填图 全球尺度 区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李立国 胡莉芳 周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2,57,共5页
本文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际留学生发展的趋势分析为基础,预计2020年来华留学生将达到70万人,其中学历生的数量会持续增加,但学历生占来华留学生的比例不会有较大变化。2020年来华留学生仍以亚洲学生为主,但越来越多... 本文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际留学生发展的趋势分析为基础,预计2020年来华留学生将达到70万人,其中学历生的数量会持续增加,但学历生占来华留学生的比例不会有较大变化。2020年来华留学生仍以亚洲学生为主,但越来越多的其他洲的留学生也将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应该确立政府主导战略,促进来华留学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来华留学生 规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尺度涡与内波的地震图像 被引量:21
13
作者 宋海斌 Luis Pinheiro +3 位作者 王东晓 董崇志 宋洋 拜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75-2780,共6页
海洋反射地震通常用于调查、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勘探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近期研究表明多道反射地震方法也可以对水柱的热盐细结构成像.中尺度涡与内波是重要的物理海洋现象,但是常规的物理海洋调查是在间隔若干公里的离散测站上进行... 海洋反射地震通常用于调查、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勘探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近期研究表明多道反射地震方法也可以对水柱的热盐细结构成像.中尺度涡与内波是重要的物理海洋现象,但是常规的物理海洋调查是在间隔若干公里的离散测站上进行的,水平分辨率较低,因此对中尺度涡的结构与内波的横向分布了解较差.本文利用在大西洋东部、南海采集的地震数据给出了低频反射地震可以对中尺度涡与内波清晰成像的新的证据.反射地震方法较传统海洋观测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高的水平分辨率和短时间内对整个海水剖面进行成像方面.从地震剖面上,能够清楚地观测到中尺度涡、内波造成的反射特征变化,从而有助于改进对能量在不同尺度的海水运动之间传递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反射地震 中尺度涡 海洋内波 南海 大西洋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实证研究——基于北京某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文英 周红玲 董晓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75-80,共6页
从留学生来华留学动机,跨文化适应中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留学生所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方式以及留学的地域差异等方面,对北京某高校的留学生在京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来华留学生面临的文化障碍以及影响... 从留学生来华留学动机,跨文化适应中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留学生所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方式以及留学的地域差异等方面,对北京某高校的留学生在京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来华留学生面临的文化障碍以及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不同因素,以帮助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同时为从事留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改善课程设计以及时间规划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跨文化 文化适应 来华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校全英文授课项目留学生的就读体验调查--北京师范大学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洁 孙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7,共8页
为了了解全英文授课项目来华留学生的就读体验,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四个全英文授课项目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选择留学中国的主要动机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和语言魅力,而非高校和专业的声誉;留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上感到满... 为了了解全英文授课项目来华留学生的就读体验,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四个全英文授课项目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选择留学中国的主要动机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和语言魅力,而非高校和专业的声誉;留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上感到满意,但是,认为教学深度存在不足;留学生认为学校开设课程数量、种类合适,但是觉得汉语课和社会实践课课时偏少;留学生认为本专业的考核的形式多样、难易适度,但是认为教师的要求不严格、标准较低;留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管理服务基本上满意,但是对于校园的国际化建设表示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全英文授课项目 就读体验 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曲如晓 李婧 杨修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3,共6页
摘要:笔者基于1996年-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排名前九的来源国的面板数据,采用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作为度量文化认同程度的指标,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对于来华留学生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摘要:笔者基于1996年-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排名前九的来源国的面板数据,采用中国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作为度量文化认同程度的指标,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对于来华留学生规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认同每提高1%,来华留学生人数约增加0.116%。为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除了促进经济、教育和科技因素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外,还应该扩大中国文化的传播、提高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来华留学生 文化产品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学生流动与中国政策选择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洪才 戴娜 刘红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学生的流动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当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提升国际学生的层次和拓展国际学生的规模。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在推行中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国... 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学生的流动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当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提升国际学生的层次和拓展国际学生的规模。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在推行中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教育的竞争力、如何使国际学生有效地融入中国文化等问题。为此,我国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重心,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从过分注重数量增长转向更多地注重质量提高,即走内涵式发展路线;二是政策制定的主体从国家转向学校,使学校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学生流动 中国高等教育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量表设计和检验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扬 吴瑞林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9,共6页
从国际能力的概念出发,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设计了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量表。抽取北京地区五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施测,并利用数据对量表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和结构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国际能力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维... 从国际能力的概念出发,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设计了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量表。抽取北京地区五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施测,并利用数据对量表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和结构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国际能力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维度:知识与理解、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且三个维度又包含七个因子;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量表设计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构方程模型对国际能力内部结构的拟合度良好,使量表的结构效度进一步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大学生 国际能力 评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生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视角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洪才 戴娜 江利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6,112-113,共7页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际学生受到了高度关注而本土学生却被疏忽。本土学生与国际学生之间互动状况也是考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展的重要视角,这在中国学术界很少被关注。依据英国学者贝内特的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DMIS)理论,本研究...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际学生受到了高度关注而本土学生却被疏忽。本土学生与国际学生之间互动状况也是考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展的重要视角,这在中国学术界很少被关注。依据英国学者贝内特的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型(DMIS)理论,本研究对一所985高校中的本土学生与国际学生交流状况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对国际学生认知普遍持积极态度,但苦于缺乏有效交流途径,从而跨文化能力普遍较弱,而且在交往取向上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这一发现对于改进留学生教育工作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很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国际化 留学生 本国学生 跨文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中深层细结构混合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著敏 陈桂英 尚晓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8,共8页
基于2007年8月获得的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海流资料和CTD(温盐深剖面仪)水文资料,应用Gregg模型对南海中深层内波尺度的混合进行估计,同时应用Thorpe尺度对中深层存在的垂向翻转及由此引起的混合进一步分析。两种方法均显示,吕宋... 基于2007年8月获得的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海流资料和CTD(温盐深剖面仪)水文资料,应用Gregg模型对南海中深层内波尺度的混合进行估计,同时应用Thorpe尺度对中深层存在的垂向翻转及由此引起的混合进一步分析。两种方法均显示,吕宋海峡附近上层400m的耗散率及混合率均强于18°N断面,中深层两个区域的混合率并没有显著区别。这表明吕宋海峡上层400m,可能存在更活跃的内波活动,从而产生更强的内波混合和垂向水团翻转。Gregg模型估计的耗散率和混合率量级分别为10-9W.kg-1和10-6m2.s-1。大部分CTD站位在中深层均存在垂向翻转,而且保持较高的发生率,翻转所对应的混合率并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以上南海北部的细结构混合特征增强对南海中深层混合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细结构混合 耗散率 混合率 内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