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科研机构的智库职能: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的经验与启示
1
作者 李莎 沈东婧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目的/意义]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智库在政策支撑的专业化、时效性与国际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生物技术等高监管领域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PEI)作... [目的/意义]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智库在政策支撑的专业化、时效性与国际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生物技术等高监管领域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PEI)作为生物医药和疫苗监管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积累了智库职能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发展智库职能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PEI官方文献和报告,分析PEI从科研机构向具备智库职能的综合机构演化的路径,包括其科研—政策互动模式、技术评估对政策制定的支撑作用以及国际合作推动生物技术治理创新。[结果/结论]案例分析显示,PEI的智库职能发展基于高水平科研基础,通过技术评估的实证支撑、跨学科协同机制以及国际合作推动得以实现。结合其经验和我国科技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建议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在具备政策耦合性和组织适应性的前提下,增强智库意识,提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的能力;政府部门可通过机制建设与制度支持,优化科研—政策融合环境。通过双向推动有效发展智库职能,为国家生物技术创新和科技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科技治理 科研机构 智库职能 政策转化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现状、趋势与对策
2
作者 朱启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2,共8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国家安全,给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治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不断演化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提供了新的赋能手段和工具。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体现在技术全面赋能安全治理体...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国家安全,给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治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不断演化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提供了新的赋能手段和工具。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体现在技术全面赋能安全治理体系、影响算法自主与政治治理的动态平衡、推动国际治理格局的权力转移等方面。从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发展趋势看,要不断优化战略布局、多维度预置运用手段工具、坚持创新动能与协同治理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从而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领域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安全 科技赋能 安全治理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成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迟婧茹 周小林 +2 位作者 南方 任孝平 杨云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共11页
构建国家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项、基金)成果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总结计划执行成效,为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提升计划(专项、基金)的管理绩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所取得的... 构建国家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专项、基金)成果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全面总结计划执行成效,为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提升计划(专项、基金)的管理绩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所取得的成果,在初步拟定专项层面成果评估指标框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和指标框架进行优化和筛选,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形成专项成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构建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成果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强调计划与国家战略的相符性,关注合作双方的收益,注重科技合作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合作 计划评估 成果评估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机理、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梁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在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的大背景下,“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作为新时代我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的重要形态,能够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基于机理分析,我国发起成立的国际科技组织在组织属性、... 在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的大背景下,“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作为新时代我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的重要形态,能够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基于机理分析,我国发起成立的国际科技组织在组织属性、组织行为等维度上应具备实体化、公共化、国际化、法制化等基本要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需要制定相关战略性整体规划、营造更开放的政策环境、出台更细化的成立审批要求和流程。在路径选择上,我国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应遵循坚持独立自主、用好国际资源、选准学科领域、使用战略科学家等根本原则,同时,应基于自身优势和战略需求、突出组织特色和互补能力,通过组织创新的价值体现避免出现组织拥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组织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创新体系:演变历程、影响因素及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哲 杨洋 胡志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 过去几十年,中美两国科技经贸合作共同塑造了“中-美创新体系”。中美创新体系正在经历从“互补型”转向“竞争型”,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斗争型”倾向。这种转型既有技术革命、数字化转型和地缘政治导致的不稳定“分离”,也有科技发展规律、世界经济结构、市场机制和全球挑战等催生的“双赢”与合作的稳定因素。从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周期看,中美创新体系内部围绕科技创新而产生的制度冲突、调整、适应仍将持续。保持中美创新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创新发展。对此,双方应着眼长远,坚持开放、合作、包容等原则,从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开放等方面共同促进体系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中美科技关系 国际科技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华伟博士对图书馆事业的卓越贡献
6
作者 程焕文 林梦笑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文章回顾李华伟博士图书馆职业生涯的里程碑(1958-2008),以史实阐述李华伟博士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的贡献卓著,及其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认为李华伟博士是享誉世界的杰出华美图书馆... 文章回顾李华伟博士图书馆职业生涯的里程碑(1958-2008),以史实阐述李华伟博士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的贡献卓著,及其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认为李华伟博士是享誉世界的杰出华美图书馆专家、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活动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华伟 图书馆 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 国际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慈 杨嘉麟 马宗文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以日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科技计划实施、科研经费投入...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以日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科技计划实施、科研经费投入、科技人才培养、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等角度,深入分析日本主要科技管理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经验,包括:加强科技与外交协同、开展“一国一策”式国际科技合作、建立梯次衔接的资助体系、全周期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搭建多类型合作网络、加强前沿科技战略研究、强化科技援助、“飞地”运行国际大科学计划、优化管理机制等,进而提出服务支撑我国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国际科技合作 科技计划 科技人才 国际大科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创科创平台的国际形象构建与国际科技合作策略——以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大型科创平台的报道为鉴
8
作者 王威力 王海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7,共11页
通过分析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等影响力较高的西方主流媒体在过去35年间对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南山科技园等中国大型科创平台的新闻报道,辅... 通过分析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等影响力较高的西方主流媒体在过去35年间对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南山科技园等中国大型科创平台的新闻报道,辅以在超过4万个媒体报道及商业数据源中检索有关以陕西秦创原为代表的初创科创平台的报道,借助内容分析法,在媒体报道的基础信息、报道主题、信源类型、科创平台相关描述四方面进行类目构建及编码,运用基于计算机辅助的主题建模,对上述新闻报道进行主题聚类与层次聚类,探究媒体在报道层面存在的相似与差异,探讨形成原因及背后逻辑。研究发现,相关报道呈现出中国科创平台与西方国家公共议程关联度不高、媒体对特定主题存在普遍兴趣但关注点存在差异、共同利益形成与否对西方媒体的报道影响显著等特征。有鉴于此,基于实证研究数据的支撑,以国际合作的认知、语境、共识等层面为出发点,提出对标全球相似知名科创平台强化初创科创平台与全球公共议程关联度、善用“经济框架”将初创科创平台置于全球经济循环话语、构筑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追求的发展模式,并在形象塑造中设置更加精巧的叙事等策略,从而有助于在当前的媒体与认知环境中构建中国初创科创平台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科技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园区 国际传播 科技形象 国际合作 科技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代际演变与预设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琦 刘桂臻 +1 位作者 李小春 陈征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亟需深刻了解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及其未来在中国发展的前景,从时间、空间以及技术链3个维度对CCUS的历史演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时间维度上,CCUS技术可划分为技... “双碳”目标背景下,亟需深刻了解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及其未来在中国发展的前景,从时间、空间以及技术链3个维度对CCUS的历史演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时间维度上,CCUS技术可划分为技术孕育阶段(1950—1980年)、诞生与发展阶段(1980—1995年)、研发与示范阶段(1995—2020年)、实施阶段(2020—2030年)以及商业化阶段(2030—2050年)。空间维度上,CCUS商业化部署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发展时间较长、整体研发水平较高的北美和欧洲地区,此外,中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巴西也进入了先进行列。技术链方面,CCUS技术可划分为3个代际:在捕集环节,第1代捕集技术可应用于电厂,第2代捕集技术面向电力与工业应用,第3代能耗、运行成本以及维护费用均能降低至第1代的50%左右。在输送环节,第1代CO_(2)输送技术建立CO_(2)流动模型,研究扩散规律,控制CO_(2)腐蚀,优选管道材料,评估泄漏影响,开发监测报告核实工具等;第2代CO_(2)输送技术集中于大规模管网开发、标准规范制定;第3代可应用于大规模国家和国际管网。在封存环节,第1代优先发展地质封存共性技术,第2代针对安全监测、风险管理优化,第3代侧重完整监测与补救措施。目前,中国CCUS总体水平处于研发和示范的初期阶段,与其他领先水平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应加强CCUS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学习国外CCUS核心技术和实践工程经验,为未来中国大规模全流程CCUS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和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 减排技术 代际演变 技术预测 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国际科技项目合作网络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霍宏伟 王艳 +2 位作者 肖轶 赵星宇 王仲成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1-1051,共11页
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成果报告的内容和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中外方机构间开展科技项目合作产生的合作网络结构和合作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合作关系类型... 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成果报告的内容和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中外方机构间开展科技项目合作产生的合作网络结构和合作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合作关系类型、各国同中国合作的相对定位。对合作网络总体情况和具有代表性的中美、中欧、中国同金砖国家以及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子网进行了分析,评估了整体网络结构态势,析出了整体网络和各子网的关键合作机构节点。研究发现: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项目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合作规模和层次同合作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创新能力正相关;中美、中欧合作关系紧密,但同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仍有拓展空间;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研究是科技合作的主要类型;综合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政府间合作中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国际科技合作 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合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发展科技与创新能力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强 左国存 李建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9-145,共7页
新加坡采取了对外开放的策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来积累,发展科技与创新能力,并取得了较大成功。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知识经济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新加坡 科技政策 国际科技合作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农业科技合作探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温国泉 韦幂 +2 位作者 陈格 汪羽宁 吕荣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8-214,共7页
【目的】根据中越农业科技合作现状,挖掘合作潜力,为中越农业科技合作发展路径的深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与实地调查阐明中越农业科技合作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双方需求,筛选合作潜力较大的领域,对进一步合作提出针对... 【目的】根据中越农业科技合作现状,挖掘合作潜力,为中越农业科技合作发展路径的深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与实地调查阐明中越农业科技合作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双方需求,筛选合作潜力较大的领域,对进一步合作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中越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基础良好,已建立中国—越南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湄公河委员会(MRC)、中国—东盟创新合作大会、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及中国—越南农业合作联合委员会等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主要有农业科技人员学习、交流及培训,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和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等。当前合作中还存在双向合作不平衡、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合作缺少创新且局限性大及合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合作潜力较大的技术领域有农机研发、作物种子、有机肥料研发、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农业资源开发等。【建议】完善不成熟合作机制,制定全新合作模式;加强双语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探索平衡合作方式;共同设立农业科技合作基金;完善农业科技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国际合作 中越科技合作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业国际合作视角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杨易 于敏 姜明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79,共5页
从供求角度来看,我国通过农业国际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有很强的现实性,而且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关键技术引进不足、国际援助不断减少、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合作层次低、缺乏部际合作等问题。为此,我国应该从战略上重视国际... 从供求角度来看,我国通过农业国际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有很强的现实性,而且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关键技术引进不足、国际援助不断减少、与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合作层次低、缺乏部际合作等问题。为此,我国应该从战略上重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加大农业科技自主研发投入,加强与发达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推进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国际合作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援助 南南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态势对比分析 被引量:43
14
作者 吴建南 杨若愚 郑长旭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9-83,共5页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及主要"一带一路"国家1978-2014年间的合作论文的数量和被引频次等状况,并对排名前10的高被引频次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合作论文均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及主要"一带一路"国家1978-2014年间的合作论文的数量和被引频次等状况,并对排名前10的高被引频次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合作论文均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论文的绝对数量、总被引频次都远远多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论文数量,并且在高被引论文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少见"一带一路"国家。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资助,以合作论文数量与质量共同提升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科技合作态势 “一带一路”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合作引领气候治理的新形势与战略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蒋佳妮 王文涛 +2 位作者 仲平 王灿 刘燕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3,共6页
《巴黎协定》的达成预示着全球正在积极向低碳转型。依靠技术创新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业已成为国际共识。欧盟近年来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力式微,美国特朗普政府直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一度失去领导力和方向感。中国是全... 《巴黎协定》的达成预示着全球正在积极向低碳转型。依靠技术创新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业已成为国际共识。欧盟近年来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力式微,美国特朗普政府直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一度失去领导力和方向感。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积极维护者,引导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并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近年来,中国已经从低碳技术输入国和受援国,逐步转变为技术输入和输出并举。在"后巴黎"时期的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国应当做好战略性谋划和布局,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为切入点,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开展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主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方向"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软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提升为内在动力,全面、积极、主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走向依靠国际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治理 国际科技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估原则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陶蕊 王勇 +1 位作者 南方 杨云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27,共7页
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各国获取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已成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共识,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范围和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对国际科技合作开展评估的需求与日... 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各国获取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已成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共识,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范围和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对国际科技合作开展评估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以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估为对象,分析了此类评估活动的特点,提出了评估的原则,并结合案例提出评估的参考逻辑模型和评估方法,希望对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估活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合作 评估 原则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发展模式与新时期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静 聂新志 +2 位作者 程俊峰 薛志洪 陈琴苓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257-263,共7页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发展需求驱动下,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广东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技强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力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发展需求驱动下,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广东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技强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力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对外开放,实现广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总结了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政府搭台与院所积极参与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与共建合作基地相结合发展模式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争取政府及科研项目支持、选择合作伙伴、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合作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广东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探索广东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包括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战略,打造华南地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桥头堡”;整合国家和省各类平台和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构筑科技交流新格局;加大力度培养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及团队,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集聚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以期为广东农业对外合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农业科技 国际合作模式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周边形势下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广西实践 被引量:17
18
作者 曹玉娟 杨起全 赵延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广西与东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三大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国家新周边外交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设立农业科技国际特派员计划,加强对边境草根科技援外的支持,构建多层次的多元项目支持体系,营造鼓励和支... 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广西与东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三大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国家新周边外交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设立农业科技国际特派员计划,加强对边境草根科技援外的支持,构建多层次的多元项目支持体系,营造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合作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农业科技 国际合作 地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振凤 何海燕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1年第1期55-59,119,共5页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我国高校实现建立国际化大学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针对我国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与措施不完善、资源保障不足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备等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国际科技 合作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砖国家科技合作模式及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欧阳峣 罗会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3-110,共8页
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建立和完善金砖国家科技合作模式及平台,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从外部获得短缺的技术要素以及开展具有大型化和复杂化特征的现代科学研究。金砖国家科技... 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建立和完善金砖国家科技合作模式及平台,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从外部获得短缺的技术要素以及开展具有大型化和复杂化特征的现代科学研究。金砖国家科技合作已有一定基础,科技资源具有互补优势,但还存在缺乏多边合作、缺乏协调机制、缺乏信息平台等问题。金砖国家科技合作属于政府主导型,主要方式有政府联合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和政府采购项目下的国际科技合作。同时,需要构建科技合作平台,包括网络平台、服务体系、人才交流平台和保障机制等。中国应该正确把握在金砖国家科技合作中的战略定位,积极倡导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参与重要领域和项目合作,推动创新环境与合作机制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科技合作 模式探索 平台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