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价值链的经济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许艺煊 毛顺宇 陆树檀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0,共15页
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和贸易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则推动了国际贸易核算方法的革新,并催生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外学者不仅对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演进进行了深入探究,还对其与全球商品链、产业链和供... 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和贸易成本的降低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则推动了国际贸易核算方法的革新,并催生了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外学者不仅对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演进进行了深入探究,还对其与全球商品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辨析。最新文献聚焦于“全球价值链的核算方法”“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以及“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经济学研究。研究发现:创新、制度政策、数字经济、新冠疫情和新保护主义都是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也会对创新、数字经济发展和制度政策产生反作用。尽管全球价值链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尚待明确,同时也存在抑制企业自主创新、加重劳动剥削以及加剧竞争等负面影响。文章对全球价值链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经济学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对于后续研究及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全球商品链 国际贸易核算 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经伟 杨超 +1 位作者 尹梦菲 钟世川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9,共11页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国内国际双循环与装备制造业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研究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并重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国内国际双循环与装备制造业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研究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并重点分析国内循环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循环显著促进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的提升,国际循环对处于价值链高端位置的经济体具有正向影响,对处于低端位置的经济体具有负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国内循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行业集中度双渠道实现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调节效应表明:国际循环会抑制行业规模和技术进步对国内循环的提升作用,进而影响全球分工地位。以上研究结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破除“低端锁定,高端封锁”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循环 国际循环 全球价值链分工 装备制造业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增加值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武杰 李丹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29,共22页
提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是维护产业链安全的关键。立足于整合全球数字要素资源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探究数字化增加值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和具体效应,并利用2006—2018年跨国综合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提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是维护产业链安全的关键。立足于整合全球数字要素资源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探究数字化增加值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和具体效应,并利用2006—2018年跨国综合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数字要素投入能够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但中国制造业国际数字化分工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2)数字化增加值进口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其中,数字化增加值进口对中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作用更强,中国从发展中国家、RCEP伙伴国数字化增加值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作用更强。(3)贸易成本、国家研发投入和数字技术空间溢出是数字化增加值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影响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化增加值进口通过贸易成本下降和国家研发投入增加显著增强其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化增加值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加大国内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国际数字要素资源,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增加值进口 制造业 国际分工地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促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4
作者 潘晨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6,共10页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是促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重要途径。文章剖析以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促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理论逻辑,分析其现状特征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研究发现: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是促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重要途径。文章剖析以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促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理论逻辑,分析其现状特征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研究发现: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通过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推动技术进步、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在外部受部分西方国家阻碍,在自身存在对部分自贸协定的利用率有待提高,自贸伙伴有待扩大升级,关键部门出口附加值偏低,部分领域核心技术薄弱,以及一些不适应高标准自贸规则的体制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理论逻辑 关键特征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改变了吗?——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测度与分析
5
作者 朱之昱 杨怡爽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4年第3期110-124,共15页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前后向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基于此探讨了印度各产业在2007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价值链参与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演变,还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定产业和部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印度的整体...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构建前后向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基于此探讨了印度各产业在2007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价值链参与和国际分工地位的演变,还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定产业和部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印度的整体前向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度呈下降趋势,但后向GVC参与度相对稳定,整体呈现前高后低,不过前后向相对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这说明印度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从偏上游的位置移动到更加下游和均衡的位置。其中,印度高GVC参与的产业的GVC参与度出现下降,而其他产业的GVC参与出现上升;农矿业和服务业的前向GVC参与快速下降,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下移;制造业还在GVC参与的起步阶段,其前向GVC参与度在不断提高,在全球分工格局中属于下游位置。从时间趋势上看,印度的GVC参与变化经历了两个下降期,其中印度在2014年至2018年所实施的经济政策与印度产业在此期间的GVC参与度下降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投入产出分析 GVC参与 国际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国际分工的动态:概念与机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孟庆民 李国平 杨开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12-116,共5页
西方在 1980年已经开始新国际分工研究,我国至今有关研究很少。为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国际分工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国际分工的企业竞争机制、地方竞争机制和国家竞争机制,以及新国际分工... 西方在 1980年已经开始新国际分工研究,我国至今有关研究很少。为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国际分工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国际分工的企业竞争机制、地方竞争机制和国家竞争机制,以及新国际分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新国际分工 企业竞争机制 地方竞争机制 国家竞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沛富 闫智勇 纪颖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14,共5页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机械团结阶段、初级有机团结阶段和高级有机团结阶段;机械团结阶段和初级有机团...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机械团结阶段、初级有机团结阶段和高级有机团结阶段;机械团结阶段和初级有机团结阶段是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在社会分工高度精细化和市场交换机制高度健全的未来,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必将进入高级有机团结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社会分工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数字化投入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基于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友群 卢怀鑫 王立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94,117,共11页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竞争优势与生产长度,并通过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渠道发挥作用。对比各细化数字化投入,国内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显著大于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及电信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投入对中低与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低知识密集度行业则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实施针对性的数字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投入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国际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产业升级: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 被引量:55
9
作者 陈玲 薛澜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6,共11页
中国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然而,由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化,需要深入产业内部观察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真正地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各环节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升级动力,揭示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 中国已经成为高技术产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然而,由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深化,需要深入产业内部观察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真正地位。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各环节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升级动力,揭示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升级模式。研究指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高技术产品大量出口乃生产"片段化"所致。以往我们认同和模仿的产业升级"东亚模式"可能不再奏效,"片段化"生产下的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平行演化模式"进行升级。对于高技术产业中的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产业政策应注意区分财务性投资者和战略性投资者,重点培育本地化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国际分工 产业升级 价值链 平行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演化、潜在危机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小燕 宋敏 +1 位作者 杨瑞珍 刘丽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32,共6页
全球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食物产业链的源头和关键环节由少数发达国家掌控并获得超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成为食物生产的试验场与消费国,进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少数发达国家的食物供给依赖。随后分析了形... 全球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食物产业链的源头和关键环节由少数发达国家掌控并获得超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成为食物生产的试验场与消费国,进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少数发达国家的食物供给依赖。随后分析了形成该国际分工格局的原因,提出发展中国家食物安全的潜在危机并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产业链 国际分工 危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年龄结构、人力资本与出口技术复杂度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印梅 陈昭锋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12期40-45,共6页
文章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机理并以此提出了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测算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采用两种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 文章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机理并以此提出了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测算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采用两种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以及交互项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力资本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等同的变动比例下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力度大于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交互项的作用力度之和,理论假设通过了逻辑一致性检验。据此,提升人力资本能有效抵御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养比 出口技术复杂度 国际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演胡超进及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超 张捷 《广东商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1,16,共9页
从分工的产业领域和分工的形态来看,国际分工已经历了工业与农业的产业间分工、工业内部的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部的分工,目前正朝着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分工形态演进。生产要素内涵的扩展和国际生产组织的创新是"服务-制造"... 从分工的产业领域和分工的形态来看,国际分工已经历了工业与农业的产业间分工、工业内部的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部的分工,目前正朝着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分工形态演进。生产要素内涵的扩展和国际生产组织的创新是"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基础。这种分工模式给各分工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产生了经济失衡等诸多痼疾,由于其过于偏向某一产业,因而对中美等大国而言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模式必将出现重大调整,我国应审时度势,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制造 国际分工 经济失衡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捷 林新孟 《产经评论》 2012年第3期41-51,共11页
本文在全面均衡的框架下,融合了H-O模型和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想,建立了分析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理论模型。模型将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的诱因分解为三个因素:消费因素、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探讨了这三个因素对产业... 本文在全面均衡的框架下,融合了H-O模型和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想,建立了分析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理论模型。模型将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的诱因分解为三个因素:消费因素、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探讨了这三个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机制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向后工业化过渡的内外影响因素;最后,初步检验了基于制造—服务的国际分工模式对我国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升级转型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国际分工 变动 一般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基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辉 张捷 《财贸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61-66,共6页
把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置于国际分工的新格局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头号服务业强国与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之间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上发生的结构性失衡。中美贸易失衡与全球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在自由化进程上... 把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置于国际分工的新格局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头号服务业强国与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之间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上发生的结构性失衡。中美贸易失衡与全球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在自由化进程上的非对称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考虑到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缓慢进展,以及中国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已经做出的承诺水平,中美贸易的结构性失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难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失衡 国际分工格局 比较优势 服务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丹 杨丹辉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8期29-35,共7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依然是利用成本比较优势,以加工贸易为主,集中进入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始终享受着行业核心技术和终端产品应用所带来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依然是利用成本比较优势,以加工贸易为主,集中进入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始终享受着行业核心技术和终端产品应用所带来的创新收益和环境收益。而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接入点仍然落在了能耗高、环境影响大、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环节,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主要表现在价格和规模优势上。这除了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原因外,也与政府和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急功近利"的思路不无关系。阻碍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改善和提升的主因在于产业创新机制不健全、国内市场容量小等产业发展的深层问题。同时,产业过度依赖外需,贸易摩擦和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也导致我国企业经营困难。为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建议我国要调整新能源对外贸易与投资政策的思路,强化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环节的政策支持,提高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大先进技术和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摈弃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资本的双向流动;培育新能源国际化龙头企业;完善新能源贸易与投资的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改善贸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国际分工 贸易摩擦 国际市场需求 技术研发 政策支持 资本双向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分工理论流派及其综合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5-90,共6页
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国际分工理论可以分为世界体系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市场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国家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企业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个人分工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等五大流派。本文对这五大流派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个... 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国际分工理论可以分为世界体系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市场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国家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企业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个人分工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等五大流派。本文对这五大流派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分工理论 视角 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文革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文章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期通过技术积累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高科技创新 产业内贸易 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 成本曲线模型 贸易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雪 裴志松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85-87,共3页
粒子群算法(PSO)因其容易实现,精度高及收敛快等特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被广泛使用.但粒子群算法也有不易跳出局部最优的问题.所以本文基于该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分工合作的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经过优化后,可以对所有粒子执行搜索,... 粒子群算法(PSO)因其容易实现,精度高及收敛快等特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被广泛使用.但粒子群算法也有不易跳出局部最优的问题.所以本文基于该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分工合作的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经过优化后,可以对所有粒子执行搜索,寻找更优个体,从而使算法更加适合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全局优化 分工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人民币升值“陷阱论”及其汇率政策取向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青山 王社教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我国目前正面对着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出现通货膨胀因素的不确定性,中国货币当局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并就汇率制度进行怎样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一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对人民币汇率的观点各异,但从国际分工、贸易... 我国目前正面对着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出现通货膨胀因素的不确定性,中国货币当局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并就汇率制度进行怎样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一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对人民币汇率的观点各异,但从国际分工、贸易结构等方面分析来看,保持汇率稳定是中国现实国情的正确选择,我们应打破僵化的汇率制度,逐步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汇率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如何影响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丽琳 刘东升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9,共12页
基于2007—2019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披露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UIBE GVC数据库公布的全球价值链相关数据,深入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一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有利于提高各国制造业GVC的参与度,但其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 基于2007—2019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披露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UIBE GVC数据库公布的全球价值链相关数据,深入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一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有利于提高各国制造业GVC的参与度,但其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从人口结构和经济环境来看,工业智能化更易推动劳动力资源充沛和经济欠发达国家GVC参与度的提升,但对不同国家GVC分工地位的倒U型影响普遍存在;工业智能化对GVC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即不仅有利于缩小同一国家不同行业GVC参与度的差异性,增强产业的整体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国家相同行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因而加快工业智能化发展,进一步释放技术红利,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是进一步提升我国GVC参与度、实现GVC分工地位跃升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国际分工 国际竞争 技术红利 GVC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