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by Kinetic Nucleation Method
1
作者 Chen Wanchun Liu Dgodan Mo Wenyi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06-206,共1页
The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a great important intrinsical parameter in crystal growth.On earth,it is impossible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since there is nature convection.One of the m... The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a great important intrinsical parameter in crystal growth.On earth,it is impossible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since there is nature convection.One of the marked charateristics of space-crystal growth is to eleminate nature convection,so that purely diffusion-controlled condition of crystal growth could be realized and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should be ap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space crystal growth crystal growth kinetic nucleation method nature convection eleminate nature convectionso nature convectionone diffusion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u additions on interdiffusion behavior in the Al-Zn solid solution
2
作者 任玉平 郝士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After diffusion couples were annealed at 260-360 ℃,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Zn element were measured by EPMA. It has been first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Matano method that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 After diffusion couples were annealed at 260-360 ℃,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Zn element were measured by EPMA. It has been first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Matano method that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A1-Zn fee solid solution containing high Zn contents is remarkably decreased due to the small addition of Cu. Also,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A1-Zn fee solid solution clear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Zn concentration. The interdiffusion activity energy remarkab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Zn cont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rdiffusion activity energy markedly increases due to the small addition of Cu in the A1 Zn fcc solid solution containing high Zn 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1-Zn固溶体 扩散行为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毛细管束中溶质对流-扩散传质行为研究
3
作者 金毅 黄欢 +3 位作者 宋慧波 郑军领 董佳斌 董文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探明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运移规律对煤层气高效开发和产能评估至关重要。煤层气在储层通道中的运移隶属对流、扩散的耦合,受限于孔隙结构复杂形貌,而传统连续介质理论难以准确表征孔隙结构多尺度分形特征对对流-扩散耦合输运过程的控制... 探明煤层气在煤储层中的运移规律对煤层气高效开发和产能评估至关重要。煤层气在储层通道中的运移隶属对流、扩散的耦合,受限于孔隙结构复杂形貌,而传统连续介质理论难以准确表征孔隙结构多尺度分形特征对对流-扩散耦合输运过程的控制性作用。目的为了深入阐释复杂多尺度孔隙结构中煤层气对流-扩散耦合传质的内在机理。方法首先,依托分形拓扑理论构建分形毛细管束模型,以定量表征孔隙结构的几何异质性与拓扑连通性;其次,结合经典Taylor-Aris方程,推导耦合孔隙结构尺度不变特征的溶质对流-扩散数学传质方程;最后,借助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分形毛细管束中溶质的对流-扩散过程,并阐释了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对溶质输运的影响机制。结果结果表明,对流-扩散数学传质方程可精准预测溶质有效扩散系数,具有较好的适配性;管道弯曲度分形维数、缩放间隙度、最大管径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制约着溶质对流-扩散行为。具体地,管道弯曲度分形维数反比于有效扩散系数,而缩放间隙度和最大管径与有效扩散系数呈良好正相关关系,并以控制流体流速的形式影响溶质对流-扩散过程。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煤储层中煤层气复杂运移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进而为煤层气产能精准预测及储层压裂改造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扩散 毛细管束 分形拓扑 有效扩散系数 格子BOLT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生核和有限差分法求解变系数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方程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学琴 何松岩 王世宇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针对变系数的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方程,首先,使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该方程的半离散格式.之后再利用再生核方法,得到了方程的精确解u(x,t_(n)),将精确解u(x,t_(n))取m项截断,可得到近似解u_(m)(x,t_(n)).通过证明,得到该方法是稳定的.最... 针对变系数的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方程,首先,使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该方程的半离散格式.之后再利用再生核方法,得到了方程的精确解u(x,t_(n)),将精确解u(x,t_(n))取m项截断,可得到近似解u_(m)(x,t_(n)).通过证明,得到该方法是稳定的.最后,通过三个数值例子,并与其他文献中的方法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证明该算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UTO分数阶导数 再生核方法 变系数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方程 有限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硒气相扩散系数实验研究
5
作者 吴小龙 罗光前 +3 位作者 邹仁杰 方灿 李显 姚洪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针对扩散管法无法有效对固体的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硒在不同气体体系、不同体系温度下的气相扩散系数.基于Stefan扩散管模型,推导出与固体物质质量变化相关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开... 针对扩散管法无法有效对固体的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气相扩散系数测量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硒在不同气体体系、不同体系温度下的气相扩散系数.基于Stefan扩散管模型,推导出与固体物质质量变化相关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开发的测量系统对萘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进行测量,发现与文献中测量值相近,进一步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在单工况气体氛围和混合工况气体氛围中的实验,修正了FULLER公式中的系数值,拟合得出在393~433 K范围内SeO_(2)气相扩散系数的公式.结果表明:在单工况气体氛围中,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且拟合后曲线的R^(2)>0.97;在混合工况下,拟合后曲线的R^(2)>0.95,验证了修正后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扩散系数 二氧化硒 气流量 Stefan扩散管法 FULLER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热源加载下二维热扩散长度的数值模拟与测量
6
作者 花艳 李笑玲 +5 位作者 韩玉晶 刘晓凤 李大伟 赵元安 帅坤 王焜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8,共10页
热扩散系数是大能量、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重要参数,关系到元件的抗激光损伤性能,但现有热扩散系数测量方法在多维热传导情况下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且热扩散长度是热扩散系数测量的基础,因此采用有限元法仿真了热源连续加热下的... 热扩散系数是大能量、高功率激光系统中光学元件的重要参数,关系到元件的抗激光损伤性能,但现有热扩散系数测量方法在多维热传导情况下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且热扩散长度是热扩散系数测量的基础,因此采用有限元法仿真了热源连续加热下的二维热传导并总结了热扩散长度与热扩散系数及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规律,据此提出了热源连续加热下测量二维热扩散长度的模型与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建立模型仿真了一维热传导情况下的热扩散长度与热扩散系数的关系式并与数值解析表达式比较,二者符合较好,验证了使用连续热源与热扩散长度求解热扩散系数的可行性;之后扩展到二维热扩散情况,并讨论了热损失、样品厚度和热源加载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实际测量方案,并给出提升测量精度措施。该工作为方便准确地测量材料或元件的热扩散长度提供思路,对制备高功率、大能量激光系统元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源 热扩散系数 热扩散长度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缆修复液的相对扩散系数计算方法
7
作者 陈俊豪 陶霰韬 +2 位作者 叶刚 常航瑞 黄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395,I0032,共9页
该文提出并推导电力电缆修复液的相对扩散系数计算方法。采用预测模型法,分别选用Helmroth模型、Piringer模型、Brandsch模型和Limm-Hollifield模型对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进行推导和简化,并选择3种最常用的修复液主成分甲基苯基二甲... 该文提出并推导电力电缆修复液的相对扩散系数计算方法。采用预测模型法,分别选用Helmroth模型、Piringer模型、Brandsch模型和Limm-Hollifield模型对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进行推导和简化,并选择3种最常用的修复液主成分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phenyl-methyldimethoxysilane,PMDMS)、三甲基甲氧基硅烷(trimethyl-methoxysilane,TMMS)和二甲基二丁氧基硅烷(dimethyl-dibutoxysilane,DMDB)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在聚乙烯中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值。同时,使用分子动力学法得到各成分相对扩散系数的模拟值,并将计算值分别与模拟值以及文献中的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模型中,选用LimmHollifield模型用于计算相对扩散系数时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且与扩散系数相比,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更简便且结果取值更直观。因此,选用Limm-Hollifeld模型计算的相对扩散系数作为修复液选型的指标更为准确而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修复液 相对扩散系数 预测模型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型硅衬底扩散片X_(jn+)理论分析与测试方法优化
8
作者 张现磊 李立谦 +1 位作者 周涛 张志林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n型衬底扩散片扩散深度(X_(jn+))是n^(+)/n^(-)型硅衬底扩散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X_(jn+)的理论计算对磷扩散生产和X_(jn+)测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现有扩散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差异较大,需更精准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对X_(jn+)的... n型衬底扩散片扩散深度(X_(jn+))是n^(+)/n^(-)型硅衬底扩散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X_(jn+)的理论计算对磷扩散生产和X_(jn+)测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现有扩散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差异较大,需更精准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对X_(jn+)的测试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引入了修正系数k_(n)与k_(p),得到理论计算与测试结果吻合的X_(jn+)计算方法。并根据修正后的计算方法对染色法测试X_(jn+)进行了优化。新的X_(jn+)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测试结果差异小于2%,可用于指导生产,且优化后的X_(jn+)测试方法更加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底扩散片 扩散系数修正 协同扩散 n型衬底扩散片扩散深度(X_(jn+))计算 X_(jn+)测试方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与非漫反射表面间的辐射传递系数快速计算
9
作者 厉夫兵 游啟 +1 位作者 冷俊敏 杨林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针对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目标表面间辐射传递系数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漫反射灰体与非漫反射灰体表面间辐射传递系数的快速方法。首先,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在漫反射表面生成发射光束集并进行射线追踪,计算漫反射表面对目标表面的辐... 针对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目标表面间辐射传递系数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漫反射灰体与非漫反射灰体表面间辐射传递系数的快速方法。首先,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在漫反射表面生成发射光束集并进行射线追踪,计算漫反射表面对目标表面的辐射传递系数;然后,在非漫反射表面生成发射光束并进行射线追踪,如果射线在多次反射过程中击中任意漫反射表面,则利用反射光束的漫反射特性,直接调用漫反射表面的辐射传递系数对反射能量进行分配,并停止射线追踪。对正六面体模型内表面(两个漫反射面元、四个镜反射面元)的辐射传递系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表面反射率ρ=0.4时,镜反射表面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时间仅为蒙特卡洛方法的1/3;ρ=0.8时,相应的计算时间占比低于1/10,并且保持良好的计算精度。理论推导并分析了影响该方法计算速度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表面反射率越高,系统中漫反射表面占比越大,快速方法中单束光线的平均追踪次数较蒙特卡洛方法越少,非漫反射表面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换热 辐射传递系数 蒙特卡洛法 漫反射表面 非漫反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钒锂/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及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昊 王瑜 +3 位作者 吴贤文 吴燕萍 胡孟婷 蒋剑波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105,共10页
相比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LVP/C-S),采用水热超声辅助流变相法结合溶液沉积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LVP/C-R)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和Raman光谱仪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 相比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LVP/C-S),采用水热超声辅助流变相法结合溶液沉积法制备的Li_(3)V_(2)(PO_(4))_(3)/C(LVP/C-R)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通过XRD、SEM和Raman光谱仪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将合成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组装半电池进行倍率和循环性能测试,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以及恒流间歇滴定技术分析电极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水热超声辅助流变相法合成的Li_(3)V_(2)(PO_(4))_(3)(LVP-R)通过溶液沉积法包覆碳层后,晶面间距增大,粒径更小,导电性、振实密度增大,分散性明显提升。这有利于Li^(+)在正极材料中嵌入/脱出,以及缩短Li^(+)的扩散路径,从而促使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库仑效率和循环稳定性提高。LVP/C-R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0.1 C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60.12 mA·h/g),且在1 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9.16%,远高于LVP/C-S。此外,相比于LVP/C-S和LVP-R,LVP/C-R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更大的Li^(+)表观扩散系数且动力学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钒锂/碳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流变相法 溶液沉积法 电化学性能 Li^(+)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新认识 被引量:19
11
作者 柳广弟 赵忠英 +3 位作者 孙明亮 李剑 胡国艺 王晓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9-565,共7页
分析国内外对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结果,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石中甲烷扩散系数的测定,厘清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含义及其在天然气扩散模拟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目前测定天然气在岩石中扩... 分析国内外对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结果,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石中甲烷扩散系数的测定,厘清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含义及其在天然气扩散模拟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目前测定天然气在岩石中扩散系数的实验方法可分为游离烃浓度法、水溶烃浓度法和时滞法,这3种实验方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具有不同的扩散浓度含义和不同的影响因素,游离烃浓度法测定的扩散系数比水溶烃浓度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小约1~2个数量级,比时滞法测定的扩散系数小约2~3个数量级,在天然气扩散量计算过程中扩散量计算的浓度含义应与扩散系数测定的浓度含义保持一致。天然气在岩石中的扩散系数与岩石孔隙度呈线性正相关,与温度的关系满足动力学方程,随压力增加呈对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扩散系数 实验方法 扩散浓度 扩散量 影响因素 扩散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先友 朱启安 +3 位作者 张允什 袁华堂 阎杰 宋德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5-338,共4页
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主要的电极反应是锂离子在正极或负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嵌。因此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介绍了用电化学方法测定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重点讨论了... 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主要的电极反应是锂离子在正极或负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嵌。因此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介绍了用电化学方法测定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锂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重点讨论了电流脉冲驰豫技术(CPR)、交流阻抗技术(AC)、电位阶跃技术(PSCA)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等,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特性进行了比较和讨论。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当扩散是该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时,CPR技术、CITT技术和PSCA 技术是非常适用的;AC技术可通过频率容易地区分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但用AC技术求扩散系数只适用于阻抗平面图上有Warburg 阻抗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电化学方法 充电 放电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L法与ASTM C1202法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易成 郭婷婷 +1 位作者 程涛 王建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10,共4页
在原理分析可行的基础上,以同一试件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对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研究,这样可以消除不同试件对比所产生的离散误差。原理分析和试验结果证实了:先进行电通量测试对于随后进行的NEL法... 在原理分析可行的基础上,以同一试件分别采用ASTMC1202法和NEL法对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氯离子渗透性对比试验研究,这样可以消除不同试件对比所产生的离散误差。原理分析和试验结果证实了:先进行电通量测试对于随后进行的NEL法测试影响小,可以忽略。从而确定了在同一试件对比试验中,应当首先进行电通量测试然后再进行NEL法渗透试验。用同一试件消除离散误差的措施,为两种渗透指标之间建立科学的关系打下基础。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低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两种渗透指标(即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的离散性比较小,容易确定两种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而高水胶比普通混凝土的两个指标之间的离散性很大,很难为二者确定同样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M C1202 NEL法 电通量 氯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气泄漏时的最佳疏散路径 被引量:27
14
作者 肖国清 温丽敏 +1 位作者 陈宝智 王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4-677,共4页
当毒气泄漏时 ,正确的疏散指挥是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 ,而选择最佳疏散路线又是正确指挥的前提·基于扩散理论和毒物伤害模型之上 ,把事故伤害范围划分为致死区、重伤区、轻伤区和吸入反应区·接着 ,讨论了疏散路径的可行... 当毒气泄漏时 ,正确的疏散指挥是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 ,而选择最佳疏散路线又是正确指挥的前提·基于扩散理论和毒物伤害模型之上 ,把事故伤害范围划分为致死区、重伤区、轻伤区和吸入反应区·接着 ,讨论了疏散路径的可行性和当量长度模型 ,提出了通行难易程度系数和危险系数的概念 ;然后根据网络理论的k最短路解法 ,讨论了两点间k条最短疏散路径的求法·最后 ,以某市化工厂的氯气泄漏为例 ,求出从泄漏点到疏散安全地点的 3条最短路线的当量长度分别为 2 4780m ,2 72 2 1m和 386 7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气泄漏 扩散理论 路径选择 危险系数 网络 最佳疏散路径 疏散指挥 可通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在膨润土中表观扩散系数的测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姚军 苏锡光 +1 位作者 龙会遵 范显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9-203,共5页
在大气和低氧条件下使用静态背对背扩散法测定了237Np在红泉膨润土中表观扩散系数Da值。实验结果如下:大气条件下237Np在混合型、Ca 型、Mg 型膨润土中的Da值分别为3 9×10-13,5 6×10-13,8 4×10-13m2/s;低氧条件下相应的D... 在大气和低氧条件下使用静态背对背扩散法测定了237Np在红泉膨润土中表观扩散系数Da值。实验结果如下:大气条件下237Np在混合型、Ca 型、Mg 型膨润土中的Da值分别为3 9×10-13,5 6×10-13,8 4×10-13m2/s;低氧条件下相应的Da值分别为3 4×10-13,4 7×10-13,3 1×10-13m2/s。在大气条件下以混合型膨润土为例,使用扩散池方法测得237Np的表观扩散系数Da值为8 2×10-12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NP 深地质处置 高放废物 放射性核素 镎237 膨润土 表观扩散系数 静态背对背扩散法 地质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分量模型的变电站短路电流分流系数计算 被引量:40
16
作者 吴锦鹏 张波 +2 位作者 蒋愉宽 曾嵘 何金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30,9,共9页
发变电站内发生短路故障时真正引起危害的是入地故障电流,而不是短路故障电流;当前已有的数值算法及软件或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门槛,或在表征系统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复杂电力系统分流系数计算方法,推导并拓展了基... 发变电站内发生短路故障时真正引起危害的是入地故障电流,而不是短路故障电流;当前已有的数值算法及软件或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门槛,或在表征系统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复杂电力系统分流系数计算方法,推导并拓展了基于相分量的变压器导纳模型,将其应用于回路电流法,计算出电流分布及分流系数;通过与商业软件CDEGS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作为应用,还定量分析了考虑变压器故障侧和非故障侧同时分流对分流系数的影响,指出了准确计算分流系数时变压器是不可或缺的系统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故障 分流系数 变压器相分量模型 回路电流法 变压器双侧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方法及碳化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庞超明 高美蓉 +3 位作者 徐剑 王伦 刘冠国 秦鸿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3-1318,共6页
为了研究现场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方法 Permit法的可靠性及碳化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浸泡法、RCM法和Permit法对强度为35~80 MPa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及碳化对3种方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试结果的变化... 为了研究现场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方法 Permit法的可靠性及碳化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自然浸泡法、RCM法和Permit法对强度为35~80 MPa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及碳化对3种方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试结果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其中Permit法测得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最低,且与RCM法规律更相似.对强度60 MPa以上双掺矿物掺合料或70 MPa以上高强混凝土,不宜采用RCM法和Permit法.碳化减少了自然浸泡时混凝土表面氯离子的富集,表层自由氯离子含量显著降低,计算得到的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却有所增加,但采用RCM法和Permit法的碳化后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扩散系数 自然浸泡法 RCM法 Permit法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海砂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华县 欧阳东 +1 位作者 蔡瑞环 范圆圆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4,共3页
通过将河砂浸泡在氯化钠溶液中来模拟海砂,制成混凝土砂浆,测定其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得出试验结论:经过氯化钠溶液浸泡的砂子制成的砂浆3、28、90d强度略有降低;抗渗性能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同一试块,经过... 通过将河砂浸泡在氯化钠溶液中来模拟海砂,制成混凝土砂浆,测定其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得出试验结论:经过氯化钠溶液浸泡的砂子制成的砂浆3、28、90d强度略有降低;抗渗性能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同一试块,经过一次测量后,养护到一定龄期,再次测量时,氯离子抗渗性能比同一龄期的首次测量要好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 渗透性 氯离子扩散系数 耐久性 NEL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扩散系数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付广 李椿 孟庆芬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5期13-16,共4页
在介绍天然气扩散系数测试方法的基础上 ,指出了目前天然气扩散系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了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的地层条件的校正方法。根据天然气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立了古天然气扩散系数的恢复方法 ,并将天然气扩散系数的研... 在介绍天然气扩散系数测试方法的基础上 ,指出了目前天然气扩散系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了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的地层条件的校正方法。根据天然气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建立了古天然气扩散系数的恢复方法 ,并将天然气扩散系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泥岩扩散系数的研究中 ,其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地质条件 ,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扩散系数 系统研究 地层条件 校正方法 古扩散系数 恢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的动态光散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国亮 董向群 +1 位作者 孙祉伟 胡文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1-536,共6页
首次采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 .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溶解溶菌酶的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表明了 NaCl对溶菌酶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溶液中溶菌酶始终... 首次采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 .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溶解溶菌酶的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表明了 NaCl对溶菌酶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溶液中溶菌酶始终保持单分子与两分子聚集体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生长晶体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气相扩散法 晶体生长 溶菌酶 扩散系数 批量法 晶体生长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