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成因:来自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晓春 余文 +3 位作者 金林森 夏彩莲 谢巧勤 闫峻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501,共22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内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关于其成因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区内铜官山和冬瓜山石英闪长岩以及凤凰山和胡村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内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关于其成因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区内铜官山和冬瓜山石英闪长岩以及凤凰山和胡村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开展锆石Hf-O同位素以及磷灰石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探讨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机制。综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本次工作成果推断,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基本一致,指示其均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岛弧型岩浆岩和埃达克岩的特征且富集Sr-Nd同位素。侵入岩体中具有的镁铁质微粒包体以及斜长石反环带结构等岩石学特征,指示这些中酸性侵入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本次工作测得岩石中的锆石ε_(Hf)(t)值介于-20.5~-5.1之间,对应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9~1.5 Ga,δ^(18)O值介于5.93‰~8.85‰之间,且发现较多年龄分别集中在1.0~0.8 Ga和2.4~2.0 Ga的继承锆石;磷灰石具有高Cl含量(平均值为0.3%)和Cl/F比值、较高REE含量(1714×10^(-6)~5903×10^(-6))及负铕异常(δ(Eu)=0.26~0.68)。基于全岩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上述锆石和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本文对前人有关区内中酸性侵入岩不同成因观点进行深入解析,并提出新的成因观点。本研究认为,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起源于壳幔岩浆混合,即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岩浆与新元古代新生岛弧地壳源岩浆的混合,上升过程中可能混入了少量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其中,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岩浆并非起源于古太平洋俯冲洋壳或俯冲洋壳析出流体交代的上覆岩石圈地幔,而是新元古代华夏洋俯冲析出流体交代扬子板块岩石圈地幔形成的。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之后的回卷是导致古老造山带加厚再伸展、岩石圈地幔减薄和熔融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O同位素 磷灰石微量元素 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 安徽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缘乌蒙山地区早白垩世橄榄玄武玢岩的发现及其对陆缘碰撞造山事件陆内响应的启示
2
作者 张宏辉 袁永盛 +9 位作者 李致伟 谢财富 张七道 陈贵仁 吴亮 朱利东 潘江涛 李仕忠 胡关云 张沥元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7-492,共16页
【研究目的】扬子板块西缘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缺失致使该时期的构造运动缺乏精确的时间记录,本次工作首次在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发现了早白垩世的基性侵入岩,探讨其成因及地质意义对于探索扬子西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扬子板块西缘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缺失致使该时期的构造运动缺乏精确的时间记录,本次工作首次在滇东北乌蒙山地区发现了早白垩世的基性侵入岩,探讨其成因及地质意义对于探索扬子西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镜下鉴定、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新发现的侵入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早白垩世基性侵入岩的岩性为橄榄玄武玢岩,呈斑状结构,杏仁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及橄榄石为主;其31个锆石测点的U-Pb谐和年龄为134.0±0.4 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富碱、高Ti、高Al、低SiO_(2)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与研究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具有高度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二者应同源,可能是二叠纪形成的峨眉地幔柱尾部交代富集地幔,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俯冲-碰撞作用的远程挤压效应下引起软流圈部分熔融,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发生轻度混染,形成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结论】早白垩世橄榄玄武岩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特提斯构造域与扬子板块西缘的陆缘碰撞造山运动具有巨大的远程效应,其发现也将滇西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研究扩展到了小江断裂带以东的乌蒙山区一带,填补了四川盆地周缘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空白,同时,橄榄玄武玢岩的形成也表明,扬子板块西缘大规模陆内挤压造山达到高峰,134 Ma左右是扬子板块西缘陆内造山温压达到高峰的时间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侵入岩 碰撞造山 扬子板块西缘 燕山期 峨眉山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有利相带及储层“甜点”逐级识别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宁 李瑞磊 +2 位作者 苗贺 曹开芳 田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5,共15页
松辽盆地深层下白垩统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岩相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甜点”识别难,制约了油气勘探和开发。以查干花地区为例,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岩相及储层特征,提出了火山通道、有利岩相、有... 松辽盆地深层下白垩统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岩相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甜点”识别难,制约了油气勘探和开发。以查干花地区为例,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岩相及储层特征,提出了火山通道、有利岩相、有利岩性及储层甜点识别方法。研究表明:①火山岩岩相主要为3相6亚相,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为粗粒、细粒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在近-中源相带中火山爆发相储层最为发育,相带控制了有利岩性凝灰岩的分布区域,物性和含气性是火山岩“甜点”的主要控制因素。②通过分析每个喷发期次的裂缝密度,结合蚂蚁体与地震数据的叠合剖面,识别出了不同喷发期次的火山通道,以判断火山近源相带,再结合火山机构厚度和能量半衰时属性划分中源与远源相带的边界,实现储层“甜点”发育区的定性刻画。③为降低地震反演定量预测中-基性火山岩储层的多解性,优选出低波阻抗表征沉凝灰岩,低密度表征高核磁孔隙度储层,低拉梅常数表征气层,基于此,在叠前反演密度预测孔隙度数据体的基础上,逐级剔除干扰沉凝灰岩、低孔隙度层及非气层,得到较为可靠的火山岩储层“甜点”空间分布预测结果。经验证,预测结果符合有利相带分布规律,且与已钻井气层解释结论吻合。应用有利相带定性认识及逐级定量刻画“甜点”空间分布,部署井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可在深层火山岩“甜点”分布地震预测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级识别 火山通道 有利相带 储层“甜点” 中-基性火山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成因与成矿:来自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4
作者 徐晓春 夏彩莲 +3 位作者 金林森 谢巧勤 闫峻 谢建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1411,共21页
辉石闪长岩是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类型,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本文以白芒山岩体和舒家店岩体辉石闪长岩为研究对象,着重开展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索中基性侵入岩成因及与成矿关系。结果显示:磷灰石强烈富集... 辉石闪长岩是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类型,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本文以白芒山岩体和舒家店岩体辉石闪长岩为研究对象,着重开展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索中基性侵入岩成因及与成矿关系。结果显示:磷灰石强烈富集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弱—中等Eu负异常,富集Th、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Ta、Nb、Ti、Zr、Hf等高场强元素和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其寄主岩石成岩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岩相学特征显示磷灰石具有两种不同的晶体形态、产出状态和显微结构,即长柱状、包裹体相、均质结构和短柱状、晶间相、核—边/环带结构,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有显著差异,指示其寄主岩石成岩作用经历过壳源长英质岩浆冷凝结晶→高温幔源镁铁质岩浆注入和长英质岩浆早期结晶矿物熔蚀→混合岩浆侵位和结晶的复杂过程。核—边/环带结构磷灰石从核部到边部SO_(3)和Cl含量波动式变化特征,指示镁铁质岩浆幕式注入,并触发混合岩浆上升侵位,有利于流体出溶和热液成矿。磷灰石卤族元素(F、Cl)和SO_(3)高含量则提供板块俯冲环境证据,指示基性端元的镁铁质弧岩浆来自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富集岩石圈地幔,镁铁质岩浆幕式注入有利于流体出溶和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闪长岩 中基性侵入岩 磷灰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 晚中生代 安徽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东帕米尔塔什库尔干晚奥陶世辉石闪长岩:原特提斯南向俯冲的新证据
5
作者 王泓然 张传林 +4 位作者 Masumeh SARGAZI 宋志豪 景妍 叶现韬 刘晓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2-2160,共19页
帕米尔构造结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中部,它记录了完整的特提斯演化过程。然而,对于该区原特提斯洋俯冲极性、过程及原特提斯到古特提斯的转换,还存在很大争议。在北东帕米尔地区,我们识别出晚奥陶世辉石闪长岩,顺层侵入于布伦阔勒岩群石榴... 帕米尔构造结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中部,它记录了完整的特提斯演化过程。然而,对于该区原特提斯洋俯冲极性、过程及原特提斯到古特提斯的转换,还存在很大争议。在北东帕米尔地区,我们识别出晚奥陶世辉石闪长岩,顺层侵入于布伦阔勒岩群石榴黑云片麻岩中。笔者等对岩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全岩Sr—Nd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塔什库尔干辉石闪长岩主要由角闪石(40%~45%)、斜长石(35%~40%)、黑云母(6%~10%)、未交代完全的单斜辉石(15%~20%)组成。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57.6±2.6 Ma。岩石的Al_(2)O_(3)(13.17%~18.79%),SiO_(2)(49.85%~55.85%)、MgO(3.52%~9.12%)和全碱含量(Na_(2)O+K_(2)O=2.93%~4.92%)变化大,显示拉斑系列特征。在微量元素方面,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_(N)/Yb_(N)=2.47~5.87),亏损高场强元素,(Nb/La=0.31~0.81),显示岛弧玄武岩特征。岩石具有不均一且解耦的Nd—Hf同位素组成,(ε_(Nd)(t)=-8.79~-2.24,ε_(Hf)(t)=-2.1~+4.5),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主要受到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并有亏损的软流圈物质加入。其原始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lgfO_(2)(-15.71~-11.98)和含水量(4.35%~5.24%)。结合前人研究,表明帕米尔地区原特提斯洋为南向俯冲,从寒武纪早期持续到奥陶纪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中基性侵入岩 北东帕米尔 塔什库尔干 原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2
6
作者 王元龙 王焰 +2 位作者 张旗 贾秀琴 韩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5-338,共14页
本文对铜陵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56%,Al2O3含量高(>15%),Na2O/K2O>1,亏损HREE,(La/Yb)N>12,负Eu异常不明显(Eu*/Eu=0.71-0.96)... 本文对铜陵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56%,Al2O3含量高(>15%),Na2O/K2O>1,亏损HREE,(La/Yb)N>12,负Eu异常不明显(Eu*/Eu=0.71-0.96),Sr含量高(>750μg/g),Sr/Y比值高(>38)。但是,由于岩石的K2O含量较高、εNd(t)较低和ISr值较高,又不同于典型的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埃达克岩,而与中国东部中生代的C型埃达克岩比较类似,暗示铜陵地区的高钾钙碱性岩可能是加厚的下地壳底部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本文主要依据铜陵埃达克质岩的HREE特征,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岩体为HREE平坦型,Yb含量较高(>1.8μg/g);第二类为HREE平坦型,Yb<1.8μg/g,(Ho/Yb)N≈1;第三类岩体HREE亏损,Yb<1.8μg/g,(Ho/Yb)N<1.2。上述三类岩石地球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不太可能是分离结晶作用或地壳混染的 结果,而可能是由于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物质混合的程度不同引起源区成分不同形成的。铜陵地区及中国东部埃达克质岩石可能代表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时的地壳增生和加厚过程。铜陵埃达克岩主要是古老下地壳和底侵玄武岩不同比例混合部分熔融形成的,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还不同程度地叠加了分离结晶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铜陵埃达克岩具岛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地球化学 埃达克岩 铜陵 中生代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岩浆作用的深部过程 被引量:62
7
作者 吴才来 董树文 +8 位作者 国和平 郭祥炎 高前明 刘良根 陈其龙 雷敏 WOODENJ L MAZADAB FK MATTINSON C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01-1812,共12页
铜陵狮子山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表明,白茫山辉石二长闪长岩、鸡冠山和大团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以及胡村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138.21±0.82Ma、139.9±1.1Ma、139.3±1.2Ma 和140.9±1.2Ma。岩浆... 铜陵狮子山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表明,白茫山辉石二长闪长岩、鸡冠山和大团山石英二长闪长岩以及胡村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138.21±0.82Ma、139.9±1.1Ma、139.3±1.2Ma 和140.9±1.2Ma。岩浆侵位顺序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根据锆石 SHRIMP U-Pb 年龄变化范围,推测该区岩浆活动持续的时间约为15Ma,且岩浆属脉动式多次侵位,后期岩浆侵位的热使早期岩体中已结晶的锆石发生熔解、重结晶,形成新的锆石。地下深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多级岩浆房,使得本区的莫霍面界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狮子山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包体的成因和矿物温压计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雷敏 吴才来 +6 位作者 高前明 国和平 刘良根 郭祥炎 郜源红 陈其龙 秦海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1-288,共18页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前者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后者为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两个系列岩石的组成矿物种类相似,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不同,主要造岩...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前者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后者为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两个系列岩石的组成矿物种类相似,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不同,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深源包体,包括辉石堆积岩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角闪石辉长质堆积岩包体,主要矿物为辉石、角闪石,其次为尖晶石、斜长石、磷灰石、金云母;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中含大量的微粒闪长质包体、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和富云母包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在考虑温压计使用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温压计计算了两个系列侵入岩及包体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果表明,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侵位深度(4~6km)略小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6~7km),各种堆积包体形成于45~65km的深位岩浆房,微粒闪长质包体形成于12~15km的浅位岩浆房,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是早期侵入岩的边缘相,而富云母包体可能为地壳部分熔融的残余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包体 矿物化学 温压计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二叠纪—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3 位作者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2,共7页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二叠纪火山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有成生联系,中生代火山事件则主要与印度大陆北缘不同时期的伸展活动有关。新近发现的中—基性火山岩的科学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查明印度大陆北缘二叠纪—白垩纪长达225Ma时间跨度范围内的大地构造属性;了解印度大陆北缘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重建特提斯的构造演化格架,为全球对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中-基性火山岩 二叠系 白垩系 大地构造 火山活动 新特提斯洋 中生代 火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侵入岩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44
10
作者 韩凤彬 陈柏林 +5 位作者 崔玲玲 王世新 陈正乐 蒋荣宝 李丽 祁万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77-2291,共15页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该区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前人将其确定为晚古生代。本文运用锆石SHRIMPU-Pb方法对该区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测年,获得413~514Ma的年龄,确认... 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位于北东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该区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前人将其确定为晚古生代。本文运用锆石SHRIMPU-Pb方法对该区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测年,获得413~514Ma的年龄,确认喀腊大湾地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存在。结合前人其他方法测年数据和红柳沟一带(喀腊大湾以西180km)中酸性侵入岩的SHRIMP测年资料和蛇绿岩的时代,将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中酸性岩浆活动划分为碰撞前岩浆活动(520~500Ma)、碰撞期岩浆活动(490~470Ma)和碰撞后岩浆活动(440~410Ma)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SHRIMP年龄 喀腊大湾 阿尔金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广云开隆起区基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9
11
作者 彭松柏 金振民 +3 位作者 付建明 刘云华 何龙清 蔡明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441,共8页
云开隆起区信宜、高州一带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岩石中基性侵入岩主要为变苏长辉长岩和变辉长岩,TiO2含量 (0.24%-0.53%)和稀土元素总量(18.64-78.30μg/g)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2.69~5.28,(La/Yb)N=1.79~4.73... 云开隆起区信宜、高州一带条带-眼球状(环斑)花岗质岩石中基性侵入岩主要为变苏长辉长岩和变辉长岩,TiO2含量 (0.24%-0.53%)和稀土元素总量(18.64-78.30μg/g)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2.69~5.28,(La/Yb)N=1.79~4.73),Ta、 Nb、P、Zr、Ti为明显负异常,无明显Eu负异常(δEu=0.81-1.16),La/Nb=1.94~5.42,Th/Ta=2.29~17.63,Nb/Th<7.4,εNd(t)=- 3.6~-8.4,高Ti/Zr、Ti/Y,低Rb/Ba、La/Yb和EMII,显示富集地幔源区的特征。变苏长辉长岩Sm-Nd岩石-矿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92Ma±53Ma,表明加里东期的基性侵入岩形成于俯冲-碰撞大陆边缘的火山弧构造背景,而且是俯冲-碰撞后伸展-拆沉-底侵作用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隆起区 加里东期基性侵入岩 俯冲-碰撞 伸展-拆沉-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群结晶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才来 周珣若 +1 位作者 黄许陈 张成火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39-247,共9页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锆石的晶面统计分布,呈不对称正态和不对称对数正态的单峰、双峰和双曲线型;同时,同一岩体中出现不同端员锆石群晶型的共生,它们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由锆石晶面统计分析可以求得不同类型岩方开始与... 铜陵地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锆石的晶面统计分布,呈不对称正态和不对称对数正态的单峰、双峰和双曲线型;同时,同一岩体中出现不同端员锆石群晶型的共生,它们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由锆石晶面统计分析可以求得不同类型岩方开始与终止结晶的温度:辉石二长闪长岩,900-700℃;石英二长闪长岩,850-650℃;花岗闪长岩,800-650℃;花岗闪长斑岩,650-600℃。岩浆物理学研究表明,高粘度的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有利于钻石(311)晶面发育,低粘度的辉石二长闪长岩岩浆有利于钻石(111)晶面发育。锆石群的平均碱度指数和平均温度指数相关图解表明,本区中酸性侵入岩岩浆的物质来源为幔壳混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 侵入岩 锆石群 结晶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中段中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成岩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关俊朋 韦福彪 +2 位作者 孙国曦 黄建平 王丽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宁镇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然而有关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选取宁镇中段与成矿关系密切的3个中酸性岩体,即安基山杂岩体、新桥岩体、石马杂岩体为研... 宁镇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中生代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然而有关该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选取宁镇中段与成矿关系密切的3个中酸性岩体,即安基山杂岩体、新桥岩体、石马杂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上述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测试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7.0±1.1 Ma^108.0±1.6 Ma、108.0±1.3 Ma、102.5±1.1 Ma,均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该地区斑岩型铜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106~108 Ma),认为宁镇地区在102.5~108.0 Ma之间经历了强烈的成岩成矿热事件,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其他矿集区内的岩浆活动年龄(124~148 Ma),而与华南中生代第三次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间一致。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宁镇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地区 中酸性侵入岩 锆石U-PB年龄 成岩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郭丽爽 张锐 +2 位作者 刘玉琳 许发军 苏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9-824,共6页
伊吾县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位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阿尔曼太断裂和克拉麦里断裂之间的野马泉岛弧区,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通过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方法,对这3种岩性进行精确定年,其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 伊吾县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位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阿尔曼太断裂和克拉麦里断裂之间的野马泉岛弧区,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通过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方法,对这3种岩性进行精确定年,其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7.4±3.2,422.8±3.2和418.5±2.6 Ma,说明铜华岭岩体是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为东准噶尔早古生代造山带演化提供了花岗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铜华岭岩体 锆石 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镶黄旗哈达庙地区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军 武广 +2 位作者 李铁刚 王国瑞 吴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8,共14页
内蒙古哈达庙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本文对区内花岗斑岩和闪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其形成年龄分别为271±3Ma和267±3Ma。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均值75.11%)、较高的K2O含量(均值5.06%)、低的MgO含量(均值0.43%)... 内蒙古哈达庙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本文对区内花岗斑岩和闪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其形成年龄分别为271±3Ma和267±3Ma。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均值75.11%)、较高的K2O含量(均值5.06%)、低的MgO含量(均值0.43%)及低的Cr(均值6.70×10-6)、Ni(均值5.15×10-6)和V(均值26.86×10-6)含量,闪长岩与花岗斑岩相比具有更低的SiO2(均值57.28%)和K2O含量(均值1.23%),更高的MgO(均值5.31%)、Cr(均值195.18×10-6)、Ni(均值59.11×10-6)和V(均值148.13×10-6)含量。从闪长岩到花岗斑岩,稀土元素总量增加,铕负异常更明显,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增大。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Nb、Ta、P和Ti等元素,具有较高的锶初始比值(ISr:0.704803~0.707025)、较低的钕初始比值(εNd(t):-3.92~1.03)和相对年轻的Nd模式年龄(898~1322Ma)。哈达庙地区花岗斑岩和闪长岩形成于中二叠世古亚洲洋的俯冲过程,高镁闪长岩是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产物,而花岗斑岩很可能是闪长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侵入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地球化学 哈达庙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基性侵入岩中-大比例尺专题地质填图实践——以河北武安铁矿集区填图试点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尚国 简东川 +8 位作者 谢玉淳 罗照华 蒋俊毅 刘璐璐 霍延安 崔晓亮 张波 顾大鹏 王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77-2088,共12页
侵入岩类的填图方法伴随侵入岩成因分类、填图实践及研究技术手段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近20年来,由于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侵入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表明,一个岩浆系统可能具有多个岩浆源区,单一岩浆房和全岩浆同时结晶模... 侵入岩类的填图方法伴随侵入岩成因分类、填图实践及研究技术手段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近20年来,由于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侵入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表明,一个岩浆系统可能具有多个岩浆源区,单一岩浆房和全岩浆同时结晶模式在自然界几乎不能存在。因此,基于同源岩浆演化理论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似乎应该得到修正和完善。以河北武安铁矿集区填图试点为依托,总结出一套针对中性-基性侵入岩的填图方法——"岩浆系统-子系统"填图方法。运用该填图方法,在武安地区识别出6个岩浆成矿系统,在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每个系统进行了若干子系统的进一步划分。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每个系统的侵入岩组装过程及成岩成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侵入岩 岩浆系统 岩浆子系统 专题地质填图 河北武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早奥陶世岛弧:中基性火成岩地球化学、Sm-Nd同位素及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7
17
作者 崔美慧 孟繁聪 吴祥珂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65-3379,共15页
祁漫塔格山西段鸭子泉祁漫塔格群中发育有中基性火成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玄武岩及安山岩。其主要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为:(1)基性岩样品的SiO2含量为47.93%~50.54%,MgO为3.40%~6.24%,全铁FeOT为11.24%~14.10%,主... 祁漫塔格山西段鸭子泉祁漫塔格群中发育有中基性火成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玄武岩及安山岩。其主要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为:(1)基性岩样品的SiO2含量为47.93%~50.54%,MgO为3.40%~6.24%,全铁FeOT为11.24%~14.10%,主要为拉斑玄武岩系列;中性岩样品的SiO2含量为51.5%~59.59%,MgO为2.05~6.42%,全铁FeOT含量为5.65%~9.38%,属于拉斑-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2)基性及中性火成岩稀土配分型式均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La/Yb)N为1.44~11.69;(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Th、U,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P、Zr、Ti等,Nb为明显的负异常,而Ta显示弱负异常;(4)εNd(t=480Ma)介于+1.1~+7.9之间,表明该中基性火成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过俯冲地壳物质的混染。上述特征说明鸭子泉中基性火成岩可能形成于岛弧环境。对闪长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80±3Ma,代表了闪长岩的形成时间,这表明在早奥陶世祁漫塔格洋已经存在并开始俯冲,形成鸭子泉岛弧火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M-ND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中基性火成岩 鸭子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广丰铜山中酸性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吕劲松 张雪辉 +4 位作者 孙建东 骆学全 康丛轩 简崟峰 唐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3-1267,共15页
广丰铜山中酸性岩体侵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结合部位——钦杭结合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与之伴生有中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环带结构明显,Th/U值较大(0.40-1.07),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 广丰铜山中酸性岩体侵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结合部位——钦杭结合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与之伴生有中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环带结构明显,Th/U值较大(0.40-1.07),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成岩年龄为171.0±1.6 Ma(n=15,MSWD=0.16)。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该套中酸性侵入岩属于高钾过铝—偏铝质I型花岗岩类,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N/YbN=10.53-38.37),无明显Eu异常(δEu平均值1.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亏损Nb、Ta、Ti,低Y(〈10.4×10^-6)、Yb(〈0.93×10^-6),高Sr/Y比值(〉26),具有弧型岩石和埃达克质岩石的双重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铜山矿区的中酸性岩石形成压力大于1.5GPa,熔体起源深度大于50km,源区为富含金红石的角闪榴辉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的挤压后松弛阶段,由新元古代洋壳俯冲形成的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其埃达克质特性使其易于萃取、聚集铜金等成矿物质,因此具有扩大找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广丰 铜山中酸性侵入岩 埃达克质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东地区燕山期高镁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童劲松 路玉林 +2 位作者 管运才 储东如 耿小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31,共14页
皖东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为一套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具有高Al2O3、Sr、Sr/Y、(La/Yb)N、富集LREE和LILE、亏损HREE和Y、Yb、Eu弱负异常—正异常、岩石高(87Sr/86Sr)i、低εNd(t... 皖东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为一套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具有高Al2O3、Sr、Sr/Y、(La/Yb)N、富集LREE和LILE、亏损HREE和Y、Yb、Eu弱负异常—正异常、岩石高(87Sr/86Sr)i、低εNd(t)等特征。与中国东部多数埃达克质岩石相比,岩石具有较高的Mg#值和相容元素Cr、Ni含量。研究表明:(1)皖东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能是拆沉的下地壳基性物质经部分熔融作用及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相互反应的产物,石榴石作为残留相存在。(2)燕山早期皖东地区存在受特提斯构造域挤压构造控制的地壳加厚过程,早白垩世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的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行平移活动是触发下地壳拆沉的主要因素。皖东地区中酸性侵入岩是两大构造体制域发生转换的岩浆岩石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中酸性侵入岩 拆沉作用 下地壳 燕山期 构造体制转换 皖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早泥盆世马拉苏组火山岩岩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平 王洪亮 +3 位作者 徐学义 陈隽璐 过磊 奚仁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53-3568,共16页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地区的早泥盆世马拉苏组出露有少量富钠低钾的拉斑质中基性熔岩,这些分布于谢米斯台断裂北侧的玄武安山岩和玄武岩多呈夹层状断续产出于火山碎屑岩之中。马拉苏中基性熔岩的Mg#与主、微量元素协变关系及Th-Th/Nd图反映...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地区的早泥盆世马拉苏组出露有少量富钠低钾的拉斑质中基性熔岩,这些分布于谢米斯台断裂北侧的玄武安山岩和玄武岩多呈夹层状断续产出于火山碎屑岩之中。马拉苏中基性熔岩的Mg#与主、微量元素协变关系及Th-Th/Nd图反映了其并非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马拉苏火山岩中的玄武安山岩富集LILE、亏损HFSE,具有较高的Th含量及较低的Hf/Th和(Nb/Th)PM比值,显示出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的玄武岩则具有略为平坦的稀土元素分配样式,较低的Th含量及较高的Hf/Th和(Nb/Th)PM比值,此同MORB地球化学特征极为相似;虽然其也显示有轻微的LILE富集、HFSE亏损,但是较高的La/Nb比值则暗示这同地壳或俯冲物质组分的卷入有关,且一系列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也进一步印证了马拉苏组内的玄武岩应属似MORB基性熔岩。此外,两类岩石的高场强元素比值Zr/Nb、Hf/Ta同全球平均大洋中脊玄武岩的相应比值极为接近,反映了马拉苏组中基性火山岩的物质源区主体均为MORB地幔物质源区。La/Yb-Gd/Yb原始地幔标准化比值的模拟计算进一步显示了马拉苏组玄武安山岩与受改造(俯冲沉积物或地壳物质的混染)的石榴子石或尖晶石-石榴子石地幔橄榄岩物质源区的部分熔融作用有关,而似MORB型玄武岩则源自尖晶石地幔橄榄岩源区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内同期的蛇绿岩、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此类兼具有似MORB和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早泥盆世马拉苏火山岩应当是西准噶尔地块北部在早古生代受后期俯冲作用影响下经历弧后扩张形成的火山-岩浆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苏组 中基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征 弧后盆地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