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strength of soft rock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s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宗源 廖红建 党发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583-1593,共11页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conventional and true triaxial tests for soft rock materials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difference code FLAC3D were presented. A hexahedral element and a strain hardening/s...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conventional and true triaxial tests for soft rock materials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difference code FLAC3D were presented. A hexahedral element and a strain hardening/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UST) were used to simulate both the consolidated-undrained(CU) triaxial and the consolidated-drained(CD) true triaxial tes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rue triaxial tests simulation, the effect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the strength of soft rock was investigated. Finally, an example of an axial compression test for a hard rock pillar with a soft rock interlayer was analyzed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finite difference code FLAC. The CD true triaxial test simulations for diatomaceous soft rock suggest the peak and residual strengths increase by 30% when the effect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xial compression for a rock pillar indicated the peak and residual strengths increase six-fold when the soft rock interlayer approached the vertical and the effect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is taken into ac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rock strength strain-softening complex stress state effec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 Basic编程用于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忠平 郑南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81-785,共5页
当金属离子与弱酸或弱碱络合时,将引起溶液中pH值的显著变化,用pH滴定法测定该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根据Bejerrum生成函数概念nM=CL-[L]CM(1)采用VisualBasic编程,经微机处理即可便捷准确地... 当金属离子与弱酸或弱碱络合时,将引起溶液中pH值的显著变化,用pH滴定法测定该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根据Bejerrum生成函数概念nM=CL-[L]CM(1)采用VisualBasic编程,经微机处理即可便捷准确地计算出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该法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程序 络合物 稳定常数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火山岩相研究进展——基性火山熔岩及水下喷发火山岩相新成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单玄龙 邹玉洁 +5 位作者 衣健 郝国丽 李昂 石云倩 陆俊杰 李嘉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1-734,共14页
火山岩相是火山物质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就位环境与状态的总和,划分火山岩相是刻画盆地火山岩分布,寻找火山岩有利储层的基础,对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前人以火山岩的“岩性-组构-成因”为分类依据,建立了盆地火山岩“5相1... 火山岩相是火山物质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就位环境与状态的总和,划分火山岩相是刻画盆地火山岩分布,寻找火山岩有利储层的基础,对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作用。前人以火山岩的“岩性-组构-成因”为分类依据,建立了盆地火山岩“5相15亚相”分类方案,极大推动了我国盆地深层火山岩勘探进程。目前,我国大规模的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随着勘探的深入对该岩相分类方案进行了不断地完善和丰富:针对基性火山熔岩,建立了基性溢流相,以及板状熔岩流、辫状熔岩流和玻质碎屑岩3种亚相及相模式;针对湖盆水下喷发,建立了水下爆发相,以及气携水下热碎屑流、水携火山高密度流和水下降落3种亚相及相模式,形成了“7相21亚相”的新的分类方案。基性溢流相中,辫状熔岩流亚相储层发育条件最好,玻质碎屑岩亚相次之,板状熔岩流亚相稍差;水下爆发相中,气携水下热碎屑流亚相控制有效储层的空间分布。基性溢流相的建立,克服了基性熔岩因单层厚度薄,钻井和地震亚相刻画困难等问题;水下爆发相的建立,实现了沉积盆地从陆上到水下不同喷发环境火山岩相的准确刻画。两种岩相的建立为进一步探索基性火山熔岩发育区和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发育区储层发育规律,寻找有利储层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相 基性溢流相 水下爆发相 火山岩储层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有利相带及储层“甜点”逐级识别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宁 李瑞磊 +2 位作者 苗贺 曹开芳 田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5,共15页
松辽盆地深层下白垩统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岩相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甜点”识别难,制约了油气勘探和开发。以查干花地区为例,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岩相及储层特征,提出了火山通道、有利岩相、有... 松辽盆地深层下白垩统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岩相复杂,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甜点”识别难,制约了油气勘探和开发。以查干花地区为例,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基性火山岩岩相及储层特征,提出了火山通道、有利岩相、有利岩性及储层甜点识别方法。研究表明:①火山岩岩相主要为3相6亚相,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为粗粒、细粒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在近-中源相带中火山爆发相储层最为发育,相带控制了有利岩性凝灰岩的分布区域,物性和含气性是火山岩“甜点”的主要控制因素。②通过分析每个喷发期次的裂缝密度,结合蚂蚁体与地震数据的叠合剖面,识别出了不同喷发期次的火山通道,以判断火山近源相带,再结合火山机构厚度和能量半衰时属性划分中源与远源相带的边界,实现储层“甜点”发育区的定性刻画。③为降低地震反演定量预测中-基性火山岩储层的多解性,优选出低波阻抗表征沉凝灰岩,低密度表征高核磁孔隙度储层,低拉梅常数表征气层,基于此,在叠前反演密度预测孔隙度数据体的基础上,逐级剔除干扰沉凝灰岩、低孔隙度层及非气层,得到较为可靠的火山岩储层“甜点”空间分布预测结果。经验证,预测结果符合有利相带分布规律,且与已钻井气层解释结论吻合。应用有利相带定性认识及逐级定量刻画“甜点”空间分布,部署井取得较好效果,该方法可在深层火山岩“甜点”分布地震预测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级识别 火山通道 有利相带 储层“甜点” 中-基性火山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酸碱性与催化酯醛缩合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 贾鑫 +3 位作者 王兴永 孙培永 傅送保 姚志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696,共10页
以γ-Al_(2)O_(3)和SiO_(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引入不同含量Na^(+)、K^(+)和Cs+碱金属离子,制备了一系列酯醛气相缩合催化剂。利用XRD、BET、NH3-TPD和CO_(2)-TPD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表征,并以丙酸甲酯与甲醛为原料,考察... 以γ-Al_(2)O_(3)和SiO_(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引入不同含量Na^(+)、K^(+)和Cs+碱金属离子,制备了一系列酯醛气相缩合催化剂。利用XRD、BET、NH3-TPD和CO_(2)-TPD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表征,并以丙酸甲酯与甲醛为原料,考察了其催化酯醛气相缩合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0.2 MPa、370℃和质量空速为1.2 h^(-1)的条件下,以10%(以载体SiO_(2)质量为基准,下同)Cs/SiO_(2)为催化剂时,丙酸甲酯转化率最高(41.03%),甲基丙烯酸甲酯选择性为99.20%。在有丰富碱活性中心的前提下,催化剂表面弱碱性位点含量与其催化酯醛气相缩合反应性能呈正相关关系,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和中强碱性位点的存在会导致催化剂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醛缩合 催化剂 酸性 碱性 丙酸甲酯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强 程学芹 +5 位作者 王艳凯 李志敏 刘洪章 杨宁 申晋青 罗善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74,共20页
额尔古纳地块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源区特征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额尔古纳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取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岩... 额尔古纳地块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成因、源区特征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额尔古纳地块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选取大兴安岭北段盘古河上游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进行了岩石学研究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表明杂岩体的岩石类型以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为主,少见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辉石岩、橄榄辉长岩等中性岩和超基性岩。测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的成岩年龄为479.2±2.1 Ma,表明该杂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地球化学组成上,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SiO_(2)含量介于40.74%~54.95%,Fe_(2)O_(3)^(T)含量为3.99%~14.66%,MgO含量介于3.36%~17.78%,Mg^(#)值为47~79,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δEu=0.77~2.06,相对富集Rb、Ba、U、K、P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与俯冲带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岩浆来源于以俯冲流体交代为主、沉积物熔体交代为辅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源区以含尖晶石的石榴二辉橄榄岩为主,少量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盘古河上游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体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的构造环境,很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额尔古纳地块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段 额尔古纳地块 盘古河上游 早古生代 中基性杂岩体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东帕米尔塔什库尔干晚奥陶世辉石闪长岩:原特提斯南向俯冲的新证据
7
作者 王泓然 张传林 +4 位作者 Masumeh SARGAZI 宋志豪 景妍 叶现韬 刘晓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2-2160,共19页
帕米尔构造结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中部,它记录了完整的特提斯演化过程。然而,对于该区原特提斯洋俯冲极性、过程及原特提斯到古特提斯的转换,还存在很大争议。在北东帕米尔地区,我们识别出晚奥陶世辉石闪长岩,顺层侵入于布伦阔勒岩群石榴... 帕米尔构造结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中部,它记录了完整的特提斯演化过程。然而,对于该区原特提斯洋俯冲极性、过程及原特提斯到古特提斯的转换,还存在很大争议。在北东帕米尔地区,我们识别出晚奥陶世辉石闪长岩,顺层侵入于布伦阔勒岩群石榴黑云片麻岩中。笔者等对岩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全岩Sr—Nd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塔什库尔干辉石闪长岩主要由角闪石(40%~45%)、斜长石(35%~40%)、黑云母(6%~10%)、未交代完全的单斜辉石(15%~20%)组成。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57.6±2.6 Ma。岩石的Al_(2)O_(3)(13.17%~18.79%),SiO_(2)(49.85%~55.85%)、MgO(3.52%~9.12%)和全碱含量(Na_(2)O+K_(2)O=2.93%~4.92%)变化大,显示拉斑系列特征。在微量元素方面,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La_(N)/Yb_(N)=2.47~5.87),亏损高场强元素,(Nb/La=0.31~0.81),显示岛弧玄武岩特征。岩石具有不均一且解耦的Nd—Hf同位素组成,(ε_(Nd)(t)=-8.79~-2.24,ε_(Hf)(t)=-2.1~+4.5),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主要受到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并有亏损的软流圈物质加入。其原始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lgfO_(2)(-15.71~-11.98)和含水量(4.35%~5.24%)。结合前人研究,表明帕米尔地区原特提斯洋为南向俯冲,从寒武纪早期持续到奥陶纪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中基性侵入岩 北东帕米尔 塔什库尔干 原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龙游杂岩变质作用演化、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8
作者 曹译文 周喜文 +1 位作者 徐强 龚庭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23-3642,共20页
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属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陆内造山作用还是陆间造山作用两种观点。龙游地区变质杂岩作为华夏地块东北部加里东期高级变质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变质作用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可以为... 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属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陆内造山作用还是陆间造山作用两种观点。龙游地区变质杂岩作为华夏地块东北部加里东期高级变质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变质作用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可以为限定该期构造热事件的成因背景提供重要约束。在详细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5件代表性变质杂岩样品(2件长英质片麻岩样品和3件变基性岩样品)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并结合定量相图计算,确定龙游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质演化过程:(1)压力峰期阶段(M 1),矿物组合为Grt+Cpx+Pl+Hb+Qtz+Ilm,温压条件为855~865℃/1.04~1.15GPa;(2)温度峰期阶段(M 2),矿物组合为Grt+Cpx+Opx+Pl+Hb+Qtz+Ilm,温压条件为870~928℃/0.95~1.11GPa;(3)固相线降温、降压阶段(M 3),矿物组合为Cpx+Opx+Pl+Hb+Qtz+Ilm,温压条件为810~860℃/0.55~0.86GPa。总体构成顺时针样式的PT演化轨迹,反映其成因与造山作用有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龙游地区长英质片麻岩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950~800Ma,高压基性麻粒岩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890~680Ma,显示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地体,并非古元古代变质基底。龙游地区变质杂岩主要记录了两个阶段的变质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0~440Ma和420~400Ma,前者可能代表了压力变质峰期阶段,后者则相当于温度变质峰期后的地体抬升冷却阶段年龄。综合各方面信息,可以认为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很可能缘于增生后的扬子地块与某一未知陆块发生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变质演化 锆石U-PB定年 龙游杂岩 华夏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培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11,共7页
文章基于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新质生产力可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 文章基于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新质生产力可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相比产业数字化范畴,新质生产力对数字产业化范畴的产业出口韧性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相比加工贸易形式,新质生产力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一般贸易形式的出口韧性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出口技术复杂度、中间品进口依赖在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韧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出口韧性 出口技术复杂度 中间品进口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中基性岩浆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10
作者 裴先治 李勇 +5 位作者 陆松年 陈志宏 丁仨平 胡波 李佐臣 刘会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9,共7页
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地区新确定的流水沟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体主要由变质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507.5±3.0)Ma,表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 西秦岭天水关子镇地区新确定的流水沟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体主要由变质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变质中基性岩浆杂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507.5±3.0)Ma,表明西秦岭北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反映以关子镇蛇绿岩为代表的古洋盆的俯冲作用和形成火山-岩浆岛弧的时限可能为晚寒武世或稍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天水地区 中基性岩浆杂岩体 岛弧型 锆石U-PB年龄 早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二叠纪—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3 位作者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2,共7页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 介绍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基性火山岩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新近在该带中部地区二叠系到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11个层位的中—基性火山岩,讨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火山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在反演印度大陆北缘大地构造属性方面的意义。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的二叠纪火山活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有成生联系,中生代火山事件则主要与印度大陆北缘不同时期的伸展活动有关。新近发现的中—基性火山岩的科学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查明印度大陆北缘二叠纪—白垩纪长达225Ma时间跨度范围内的大地构造属性;了解印度大陆北缘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重建特提斯的构造演化格架,为全球对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中-基性火山岩 二叠系 白垩系 大地构造 火山活动 新特提斯洋 中生代 火山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山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欧阳征健 周鼎武 +1 位作者 林晋炎 冯娟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503,共9页
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墙属于亚碱性系列,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中等,Nb、Ta强烈亏损,Ti、Zr和Hf适度亏损,不相容元素(K、Rb、Ba、Sr、LREE)与Pb富集,说明该岩墙源自与... 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墙属于亚碱性系列,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中等,Nb、Ta强烈亏损,Ti、Zr和Hf适度亏损,不相容元素(K、Rb、Ba、Sr、LREE)与Pb富集,说明该岩墙源自与俯冲作用有关的交代地幔,且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岩墙侵位时期可能为270~250Ma左右,为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是中亚造山带后碰撞阶段陆壳垂向生长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 白杨河 中基性岩墙 地球化学 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那福超 伍月 +3 位作者 宋维民 马永非 刘英才 张广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2-2780,共19页
内蒙古东部二连浩特-东乌旗一线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定年结果显示,... 内蒙古东部二连浩特-东乌旗一线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定年结果显示,变辉石闪长岩成岩年龄为465±5Ma,片麻状角闪辉长岩为456±3Ma,表明该杂岩形成时限为中-晚奥陶世。地球化学组成上,东乌旗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Eu负异常相对明显,相对富集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s),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HFSE),兼具MORB和岛弧玄武岩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岛弧玄武岩的印记正逐渐减弱,而MORB成分不断增加。岩浆来源于被俯冲流体为主、熔体为辅交代的地幔部分熔融。杂岩中的变辉石闪长岩ε_(Hf)(t)=8.27~12.03,片麻状角闪辉长岩ε_(Hf)(t)值为-2.12~1.10,总体呈现出早期亏损成分先出熔,后期富集成分再出熔的特征。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东乌旗中-基性杂岩形成于弧后盆地初始裂解-不成熟弧后盆地阶段,兴安地块西部南缘的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大石寨早古生代岩浆岩带和北侧的二连浩特-东乌旗早古生代岩浆岩带共同构成了古亚洲洋北缘早古生代弧盆系,其演化特征可以与地块东部进行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杂岩 早古生代 弧盆系 兴蒙造山带 构造-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夏甸金矿烃类组分特征与幔源流体成矿作用探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庆鸿 陈远荣 +3 位作者 贾国相 李晓峰 李厚民 刘耀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639-2646,共8页
烃类是成矿流体中的重要气相组分之一,与其他气态组分相比烃类则具有组分多元化和性质稳定的特点,同时烃类各组分间的相关特征和配分规律是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氧化-还原条件、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重要参数,因此烃类组分宏观和微观特... 烃类是成矿流体中的重要气相组分之一,与其他气态组分相比烃类则具有组分多元化和性质稳定的特点,同时烃类各组分间的相关特征和配分规律是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氧化-还原条件、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重要参数,因此烃类组分宏观和微观特征可以作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演化以及流体间混合叠加规律的研究工具和手段。宏观上烃类组分在夏甸金矿不同类型地质体中的含量值差异明显:滦家河型花岗岩和硅质岩烃类含量很高,而胶东群变质岩、脉岩、金矿体及矿化蚀变带烃类含量明显偏低;通过烃类组分相关性、配分及比值特征等微观规律研究,可以推测夏甸金矿的成矿作用与滦家河型花岗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与胶东群变质岩和深源的中-基性脉岩具有密切联系,表现出不同类型流体之间的叠加、改造特征,反映了夏甸金矿床乃至整个胶东矿集区具有地幔流体参与并和壳源流体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促进成矿物质运移并在合适的条件和构造空间沉淀富集的成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幔源流体 中基性脉岩 烃类组分 夏甸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机制的RFID数据流处理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阴晓加 鞠时光 王英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786-2790,共5页
射频识别(RFID)数据流处理技术中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机制(CEP)的方法受到业界广泛关注。针对射频识别数据的特点以及目前射频识别复杂事件处理方法的不足,通过扩展和改进高效模式匹配算法Rete,提出了复合事件处理方法ERD。该方法实现了事... 射频识别(RFID)数据流处理技术中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机制(CEP)的方法受到业界广泛关注。针对射频识别数据的特点以及目前射频识别复杂事件处理方法的不足,通过扩展和改进高效模式匹配算法Rete,提出了复合事件处理方法ERD。该方法实现了事件检测机制与中间结果共享机制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了提高系统整体检测效率的目的。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基本事件 RETE算法 中间结果 复杂事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晋江中-基性岩墙群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 被引量:35
16
作者 董传万 张登荣 +2 位作者 徐夕生 闫强 竺国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96-1702,共7页
福建晋江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可分为两期:早期岩墙群,岩性为角闪辉绿岩,近东西走向(N70-85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0±2Ma;晚期岩墙群,岩性为微晶闪长岩,北东走向(N35~50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7±2Ma。两期岩墙群沿晚... 福建晋江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可分为两期:早期岩墙群,岩性为角闪辉绿岩,近东西走向(N70-85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0±2Ma;晚期岩墙群,岩性为微晶闪长岩,北东走向(N35~50E),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7±2Ma。两期岩墙群沿晚中生代花岗片麻岩的节理侵入。在地球化学上,它们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I_(Sr)=0.7045~0.7053,ε_(Nd)(t)=-1.18~-1.97,与金门、小金门岛的镁铁质岩墙群相似,也和闽东南晚中生代基性火成岩(辉长岩、玄武岩)的一致。它们是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经岩浆分异作用,在拉张的构造环境中侵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中-基性岩墙群 晚中生代 福建晋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榆树沟层状杂岩体中的副麻粒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润三 王焰 +2 位作者 刘养杰 炎金才 王居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1-416,共6页
在前人定为“层状堆积杂岩体的辉长岩单元”中发现了一套副变质中-基性麻粒岩。它与正变质的基性麻粒岩成互层产出,二者又与层状变质橄榄岩共同组成了一个并非原生火成堆积岩的层状杂岩体。介绍了这套副变质麻粒岩的出露“层”序、主... 在前人定为“层状堆积杂岩体的辉长岩单元”中发现了一套副变质中-基性麻粒岩。它与正变质的基性麻粒岩成互层产出,二者又与层状变质橄榄岩共同组成了一个并非原生火成堆积岩的层状杂岩体。介绍了这套副变质麻粒岩的出露“层”序、主要岩石类型、原岩建造。认为其原岩是一套主要来源于洋盆内基性火山碎屑的深水沉积岩,其中碎屑锆石U-Pb年龄为421Ma。这套岩石曾于中石炭世俯冲至中天山-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下,同时遭受到麻粒岩相区域变质改造(315Ma);其后,又以高温韧性剪切方式,快速逆冲至南天山早古生代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麻粒岩 层状杂岩体 副变质麻粒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的地质地球化学和K-Ar年代学 被引量:73
18
作者 李辛子 韩宝福 +3 位作者 季建清 李宗怀 刘志强 杨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4-584,共11页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出现在后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约为300~320Ma)及其下石炭统火山岩-硅质岩围岩之中,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280°~300°为主,K-Ar表观年龄为241.3~271.5Ma。岩墙群属于亚碱性系列...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出现在后碰撞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约为300~320Ma)及其下石炭统火山岩-硅质岩围岩之中,空间分布受区域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280°~300°为主,K-Ar表观年龄为241.3~271.5Ma。岩墙群属于亚碱性系列,根据岩性和Mg#的不同,可分为辉绿岩岩墙、高Mg#闪长玢岩岩墙和低Mg#(石英)闪长玢岩岩墙等三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等资料表明,形成岩墙群的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原始玄武质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但同时还受到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致使克拉玛依岩墙群具有较典型的AFC过程的成因特征。克拉玛依岩墙群形成于新疆北部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是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因而可以作为地壳垂向生长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岩墙群 地球化学 K-AR年龄 AFC过程 后碰撞伸展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Ⅵ)与谷胱甘肽作用及其中间态配合物形成的电化学表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培慧 张文豪 +1 位作者 赵秋香 蔡继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499,共5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对谷胱甘肽(GSH)与重铬酸钾的相互作用及其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6的HAc鄄NaAc缓冲溶液中,GSH浓度为Cr髩浓度5倍以上时,Cr髩与GSH作用完全并形成一新的中间态配合物,该中间态配合物于+0....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对谷胱甘肽(GSH)与重铬酸钾的相互作用及其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6的HAc鄄NaAc缓冲溶液中,GSH浓度为Cr髩浓度5倍以上时,Cr髩与GSH作用完全并形成一新的中间态配合物,该中间态配合物于+0.21V和+0.36V(vsSCE)处产生一对新的氧化还原峰,UV鄄Vis的吸收光谱进一步证明了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该配合物不稳定,在一定时间内缓慢分解,其电化学与UV鄄Vis光谱动力学信息同步。进一步探讨了GSH与Cr髩作用的电极反应机理。当Zn髤存在于该体系时,Zn髤对中间态配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过程起着双向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铬酸钾 谷胱甘肽 电化学分析 中间态配合物 双向催化作用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菁布拉克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作衡 王志良 +3 位作者 毛景文 柴凤梅 杨富全 杨建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5-1016,共12页
对与特克斯县菁布拉克铜镍硫化物矿床密切相关的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以低Ti、亏损Nb和T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微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结合其同位素特征,提出该岩体的形成与南天山洋板块向中天山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有... 对与特克斯县菁布拉克铜镍硫化物矿床密切相关的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以低Ti、亏损Nb和T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微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结合其同位素特征,提出该岩体的形成与南天山洋板块向中天山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有关,岩浆起源于MORB源的亏损地幔,由于南天山洋壳向亏损地幔的俯冲,导致岩浆具有岛弧岩浆的特点。在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和围岩的混染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杂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成岩机制 菁布拉克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