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0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evolution of shear rate-dependent behavior of rock discontinuity under shearing condi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GU Lin-lin WANG Zhen +2 位作者 ZHANG Feng GAO Fei WANG Xi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875-1887,共13页
Rock blocks sliding along discontinuities can cause serious disasters,such as landslides,earthquakes,or rock bursts.The shear rate-dependent behavior is a typical time-dependent behavior of a rock discontinuity,and it... Rock blocks sliding along discontinuities can cause serious disasters,such as landslides,earthquakes,or rock bursts.The shear rate-dependent behavior is a typical time-dependent behavior of a rock discontinuity,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a rock block.To further study the shear rate-dependent behavior of rock discontinuities,shear tests with alternating shear rates(SASRs)were conducted on rock discontinuities with various surface morphologies.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shear rate dependency was studi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shear test results,and three stages were identified with respect to the shear stress and shear deformation states.The 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dynamic changes in shear stiffness and the energy storage abilities of the rock discontinuities occurred in relation to the shear rate-dependent behavior of crack growth,which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normal stress and/or the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The stage of decreasing shear stiffness corresponded to a stage of noticeable shear rate-dependency,and the shear rate was found to have no influence on the initial crack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rate-dependent behavior rock discontinuity dynamic evolution initial crack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accuracy of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HODDM) in the solution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problems 被引量:1
2
作者 Abolfazl Abdollahipour Mohammad Fatehi Marji +1 位作者 Alireza Yarahmadi Bafghi Javad Gholamnej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941-2950,共10页
The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HODDM) utilizing special crack tip elements has been used in the solution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problems. The paper has selected several example ... The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HODDM) utilizing special crack tip elements has been used in the solution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problems. The paper has selected several example problems from the fracture mechanics literature(with available analytical solutions) including center slant crack in an infinite and finite body, single and double edge cracks, cracks emanating from a circular hole. The numerical values of Mode Ⅰ and Mode Ⅱ SIFs for these problems using HODDM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analytical results(reaching up to 0.001% deviation from their analytical results). The HODDM is also compared with the XFEM and a modified XFEM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DDM needs a considerably lower computational effort(with less than 400 nodes) than the XFEM and the modified XFEM(which needs more than 10000 nodes) to reach a much higher accuracy. The proposed HODDM offers higher accuracy and lower computation effort for a wide range of problems in LEF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RACY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LEFM mod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mod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agation simulation and dilatancy analysis of rock joint using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科 黄伦海 黄醒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184-1189,共6页
A revised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DDM) program i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rock joint propagation and dilatancy analysis. The non-linear joint model used in the program adopts Barton-Bandis normal def... A revised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DDM) program is develop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rock joint propagation and dilatancy analysis. The non-linear joint model used in the program adopts Barton-Bandis normal deformation model, Kulhaway shear deformation model and Mohr-Coulomb criterion. The joint propagation criterion is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which can be obtain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imulated rock joint propagation accords well with the existing knowledge. The closure and opening of joint is investigated by DDM, and it is shown that if the opening volume of propagated joint is larger than closure volume of the old joint, the joint dilatancy occurs. The dilatancy condi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normal stiffness of the rock joint. When the normal stiffness is larger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joint dilatancy occurs. The critical normal stiffness of rock joint changes with the joint-load angle, and joint dilatancy is most possible to occur at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propagation joint dilat:mcy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non-linear rock joint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crack coalescence mechanism underneath single and double disc cutters by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被引量:5
4
作者 Mohammad Fatehi Marj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045-1054,共10页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numerical crack coalescence analysis of the micro-cracks and cracks produced during the cutting action of TBM disc cutters. The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concepts a...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numerical crack coalescence analysis of the micro-cracks and cracks produced during the cutting action of TBM disc cutters. The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LEFM) concepts and the maximum tangential stress criterion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 crack propagation and its direction underneath the excavating discs. A higher 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with quadratic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elements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near the crack tips. Rock cutting mechanisms under single and double type discs are simulated by the proposed numerical method.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modeling are to simulate the chip formation process of indented rocks by single and double discs.The effects of specific disc parameters(except speed) on the thrust force Ft, the rolling force Fr, and the specific energy ES are investigat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specific energy(energy required to cut through a unit volume of rock) of the double disc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disc. Crack propagation in rocks under disc cutters is numerically modeled and the optimum ratio of disc spacing S to penetration depth Pd(i.e. S/Pd ratio) of about 10 is obtained,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ci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disc cutter double discs cracks coalescence higher-order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specific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C的生成式AI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涛 张春雷 邓胜利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0,64,共12页
[目的/意义]用户的间歇性中辍作为一种消极行为,将影响生成式AI的用户保持及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有必要研究用户间歇性中辍的形成机理,发现显著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基于认知—情感—意愿(Cognition-Affect-Conation,C-A-C),从... [目的/意义]用户的间歇性中辍作为一种消极行为,将影响生成式AI的用户保持及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有必要研究用户间歇性中辍的形成机理,发现显著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基于认知—情感—意愿(Cognition-Affect-Conation,C-A-C),从“使能”与“抑制”双重视角研究了生成式AI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使能因素包括隐私担忧、信息幻觉、认知失调;抑制因素包括智能化、拟人化、个性化、情感承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隐私担忧和信息幻觉影响认知失调,进而导致间歇性中辍行为。智能化、拟人化、个性化影响情感承诺,进而对间歇性中辍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生成式AI一方面需要缓解用户的隐私担忧,减少信息幻觉,从而降低用户认知失调;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拟人化、个性化等功能水平,增进用户情感承诺,从而抑制其间歇性中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间歇性中辍 C-A-C 认知失调 情感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市场一体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吗?——来自长三角地区地理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建军 段相域 庞浩霖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5,共18页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市场规模红利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模型评估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 在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如何将市场规模红利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模型评估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通过技术共溢效应与成本节约效应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效应更多体现在技术密集型企业、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及营商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地理集聚效应是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区位自选择效应仅对明星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区位自选择效应的非对称影响降低了长三角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推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市场一体化 企业竞争力 新经济地理学 断点回归 加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指数调整、外部融资行为与公司杠杆率——基于中证500指数的断点回归分析
7
作者 熊海芳 张倩 +1 位作者 康书隆 王志强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63,共20页
基于中证500指数的定期调整,本研究采用模糊断点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股票指数调整对中国上市公司外部融资行为和公司杠杆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检验外部环境和公司特征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入选指数成分股后公司的债务融资额和权益融资... 基于中证500指数的定期调整,本研究采用模糊断点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股票指数调整对中国上市公司外部融资行为和公司杠杆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检验外部环境和公司特征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入选指数成分股后公司的债务融资额和权益融资额都在提高,但债务融资额增加幅度大于权益融资额,使得公司债务杠杆率上升.入选指数成分股主要通过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和改善外部融资环境等影响外部融资行为和公司杠杆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牛市状态、分析师追踪数量少的公司、非国有企业和高成长性公司在入选指数成分股后公司杠杆率增加更显著.本研究证实了股票指数调整具有信息传递作用,应该通过信息改善提高公司治理和优化融资环境缓解公司融资约束,增加公司的外部融资机会进而调整公司杠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指数调整 外部融资 公司杠杆率 模糊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拱肩非连续面-洞室模型损伤破裂机制试验研究
8
作者 江浩 李仁杰 +3 位作者 王立波 陈卫兵 于生飞 张胜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6,共14页
含非连续面的地下洞室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渐进破坏机理是岩石工程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探究了拱肩非连续面-洞室模型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特性与变形机制。综合运用声发射(acoustic e... 含非连续面的地下洞室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渐进破坏机理是岩石工程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探究了拱肩非连续面-洞室模型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特性与变形机制。综合运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电阻率测试和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实现了对模型损伤演化过程的多维度同步监测。结果表明:非连续面的存在显著弱化了洞室结构的承载性能,其抗压强度随非连续面与洞室间距的增大及倾角的增大而提高;完整洞室模型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拱顶沉降及边墙片帮破坏,而含非连续面洞室模型的破裂行为受控于非连续面倾角,相同倾角条件下破裂模式具有相似性,且随非连续面与洞室间距的减小,结构整体破坏程度显著加剧;电阻率值随加载过程呈持续下降趋势,并伴随荷载波动呈现规律性变化,声发射活动在加载初期表现较弱,临近峰值强度时呈现显著活跃特征;非连续面几何参数对声发射事件演化规律影响较小,但对裂纹类型分布具有显著控制作用,即小倾角非连续面以张拉裂纹为主导,而大倾角非连续面则更易发育剪切裂纹。试验结果较好地再现了非连续面-洞室模型的裂纹扩展过程,为揭示其破裂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可为非连续面影响区地下洞室工程的稳定性评价与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非连续面-洞室 地下洞室 电阻率 声发射(AC) 数字图像相关(D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威慑作用研究
9
作者 连玉君 李鑫 陈思恪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7,共11页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剖析我国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法律的威慑效应。理论分析表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法律虽然能提高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预期成本,但其实际威慑效果高度依赖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认知程度。同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特征会...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剖析我国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法律的威慑效应。理论分析表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法律虽然能提高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预期成本,但其实际威慑效果高度依赖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认知程度。同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特征会使其高估犯罪收益,可能导致在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临界点(16周岁)右侧出现犯罪率不降反升的特殊现象。为此,本文采用差分–断点回归作为识别策略,利用知法组与不知法组两组未成年人在非理性特征上的同质性和法律知晓程度的差异性,通过差分的方式剔除非理性因素混淆影响,从而获得法律威慑效应的近似无偏估计值。基于某省少管所616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借助普法宣传等教育手段,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法律可将潜在犯罪数量降低约30%~60%。本文构建的犯罪模型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提供理论框架,同时为提升未成年人理性认知能力与普及法律知识等工作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法律威慑力 断点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涡轮叶-盘结构模态特性的界面参数规律研究
10
作者 张晨 温猛 +3 位作者 吴玉萍 袁巍 梅庆 荆建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0,共6页
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是动力涡轮机械中的关键结构,分析归纳界面参数对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是进行振动特性准确预测与叶-盘结构设计研制的基础。以动力涡轮为例,建立含有枞树形非连续界面带叶冠的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有限元仿真... 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是动力涡轮机械中的关键结构,分析归纳界面参数对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是进行振动特性准确预测与叶-盘结构设计研制的基础。以动力涡轮为例,建立含有枞树形非连续界面带叶冠的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设定多组不同界面参数与工作状态,分别计算不同工作状况下的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分析界面参数对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形成含有枞树形非连续界面带叶冠的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模型建模方法,进而研究界面参数对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参数中接触刚度对叶-盘结构振动特性影响最为显著。研究可为动力轮机叶-盘结构耦合系统的性能预测与改进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叶-盘结构 非连续界面 界面参数 模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0-km和660-km间断面对太平洋板块向长白山火山区下俯冲过程和板片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朱涛 彭典典 刘丽军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478,共24页
长白山火山的形成机制被认为主要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探究该机制需重建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长白山火山区下俯冲的动力学过程。这需考虑上地幔中410-km和660-km间断面的克拉伯龙斜率和厚度的影响。然而它们的分布范围较广,在重建时... 长白山火山的形成机制被认为主要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探究该机制需重建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长白山火山区下俯冲的动力学过程。这需考虑上地幔中410-km和660-km间断面的克拉伯龙斜率和厚度的影响。然而它们的分布范围较广,在重建时如何合理地选择这些参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410-km和660-km间断面的克拉伯龙斜率和厚度对太平洋板块俯冲动力学的影响,最终为选择合理的参数来重建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在长白山火山区下的俯冲过程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建立具有一系列克拉伯龙斜率和厚度不同的410-km和660-km间断面的伴随数据同化的三维地球动力学模型,开展了系统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地球动力学模型预测的新生代以来的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行为和俯冲板片在地幔中的一级结构是相似的;当660-km间断面的克拉伯龙斜率γ660的绝对值|γ660|<4 MPa/K时,较小的410-km间断面的克拉伯龙斜率γ410可以明显地促进俯冲板片在地幔内的水平西向移动,而较大的γ410则有利于俯冲板片下沉,但下沉深度差异较小;当|γ660|≥4 MPa/K时,γ410的影响明显减弱,可以忽略不计;γ660对太平洋板片在地幔中水平西向移动的距离和下沉深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γ660|的增大,太平洋板片在地幔中下沉的深度显著而单调地变浅,但其水平西向移动距离则先显著增大而后减小;当|γ660|≥4 MPa/K时,太平洋板片的主体部分才位于地幔转换带内;两个间断面的厚度对太平洋俯冲板片俯冲的动力学过程和结构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俯冲 地震间断面 太平洋板块 地球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燃爆压裂及复合压裂数值模拟
12
作者 郭天魁 王旭东 +4 位作者 曲占庆 王继伟 丁志睿 杨珂笼 马贵颖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为提高页岩气的开发效果,针对页岩气储层燃爆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基于连续-非连续方法,引入裂隙渗流模型与爆源模型构建燃爆压裂裂缝扩展模型,建立以裂缝范围和破裂度为评价指标的燃爆压裂效果评价体系.基于建立的燃爆压裂裂缝扩展模型,... 为提高页岩气的开发效果,针对页岩气储层燃爆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基于连续-非连续方法,引入裂隙渗流模型与爆源模型构建燃爆压裂裂缝扩展模型,建立以裂缝范围和破裂度为评价指标的燃爆压裂效果评价体系.基于建立的燃爆压裂裂缝扩展模型,进行单级和多级燃爆压裂裂缝扩展模拟,并探究复合压裂作用下的改造效果.研究发现,燃爆压裂能够突破井底的应力集中,在应力冲击作用下沿井周形成初始径向裂缝,而后在高压爆生气体的驱动下裂缝长度增加.相较于单级脉冲,3级燃爆脉冲下的破裂度提高14.5%,裂缝长度增加10.7%以上;采用复合压裂工艺在地应力差为10 MPa时仍可形成多条裂缝.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储层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页岩气 燃爆压裂 复合压裂 连续-非连续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输入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的时域分析
13
作者 熊兰 高迎飞 +1 位作者 宋佳 刘林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宽输入谐振变换器在储能与新能源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应用时域分析法求取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特性时,已有研究通常假定移相控制电路处于电流断续模式,使得变换器连续模式的增益分析结果出现明显误差。针对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 宽输入谐振变换器在储能与新能源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应用时域分析法求取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特性时,已有研究通常假定移相控制电路处于电流断续模式,使得变换器连续模式的增益分析结果出现明显误差。针对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提出识别2种模式的时域分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模态分析得出电流连续或断续的判据;然后以时域分析法推导2种模式的归一化计算模型,并使用计算结果和判据验证工作模式;最后通过不同条件下电压增益曲线的计算、仿真和实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可能出现连续模式的LLC变换器更加适用,增益分析的准确性有所提高,有助于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C谐振变换器 宽输入 时域分析 电流连续模式 电流断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接触钢绳环式CVT钢丝磨痕特征研究
14
作者 张武 刘卫雄 +1 位作者 吕常磊 韩飞燕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揭示非连续接触下钢绳环式CVT钢丝表面磨痕特征及规律,以6×19+IWS右交互捻无接头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在连续-非连续接触钢绳环联合试验台上分别对连续、非连续接触下钢丝磨痕特征进行试验探究。结果表明:连续、非连续接触条件,相... 为揭示非连续接触下钢绳环式CVT钢丝表面磨痕特征及规律,以6×19+IWS右交互捻无接头钢丝绳为研究对象,在连续-非连续接触钢绳环联合试验台上分别对连续、非连续接触下钢丝磨痕特征进行试验探究。结果表明:连续、非连续接触条件,相邻侧股之间磨痕数量是侧股和绳槽之间钢丝磨痕数量的两倍,钢丝表面分布着规则与不规则磨痕;钢丝表面磨痕呈椭圆状沿钢丝捻绕方向分布。钢丝绳磨痕主要分布在:接触非连续绳槽的侧股外层钢丝处、相邻侧股之间的钢丝接触处;接触连续绳槽的侧股外层钢丝处和相邻侧股之间的钢丝接触处。与连续接触相比,非连续绳槽接触的侧股侧丝处钢丝磨痕尺寸最大,磨损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绳环式CVT 无接头钢丝绳 非连续接触 磨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在岩体结构面优势分组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述红 高晨翔 侯钦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岩体稳定性评价依赖于合理的结构面分组,但传统方法存在易受边缘点与异常点影响的弊端.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用于结构面优势分组.首先,将结构面产状转换为空间坐标,并以单位法向量夹角正弦值的平方作为相似性度量.随后,... 岩体稳定性评价依赖于合理的结构面分组,但传统方法存在易受边缘点与异常点影响的弊端.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用于结构面优势分组.首先,将结构面产状转换为空间坐标,并以单位法向量夹角正弦值的平方作为相似性度量.随后,基于有效性评价指标构建目标函数,并利用乌鸦算法优化截断距离以获取最佳分组结果.通过模拟数据集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干预,避免异常点干扰,确保聚类结果更加可靠和合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与传统方法一致性良好,还具有更高的适用性,为工程中结构面优势分组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峰值聚类 乌鸦算法 有效性评价指标 结构面 优势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结构及其特性研究
16
作者 陈作炳 陈昊 童程光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工作过程中,存在研磨介质球间碰撞不强烈、研磨特性弱的问题。文中提出非连续螺旋叶片,采用离散单元法,从研磨介质球整体流动情况、代表性位置速度、压力场、输入功率及能量等多方面,将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 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工作过程中,存在研磨介质球间碰撞不强烈、研磨特性弱的问题。文中提出非连续螺旋叶片,采用离散单元法,从研磨介质球整体流动情况、代表性位置速度、压力场、输入功率及能量等多方面,将非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与连续螺旋叶片立式搅拌磨进行对比研究。在同等工况下,非连续结构研磨介质球间速度梯度更大、碰撞更加剧烈,功率输入相对于连续性结构提高15.4%,研磨介质球间碰撞总能量增加24.4%,提高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同时,能量利用率提高7%,且能量分布优于连续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立式搅拌磨 离散单元法 非连续螺旋叶片 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深海多金属结核非连续采矿作业系统研究
17
作者 张明 郑皓 +2 位作者 双志 王伟 李小艳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共7页
提出了“海底矿石富集采集-柔性管输送-料仓高速提升”的新型深海多金属结核非连续采矿作业系统。以中国五矿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水深5 200 m、提升矿石综合产能100 t/h为开采目标,进行了该作业系统中采集系统、软管输送系统、料仓提... 提出了“海底矿石富集采集-柔性管输送-料仓高速提升”的新型深海多金属结核非连续采矿作业系统。以中国五矿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水深5 200 m、提升矿石综合产能100 t/h为开采目标,进行了该作业系统中采集系统、软管输送系统、料仓提升系统的关键设备设计选型。采用水动力仿真计算开展了软管构型及载荷特征、料仓提升过程缆绳载荷特性等分析。结果表明,软管浮力块数量18个、输送软管最小弯曲半径1.6 m、最大张力4.98 kN条件下,该作业系统能满足最小弯曲半径和安全载荷需求;料仓高速提升过程中,缆绳综合应力安全系数5.22~6.03,大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系数,验证了新型深海非连续采矿作业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非连续采矿 多金属结核 采集系统 软管输送 深海采矿车 料仓提升 水动力学 软管构型 缆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变形破坏机制与支护效应连续-非连续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世瑞 江权 +3 位作者 邱士利 周小平 寇永渊 刘建坡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金川二矿深部碎裂岩体具有“岩块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显著特点,巷道围岩具有显著的大变形特征,导致喷锚网或衬砌等支护结构破坏频繁,严重威胁采矿生产安全。以该矿深部巷道现场工程为背景,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实测确定该矿深部巷道围... 金川二矿深部碎裂岩体具有“岩块强度高,岩体强度低”的显著特点,巷道围岩具有显著的大变形特征,导致喷锚网或衬砌等支护结构破坏频繁,严重威胁采矿生产安全。以该矿深部巷道现场工程为背景,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实测确定该矿深部巷道围岩具有典型层状、碎裂状和复合结构特征,冒落和底臌为典型的破坏形式;其次,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基于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FDEM)提出一种可破Voronoi块体模型和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模拟巷道开挖过程,捕获围岩损伤破裂特征;最后,结合实体单元和锚杆单元模拟支护结构响应,探讨深部碎裂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和支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面间距和倾角显著影响应力释放区的位置和压力拱的形成,导致围岩变形各向异性和破裂非均匀性;锚杆、混凝土喷层+锚杆及U型钢拱架+锚杆3种支护结构对于限制围岩变形具有显著差异性,加入锚杆和衬砌能有效抑制冒落区,限制顶拱位移,但不能有效抑制底板隆起;超前注浆、加长锚杆和钢拱架是控制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大变形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碎裂岩体巷道变形控制与支护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岩体 大变形 深部巷道 连续-非连续分析 支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量分配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竞争扩展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景华 朱海燕 +6 位作者 赵鹏 陈世杰 佘朝毅 郑马嘉 王大江 陆朝辉 唐煊赫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储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之间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储层改造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可靠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下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储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之间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储层改造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可靠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下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施工参数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压裂液分配差异,对影响多裂缝竞争扩展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注液量的增大会抑制中间裂缝的发育,增大泵注排量和簇间距会促进裂缝均衡扩展;增大压裂液黏度会加剧裂缝之间的竞争扩展;减小段间距会加剧段间应力干扰,压裂段2和压裂段3的HF1压裂液进液受到抑制,中间裂缝受到的应力干扰减小。研究为水平井分段多簇裂缝扩展形态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 应力干扰 位移不连续法 竞争扩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对岩体结构面识别的应用
20
作者 司马劲松 许强 +5 位作者 董秀军 邓博 何秋霖 黎浩良 刘杰 雷文权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53-2264,共12页
自然岩体结构面具有能够定义岩体薄弱部位的特殊力学性质,对隧道支护、围岩分级和边坡加固等各种岩体工程的结构、强度及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对结构面单面以及较为发育的优势组判别至关重要。将优势组结构面自动识别步骤分为点云... 自然岩体结构面具有能够定义岩体薄弱部位的特殊力学性质,对隧道支护、围岩分级和边坡加固等各种岩体工程的结构、强度及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对结构面单面以及较为发育的优势组判别至关重要。将优势组结构面自动识别步骤分为点云法向量计算、结构单面分割和优势组聚类3部分:(1)基于稳健随机霍夫变换的方法计算法向量;(2)提出了一种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分割出若干结构面单面,在种子点选择和区域生长条件方面考虑了曲率、平面性以及粗糙度并添加动态异常值检测。此外,依靠阈值与结构面数量关系定性判断极端分割情况,同时筛选出较优阈值范围;(3)最后提出改进K均值(S-K-means)聚类算法实现优势组聚类。算法识别准确性通过一处岩质边坡验证,结果显示倾向倾角误差范围在0.7°~2.5°之间,倾向倾角误差均值分别为1.8°、1.7°。此方法将由点云直接聚类识别优势组的方式改为先分割出若干单个结构面再进行聚类,细化了优势组结构面识别的步骤,提高了结构面聚类计算速度与鲁棒性,并适用于多种结构面数据,为岩体结构面的智能识别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单面 优势组结构面 改进区域生长算法 S-K-means聚类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