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F8新发移码突变的基因功能分析
1
作者 李乐盈 陈尧 +3 位作者 周维涛 何晨 张端午 钱莉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9-367,共9页
目的对反复肺炎患儿队列病因筛查中发现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基因(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8,IRF8)新发突变(c.1266dupA)进行分子细胞水平的功能研究与验证。方法针对IRF8突变序列构建野生与突变蛋白过表达载体,通过质粒转染或构建慢... 目的对反复肺炎患儿队列病因筛查中发现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基因(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8,IRF8)新发突变(c.1266dupA)进行分子细胞水平的功能研究与验证。方法针对IRF8突变序列构建野生与突变蛋白过表达载体,通过质粒转染或构建慢病毒感染不同工具细胞,通过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实验手段检测其表达差异及对下游炎症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改变。结果IRF8野生及突变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转染效率可观,包装成的慢病毒感染效率亦较高。突变基因IRF8(c.1266dupA)相较于野生型IRF8转录水平降低,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略增大,表达量降低,突变蛋白IRF8mut相对野生型IRF8蛋白核质比增加,IRF8(c.1266dupA)对下游ISRE元件的抑制功能增强。结论IRF8新发移码突变属于功能获得型(gain of function,GOF)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 移码突变 反复感染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IRF8抑制Th17细胞分化并减轻T细胞免疫介导的小鼠结肠炎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庆山 杜庆华 +4 位作者 谢健晋 邓家德 余碧珍 江雪杰 孟凡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目的:转录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家族与Th17的发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IRF8对Th17发育及T细胞转染免疫介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影响。方法:(1)采用... 目的:转录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家族与Th17的发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IRF8对Th17发育及T细胞转染免疫介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影响。方法:(1)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野生型(WT)或IRF8全基因敲除(IRF8-/-)小鼠脾脏和淋巴结的naive CD4+T细胞(CD4+CD62L+CD44low),在Th1、Th2或Th17极化的条件下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和Th17的比例。(2)建立实验性肠炎模型: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WT或IRF8-/-小鼠中的脾脏和淋巴结中CD4+CD25+Treg,WT小鼠的CD4+CD45RBhiT细胞单独或者分别联合WT或IRF8-/-小鼠的CD4+CD25+Treg腹腔注射给RAG1-/-小鼠;WT或IRF8-/-小鼠的naive CD4+CD45RBhiT细胞腹腔注射给RAG1-/-小鼠;观察上述小鼠每周体重的变化,第5周时处死小鼠,进行结肠炎病理评分和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1)IRF8-/-较WT的naive CD4+T细胞在极化条件下向Th17细胞分化更明显(P<0.01),而对Th1和Th2细胞的分化无影响(P>0.05)。(2)CD4+CD45RBhiT细胞转染给RAG1-/-小鼠,IRF8-/-较WT供体鼠引起的RAG1-/-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结肠炎评分显著增高(P<0.05),且肠系膜淋巴结中IL-17+CD4+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1),而IFN-γ+CD4+和Foxp3+CD4+细胞比例无影响(P>0.05);IRF8-/-小鼠的CD4+CD25+Treg对WT小鼠CD4+CD45RBhiT细胞转染给RAG1-/-小鼠诱发的免疫介导的结肠炎显示出正常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转录因子IRF8基因敲除促进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促进转染naive CD4+T细胞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IRF8基因敲除小鼠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肠炎 免疫介导 TH17细胞 干扰素调节因子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IRF8反义寡核苷酸对CCI模型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荣国 徐雪汝 +2 位作者 米立梅 许云禄 陈彦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IRF8)反义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模型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IRF8)反义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模型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Sham组、AS组、MM组、NS组,每组10只。除Sham组外,其他三组均鞘内置管并制备CCI模型,AS组、MM组、NS组依次于CCI后12 h鞘内注射IRF8反义/错义ODN、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6 d。制模前测量各组大鼠的基础阈值,制模后1、3、5、7、10、12、14 d对大鼠进行疼痛行为测定。制模后7、14 d western blot检测IRF8、离子钙接合蛋白Iba1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NS组、MM组大鼠神经损伤后右后爪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显著降低(P<0.05),脊髓IRF8、Iba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AS组于CCI后第10 d起右足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下降,但仍高于MM组、NS组(P<0.05)。CCI后第7、14 d IRF8、Iba1蛋白表达,AS组较MM组、NS组显著减弱(P<0.05),但仍强于Sham组(P<0.05)。AS组第14 d IRF8、Iba1蛋白表达较第7 d增强(P<0.05)。结论:经鞘内注射IRF8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脊髓内IRF8表达和小胶质细胞活化而缓解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irf8 反义寡核苷酸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大鼠CCI模型DRG对脊髓小胶质细胞IRF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向宇 徐雪汝 +2 位作者 刘荣国 米立梅 许云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16-822,共7页
目的:研究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能否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 目的:研究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能否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IRF8)表达而减轻疼痛。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PRF组、CCI+NPRF组,每组30只。采用结扎一侧坐骨神经主干制作大鼠CCI模型。CCI+PRF组于制模后第7 d,对术侧L4-5背根神经节进行脉宽20 ms、脉冲频率2 Hz,42℃,持续6 min的PRF治疗。CCI+NPRF组仅在相同位置放置射频电极,无脉冲治疗,持续6 min。制模前测量各组大鼠基础阈值,制模后1、3、5、7 d,PRF后1、3、5、7、14 d四组大鼠均接受行为学、痛阈测定。制模后7 d,PRF后7、14 d western blot检测IRF8蛋白表达。制模后7 d,PRF后14 d免疫荧光法检测Iba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CCI组、CCI+PRF组、CCI+NPRF组大鼠于神经损伤后痛阈均显著降低(P<0.05),脊髓IRF8、Iba1表达上调(P<0.05)。脉冲射频后CCI+PRF组与治疗前比较痛阈升高(P<0.05),并显著高于CCI组和CCI+NPRF组(P<0.05),脊髓IRF8、Iba1表达则相应减少。结论:脉冲射频可缓解大鼠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IRF8表达、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脉冲射频 背根神经节 小胶质细胞 irf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Hz电针对SNI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IRF8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英 江茜 黄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9-415,共7页
目的:探讨2 Hz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是否通过抑制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feron regulator... 目的:探讨2 Hz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是否通过抑制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干扰素调节因子8(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IRF8)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敏行为。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和电针组(SNI+EA)。SNI+EA组于SNI术后第1天给予双侧的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隔日电针,持续21天;于术前1天、术后第3、5、7、10、14、21天分别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在电针的第3、7、14、21天,分别取大鼠L4-6的DRG,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RF8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IRF8的蛋白表达分布情况。结果:与SNI组相比,在电针干预后的第3、7、10、14和21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上升(P<0.05);与SNI组相比,给予电针治疗后,SNI大鼠DRG的IRF8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CD11b的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P<0.01,P<0.001);与SNI组相比,在电针干预后的第7天,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大鼠DRG的IRF8和CD11b表达明显减少,IRF8与CD11b共定位减少。结论:2 Hz电针对SN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具有缓解作用,可能镇痛机制是通过下调DRG的IRF8表达抑制DRG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进而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干扰素调节因子 -8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8型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林 卢春 +3 位作者 陈秀英 曾怡 姚水洪 秦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编码的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virus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vIRF)基因K9,并将其导入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K9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 目的:分离、克隆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编码的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virus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vIRF)基因K9,并将其导入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登记的K9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其5′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以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K9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K9。为了便于蛋白检测,再设计第二对引物,上游引物不变,在下游引物5′端引入了Flag序列。以质粒pK9为模板再次PCR,扩增K9-Flag基因,并把K9-Flag序列克隆入pcDNA3.1(+)中,得到重组质粒pK9F。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瞬时转染NIH3T3细胞,用RT-PCR、Westernblot分别从核酸和蛋白水平检测K9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CR分离、克隆的K9-Flag序列全长1380bp,核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K9基因与GenBank中己经登记的K9基因序列100%同源,引入的Flag序列完全正确;RT-PCR和Westernblot都在K9预期位置检测到特异性条带。结论:HHV-8K9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 K9 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spase8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与IRF-1结合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单锴 邱文 +4 位作者 李妍 周建博 刘丽莎 赵聃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对Caspase 8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1结合位点。方法... 目的:构建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对Caspase 8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1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序列(-1136~+101 nt),将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将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Caspase 8-FL)和大鼠野生型IRF-1表达质粒(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1对Caspase 8基因的启动作用。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aspase 8基因启动子上IRF-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构建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Caspase8-1~4)。将上述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筛选IRF-1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GL3-Caspase8-FL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而将pGL3-Caspase 8-FL、pGL3-Caspase 8-1~4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证实,pGL3-Caspase 8-4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Caspase 8-2和pGL3-Caspase 8-3。提示IRF-1可能结合在Caspase 8基因启动子的-336~-136 nt区域。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1在Caspase 8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8 干扰素调节因子-1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淼 焦莉 孙俊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508-3512,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气道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健康受试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和痰液,检测IRF8的表达并分析IRF8表达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实验分为4组:Cont...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气道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健康受试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和痰液,检测IRF8的表达并分析IRF8表达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实验分为4组:Control组(健康受试者HBEC),COPD组(COPD患者HBEC),NC组(COPD+IRF8-NC),IRF8-siRNA组(COPD+IRF8-siRNA)。分析培养上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HBEC增殖能力,及p65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测定IRF8的靶向调控microRNA。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OPD患者的HBEC和诱导痰中IRF8均显著升高。COPD患者IRF8表达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IRF8-siRNA组IL-6,IL-8和TNF-α明显降低,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miR-218靶向调控IRF8的表达。结论 IRF8基因敲除能够抑制COPD患者HBEC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且miR-218靶向调控IRF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干扰素调节因子8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小鼠干扰素调节因子8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样细胞的分化
9
作者 杨小中 朱云 +5 位作者 王正宇 闫文龙 姚海 刘涛 陈婷梅 张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9-232,236,共5页
目的构建及鉴定小鼠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重组腺病毒Ad-IRF8,并观察过表达的IRF8对小鼠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IRF8,亚克隆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PmeⅠ线性化后与骨... 目的构建及鉴定小鼠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重组腺病毒Ad-IRF8,并观察过表达的IRF8对小鼠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IRF8,亚克隆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PmeⅠ线性化后与骨架载体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IRF8。pAd-IRF8经PacⅠ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IRF8)。Ad-IRF8感染小鼠RAW264.7细胞,经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RF8的过表达,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IRF8对s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携带IRF8基因的穿梭载体pAdTrack-IRF8-CMV和重组载体pAd-IRF8,并且在AD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IRF8。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证实IRF8在RAW264.7细胞中有过表达,TRAP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的IRF8有效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样细胞分化。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IRF8,在RAW264.7细胞中检测到了IRF8过表达,并能有效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irf8 分化 RAW264 7细胞 破骨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 p65调控IRF-8基因启动子活性及其启动子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博 钱宝梅 +6 位作者 罗灿 彭明玉 张婧 赵聃 王迎伟 邱文 季明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亚基在细胞内过表达和其活性变化对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基因启动的影响,并初步筛查IRF-8启动子上可能的p65结合元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探讨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亚基在细胞内过表达和其活性变化对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基因启动的影响,并初步筛查IRF-8启动子上可能的p65结合元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大鼠p65基因蛋白编码区(complete sequence coding,CDS)序列,将其插入到空载p IRES2-EGFP质粒中,构建大鼠野生型(wild type,WT)p65过表达质粒(pIRES2-p65 WT)。在此基础上,将p65第535位丝氨酸(serine,S)突变为天冬氨酸(aspartic,D)或丙氨酸(alanine,A),分别构建p65持续活化突变型质粒(pIRES2-p65 S535D)和p65显性负性突变型质粒(pIRES2-p65 S535A)。之后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IRF-8基因启动子区p65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IRF-8启动子全长(full-length,FL)和3个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IRF-8-FL(-1892^+174 nt)、pGL3-IRF-8-1(-1360^+174 nt)、pGL3-IRF-8-2(-752^+174 nt)和pGL3-IRF-8-3(-68^+174 nt)。将上述质粒行不同组合共转染人胚肾293T(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T,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实验分别检查p65的表达和IRF-8的启动子活性,并分析IRF-8启动子区可能的p65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测序证实上述质粒构建成功。分别将pIRES2-p65 WT、pIRES2-p65S535D、pIRES2-p65 S535A和p GL3-IRF-8-FL共转染HEK-293T,发现过表达pIRES2-p65 WT或pIRES2-p65 S535D均可明显增加IRF-8启动子活性,且以pIRES2-p65 S535D更为显著;而过表达pIRES2-p65 S535A后,IRF-8启动子活性无明显变化。将pGL3-IRF-8-FL、pGL3-IRF-8-1~3和pIRES2-p65 S535D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GL3-IRF-8-3的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pGL3-IRF-8-FL、pGL3-IRF-8-1和p GL3-IRF-8-2,提示大鼠IRF-8启动子-752~68 nt区域可能存在p65结合元件。结论:在HEK-293T细胞内过表达野生型或持续活化突变型p65可显著促进IRF-8基因的启动,且p65与IRF-8启动子的结合元件可能位于-752^-68 nt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 启动子 结合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干扰素调节因子8基因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11
作者 贾芹芹 黄贝 +4 位作者 熊静 段利朋 徐继松 聂品 黄文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是IRF家族转录因子中的一个成员.利用简并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RF8基因(EcIRF8)全长cDNA序列,其编码42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含有脊椎动物IRF家族的特征性结...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是IRF家族转录因子中的一个成员.利用简并PCR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RF8基因(EcIRF8)全长cDNA序列,其编码42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含有脊椎动物IRF家族的特征性结构域,即N端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DBD)和C端多样化的干扰素调控因子结合结构域(IAD),其中DBD中包含5个特征性的色氨酸残基和1个核定位信号.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IRF8基因相似,EcIRF8基因组序列也是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的结构.EcIRF8在斜带石斑鱼肝脏中高水平表达.活体聚肌胞苷酸刺激后6h,EcIRF8在头肾、中肾、胸腺、肝脏和肠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其中在中肾中上调幅度最大,是对照组的106倍;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amolyticus)刺激后24h,EcIRF8在肝脏中的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但上调倍数仅为对照组的9.37倍.结果表明,EcIRF8基因可能主要参与斜带石斑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8 斜带石斑鱼 活体聚肌胞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8抑制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分化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晨红 管剑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白塞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或环境等因素触发下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白塞病发病过程中有重... 白塞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在感染或环境等因素触发下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白塞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可抑制Th17分化,从而抑制Th17及白细胞介素17产生的炎性反应。基因组学研究提示,IRF8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白塞病的风险基因位点。近年来,IRF8抑制Th17分化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TH 17细胞 干扰素调节因子8 白细胞介素17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IRF-8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宝梅 王文博 +4 位作者 罗灿 张婧 赵聃 王迎伟 邱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对MIP-1α... 目的:构建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对MIP-1α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8结合元件。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序列,将MIP-1α基因启动子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构建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FL)。将上述p GL3-MIP-1α-FL和本课题组已构建的大鼠IRF-8过表达质粒(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细胞,检测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8对MIP-1α基因的启动作用。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1~3)。将上述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8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再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初步确定IRF-8的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pGL3-MIP-1α-FL(-1 400~+94 nt)质粒构建成功。将pGL3-MIP-1α-FL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过表达IRF-8可显著增加MIP-1α基因启动子活性。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1 157~-1 144nt、-740~-734 nt、-683~-670 nt、-365~-359 nt、-249~-236 nt),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MIP-1α-1(-453~+94 nt)、p GL3-MIP-1α-2(-352~+94 nt)和pGL3-MIP-1α-3(-3~+94 nt)。将pGL3-MIP-1α-FL、pGL3-MIP-1α-1~3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 GL3-MIP-1α-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MIP-1α-FL、pGL3-MIP-1α-1和pGL3-MIP-1α-2。提示IRF-8可能结合在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的-352~-3 nt区域的IRF-8结合元件(-249~-236 nt)上。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8在MIP-1α基因启动子上的可能结合元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4与BATF在LCMV刺激下对CD8^+ T细胞功能有重要影响
14
作者 李婧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2,共1页
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慢性病毒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效应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清除被感染细胞过程中至关重要,而过度的免疫应答也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损伤,二者的平衡受CD8+T细胞功能决定。然而,目前CD8+T细... 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慢性病毒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效应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清除被感染细胞过程中至关重要,而过度的免疫应答也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损伤,二者的平衡受CD8+T细胞功能决定。然而,目前CD8+T细胞功能调控因子及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功能 CD8 IRF4 LCMV BATF 慢性病毒感染 组织细胞损伤 丙型肝炎 interfer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巧情 昌鸣先 +2 位作者 肖凡书 李楠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研究...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IRF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 草鱼 柱状黄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IRF-3调控新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殿波 钱远宇 +1 位作者 张七斤 陈忠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发现的MITA(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又称STING/ERIS)蛋白是...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发现的MITA(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又称STING/ERIS)蛋白是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一种重要调节分子.病毒侵染时,MITA与IRF-3相互作用,特异性激活IRF-3,并募集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kinase 1,TBK1)与IFN通路中的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形成复合物,且MITA可被TBK1磷酸化,诱导Ⅰ型IFN及IFN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 genes,ISG)的表达,诱发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同时还发现,泛素连接酶RNF5(ringfingerprotein 5)可对MITA发生泛素化修饰从而抑制其对IRF-3活化,实现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负调节作用.本室研究发现,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和人类新型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的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PLP)利用其特有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活性,通过宿主细胞泛素-蛋白酶体信号系统对IRF-3的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进行调节,从而成为该种病毒逃逸机体抗病毒防御系统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天然免疫 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3 MITA RNF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细胞自分泌VEGF对mCRPs的调控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勇 张玲 +3 位作者 李翠玲 阴海鹏 顾洪涛 温培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分泌VEGF对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membrane-bounal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mCRPs)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CD46、CD55、CD59、VEGF及其受体(KDR和FLT-1)和IL-8及其受体(CXCR1 CXCR2)... 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分泌VEGF对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membrane-bounal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mCRPs)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CD46、CD55、CD59、VEGF及其受体(KDR和FLT-1)和IL-8及其受体(CXCR1 CXCR2)mRN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表达。MTT法检测抗VEGF抗体和抗IL-8抗体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抗VEGF抗体和抗IL-8抗体对A549细胞mCRPs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VEGF抗体对转录因子KLF2和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549细胞表达膜结合型CD46、CD55和CD59 mRNA,亦表达VEGF及其受体(KDR和FLT-1)和IL-8及其受体(CXCR1和CXCR2)mRNA。抗VEGF抗体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P<0.05)。终质量浓度0.1μg/ml抗VEGF抗体封闭72 h,CD55和CD59 mRNA表达下降,膜结合的CD55和CD59蛋白分子表达降低(均P<0.05);胞质和核KLF2蛋白相对定量值分别从0.63和0.88下降至0.42和0.66,胞质和胞核磷酸化NF-κB p65蛋白相对定量值分别从0.44和0.28下降至0.37和0.19。结论:A549细胞可能通过自分泌VEGF增加NF-κB p65和KLF2转录因子水平,从而上调CD55和CD5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mCRPs)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KLF2 NF-ΚB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IRF-1结合位点的鉴定
18
作者 周建博 邱文 +3 位作者 卢燕来 单锴 赵聃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associated factor 1,XAF1)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fac... 目的:构建大鼠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associated factor 1,XAF1)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factor-1,IRF-1)对XAF1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1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XAF1基因启动子序列(-1497~+166 nt),将XAF1基因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获得pGL3-XAF1-QC,与大鼠野生型IRF-1表达质粒(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1对XAF1基因的启动作用。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XAF1基因启动子上IRF-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构建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XAF1-1、pGL3-XAF1-2、pGL3-XAF1-3和pGL3-XAF1-4)。将上述全长和各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筛选IRF-1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GL3-XAF1-QC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XAF1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而将pGL3-XAF1-QC、pGL3-XAF1(1~4号)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证实,pGL3-XAF1-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XAF1-1和pGL3-XAF1-2。提示IRF-1可能结合在大鼠XAF1基因启动子的-337~-47 nt区域。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全长及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1在XAF1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 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 启动子 生物信息学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损伤的新靶点:干扰素调节因子
19
作者 孔鹏 韩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3-767,共5页
内膜增生是血管损伤后动脉重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迁移、表型转换是血管损伤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的共同病理生理学过程。干扰素调节因子(... 内膜增生是血管损伤后动脉重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迁移、表型转换是血管损伤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的共同病理生理学过程。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s)是一类能对干扰素基因表达起到免疫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其在血管损伤病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中IRF1与细胞生长、分化和损伤密切相关,IRF3与IRF7可以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而IRF8和IRF9则促进VSMCs增殖、迁移及血管内膜增生。本文重点介绍了IRFs的结构特征、信号途径及在血管重塑过程中作为新型调控因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 信号途径 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