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调控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孙康 瞿建国 +6 位作者 陈吉祥 党胜春 何宋兵 张进 谢嵘 王韵 张建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IRF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mRNA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用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RF5、IL-12、TNF-α、i 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MMR mRNA的表达,评估其极化状态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化率达81.7%,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M1型巨噬细胞中IRF5、IL-12、i N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2型巨噬细胞,TNF-α亦高于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Arg1、MMR mRNA表达量同M1型巨噬细胞比较显著增高。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后,IRF5、IL-12、TNF-α、i 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IRF5、IL-12、TNF-α、i NOS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极化状态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结论 IRF5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别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 小干扰RNA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 p65调控IRF-8基因启动子活性及其启动子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博 钱宝梅 +6 位作者 罗灿 彭明玉 张婧 赵聃 王迎伟 邱文 季明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亚基在细胞内过表达和其活性变化对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基因启动的影响,并初步筛查IRF-8启动子上可能的p65结合元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探讨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亚基在细胞内过表达和其活性变化对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基因启动的影响,并初步筛查IRF-8启动子上可能的p65结合元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大鼠p65基因蛋白编码区(complete sequence coding,CDS)序列,将其插入到空载p IRES2-EGFP质粒中,构建大鼠野生型(wild type,WT)p65过表达质粒(pIRES2-p65 WT)。在此基础上,将p65第535位丝氨酸(serine,S)突变为天冬氨酸(aspartic,D)或丙氨酸(alanine,A),分别构建p65持续活化突变型质粒(pIRES2-p65 S535D)和p65显性负性突变型质粒(pIRES2-p65 S535A)。之后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IRF-8基因启动子区p65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IRF-8启动子全长(full-length,FL)和3个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IRF-8-FL(-1892^+174 nt)、pGL3-IRF-8-1(-1360^+174 nt)、pGL3-IRF-8-2(-752^+174 nt)和pGL3-IRF-8-3(-68^+174 nt)。将上述质粒行不同组合共转染人胚肾293T(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T,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实验分别检查p65的表达和IRF-8的启动子活性,并分析IRF-8启动子区可能的p65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测序证实上述质粒构建成功。分别将pIRES2-p65 WT、pIRES2-p65S535D、pIRES2-p65 S535A和p GL3-IRF-8-FL共转染HEK-293T,发现过表达pIRES2-p65 WT或pIRES2-p65 S535D均可明显增加IRF-8启动子活性,且以pIRES2-p65 S535D更为显著;而过表达pIRES2-p65 S535A后,IRF-8启动子活性无明显变化。将pGL3-IRF-8-FL、pGL3-IRF-8-1~3和pIRES2-p65 S535D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GL3-IRF-8-3的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pGL3-IRF-8-FL、pGL3-IRF-8-1和p GL3-IRF-8-2,提示大鼠IRF-8启动子-752~68 nt区域可能存在p65结合元件。结论:在HEK-293T细胞内过表达野生型或持续活化突变型p65可显著促进IRF-8基因的启动,且p65与IRF-8启动子的结合元件可能位于-752^-68 nt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 启动子 结合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5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表达
3
作者 麦莉 韦建瑞 华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2-456,共5页
目的:构建干扰素凋节因子5(IRF5)慢病毒表达载体LV11-cmv-neo-IRF5并转染巨噬细胞RAW264.7,观察IRF5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CR技术钓取的目的基因IRF5片段克隆至线性化慢病毒表达载体LV11中,重组载体经PC... 目的:构建干扰素凋节因子5(IRF5)慢病毒表达载体LV11-cmv-neo-IRF5并转染巨噬细胞RAW264.7,观察IRF5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CR技术钓取的目的基因IRF5片段克隆至线性化慢病毒表达载体LV11中,重组载体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成功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表达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携带IRF5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用G418将非浸染的细胞致死,获得纯净的浸染细胞,即RAW264.7-IRF5细胞(实验组),并将RAW264.7-NC细胞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IRF5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慢病毒质粒LV11-cmv-neo-IRF5经PCR和酶切法鉴定构建成功;病毒上清液感染RAW264.7细胞并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中IRF5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实验组细胞中IRF5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携带IRF5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V11-cmv-neo-IRF5,IRF5基因在巨噬细胞RAW264.7中稳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 慢病毒表达载体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巧情 昌鸣先 +2 位作者 肖凡书 李楠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研究...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IRF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 草鱼 柱状黄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rs2004640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覃莲香 吕继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2,25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IRF5)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在不同种族的相关关系。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发表的有关IRF5 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IRF5)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在不同种族的相关关系。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发表的有关IRF5 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5软件,采用Mantel-Haenszel-Peto法荟萃分析IRF5 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中的研究。结果:荟萃分析包括亚洲、欧洲-美洲高加索人群、墨西哥印欧混血、美国黑人等不同人群的IRF5 rs2004640单核苷酸多态性14个研究,共11 725例样本。亚洲人群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频率26.3%45.5%,高加索人群IRF5rs2004640 T等位基因频率44%56%。分别荟萃分析亚洲和高加索人群与该多态性位点关联,均提示这两种人群IRF5rs2004640 T等位基因与狼疮发病密切相关(亚洲人群OR值1.35,95%CI 1.221.50;高加索人群OR值1.42,95%CI 1.321.54;P〈10-6)。荟萃分析总的结果表明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与狼疮发病密切相关(OR=1.42,P〈10-6)。结论:IRF5rs2004640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荟萃分析肯定了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干扰素调节因子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CdR联合EGCG对HL-60和K562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云燕 夏焱 +1 位作者 郭海霞 李文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NFα和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CdR)能否诱导HL-60和K562 Xaf1表达,以及Xaf1表达诱导剂联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具有协同抗癌作用。方法(1)1000U/mlINFα和不同剂量的5-AZA-CdR作用于H...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NFα和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CdR)能否诱导HL-60和K562 Xaf1表达,以及Xaf1表达诱导剂联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具有协同抗癌作用。方法(1)1000U/mlINFα和不同剂量的5-AZA-CdR作用于HL-60和K56248h,通过RT-PCR检测Xaf1和XIAP mRNA的表达并比较差异。(2)最佳Xaf1表达诱导剂联合EGCG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cl-2家族成员、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随5-AZA-CdR剂量增加,HL-60和K562Xaf1 mRNA表达增加,INFα也能诱导Xaf1表达,以5-AZA-CdR(5μmol/L)的作用最强;INFα和5-AZA-CdR均不影响XIAP mRNA的表达。(2)5-AZA-CdR和EGCG可改变HL-60和K562细胞Bcl-2(Bcl-xl)和Bax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二者联合作用被加强。结论(1)INFα和5-AZA-CdR能诱导HL-60和K562Xaf1 mRNA的表达,且5-AZA-CdR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2)5-AZA-CdR和EGCG在体外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F1 Α-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 5-杂氮脱氧胞嘧啶核苷 基因甲基化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BCL-2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CaP5P)的表达分析和胁迫响应检测
7
作者 贺转转 谷丽丽 +1 位作者 李秀明 兰海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1-737,共7页
植物通过多种信号途径感知外界环境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级联反应,其中磷脂信号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藜盐胁迫差减文库中获得了一个EST05序列,利用RT-PCR检测了其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趋势,显示EST05序列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 植物通过多种信号途径感知外界环境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级联反应,其中磷脂信号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藜盐胁迫差减文库中获得了一个EST05序列,利用RT-PCR检测了其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趋势,显示EST05序列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有升高。随后利用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的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P5P)的同源性达56%,遂将其命名为CaP5P。最后过量表达CaP5P在拟南芥中初步验证了功能,转基因植株表现对盐胁迫耐受性降低的趋势,呈现负调控的特征。本研究对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为磷脂信号途径中负调控组分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醇5-磷酸酶 胁迫响应 负调控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苞凤梨AbF3′5′H基因上游调控因子筛选
8
作者 林东璞 臧要强 +2 位作者 张霄鹏 周徐子鑫 马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9,共11页
颜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性状之一,也是当前观赏园艺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为研究红苞凤梨红蓝色彩的呈现机制,初步分析金边红苞凤梨(Ananas comosus var.bracteatus)不同组织中花青素种类与含量,用AbF3′5′H基因启动子构建诱饵载体,利... 颜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性状之一,也是当前观赏园艺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为研究红苞凤梨红蓝色彩的呈现机制,初步分析金边红苞凤梨(Ananas comosus var.bracteatus)不同组织中花青素种类与含量,用AbF3′5′H基因启动子构建诱饵载体,利用酵母单杂交(Y1H)文库筛选其上游调控转录因子;并采用酵母单杂交验证技术,验证筛选出的转录因子与AbF3′5′H启动子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花青素的种类组成和相对比例决定了组织的颜色性状,AbF3′5′H是花青素合成途径种类分支的关键基因,在花青素种类组成与相对比例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AbBTB/POZ、AbHSP81-1和AbGLOX能够与AbF3′5′H的启动子结合而调控其转录,可能在红苞凤梨花青素合成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揭示红苞凤梨花青素合成代谢调控机理,研究红苞凤梨呈色机理,培育叶色新品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苞凤梨 F3′5′H基因 花青素 酵母单杂交 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R5激动剂减轻H2O2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及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星阅 任自敬 +2 位作者 王越 樊瑞雪 周佩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0-826,共7页
目的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S1PR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脑屏障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探讨S1PR5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 目的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S1PR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脑屏障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探讨S1PR5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H_(2)O_(2)+5μmol/L A971432(S1PR5特异性选择性激动剂)组、H_(2)O_(2)+10μmol/L A971432组、H_(2)O_(2)+20μmol/L A971432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改变;FITC⁃Dextran渗透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S1PR5、ZO⁃1、VE⁃Cadherin、Occludin、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Nrf2、HO⁃1、SOD1和SOD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ZO⁃1的荧光强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bEnd.3细胞的S1PR5蛋白表达(1.00±0.01)相比,H_(2)O_(2)组(0.59±0.03)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H_(2)O_(2)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减少ZO⁃1、VE⁃Cadherin、Occludin、Nrf2、HO⁃1、SOD1和SOD2蛋白表达以及ZO⁃1荧光强度,降低细胞活力,增加MMP⁃9、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总活性氧(P<0.05)。与H_(2)O_(2)组[(75.33±3.76)%]相比,H_(2)O_(2)+10、20μmol/L A971432组[(93.34±0.49)%,(100.60±7.29)%]可以明显逆转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H_(2)O_(2)组相比,H_(2)O_(2)+5、10、20μmol/L A971432组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降低,ZO⁃1、VE⁃Cadherin、Occludin、Nrf2、HO⁃1、SOD1和SOD2蛋白表达和ZO⁃1荧光强度增加,细胞活力增加,MMP⁃9、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总活性氧降低(P<0.05)。结论A971432选择性激动S1PR5可减轻H_(2)O_(2)诱导的bEnd.3内皮细胞高通透性及凋亡,并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与H_(2)O_(2)组相比,H_(2)O_(2)+10、20μmol/L A971432组可以明显逆转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通透性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IRF-3调控新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殿波 钱远宇 +1 位作者 张七斤 陈忠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发现的MITA(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又称STING/ERIS)蛋白是...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发现的MITA(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又称STING/ERIS)蛋白是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一种重要调节分子.病毒侵染时,MITA与IRF-3相互作用,特异性激活IRF-3,并募集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kinase 1,TBK1)与IFN通路中的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形成复合物,且MITA可被TBK1磷酸化,诱导Ⅰ型IFN及IFN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 genes,ISG)的表达,诱发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同时还发现,泛素连接酶RNF5(ringfingerprotein 5)可对MITA发生泛素化修饰从而抑制其对IRF-3活化,实现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负调节作用.本室研究发现,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和人类新型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的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PLP)利用其特有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活性,通过宿主细胞泛素-蛋白酶体信号系统对IRF-3的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进行调节,从而成为该种病毒逃逸机体抗病毒防御系统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天然免疫 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3 MITA RNF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spase8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与IRF-1结合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单锴 邱文 +4 位作者 李妍 周建博 刘丽莎 赵聃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对Caspase 8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1结合位点。方法... 目的:构建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对Caspase 8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1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序列(-1136~+101 nt),将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将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Caspase 8-FL)和大鼠野生型IRF-1表达质粒(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1对Caspase 8基因的启动作用。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aspase 8基因启动子上IRF-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构建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Caspase8-1~4)。将上述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筛选IRF-1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GL3-Caspase8-FL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Caspase 8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而将pGL3-Caspase 8-FL、pGL3-Caspase 8-1~4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证实,pGL3-Caspase 8-4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Caspase 8-2和pGL3-Caspase 8-3。提示IRF-1可能结合在Caspase 8基因启动子的-336~-136 nt区域。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Caspase 8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1在Caspase 8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8 干扰素调节因子-1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启动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IRF-1结合位点的鉴定
12
作者 周建博 邱文 +3 位作者 卢燕来 单锴 赵聃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associated factor 1,XAF1)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fac... 目的:构建大鼠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associated factor 1,XAF1)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factor-1,IRF-1)对XAF1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1结合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XAF1基因启动子序列(-1497~+166 nt),将XAF1基因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获得pGL3-XAF1-QC,与大鼠野生型IRF-1表达质粒(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1对XAF1基因的启动作用。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XAF1基因启动子上IRF-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构建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XAF1-1、pGL3-XAF1-2、pGL3-XAF1-3和pGL3-XAF1-4)。将上述全长和各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筛选IRF-1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GL3-XAF1-QC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XAF1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而将pGL3-XAF1-QC、pGL3-XAF1(1~4号)和pcDNA3.1-IRF-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证实,pGL3-XAF1-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XAF1-1和pGL3-XAF1-2。提示IRF-1可能结合在大鼠XAF1基因启动子的-337~-47 nt区域。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全长及截断的XAF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1在XAF1基因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AF1) 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 启动子 生物信息学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IRF-8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宝梅 王文博 +4 位作者 罗灿 张婧 赵聃 王迎伟 邱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构建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对MIP-1α... 目的:构建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对MIP-1α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8结合元件。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序列,将MIP-1α基因启动子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构建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FL)。将上述p GL3-MIP-1α-FL和本课题组已构建的大鼠IRF-8过表达质粒(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细胞,检测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8对MIP-1α基因的启动作用。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1~3)。将上述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8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再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初步确定IRF-8的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pGL3-MIP-1α-FL(-1 400~+94 nt)质粒构建成功。将pGL3-MIP-1α-FL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过表达IRF-8可显著增加MIP-1α基因启动子活性。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1 157~-1 144nt、-740~-734 nt、-683~-670 nt、-365~-359 nt、-249~-236 nt),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MIP-1α-1(-453~+94 nt)、p GL3-MIP-1α-2(-352~+94 nt)和pGL3-MIP-1α-3(-3~+94 nt)。将pGL3-MIP-1α-FL、pGL3-MIP-1α-1~3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 GL3-MIP-1α-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MIP-1α-FL、pGL3-MIP-1α-1和pGL3-MIP-1α-2。提示IRF-8可能结合在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的-352~-3 nt区域的IRF-8结合元件(-249~-236 nt)上。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8在MIP-1α基因启动子上的可能结合元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蜜柚’CmMYB330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华丽 蔡韡韡 +4 位作者 吕恃衡 徐世荣 余磊 潘腾飞 潘东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8-278,共11页
【目的】分析‘红肉蜜柚’果实汁胞粒化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基因特征与表达模式,探讨MYB转录因子在蜜柚汁胞木质素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研究蜜柚汁胞粒化发生机制提供借鉴。【方法】以‘红肉蜜柚’果实汁胞为试材,参考甜橙MYB全基因组... 【目的】分析‘红肉蜜柚’果实汁胞粒化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基因特征与表达模式,探讨MYB转录因子在蜜柚汁胞木质素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研究蜜柚汁胞粒化发生机制提供借鉴。【方法】以‘红肉蜜柚’果实汁胞为试材,参考甜橙MYB全基因组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PCR技术克隆Cm MYB330的编码区序列及其5’端调控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m MYB330在‘红肉蜜柚’果实汁胞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Cm MYB330与GFP的融合表达载体注射转化到烟草叶片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Cm MYB330进行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结果】Cm MYB330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94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预测为核定位蛋白,为典型的R2R3 MYB转录因子。Cm MYB330与甜橙Cs1g19400.1、Am MYB330等亲缘关系近,都属于R2R3 MYB第4亚组。Cm MYB330的5’端调控序列为起始密码子上游-1 748 bp序列,预测该序列含有TATA-box、CAAT-box 2个启动子核心元件,3个MBS,1个AC-I,1个5UTR Py-rich stretch,还有大量激素(如赤霉素、乙烯、水杨酸等)响应元件。Cm MYB330表达量在‘红肉蜜柚’果实汁胞发育过程中有起伏,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达量在花后208 d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在转化p-super1300-Cm MYB330-GFP的烟草叶片细胞核中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与预测结果一致,说明Cm MYB330定位在细胞核中。在Y2H Gold酵母中,Cm MYB330表现为没有转录激活活性。【结论】克隆了‘红肉蜜柚’MYB转录因子Cm MYB330编码区序列及其5’端调控序列,Cm MYB330属于R2R3 MYB第4亚组,与汁胞粒化相关,为核定位蛋白,同时分析了其在‘红肉蜜柚’果实汁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为进一步研究Cm MYB330与蜜柚汁胞粒化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蜜柚’ 转录因子 CmMYB330 5’端调控序列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DE基因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鲍思元 金科华 +2 位作者 陈红霞 陈娇娥 胡旺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5-531,共7页
对人IDE基因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获得人IDE基因启动子、CpG岛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特征.从UCSC基因组数据库成功获得人IDE基因5’调控区2 000bp序列.Promoter2.0、FPROM、NNPP预测人IDE基因分别有3个、2个、6个启动子.Relative pro... 对人IDE基因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获得人IDE基因启动子、CpG岛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特征.从UCSC基因组数据库成功获得人IDE基因5’调控区2 000bp序列.Promoter2.0、FPROM、NNPP预测人IDE基因分别有3个、2个、6个启动子.Relative profile score threshold选择80%、85%、90%、95%、100%时,JASPAR预测该序列存在5170、1771、454、87和5个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Relative profile score threshold选择80%,搜索到6个潜在的TCF7L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采用进化足迹法,LAGAN预测方法获得位于人和小鼠同源IDE基因启动子保守区域相同位置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14个,包含转录因子SPI-1、cap、c-FOS、FREAC-3、c-ETS、Cdxa、HSF2等.发现一个CpG岛,位于1 303~1 705bp之间,大小为403bp.人IDE基因启动子、CpG岛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生物学信息学分析,为下一步基因表达调控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分析 IDE基因 5’调控区 转录因子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损伤的新靶点:干扰素调节因子
16
作者 孔鹏 韩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3-767,共5页
内膜增生是血管损伤后动脉重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迁移、表型转换是血管损伤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的共同病理生理学过程。干扰素调节因子(... 内膜增生是血管损伤后动脉重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迁移、表型转换是血管损伤性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的共同病理生理学过程。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s)是一类能对干扰素基因表达起到免疫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近来研究发现,其在血管损伤病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中IRF1与细胞生长、分化和损伤密切相关,IRF3与IRF7可以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而IRF8和IRF9则促进VSMCs增殖、迁移及血管内膜增生。本文重点介绍了IRFs的结构特征、信号途径及在血管重塑过程中作为新型调控因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 信号途径 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区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李琼琼 王立民 +5 位作者 徐梦思 万科幸 黄瑾 王成坦 毛福秀 高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区特征,为明确神经受损后的再生中Neuritin基因在体内转录水平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获取较为可靠的置信序列并设计上、下游引物克隆大鼠Neuritin基因5′调控区片段。方法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区特征,为明确神经受损后的再生中Neuritin基因在体内转录水平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获取较为可靠的置信序列并设计上、下游引物克隆大鼠Neuritin基因5′调控区片段。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扩增片段序列特征,并采用多款转录因子预测软件预测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主要调控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3447 bp大鼠 Neuritin 5′调控区序列,大鼠 Neuritin 5′调控区序列与小鼠同源率为91.1%。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距大鼠Neuritin基因CDS区上游740~1012 bp位置处有一个CpG岛,224 bp处有一个TATA-Box,初步推测大鼠Neuritin基因CDS区上游1100 bp为主要核心启动子区域。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主要调控区域含有AP-1,AP-2,AP-4和CREB等八个重要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本研究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的鉴定和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大鼠 Neuritin 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NEURITIN 5′调控区 启动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