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AS和IPTA技术的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29
1
作者 曹群 陈蓓蓓 +7 位作者 宫辉力 周超凡 罗勇 高明亮 王旭 史珉 赵笑笑 左俊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京津冀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区,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区域地面沉降,对京津冀区域进行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相邻条带的RADARSAT-2数据,结合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获取京津... 京津冀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区,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区域地面沉降,对京津冀区域进行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相邻条带的RADARSAT-2数据,结合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获取京津冀地区2012-2016年地面沉降场时序信息.基于监测结果对研究区地面沉降发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沉降漏斗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较多,地面沉降不均匀性特征明显,地面沉降发育最严重的地区位于北京金盏一带,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30 mm·a-1;在多个沉降漏斗中,北京金盏沉降漏斗、天津王庆坨沉降漏斗发育最为严重,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661 mm,658 mm.衡水市阜城县、景县沉降漏斗扩张趋势最为剧烈,累计沉降量大于200 mm的面积达到149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京津冀地区 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 时空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rlet小波技术的北京平原地面沉降周期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洁 宫辉力 +4 位作者 陈蓓蓓 高明亮 周超凡 梁悦 陈文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6-845,共10页
北京市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均匀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地基下沉,损害地下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威胁城市安全。为了研究地面沉降发展的特征,分析其演化趋势,本文选取2011—2014年的27景Radarsat-2... 北京市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均匀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地基下沉,损害地下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威胁城市安全。为了研究地面沉降发展的特征,分析其演化趋势,本文选取2011—2014年的27景Radarsat-2数据,采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获取该时段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时序监测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根据相干点密度差异选取4个典型地面沉降区,分析其地面沉降多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地面沉降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性,最大沉降速率为162.70mm/a,年均沉降速率50.08mm/a;地面沉降在时间域具有明显的局部周期性变化特征。在28T(1T表示1个24d的时间段)的时间尺度下,存在着约13.3月的时间周期,不同位置还存在不同的不稳定震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干涉点目标分析 MORLET小波 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涉点目标分析方法的大光包滑坡形变监测
3
作者 于冰 王杨 +3 位作者 马德英 蒋荣乾 张过 周志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6-1281,共6页
为研究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方法应用于超大型滑坡形变监测的有效性,采用IPTA方法处理大光包滑坡65景Sentinel-1A影像,获得大光包滑坡的总体形变趋势及时间序列,并与StaMPS-SBAS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同时结合全球降水数据进一步... 为研究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方法应用于超大型滑坡形变监测的有效性,采用IPTA方法处理大光包滑坡65景Sentinel-1A影像,获得大光包滑坡的总体形变趋势及时间序列,并与StaMPS-SBAS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同时结合全球降水数据进一步分析形变与降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IPTA方法在超大型滑坡形变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大光包滑坡在观测期间一直处于形变状态,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最高达-50.590 mm/a;滑坡特征点形变速率在雨季明显加快,存在再次发生滑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 形变监测 Sentinel-1A 干涉点目标分析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沉降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玄 高伟 +2 位作者 段光耀 赵晨 王祯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4,共7页
利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对3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估计沿线区域的地表形变。此外,引入同期二等水准测量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可靠且精度较高;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分析高铁的形变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变形结果与收集的... 利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对3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估计沿线区域的地表形变。此外,引入同期二等水准测量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可靠且精度较高;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分析高铁的形变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变形结果与收集的地下水、降水、可压缩层厚度等资料结合,定量描述其与沉降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沿着高铁跨丰台区、东城区段年均沉降率小于10 mm/a,至朝阳区前段沉降率增大,至中段达40~60 mm/a,通州区年均沉降速率稳定;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该地区的沉降量增加;地面沉降与地质构造有着一定的关系。确定沉降监测的重点区域,为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点目标分析 京津城际铁路 不均匀沉降 最大信息系数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