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次独立成分分析的风力发电机振动信号模态识别方法
1
作者 徐海巍 丁焜炀 +3 位作者 陈勇 王卿 苏凌峰 沈国辉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3-73,共11页
风力发电机塔筒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叶片转动所产生的谐波激励,这一干扰信号的存在将影响环境随机激励下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文章提出了一种二次独立成分分析(Secondary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能够在风机... 风力发电机塔筒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叶片转动所产生的谐波激励,这一干扰信号的存在将影响环境随机激励下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文章提出了一种二次独立成分分析(Secondary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能够在风机塔筒结构模态频率与谐波激励频率接近时有效的分离出谐波信号。在此基础上,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快速贝叶斯模态识别方法相结合,实现了谐波干扰下风机结构频率,阻尼比,振型等模态参数的有效识别。通过数值算例与Open FAST仿真结果验证了本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直接贝叶斯识别算法,以及改进的Natural Excitation Technique-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NExT-ERA)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受扰信号直接识别会产生虚假频率和阻尼比,而改进的NExT-ERA方法对输入的谐波频率较为敏感,较小的输入频率偏差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阻尼比识别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运行模态识别 独立成分分析 谐波干扰 贝叶斯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密频线谱干扰的实时次级通路辨识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彦 尹天齐 +1 位作者 张能 黄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4,共14页
次级通路模型的辨识误差对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准确的次级通路模型。然而,由于难以去除密频干扰的影响,次级通路辨识通常在初级振源关闭、背景噪声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但实际工程中,次级通路传递特性是时变... 次级通路模型的辨识误差对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准确的次级通路模型。然而,由于难以去除密频干扰的影响,次级通路辨识通常在初级振源关闭、背景噪声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但实际工程中,次级通路传递特性是时变的,模型与实际工作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自适应控制效果不佳、甚至失稳。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时频滤波方法的低运算量、高精度辨识次级通路频响函数实部和虚部的方法。然后,分析了有密频干扰情况下实时辨识实部和虚部参数的波动特性规律。最后,提出了抗密频干扰的实时次级通路辨识方法,去除密频干扰引起的辨识参数波动,并获得了稳定、高精度的实时次级通路辨识结果。通过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抗密频干扰的实时次级通路辨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隔振装置的自适应控制性能。该研究具有高精度、低运算量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工程的时变环境中能快速提供可信的辨识结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隔振 自适应控制算法 次级通路实时辨识 相位误差 密频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谱多项式拟合的雷击与故障识别方法
3
作者 刘艳云 贾文超 +3 位作者 高岩 姜延卓 戴志辉 梁英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为了解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易受雷击干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分形谱二次多项式拟合的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与故障识别的新方法,这是首次将多重分形谱算法应用于区分雷击和区内故障。该方法通过计算电压暂态信号的多重分形... 为了解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易受雷击干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分形谱二次多项式拟合的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与故障识别的新方法,这是首次将多重分形谱算法应用于区分雷击和区内故障。该方法通过计算电压暂态信号的多重分形谱,并利用其二次多项式拟合函数的最高次项系数来表征电压信号的波动程度,从而实现对雷击干扰与故障情况的辨识。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能准确识别雷击干扰和故障,而且识别速度快。此外,多项式拟合系数能够更好地表征不同信号的波动差异。因此,该方法可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的一种辅助判据,对于进一步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干扰 多重分形谱 多项式拟合 故障识别 辅助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环境下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技术研究
4
作者 李昱辰 余尔聪 +2 位作者 潘雪 葛孟佳 李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9-376,共8页
自动调制样式识别是非合作通信场景中实现信号检测和解调的关键前提。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自动调制样式识别领域展现了显著的优势。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忽视了通信过程中随机干扰所带来的挑战。事实上,由于无线通信的开放性和广播特性,干扰... 自动调制样式识别是非合作通信场景中实现信号检测和解调的关键前提。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自动调制样式识别领域展现了显著的优势。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忽视了通信过程中随机干扰所带来的挑战。事实上,由于无线通信的开放性和广播特性,干扰攻击已成为无线通信中的重大威胁。为了充分发挥自动调制样式识别在无线通信中的潜力,该文深入探讨了干扰环境下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样式识别技术,针对已知干扰和随机未知干扰两种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基于干扰认知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开放数据集RML2016.10a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动调制样式识别 干扰认知 干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地波雷达杂波和干扰智能识别分类软件设计
5
作者 吴桐 黎明 +3 位作者 牛炯 万汶湘 张玲 李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0,共9页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在探测中产生的回波数据,传统的人工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一阶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和射频干扰的回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在探测中产生的回波数据,传统的人工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一阶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和射频干扰的回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YOLOv5识别模型的HFSWR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方法。该方法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在海量实验数据中快速筛选出符合其科学研究需求的数据集,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批量实测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谱数据对所提出模型进行训练和分析,使该方法能够在频域范围内对杂波和干扰进行有效识别。本研究以该识别分类算法为核心,进一步基于Python语言设计了一款地波雷达智能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软件。经过严格的批量实测数据测试验证,该软件能够满足设计需求,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研究人员筛选有效实测数据的工作效率,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距离-多普勒谱 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自适应抗扰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方法
6
作者 白艳 褚含冰 +1 位作者 张娴静 贾更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1,56,共6页
针对传统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未考虑到环境、设备等多因素干扰,鲁棒性和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考虑自适应抗扰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方法。首先,精确测量并计算异步电机关键参数,奠定控制基础;其次,基于这些参数,运用自适应抗扰控... 针对传统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未考虑到环境、设备等多因素干扰,鲁棒性和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考虑自适应抗扰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方法。首先,精确测量并计算异步电机关键参数,奠定控制基础;其次,基于这些参数,运用自适应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实时估计并补偿参数变化与外部扰动,确保电机控制环境稳定;最后,依托ADRC的稳定输出,引入有限时间控制(Buck-Boost Matrix Converter,BBMC)实现抗干扰下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精准平滑调节电机转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实现高鲁棒性抗干扰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电机的性能稳定性,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ADRC自适应抗扰 BBMC有限时间控制 变频调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和统计参数的斜拉桥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杰 丁雪 +2 位作者 刘庆宽 王海龙 卜建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26-336,共11页
为解决仅使用互补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方法的斜拉桥信号分解存在含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且不能进行损伤定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EEMD与统计参... 为解决仅使用互补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方法的斜拉桥信号分解存在含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且不能进行损伤定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EEMD与统计参数方法相结合的斜拉桥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CEEMD方法对斜拉桥动力响应信号进行自适应性分解,确定适用的白噪声幅值标准差并推导CEEMD方法的集成次数,得到各阶IMF分量;采用欧氏距离对分解的IMF分量进行谱系聚类分析以避免模态混叠现象;采用峰度统计参数的有效权重峰度指标方法滤除含噪IMF分量,提取有效IMF分量并重构为有效IMF分量和;利用变异系数统计参数、二阶中心差分法和泰勒展开式推导损伤定位指标,根据四阶统计矩峰度统计参数推导损伤定量指标。用所提方法对某斜拉桥进行损伤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的损伤定位识别精度为100%,损伤定量最大误差为1.80%;在高斯白噪声干扰下,损伤定位不受影响,损伤定量最大误差为1.88%;进行实桥的损伤识别,结果表明实桥主梁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损伤识别方法 互补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 统计参数 损伤定量 噪声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HADE算法的AUV载体磁干扰参数辨识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周国华 李林锋 +2 位作者 吴轲娜 刘月林 夏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78-2687,共10页
采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磁测平台可开展海洋地磁场测量、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和识别等工作,AUV磁测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AUV载体磁干扰补偿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制约着水下航行器测磁精度。基于磁测... 采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磁测平台可开展海洋地磁场测量、水下磁性目标探测和识别等工作,AUV磁测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AUV载体磁干扰补偿技术研究尚不成熟,制约着水下航行器测磁精度。基于磁测平台抗磁干扰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种群规模缩减和成功历史的参数自适应差分进化(Success History-based 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 Linear Population Size Reduction,L-SHADE)算法的AUV载体磁干扰参数辨识的数值模拟方法。用磁偶极子和旋转椭球壳混合模型来等效模拟AUV载体磁干扰,通过模拟航行获得多组磁测数据,据此建立磁干扰参数辨识模型,并采用L-SHADE算法求解。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定量分析研究磁测平台测磁精度随磁传感器、平台姿态及航向等误差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磁传感器测量精度为10 nT、姿态测量精度为0.01°、航向测量精度为0.1°时,测磁误差可小于100 nT。设计的AUV磁测平台抗干扰试验表明,地磁场总量最大相对误差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磁干扰补偿 参数辨识 磁等效数学模型 L-SHAD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场电磁频谱智能认知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泽辉 赵玉超 +5 位作者 刘冲 张越 贺棋 凌宇轩 叶能 杨凯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未来军事力量竞争逐步向空天领域转移,外层空间已经成为战场信息的重要媒介。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磁空间作为空天战场信息的主要载体愈加复杂,对电磁频谱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代战场电磁频谱环境快速时变、信号多样的挑... 未来军事力量竞争逐步向空天领域转移,外层空间已经成为战场信息的重要媒介。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磁空间作为空天战场信息的主要载体愈加复杂,对电磁频谱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代战场电磁频谱环境快速时变、信号多样的挑战,提出了空天战场电磁频谱智能认知系统架构,以及基于该架构的全并行瞬时大带宽信号处理、高精度多信号参数估计、复合特征调制识别和多域融合干扰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空天平台复杂电磁环境高动态大带宽信号的认知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战场 电磁频谱智能认知 信号参数估计 调制识别 干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行波波形特征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雷击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艳婷 莫文斌 +2 位作者 白明远 梁栋 贾嵘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4,共14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线路主保护速动性要求极高,线路受雷击干扰后引入大量高频暂态信号易引发线路保护误动作。针对此问题,首先根据行波的传播规律分析雷击后线路电压行波特征,得出雷击干扰与故障的特征差异。雷击干扰时,暂态过程中电压...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线路主保护速动性要求极高,线路受雷击干扰后引入大量高频暂态信号易引发线路保护误动作。针对此问题,首先根据行波的传播规律分析雷击后线路电压行波特征,得出雷击干扰与故障的特征差异。雷击干扰时,暂态过程中电压行波经线路边界反射后波头极性不发生改变,行波波头到达线路边界的时间间隔大。雷击故障时,电压行波经故障点反射后波头极性发生改变,行波波头到达线路边界的时间间隔小。然后,根据电压行波波形特征差异提出长短窗结合的雷击干扰识别方法。最后,利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雷击干扰识别方案能够快速、可靠、准确地识别雷击干扰与故障情况,不受雷击位置、线路参数、雷电流参数和噪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雷击干扰识别 行波极性特征 行波时间特征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VOA的小型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仲秀 徐雅 +1 位作者 孙大明 王建中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4,共9页
针对小型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建模复杂以及易受环境温度和热负载变化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非洲秃鹫优化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算法。通过在一台10 W@77 K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加入滞环偏置继电... 针对小型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建模复杂以及易受环境温度和热负载变化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非洲秃鹫优化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算法。通过在一台10 W@77 K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加入滞环偏置继电器辨识制冷机的数学模型,以此构建闭环控制系统,着重针对基于改进非洲秃鹫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实验。针对非洲秃鹫优化算法存在的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策略的改进非洲秃鹫优化算法,其中引入Tent混沌映射以提高初始个体多样性,并对次优秃鹫选择策略进行改进,加强算法脱离局部困境的能力,最后利用精英反向学习进一步增强算法全局搜索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PID算法、模糊PID算法和非洲秃鹫算法优化的模糊PID算法相比,调节时间分别降低79.69%、56.22%、50.26%,超调量分别减少87.70%、59.81%、60.38%;在加入方波扰动、白噪声、脉冲扰动和正弦波扰动下,控制系统的超调量的变化率分别为2.61%、2.35%、2.44%和2.49%。因此,基于改进非洲秃鹫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算法与常规控制算法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小、抗干扰性强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林制冷机 继电反馈辨识 非洲秃鹫优化算法 抗干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GIS外部局部放电干扰识别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义治 林钰灵 +4 位作者 梁育雄 吴伟文 姜志彬 沈道义 易孝波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实际的变电站复杂环境中,除了来自环境噪声的影响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在线监测系统还会受到外部局部放电信号的干扰。针对目前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无法识别外部局部放电信号的缺陷,结合数... 在实际的变电站复杂环境中,除了来自环境噪声的影响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在线监测系统还会受到外部局部放电信号的干扰。针对目前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无法识别外部局部放电信号的缺陷,结合数字孪生技术的优势,开展GIS外部局部放电干扰识别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GIS外部局部放电干扰识别机制,建立GIS数字孪生整体模型和信号衰减部件模型,分析特高频信号衰减速率。根据衰减速率对比,完成外部局部放电信号识别,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抗干扰技术 局部放电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信号多域特征和Transformer的干扰识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阳鹏飞 何羚 +2 位作者 王茜 王睿笛 张明志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8-2145,共8页
针对无线通信信道易受到蓄意射频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混合信号中识别干扰类型的方法。通过改进经典Transformer结构,形成新型网络模型Multidomain-former,以提取多域特征和识别信号干扰类型。首先,通过特定的序列划分机制对输入... 针对无线通信信道易受到蓄意射频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混合信号中识别干扰类型的方法。通过改进经典Transformer结构,形成新型网络模型Multidomain-former,以提取多域特征和识别信号干扰类型。首先,通过特定的序列划分机制对输入频谱进行预处理,并通过线性嵌入和位置编码保留原始顺序特征;其次,设计了逆傅氏变换和傅氏变换结合的编码模块,使Multidomain-former能同时提取频域和时域特征。使用通用仪器和收发天线搭建了无线收发信道,在不同干信比条件下对混合信号频谱进行采集,得到训练集和测试集。干扰对比实验通过所提Multidomain-former网络模型完成,并将经典的Transformer结构和其他常见的深度学习模型与所提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干信比小于10 dB时,所提模型性能相较于经典Transformer在识别正确率方面有2%~3%的提升;在干信比等于-5 dB时,所提模型以最少参数量和次低计算复杂度获得了比另外5种基准网络高3.0%~9.3%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信号 多域特征提取 干扰识别 TRANSFORMER 干信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右转车干扰的信号交叉口直行车辆轨迹预测
14
作者 杨逍遥 梁国华 +2 位作者 陈亦新 杨潇洒 王宝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4,93,共12页
相交道路右转车辆干扰下的直行车辆轨迹扰动现象成为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交通运行的安全隐患,为提高直行车驾驶人对驶入右转车辆的应对能力并做出正确决策,对于直行车辆扰动轨迹的可靠预测至关重要。研究通过将不同状态下的直行车辆轨迹... 相交道路右转车辆干扰下的直行车辆轨迹扰动现象成为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交通运行的安全隐患,为提高直行车驾驶人对驶入右转车辆的应对能力并做出正确决策,对于直行车辆扰动轨迹的可靠预测至关重要。研究通过将不同状态下的直行车辆轨迹分布特征与相交道路右转车运行信息相关联,在车辆受扰轨迹识别的基础上将碰撞时间(TTC)指标作为输入层加入模型,构建了3层高斯混合-输入输出隐马尔可夫模型(GMM-IOHMM),提出了一种考虑信号交叉口被交道路右转车对本面直行车作用程度的直行车辆受扰轨迹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相比于传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在模型训练时能够更好地拟合实际的轨迹数据,且相比于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GMM-IOHMM模型的拟合效果取得较大提升;可将TTC≤4.5 s且偏航角大于2.35°作为直行车辆轨迹扰动的判别标准。轨迹预测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直行车辆与周围车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可作为受扰直行车及同行其他车辆辅助驾驶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迹预测 右转车干扰 受扰轨迹识别 GMM-IOHMM模型 累计频率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特征细化感知学习的星载SAR图像有源压制干扰抑制方法
15
作者 聂林 韦顺军 +5 位作者 李佳慧 张浩 师君 王谋 陈思远 张鑫焱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5-1003,共19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常受到强电磁干扰而导致成像质量下降,但现有基于图像域的干扰抑制方法易造成图像失真、纹理细节信息丢失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细化感知学习的星载SAR图像有源压制干扰抑制方法。...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常受到强电磁干扰而导致成像质量下降,但现有基于图像域的干扰抑制方法易造成图像失真、纹理细节信息丢失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细化感知学习的星载SAR图像有源压制干扰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星载SAR图像域有源压制干扰信号和图像模型;其次,设计一种基于区域特征感知的高精度干扰识别网络,利用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取SAR图像有源压制干扰图样特征,可以有效识别SAR图像干扰区域;然后,构建一种基于SAR图像和压制干扰特征联合学习的多元区域特征细化干扰抑制网络,将SAR图像切分为多元区域,采用多模块协同处理多元区域上的压制干扰特征,实现复杂场景条件下SAR图像有源压制干扰的精细化抑制。最后,构建SAR图像有源压制干扰仿真数据集,且采用哨兵1号实测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和抑制星载SAR图像多种典型有源压制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图像 深度学习 干扰识别 干扰抑制 有源压制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波变换的相干光通信链路窄带干扰信号辨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敏 刘三军 黄双林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203,共6页
光通信链路上除了窄带干扰信号外,还存在其他噪声干扰源,这些噪声信号可能会掩盖或干扰窄带干扰信号的特征,增加了辨识的困难,为此提出基于子波变换的相干光通信链路窄带干扰信号辨识方法。通过光通信链路函数获取光通信信号,并对采集... 光通信链路上除了窄带干扰信号外,还存在其他噪声干扰源,这些噪声信号可能会掩盖或干扰窄带干扰信号的特征,增加了辨识的困难,为此提出基于子波变换的相干光通信链路窄带干扰信号辨识方法。通过光通信链路函数获取光通信信号,并对采集到的信号展开子波变换处理,去除信号噪声的同时保证通信信号质量。根据干扰类型建立干扰信号的专家知识图谱,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干扰信号辨识模型,将子波变换处理后的通信信号输入干扰信号辨识模型中开展特征提取,并根据提取特征结合专家知识图谱判断信号属于窄带干扰信号的概率,从而完成光通信链路窄带干扰信号的精准辨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开展光通信链路窄带干扰信号辨识时,辨识精度高、辨识性能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波变换方法 光通信网络 通信链路 窄带干扰信号 辨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DRFM信号识别
17
作者 房津辉 宋宝军 朱明哲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针对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产生信号与源信号之间无法有效区分的问题,运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同步压缩变换将时域的雷达信号转换为时频图,运用深度学习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实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源信号与DRFM信号识别,从而解决了在雷达信号处... 针对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产生信号与源信号之间无法有效区分的问题,运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同步压缩变换将时域的雷达信号转换为时频图,运用深度学习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实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源信号与DRFM信号识别,从而解决了在雷达信号处理中无法有效区分回波信号和DRFM欺骗信号以及在雷达干扰识别中基于DRFM的欺骗干扰难以识别的问题。为了验证深度学习过程的可靠性,通过神经网络可解释性算法对训练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识别原始信号,识别DRFM信号神经网络需要用到更多的特征,神经网络判断准确率达到了96.33%,识别精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识别 时频变换 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 导向反向传播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化算法在干涉圆环参数提取中的作用
18
作者 欧阳烨锋 汤佳丽 +2 位作者 朱雨扬 付雪宙 张宝武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9-152,共4页
为解决光学干涉图像亮暗不均和噪声对干涉圆环半径和圆心识别的影响问题,以Matlab仿真图像为对象,研究细化算法在圆环参数提取中的作用。首先,在仿真干涉同心圆环图像中加入噪声和亮暗不均的因素;然后,在预处理基础上依次应用二值算法... 为解决光学干涉图像亮暗不均和噪声对干涉圆环半径和圆心识别的影响问题,以Matlab仿真图像为对象,研究细化算法在圆环参数提取中的作用。首先,在仿真干涉同心圆环图像中加入噪声和亮暗不均的因素;然后,在预处理基础上依次应用二值算法、细化算法得到二值图和细化图;最后,分别在预处理图、二值图和细化图上进行Hough变换提取半径和圆心。对比研究发现,二值化基础上的细化处理可以极大地减少亮暗不均的影响,抑制噪声,不仅能够消除粗大误差,提高提取精度,而且使得识别结果变得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细化算法 干涉圆环 HOUGH变换 圆心识别 圆环参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干扰分类识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泽 尚鹏飞 +4 位作者 陈海明 刘强 李栋 张招亮 崔莉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36,共9页
针对在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性能时,识别出网络是否受到干扰并区分网络内与网络间的干扰类型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能够识别传感器网络干扰并区分网内、网间干扰类型的机制。首先通过实验获得了传感器网络在常见干扰状... 针对在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性能时,识别出网络是否受到干扰并区分网络内与网络间的干扰类型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能够识别传感器网络干扰并区分网内、网间干扰类型的机制。首先通过实验获得了传感器网络在常见干扰状态下的有关性能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之后基于Logistic分类模型建立了干扰状态以及网内、网间干扰类型的识别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确定了该模型的参数。实际测试表明基于该分类模型的分类识别方法的准确率可达到97%以上,能够有效解决发现网络受到干扰的情况以及对网络干扰识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干扰识别 LOGISTIC模型 相关性分析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辨识的电子设备建模及其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爱民 张杭 +1 位作者 陈德桂 李劲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21,共6页
基于实验数据,对于可测量的电磁干扰,利用系统辨识理论提出了一种为电子设备干扰建模的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在为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建模过程中遇到的模型精度和复杂程度之间的矛盾。并将该仿真模型应用于滤波器参数的优化设计中,使得... 基于实验数据,对于可测量的电磁干扰,利用系统辨识理论提出了一种为电子设备干扰建模的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在为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建模过程中遇到的模型精度和复杂程度之间的矛盾。并将该仿真模型应用于滤波器参数的优化设计中,使得对于结构已经确定的滤波器,能在其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考虑其元件寄生参数的情况下,进行滤波器参数的优化设计。从而弥补了以往对于可测量的电磁干扰,在进行电磁敏感性仿真分析和滤波器的设计时只以实验为主、缺乏系统仿真指导及其验证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 系统辨识 电磁干扰 数学模型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