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kinetic study on the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over fused Co-Ni /Al_2O_3 catalyst 被引量:1
1
作者 P. NikDarsa A. A. Mirzaei H. Atashi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0-718,共9页
Co-Ni/Al2O3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the fusion method and used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FTS).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nitrogen sorp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effect of some react... Co-Ni/Al2O3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the fusion method and used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FTS).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nitrogen sorp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effect of some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pressure and H2/CO feed ratio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o-Ni/Al2O3in CO hydrogen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a fixed-bed reacto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are 250℃,0.3 MPa,H2/CO feed ratio of 2.0,and GHSV of 3 000 h-1.Kinetically,the reaction rate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Langmuir-Hinshelwood-Hougen-Watson type models.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best fitted model is 88.41 kJ/mol,suggesting that the intra-particle mass transport is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ED Co—Ni AL2O3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kinetics modeling reaction conditions CO CONSUMPTION activation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Part Ⅱ:本征反应动力学
2
作者 刘洋 石泽正 +7 位作者 陈朝帅 苟皓语 陶继业 徐世明 余波 赵培涛 傅培舫 周怀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6-2261,共16页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变动力学参数均值的不统一;(3)缺乏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动力学模型,如常用的n级动力学模型、随机孔模型和自催化模型分别含有不确定性参数,如反应级数n、结构参数ψ、反应指数a和c。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GSAFM,其反应机理函数f(X)=1-X(X为转化率),且活化能EX和指前因子AX是随转化率变化的。采用4种等转化率法(变动力学参数模型)包括等温(ISO)GSAFM、非等温(NON)GSAFM、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以及一种定值动力学模型ISAFM,对将军庙(JJM)和红沙泉(HSQ)煤焦的非等温和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ISO GSAFM具有最好的预测效果;FWO和KAS的预测效果很差,主要由于这2种模型涉及的温度积分近似处理给EX的求取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该误差在求取AX时呈指数级放大。ISOGSAFM获取的煤焦等温燃烧的EX均值为141k J/mol,与ISAFM获取的146 k J/mol接近,从而解决了问题(2);其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可以很好地预测煤焦非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表明非等温和等温试验可以共用ISO GSAFM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即解决了问题(1);其f(X)=1–X,具有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性,即解决了问题(3)。ISO GSAFM得到的煤焦的EX在着火区间达到最大值,这一现象表明,煤在锅炉内的着火过程是其燃烧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随后,EX由于煤焦燃烧进入稳定阶段而逐渐减小,但在反应后期会转变为快速增大的趋势,这符合煤焦在反应后期存在失活现象的事实。因此,ISO GSAFM在解决问题(1)~(3)的同时还能解释试验现象,有望为以基于定值动力学模型的CFD模拟提供新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子模型。同种煤阶的JJM和HSQ煤焦存在理化结构上的差异,但两者的EX随转化率变化的趋势相似且大小差异小于5%,采用各自变动力学参数的算数平均可对其本征反应速率进行准确预测,表明同种煤阶的不同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可以用基于GSAFM的均值动力学参数进行预测,即有望实现同一种煤阶的煤焦反应速率采用同一种变动力学参数(多样本的均值)进行预测。此外,GSAFM表明煤焦的EX只与其化学结构相关,利用变活化能的特征值可精细化地研究煤焦的化学结构对其本征反应性影响的内在机理,如前述的着火困难和失活机理等;用煤焦的化学结构预测出EX后,可通过GSAFM直接预测出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上述关联方法为煤焦结构与反应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 等转化率法 本征反应动力学 变活化能 着火特性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金属浸出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3
作者 卜祥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9-2444,共16页
相较于常规浸出,超声波辅助浸出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浸出效率、缩短浸出时间,已被用于各种金属的浸出过程。目前,超声辅助金属浸出过程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浸出效率、浸出动力学参数和浸出产物的表征等。然而,缺乏关于超声辅助金属浸出动力... 相较于常规浸出,超声波辅助浸出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浸出效率、缩短浸出时间,已被用于各种金属的浸出过程。目前,超声辅助金属浸出过程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浸出效率、浸出动力学参数和浸出产物的表征等。然而,缺乏关于超声辅助金属浸出动力学过程的系统综述。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超声强化浸出的动力学机制,其次探讨了常用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并分析了超声对反应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的影响规律。此外,还讨论了影响浸出动力学参数的关键因素,如超声功率、频率、颗粒大小及浸出剂浓度。最后,总结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与挑战,以期为高效超声辅助浸出设备及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金属 浸出动力学 反应活化能 指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框架超细氧化铈的热分解行为研究
4
作者 孟龙辉 胡艳宏 +4 位作者 杨国胜 赵延 张晓伟 柳召刚 王瑞芬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4,共8页
针对超细氧化铈前驱体焙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团聚和烧结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功能网状框架聚乙二醇(PEG)制备超细氧化铈粉体的前驱体碳酸铈盐的新思路,采用TG-DSC热分析仪研究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了焙烧温度、升温速... 针对超细氧化铈前驱体焙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团聚和烧结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功能网状框架聚乙二醇(PEG)制备超细氧化铈粉体的前驱体碳酸铈盐的新思路,采用TG-DSC热分析仪研究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了焙烧温度、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对超细氧化铈粒径、形貌及晶体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为25~258℃时,为脱自由水阶段,质量损失率为2.94%;第二阶段温度为258~422℃时,质量损失率为11.86%,前驱体Ce(CO_(3))_(2)O·H_(2)O、Ce_(2)(CO_(3))_(2)O·H_(2)O分解为CeCO_(3)OH和CeO_(2);第三阶段温度为422~630℃时,残留的PEG高温氧化分解挥发,部分稀土碳酸铈盐CeCO_(3)OH分解生成晶型完美的氧化铈,质量损失率为10.29%。运用Freeman-Carroll法计算确定第二阶段反应活化能(E)为166.68 kJ/mol,反应级数(n)为19.27;第三阶段反应活化能(E)为101.95 kJ/mol,反应级数(n)为14.75。确定在焙烧温度为1000℃,升温速率为300℃/h,保温时间为3 h的焙烧制度下,可得到中值粒径D50≤0.50µm的超细氧化铈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框架 超细氧化铈 焙烧 动力学分析 反应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聚三唑的固相聚合反应动力学
5
作者 叶涛 吴雪莹 +1 位作者 光善仪 徐洪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6,共10页
以4,4'-二叠氮二苯甲烷(DAM)分别与DIAH,BPDIA,DIAO,BADIA不同酰亚胺炔在本体热聚合条件下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三唑,利用红外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其聚合反应工艺及其动力学之间的差异,通过外推法求出特征温度,用Kissinger和Ozawa... 以4,4'-二叠氮二苯甲烷(DAM)分别与DIAH,BPDIA,DIAO,BADIA不同酰亚胺炔在本体热聚合条件下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三唑,利用红外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其聚合反应工艺及其动力学之间的差异,通过外推法求出特征温度,用Kissinger和Ozawa法计算出相关动力学参数,并研究了催化剂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体系中含有柔性结构或者引入侧基结构会降低反应起始温度、反应峰值温度和反应所需的活化能,4种体系的反应级数均为0.95,可认为叠氮与炔基的反应是一级反应,向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有着明显差异,使用Cu(PPh3)3Br作为催化剂时,体系的反应活化能为138.92 k J/mol,催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动力学 酰亚胺炔 活化能 4 4'-二叠氮二苯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硝酸从失效含银废催化剂中浸出银及其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贾露薇 朱小平 +2 位作者 常佳仟 沈畅 吴广明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研究了采用HNO_(3)+H_(2)O_(2)浸出体系从含银废催化剂中浸出银,利用液-固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分析了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浸出温度和硝酸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酸浓度1.1 mol/L、浸出温度50℃、搅拌速度300 r/min、n(H_(2)O_... 研究了采用HNO_(3)+H_(2)O_(2)浸出体系从含银废催化剂中浸出银,利用液-固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分析了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浸出温度和硝酸浓度对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硝酸浓度1.1 mol/L、浸出温度50℃、搅拌速度300 r/min、n(H_(2)O_(2))∶n(Ag)=1.5∶1、浸出时间5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4 mL/1 g最佳条件下,银浸出率达94.18%;浸出受内扩散模型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5.45 kJ/mol,氢离子反应级数为1.131。该法可为含银废催化剂高效资源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银废催化剂 硝酸 浸出 动力学 活化能 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铵铁矾渣热分解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解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崔雅茹 李邓 +4 位作者 王国华 李小明 赵俊学 王正民 桂海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2-2462,共11页
针对黄铵铁矾渣侧吹熔炼熔渣稳定控制研究需求,采用热重−差热−质谱联用仪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其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铵铁矾渣中主要化合物为铵铁矾(NH_(4))Fe_(3)(SO_(4))_(2)(OH)_(6)、铁锌尖晶石(Zn... 针对黄铵铁矾渣侧吹熔炼熔渣稳定控制研究需求,采用热重−差热−质谱联用仪结合XRD、SEM-EDS等分析方法对其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铵铁矾渣中主要化合物为铵铁矾(NH_(4))Fe_(3)(SO_(4))_(2)(OH)_(6)、铁锌尖晶石(Zn,Fe)Fe_(2)O_(4)及硫酸铅PbSO_(4)、CaSO_(4)(H_(2)O)_(2)等硫酸盐。在热分解过程中,铵铁矾在380℃左右发生了脱氨、脱羟反应,生成各种硫酸盐,其机理函数为减速型α−t曲线;Fe_(2)(SO_(4))3在610℃时发生了分解,反应表观活化能E为153.07 kJ/mol,强化气体产物的扩散有助于推进反应进程;硫酸铅在1080℃左右发生分解,其反应机理遵循三维扩散,表观活化能较高(555.90 kJ/mol);硫酸铅分解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分解产物PbO在渣中的扩散,可通过降低渣系的熔点及黏度促进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铵铁矾渣 热分解 反应机理 动力学特性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掺杂UO_(2)芯块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郑新海 吴学志 尹邦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10,共6页
本工作采用恒速升温和等温烧结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Cr_(2)O_(3)掺杂量UO_(2)芯块的晶粒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掺杂少量Cr_(2)O_(3)可以提高UO_(2)烧结速度,降低烧结温度。1500~1750℃下烧结,添加0.1wt%、0.5wt%Cr_(2)O_(3)均可以加速芯... 本工作采用恒速升温和等温烧结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Cr_(2)O_(3)掺杂量UO_(2)芯块的晶粒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掺杂少量Cr_(2)O_(3)可以提高UO_(2)烧结速度,降低烧结温度。1500~1750℃下烧结,添加0.1wt%、0.5wt%Cr_(2)O_(3)均可以加速芯块致密化进程,添加Cr_(2)O_(3)后,烧结温度可以降低至1600℃,而标准UO_(2)烧结温度需在1700℃以上。掺杂Cr_(2)O_(3)可以明显促进UO_(2)晶粒生长,Cr_(2)O_(3)掺杂量越多,温度越高,UO_(2)晶粒生长速度越快。掺杂0.1wt%Cr_(2)O_(3)的UO_(2)芯块的晶粒生长动力学符合3次方模型,晶粒生长指数n=3,激活能Q=454.2 kJ/mol,掺杂0.5wt%Cr_(2)O_(3)的UO_(2)芯块的晶粒生长动力学符合2.2次方模型,晶粒生长指数n=2.2,激活能Q=371.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Cr_(2)O_(3) UO_(2)芯块 晶粒尺寸 晶粒生长动力学 晶粒生长指数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龙雁 张李敬 +1 位作者 杨继荣 王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_(0.304)H和Nb_(0.498)V_(0.502)H_(23)种氢化物新相。氢化高熵合金粉末在519,593 K和640 K分别发生氢化物的分解反应,放氢后恢复单相BCC结构,因此TiVNbTa合金的吸氢反应属于可逆反应。该合金在423~723 K温度区间具有较高的吸(放)氢速率,其吸(放)氢动力学模型分别符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和二级速率方程,吸(放)氢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21.87 J/mol和8.67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吸放氢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可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脱羧转化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宏达 刘梦然 +4 位作者 王崑仑 唐翠曼 王彬 高继往 赵修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13,335,共12页
为揭示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cannabidiolic acid,CBDA)脱羧转化机理,本研究以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为原料,采用基团贡献法和Watson公式获得工业大麻中CBDA脱羧转化生成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过程中各组分基本热力学参数。... 为揭示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cannabidiolic acid,CBDA)脱羧转化机理,本研究以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为原料,采用基团贡献法和Watson公式获得工业大麻中CBDA脱羧转化生成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过程中各组分基本热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热力学公式确定40~140℃温度范围内工业大麻中CBDA转化生成CBD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并得出反应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通过热脱羧转化实验,分析温度及工业大麻花叶含水量对CBDA脱羧转化的影响,结合CBD转化生成率最终确定大麻CBDA热脱羧转化机理函数模型及转化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在40~140℃温度范围内,CBDA热脱羧转化可自发进行,且随着温度升高自发进行趋势越大。在热脱羧转化过程中,CBD转化率增长与温度和含水量呈正相关。通过动力学函数模型拟合,工业大麻花叶中CBDA脱羧转化最概然模型符合F 1模型,转化活化能为83.77 kJ/mol。综上所述,在40~140℃温度范围内工业大麻中CBDA可自主脱羧转化生成CBD,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大麻产业化加工获得高含量CBD条件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大麻二酚酸 大麻二酚 热力学 动力学模型 转化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EM和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煤半焦燃烧动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49
11
作者 孙庆雷 李文 +2 位作者 陈皓侃 李保庆 刘旭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98-1602,共5页
利用恒温和程序升温热重技术研究了神木煤半焦的燃烧动力学 ,采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比较了二者在处理程序升温半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差异 ,同时还对恒温及程序升温的燃烧动力学进行了分... 利用恒温和程序升温热重技术研究了神木煤半焦的燃烧动力学 ,采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比较了二者在处理程序升温半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差异 ,同时还对恒温及程序升温的燃烧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恒温燃烧和程序升温燃烧过程中 ,随着燃烧反应的进行 ,比燃烧速率逐渐增加 ,所得半焦燃烧的活化能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DAEM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因所用方法的不同而使结果有所差异 .而恒温燃烧时由于所用燃烧温度较低 ,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外扩散的影响 ,使所得动力学参数更接近半焦燃烧的本征动力学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 半焦 燃烧 动力学DAEM Coats—Redfe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对多相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薛永强 杜建平 +1 位作者 王沛东 王志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8-762,共5页
以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为反应体系,研究反应物粒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表观活化能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粒径、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一定时,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速率仅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反应物粒度对... 以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为反应体系,研究反应物粒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表观活化能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粒径、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一定时,纳米氧化锌与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速率仅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反应物粒度对多相反应的反应级数、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反应物粒径的减小,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减小,而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增大,并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与反应物粒径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反应物粒度是通过摩尔表面积、摩尔表面能和摩尔表面熵三个方面影响多相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氧化锌 多相反应 速率常数 活化能 反应级数 指前因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在天然气化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保伟 许根慧 刘昌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59-665,共7页
论述了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和冷等离子体促进天然气转化的研究概况 ,着重从反应过程、反应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效应、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等离子体技术在天然气化工中利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天然气化工 反应机理 反应动力学 乙炔 裂解 转化 应用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昝元峰 王树众 +3 位作者 张钦明 段百齐 沈林华 林宗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7,110,共5页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城市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00~450℃、压力为24~28MPa、反应时间为40~515s.结果表明:污泥的有机物去除率可达99 9%以上;在420℃、反应时间为155s时,污泥氧化后残余固体物的体积仅为脱水污泥的4%...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城市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00~450℃、压力为24~28MPa、反应时间为40~515s.结果表明:污泥的有机物去除率可达99 9%以上;在420℃、反应时间为155s时,污泥氧化后残余固体物的体积仅为脱水污泥的4%,反应后剩余收集液的COD小于10mg·L-1.以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氧化剂过量时污泥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动力学规律,污泥和氧化剂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和0;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随反应时间增加、温度升高,有机物的去除率显著增加;速率常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加,但速率常数的增幅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反应活化体积不是常数.在24MPa时,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39 11±2 216)kJ·mol-1和(45 2±17 2)s-1,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超临界水氧化 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液态水中果糖无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3
15
作者 蔡磊 吕秀阳 +2 位作者 何龙 夏文莉 任其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680,共4页
研究了压力10 MPa下、温度453.15~493.15 K范围内果糖在高温液态水中的无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催化剂条件下,果糖能顺利进行分解反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反应速率常数显著地增大.在本实验范围内,果糖分解反应... 研究了压力10 MPa下、温度453.15~493.15 K范围内果糖在高温液态水中的无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催化剂条件下,果糖能顺利进行分解反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反应速率常数显著地增大.在本实验范围内,果糖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为126.16 kJ·mol-1.另外,对不同温度下反应时间对果糖分解的主要产物--5-羟甲基糠醛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有选择性地调节产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液态水 果糖 分解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纤维-Fe(Ⅲ)配位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培根 吴之传 +4 位作者 汪学骞 陶庭先 张宇东 王二兰 辛后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4-317,共4页
以聚乙烯醇纤维(PVA)为配体原料,与FeCl3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了PVA-Fe(Ⅲ)配合物,研究了PVA与溶液中Fe(Ⅲ)配位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纤维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建立了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Fe(Ⅲ... 以聚乙烯醇纤维(PVA)为配体原料,与FeCl3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了PVA-Fe(Ⅲ)配合物,研究了PVA与溶液中Fe(Ⅲ)配位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为纤维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建立了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Fe(Ⅲ)初始浓度c=0.08mol/L,体系pH=2.0。PVA与Fe(Ⅲ)结合表现出单分子层吸附的特征,属化学结合;PVA配合Fe(Ⅲ)的量与溶液中Fe(Ⅲ)浓度之间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配合量为171.8mg/g干纤维。由反应时间与溶液剩余浓度的关系,用初始浓度法求出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以聚乙烯醇纤维与初始浓度为0.08029mol/L的Fe(Ⅲ)溶液进行反应,测定了各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由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a为144.98kJ/mol,速率常数为lgk=-E/2.303RT+2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Fe(Ⅲ) 反应动力学 活化能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酯增塑聚醚推进剂药浆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汉祥 吴倩 陈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8,共4页
从推进剂药浆固化的动态流变特征出发,用DRA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硝酸酯增塑聚醚推进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它可提供推进剂药浆固化的表观凝胶化时间和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活化能随动态条件的不同而异,具有明显的固化反应指... 从推进剂药浆固化的动态流变特征出发,用DRA动态流变学方法研究了硝酸酯增塑聚醚推进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它可提供推进剂药浆固化的表观凝胶化时间和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活化能随动态条件的不同而异,具有明显的固化反应指纹特征;动态流变学方法可对药浆直接进行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对于深入研究推进剂性能将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胺推进剂 聚醚推进剂 推进剂固化 推进剂流变学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对煤粒燃烧和热解影响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薛永强 来蔚鹏 王志忠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共3页
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中引入表面项,并由此来分析和讨论粒度对煤颗粒燃烧和热解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颗粒的粒度对其燃烧和热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有明显的影响,粒度越小,影响越大;减小煤颗粒的粒径,化学反应... 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中引入表面项,并由此来分析和讨论粒度对煤颗粒燃烧和热解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颗粒的粒度对其燃烧和热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有明显的影响,粒度越小,影响越大;减小煤颗粒的粒径,化学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差减小,煤颗粒燃烧和热解的趋势增大,使着火温度和热解温度降低,自燃容易发生;并且减小煤颗粒的粒径,其摩尔表面能增大,导致其燃烧和热解的表观活化能降低和速率常数增大,使煤颗粒的燃烧和热解速率加快,使转化率、燃尽度和热解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颗粒 燃烧 热解 多相反应 热力学 动力学 活化能 表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下硫化钙氧化反应动力学和模型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文 韩翔宇 +1 位作者 陈皓侃 李保庆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5-632,共8页
在加压下研究了硫化钙在 73 0~ 970℃的氧化行为及动力学和模型 ,结果表明 :硫酸钙是硫化钙氧化的惟一产物 ,增大压力或提高温度均能使硫化钙的转化率增加 ,加压下可抑制硫化钙和硫酸钙的固固反应 。
关键词 硫化钙 氧化 加压 动力学 未反应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火山灰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学礼 陈孟 朱蓓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用酸溶法测定了粉煤灰 Ca(OH) 2 H2 O系统中粉煤灰的化学未溶量 ,据此建立了低钙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动力学模型 ,并得出粉煤灰的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所用的几种低钙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都符合一级反应动... 用酸溶法测定了粉煤灰 Ca(OH) 2 H2 O系统中粉煤灰的化学未溶量 ,据此建立了低钙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动力学模型 ,并得出粉煤灰的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所用的几种低钙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其表观活化能亦可作为评价相应反应性的 1个指标 ;在常温下 ,I级分选灰试样的反应速率常数不如Ⅱ级磨细灰试样 ,但在高温 ( 80°C)下 ,Ⅰ级分选灰试样的反应速率常数则大于Ⅱ级磨细灰试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火山灰反应性 反应动力学模型 活化能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