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铌增导复合钛极板的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
1
作者 王婉卿 张峻 +2 位作者 徐竹田 邱殿凯 彭林法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5-125,共11页
目的利用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掺杂不同比例铌的钛基双极板材料,探索材料成分和烧结温度对其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目标是通过优化工艺和成分,提高水电解槽钛基双极板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性能稳定性,为现有贵金... 目的利用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掺杂不同比例铌的钛基双极板材料,探索材料成分和烧结温度对其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目标是通过优化工艺和成分,提高水电解槽钛基双极板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性能稳定性,为现有贵金属涂层双极板的性能提升和降本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黏结剂喷射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不同成分和不同烧结温度下的钛铌合金样品。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相组成,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此外,测量界面接触电阻(ICR)以评价不同样品的导电性。结果钛铌合金的致密性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显著提升,钛-10铌致密度在1250℃温度下达到77.3%;由于热膨胀系数差异,添加20%(质量分数)铌粉的样品界面存在微裂纹,因此其孔隙率高于钛-10铌样品的孔隙率。在1250℃烧结后,钛-10铌合金在2 V(vs.SHE,相对于标准氢电极SHE)高电位下的腐蚀电流密度为1.72×10^(-4)A/cm^(2),明显低于纯钛样品的。20h恒电位极化后,界面接触电阻仅为4.54mΩ·cm^(2),与纯钛样品相比降低了64.5%,表面极板具有更优的导电性能和耐久性。最终实现了复合钛极板的试制。结论相比于传统钛极板,通过增材制造的钛铌合金电解槽双极板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解制氢 增材制造 黏结剂喷射 双极板 界面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界面热阻效应的地埋管分层传热解析模型及解答
2
作者 周祥运 胡世翔 +2 位作者 张夏阳 高游 孙德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2-720,共9页
把地埋管换热器简化为有限实心圆柱面热源,建立考虑界面热阻效应的分层岩土传热解析模型。对传热控制方程进行有限汉克尔和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各分层岩土温度的拉普拉斯域解;通过与数值解和现有解析解的对比,验证该文模型解的正确性... 把地埋管换热器简化为有限实心圆柱面热源,建立考虑界面热阻效应的分层岩土传热解析模型。对传热控制方程进行有限汉克尔和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各分层岩土温度的拉普拉斯域解;通过与数值解和现有解析解的对比,验证该文模型解的正确性;重点评估界面热阻对地埋管近场分层岩土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界面接触热阻的存在,土层上界面温度因热量积聚而上升,土层下界面温度因热量减少而下降,土层界面处温度分布呈跳跃现象;(2)界面接触热阻对温度响应的影响随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弱;(3)相邻土层导热系数的差值越大,界面接触热阻对分层岩土温度分布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岩土分层传热 地埋管换热器 界面接触热阻 半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低接触电阻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用Ti-Al-Ta合金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梦凡 王清 董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90,共11页
表面制备涂层后的钛及钛合金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但裸板在服役过程中会形成导电性不良的钝化膜,降低了整机效率。通过研究α型耐蚀钛合金Ti35(Ti5Ta)及其Al合金化的可行性,在保证耐蚀性的前提下,提高裸板... 表面制备涂层后的钛及钛合金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但裸板在服役过程中会形成导电性不良的钝化膜,降低了整机效率。通过研究α型耐蚀钛合金Ti35(Ti5Ta)及其Al合金化的可行性,在保证耐蚀性的前提下,提高裸板的导电性。利用团簇式成分设计方法,结合相图上的最高固溶度,设计了成分为Ti-7Ta,Ti-8.3Ta,Ti-9.6Ta的三种Ti-Ta合金以及成分为Ti-2.6Al-5.8Ta,Ti-3.8Al-8.6Ta,Ti-5Al-11.3Ta的三种Ti-Al-Ta合金。测试结果可知,在模拟阴极服役环境(0.5 mol/L H_(2)SO_(4)+2×10^(-6)HF)0.6 V(vs.SCE)下恒电位极化4 h,所设计合金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均小于参照合金TC4,其中Ti-8.3Ta合金最小为0.72μA·cm^(-2)。在1.5 MPa加载压力下,随着Ta含量的增加,接触电阻(ICR)值逐渐降低,且均优于纯钛和TC4合金,Ti-5Al-11.3Ta合金的ICR值最小,为18.3 mΩ·cm^(-2),其阴极极化电流密度为0.91μA·cm^(-2)。综上表明,Ta和Al的适量添加能够有效提升钛合金双极板的服役性能,有望实现无涂层制备的钛合金双极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双极板 耐蚀性 界面接触电阻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热扩渗技术在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新宇 刘瑞良 武昭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5,共15页
燃料电池因其环保和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对改善全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燃料电池中大多数的双极板为石墨双极板,其厚度大、加工成本高、柔韧性较差,而金属双极板是替代石墨双极板的最... 燃料电池因其环保和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对改善全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燃料电池中大多数的双极板为石墨双极板,其厚度大、加工成本高、柔韧性较差,而金属双极板是替代石墨双极板的最佳材料,其易于加工、成本较低。目前对金属双极板表面制备涂层的研究最为广泛,然而大多数涂层方法工艺复杂,容易形成缺陷,且对燃料电池商业化来说过于昂贵,因此可以通过对金属双极板进行热扩渗改性以满足其服役性能。介绍了不同金属双极板的表面改性技术,列出了不同种类的热扩渗改性技术,重点概况了热扩渗工艺以及耐蚀、导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热扩渗工艺,在制备双极板时应选用合适的温度,以减小或消除形变对双极板的影响;制备出均匀、致密且组织单一的热扩渗层可以明显提高金属双极板的性能;在空气和模拟燃料电池溶液环境中形成的氧化膜和钝化膜同样对金属双极板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金属双极板表面进行热扩渗改性研究,以提高其耐蚀性、导电性及服役稳定性,同时开发出新型复合工艺,对推动金属双极板在燃料电池的应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双极板 热扩渗 表面改性 耐蚀性 界面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器件界面性能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长俊钢 陈玉 +4 位作者 何静 梁奇银 雷晓波 蔡芳共 张勤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7,共13页
近年来,基于塞贝克效应的热电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热电器件已在多个领域得以运用。然而热电器件的各连接界面存在诸多挑战。尤其是热电材料与电极的界面处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电阻、热阻高,接头处易老化失效等问题。这使得热电器件的转化效... 近年来,基于塞贝克效应的热电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热电器件已在多个领域得以运用。然而热电器件的各连接界面存在诸多挑战。尤其是热电材料与电极的界面处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电阻、热阻高,接头处易老化失效等问题。这使得热电器件的转化效率远低于理论值,可靠性不足以支持其工业化运用,热电材料的器件化进程严重滞后于新型热电材料的开发进度。为此,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热电器件中热电材料与电极连接界面的电传输、热传输、连接性能的评估指标及相关理论,并详细介绍了各指标的测定方法和一些常见的优化策略,以期扩展热电器件的界面研究,提升热电器件的综合性能,扩大热电器件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器件 接触电阻 界面热阻 电极 连接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r_(2)AlC电接触材料的微观组织与耐电弧侵蚀性能
6
作者 汪丹丹 朱泓羽 +3 位作者 魏坤霞 魏伟 田无边 孙正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85-189,共5页
Ag基电接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低压电路控制器件中,在电路中起承载、分断、闭合电流的作用。Cr_(2)AlC作为M_(n+1)AX_(n)相的典型代表之一,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有望成为Ag基电接触材料中优良的增强相。本项目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C... Ag基电接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低压电路控制器件中,在电路中起承载、分断、闭合电流的作用。Cr_(2)AlC作为M_(n+1)AX_(n)相的典型代表之一,兼具金属和陶瓷的优良性能,有望成为Ag基电接触材料中优良的增强相。本项目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Cr_(2)AlC复合材料,表征其微观组织,探究其界面反应,并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电弧侵蚀性能。结果表明,由于Al原子的弱结合,经烧结,Ag与Cr_(2)AlC发生明显的界面反应,生成Ag_(3)Al和Cr-C化合物。相比于生坯,Ag/Cr_(2)AlC熟坯的密度和硬度下降,分别为9.04 g/cm^(3)和(78.9±5.5)HV,且由于界面反应的发生,材料的电阻率为(141.9±0.4)×10^(-9)Ω·m。电弧侵蚀结果表明,Ag/Cr_(2)AlC材料经电弧侵蚀生成Al_(2)O_(3),Ag发生熔融喷溅,产生明显凸起,Ag/Cr_(2)AlC的质量损失为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材料 MAX相 Ag/Cr_(2)AlC 界面反应 耐电弧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不锈钢双极板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剑莉 孙俊才 +1 位作者 田如锦 徐靖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25-727,共3页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的多功能组件。不锈钢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成为金属双极板理想的选择,但其表面高电阻的钝化膜会降低电池性能。测定了经过镀铬后再离子氮化的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电化学性能,测量了...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的多功能组件。不锈钢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成为金属双极板理想的选择,但其表面高电阻的钝化膜会降低电池性能。测定了经过镀铬后再离子氮化的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电化学性能,测量了氮化层与碳纸之间的接触电阻。结果表明,该表面改性方法使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阴极和阳极情况下的钝化电流密度降低,均低于双极板设计标准16!A/cm2;改性后的304不锈钢的接触电阻值降低,电性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表面改性 极化曲线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法用于扩散焊接头微孔缺陷评价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轩福贞 张波 李淑欣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2,共4页
从扩散焊接头界面微孔实际形貌和分布特征出发,提出了界面微孔周期性分布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电磁场分析模块,考察了界面焊合率、界面微孔宽度和长度对电阻增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连接接头的界面焊合率与电阻增量之间呈... 从扩散焊接头界面微孔实际形貌和分布特征出发,提出了界面微孔周期性分布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电磁场分析模块,考察了界面焊合率、界面微孔宽度和长度对电阻增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连接接头的界面焊合率与电阻增量之间呈双曲线变化规律,界面微孔的宽度和长度对电阻增量均有影响。当界面焊合率在20%~80%范围内时,电阻增量与界面焊合率之间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基于Lodge等人提出的扩散焊界面焊合率与电阻增量关系式,建立了能够包含界面微孔几何尺寸影响的修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微孔 界面电阻 结合率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双极板表面纳米晶Zr涂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环境中的性能 被引量:11
9
作者 钱阳 徐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为改善金属双极板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及降低其界面接触电阻,采用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技术,在Ti-6A1-4V合金表面制备了纳米晶Zr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微观分... 为改善金属双极板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及降低其界面接触电阻,采用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技术,在Ti-6A1-4V合金表面制备了纳米晶Zr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微观分析手段对该涂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层具有沉积层和扩散层的双层结构,其微观组织连续、致密.在分别通入氢气/空气、70°C的0.5 mol·L^(-1_H_2SO_4+2mg·L^(-1)HF的溶液中,对比研究了纳米晶Zr涂层与Ti-6A1-4V合金在模拟电池的阳极/阴极工作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表明:在模拟电池的阳极/阴极工作环境中,纳米晶Zr涂层的腐蚀电位均明显高于Ti-6A1-4V合金;在阴极工作电极电位为+0.6 V下,纳米晶Zr涂层与Ti-6A1-4V合金均位于钝化区内,Zr涂层的钝化电流密度较Ti-6A1-4V合金降低约4个数量级;而在阳极工作电极电位为-0.1 V下,纳米晶Zr涂层呈现出阴极保护特征.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在0.5 mol·L^(-1)H_2SO_4+2 mg·L^(-1)HF的溶液中,纳米晶Zr涂层的容抗弧半径和相位角的最大值及其频率宽度均明显大于Ti-6A1-4V合金.此外,纳米晶Zr涂层同时改善了Ti-6A1-4V合金的导电性与憎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双极板 纳米晶Zr涂层 耐腐蚀性能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CrN/CrC薄膜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博 付宇 +2 位作者 侯中军 衣宝廉 林国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2-1224,共3页
采用离子镀技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表面制备了CrN/CrC多层薄膜。测试结果表明,与未镀膜的不锈钢基体相比,镀膜不锈钢的接触电阻(120N/cm2压紧力)降低2个数量级,并且耐蚀性能显著改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0.5~1个数量级。同... 采用离子镀技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表面制备了CrN/CrC多层薄膜。测试结果表明,与未镀膜的不锈钢基体相比,镀膜不锈钢的接触电阻(120N/cm2压紧力)降低2个数量级,并且耐蚀性能显著改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0.5~1个数量级。同时,镀膜不锈钢的耐久性亦大幅提升,改性薄膜可以有效保护不锈钢基体免受腐蚀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双极板 多层薄膜 接触电阻 耐蚀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CrC薄膜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博 付宇 +2 位作者 侯中军 衣宝廉 林国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97-1399,1451,共4页
采用离子镀技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用不锈钢双极板表面沉积了不同厚度的Cr C薄膜。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薄膜厚度增加:镀膜样品表面粗糙度降低使其接触电阻降低。同时,镀膜样品的耐蚀性能和耐久性提高,在模拟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电... 采用离子镀技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用不锈钢双极板表面沉积了不同厚度的Cr C薄膜。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薄膜厚度增加:镀膜样品表面粗糙度降低使其接触电阻降低。同时,镀膜样品的耐蚀性能和耐久性提高,在模拟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电流密度分别降低了1个数量级(阴极)和0.5个数量级(阳极);镀膜样品在腐蚀测试过程中溶解生成的铁离子数量减少,厚度较大的薄膜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不锈钢基体免受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双极板 薄膜厚度 接触电阻 耐蚀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戎 李落星 +2 位作者 张立强 朱必武 卜晓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0-957,共8页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K),采用Hamasaiid模型计算的hmax约为7987 W/(m2·K),误差约为34%;新模型未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6228 W/(m2·K),误差约为5%,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5992W/(m2·K),误差约为1%。新模型计算精度有较大提升,计算结果与反求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面张力对计算精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换热系数 金属型重力铸造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张力 接触热阻 反热传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锈钢在PEMFC环境下的耐蚀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如锦 孙俊才 王剑利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一种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和316L在25℃和70℃时含2×10-6F-的H2SO4水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评价了氧化膜/碳纸和钝化膜/碳纸间的界面接触电阻。结果表明,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 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一种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和316L在25℃和70℃时含2×10-6F-的H2SO4水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评价了氧化膜/碳纸和钝化膜/碳纸间的界面接触电阻。结果表明,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优于316L,在两种介质温度下其钝化电流密度均低于10mA/cm2。钝化膜/碳纸的界面接触电阻明显比氧化膜/碳纸高,并随介质温度提高而增加。这种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氧化膜/碳纸和钝化膜/碳纸的界面接触电阻明显低于316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奥氏体不锈钢 钝化 界面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层对金属与n型Ge接触的影响
14
作者 周志文 叶剑锋 李世国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197,共6页
通过理论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界面层对金属与n型锗(Ge)接触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层有利于降低费米能级钉扎效应,使金属与n型Ge接触的电子势垒高度降低。然而,由于界面层与Ge的导带之间存在带阶,界面层额外增加了不利的隧穿电阻。优化... 通过理论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界面层对金属与n型锗(Ge)接触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层有利于降低费米能级钉扎效应,使金属与n型Ge接触的电子势垒高度降低。然而,由于界面层与Ge的导带之间存在带阶,界面层额外增加了不利的隧穿电阻。优化选择合适的界面层材料,降低电子势垒高度的同时减小隧穿电阻,有利于减小比接触电阻率。采用厚度为1.5 nm的Zn O作界面层,电子势垒高度为0.075 e V,比接触电阻率为2×10-8Ω·cm2,比无界面层的0.26Ω·cm2降低了7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层(IL) 金属-锗接触 肖特基势垒高度 比接触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FC用不锈钢极板的电化学表面改性研究
15
作者 任丽彬 张军 +3 位作者 李勇辉 易炜 刘兴江 汪继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极板材料及其相关技术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的核心之一,其性能高低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都有着直接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金属极板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应用腐蚀性能实验、界面接触电阻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分... 极板材料及其相关技术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的核心之一,其性能高低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都有着直接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金属极板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应用腐蚀性能实验、界面接触电阻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表面改性对不锈钢金属极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表面改性技术可以使不锈钢金属极板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更薄,降低其界面接触电阻;有利组分Cr的含量及其高价化合物CrO3增加,不利组分Fe的含量减少,使极板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经过在PEMFC模拟阴极/阳极环境条件下1000h耐久性评价后,腐蚀电流为10-6A·m-2数量级;因此电化学表面改性的不锈钢金属极板是PEMFC极板材料的一种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不锈钢极板 电化学改性 腐蚀 界面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金属与n型Ge接触电阻方法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志文 沈晓霞 李世国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5,31,共7页
Ge材料中n型杂质激活的电子浓度偏低,以及费米能级钉扎效应导致的金属与n型Ge接触电子势垒高度偏大,使金属与n型Ge接触电阻较大。基于Ge的材料特性,分析了缺陷对杂质浓度以及费米能级钉扎对电子势垒高度的影响;综述了提高Ge材料中n型掺... Ge材料中n型杂质激活的电子浓度偏低,以及费米能级钉扎效应导致的金属与n型Ge接触电子势垒高度偏大,使金属与n型Ge接触电阻较大。基于Ge的材料特性,分析了缺陷对杂质浓度以及费米能级钉扎对电子势垒高度的影响;综述了提高Ge材料中n型掺杂电子浓度的方法,如激光退火、磷和锑共掺、循环离子注入/退火、氟钝化等;讨论了降低金属与n型Ge接触电子势垒高度的途径,即插入薄的界面层形成金属-界面层-Ge接触。电子浓度的提高,以及电子势垒高度的降低,有效地减小了金属与n型Ge接触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Ge) N型掺杂 金属-界面层-半导体接触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特性
17
作者 田如锦 孙俊才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5-897,共3页
由于低成本、高强度、易于加工成薄板及其耐蚀性,不锈钢被认为是用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的理想材料。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在H2SO4和2mg/LF-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测量了钝化膜与碳纸间的界面接触电阻。结果表... 由于低成本、高强度、易于加工成薄板及其耐蚀性,不锈钢被认为是用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双极板的理想材料。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在H2SO4和2mg/LF-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测量了钝化膜与碳纸间的界面接触电阻。结果表明,这种奥氏体不锈钢在H2SO4和2mg/LF-水溶液中呈现明显的活化-钝化转变,随着H2SO4浓度降低,耐蚀性提高,界面接触电阻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奥氏体不锈钢 腐蚀 界面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真空环境下304不锈钢界面接触热阻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国庆 赵红利 +2 位作者 聂旭涛 马斌 陈万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0,共6页
基于稳态法搭建低温真空接触热阻测量实验系统,对304不锈钢之间的接触热阻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温度、压力、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对界面接触热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和表面粗糙度下,接触热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相同温度和表面粗... 基于稳态法搭建低温真空接触热阻测量实验系统,对304不锈钢之间的接触热阻进行了测量,研究了温度、压力、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对界面接触热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和表面粗糙度下,接触热阻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相同温度和表面粗糙度下,接触热阻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相同压力和温度下,接触热阻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接触热阻 低温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阻复合焊接方法及界面行为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景卫 曹彪 卢清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30,共5页
有色金属微型零件超声焊接时,由于焊头面积小,输入焊接区域能量少,界面有效连接面积不足,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超声焊接与电阻焊的特点,研制了超声-电阻复合焊接系统.对铜、铝异种金属进行了超声-电阻复合焊接工艺... 有色金属微型零件超声焊接时,由于焊头面积小,输入焊接区域能量少,界面有效连接面积不足,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超声焊接与电阻焊的特点,研制了超声-电阻复合焊接系统.对铜、铝异种金属进行了超声-电阻复合焊接工艺试验,并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的超声焊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流对超声能的输出有促进作用,使换能器的峰值功率有明显的增加;超声使焊接起始阶段界面接触电阻迅速减小并消失;在复合能量的作用下,输入焊接区域总能量有较大提高,焊接区域温度和加热速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阻复合焊接 超声焊接 有功功率 界面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恒电流氮化提高316L不锈钢导电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红兵 田世艳 +2 位作者 张茂彩 王誉 辛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目的解决恒电位电化学氮化时高的过电位引起的析氢反应对316LSS综合性能的恶化,提出采用恒电流技术对其进行电化学氮化改性,并确定最佳的试验参数。方法借助于循环伏安、计时电位,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极化等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 目的解决恒电位电化学氮化时高的过电位引起的析氢反应对316LSS综合性能的恶化,提出采用恒电流技术对其进行电化学氮化改性,并确定最佳的试验参数。方法借助于循环伏安、计时电位,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极化等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还原电流密度对316LSS表面形貌、耐腐蚀性能、疏水性能和接触电阻等的影响。结果还原电流密度为5 mA/cm^(2)时,反应后表面形成的氮掺杂凸起结构呈现明显的疏水性能,最大疏水角为103.7°。140 N/cm^(2)的压紧力下,界面接触电阻为8.9 mΩ·cm^(2),在0.5 mol/L H_(2)SO_(4)+5 mg/L F–的测试电解质中,腐蚀电流密度为0.025μA/cm^(2)。同一极板在阴、阳极总共长达13 h的耐久性测试中,腐蚀电流密度均小于1μA/cm^(2),且腐蚀后表面只出现了少量的腐蚀坑。结论316LSS在0.5 mol/L KNO_(3)+0.1 mol/L HNO_(3)的混合溶液中,经恒电流氮化改性后,综合性能明显提高。恒电流电化学改性过程中,316LSS钝化膜中氧化铁膜层的选择性溶解和氧化铬被氮掺杂,两者共同作用提高了316LSS的稳定性和电导率。证明了恒电流电化学氮化改性316LSS双极板可以达到比恒电位更好的效果,这为低成本、长寿命的金属双极板开发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双极板 氮化 电化学处理 界面接触电阻 PEM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