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doping effect of interface binding state in the system of PCD and PDC at superhigh pressure
1
作者 Shen Zhutong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Group Company for Iron & Steel Research,Beijing 10081,China)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8-69,共2页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es on the doping effect of interface binding state with homologous and heterogeneous dopants(d) in the system of PCD etc,as well as the action of 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D /d a...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es on the doping effect of interface binding state with homologous and heterogeneous dopants(d) in the system of PCD etc,as well as the action of intermediate layers between D /d at super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HP-HT)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ing effect interface binding state PCD & PDC intermediate layer super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HP-HT) interfac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equation(E_D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下熔媒法人造金刚石合成机制研究的重要进展(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沈主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5-1049,共15页
本文对熔媒法人造金刚石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包括熔媒金属(FC或m)、石墨(g)和金刚石(D)存在状态、结晶状况、微观结构和结构特征及其各自结果的分析讨论等研究作了报导。在此基础上对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机制作出有机统一整体的讨论如下:(1... 本文对熔媒法人造金刚石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包括熔媒金属(FC或m)、石墨(g)和金刚石(D)存在状态、结晶状况、微观结构和结构特征及其各自结果的分析讨论等研究作了报导。在此基础上对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机制作出有机统一整体的讨论如下:(1)形成D结晶基元相变必要条件的特征,可以认为在m熔化过程中发生的助熔激发效应。由于m的d带空穴同g的π-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各种集团和原子,特别是具有近程有序与密排面结构的原子集团,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适当尺寸和可变组元的类填隙式固溶体-复合原子集团;(2)形成D结晶基元相变充分条件的特征,可以认为在前述的复合原子集团中的密排面间隙部位发生m的催化激发效应。由于m的价电子处于激发态统计权重增高达到d3s或类sp3状态,诱发处于复合原子集团中类g原子集团实现sp2转移sp3状态。形成一种具有可变组分、不稳定的或部分稳定的类间隙相。这种间隙相式复合原子集团是相变的产物,也是在非平衡态下具有扩散性的主要结晶基底和结晶基元;(3)人造金刚石体系中m/g相互作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的特征可用它们的界面结合特征方程作判据来描述。这种判据取决于反映在它们表面和界面上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尺寸等效应(与原子-分子层次结构及相互作用状态有关)的表面能、界面能和有效尺寸。所推导的方程对人造金刚石体系中相互作用,即熔媒激发复合效应的最适合状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熔-催化(熔媒)法 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机制 超高压高温技术 形成金刚石结晶基元的相变 熔媒激发复合效应 复合原子集团 非平衡态 界面结合特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