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ansiv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and its sensitive analysis 被引量:5
1
作者 肖宏彬 张春顺 +1 位作者 何杰 范臻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3期425-430,共6页
Several groups of direct shear tests of Nanning expansive soil samples were carded out by improved direct shear apparatus. The resul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imate shear stress and residual shear stress at t... Several groups of direct shear tests of Nanning expansive soil samples were carded out by improved direct shear apparatus. The resul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imate shear stress and residual shear stress at the interface of expansive soil-structure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linear relation can approximately reflect changes between the both shear stress and the three factors: vertical load, water content and dry density, just different degrees from each other; increasing the vertical load from 25 kPa to 100 kPa (up by 300%) can cause the average increase of ultimate shear stress from 58% (for samples with 1.61 g/cm^3) to 80% (for samples with 1.76 g/cm^3), and an close average increase of 180% for the residual shear stress; increasing the water content from 14.1% to 20.8% (up by 47.5%) can cause the average decrease of the ultimate shear stress from 40% (for samples with 25 kPa) to 80% (for samples with 100 kPa), and the average decrease from 25% (for samples with 25 kPa) to 30% (for samples with 100 kPa) for the residual shear stress; increasing the dry density from 1.61 g/cm^3 to 1.76 g/cm^3 (up by 9.3%) can cause the average increase of ultimate shear stress from 92% (for samples with 25 kPa) to 138% (for samples with 100 kPa), and an average increase of 4% for the residual shear stress. Sensitive analysis was further made to explain reasons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oth shear stress induced by the three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ve soils interface direct shear friction test ultimate shear stress residual shear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含量对土工格栅-砾性土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王家全 林鸿 +1 位作者 唐毅 唐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4-272,共9页
加筋砾性土路基长期服役后受细粒侵入影响,筋土界面受力性能易发生劣化,目前细粒污染筋土界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研究细粒含量对砾性土填料剪切性能的影响,利用室内大型直剪仪开展系列不同细粒含量的加筋砾性土直剪试验,分析四种细粒... 加筋砾性土路基长期服役后受细粒侵入影响,筋土界面受力性能易发生劣化,目前细粒污染筋土界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研究细粒含量对砾性土填料剪切性能的影响,利用室内大型直剪仪开展系列不同细粒含量的加筋砾性土直剪试验,分析四种细粒含量(0%、10%、20%、30%)、三种法向应力(40,60,80 kPa)对土工格栅-砾性土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界面剪切膨胀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1)加筋砾性土直剪试验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均为应力软化型,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峰值剪切强度与剪切强度指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级配良好砾性土颗粒间的咬合力较强,宏观上表现为似黏聚力较大;(3)剪胀性曲线表现为相对剪缩—相对剪胀—相对剪缩阶段,相对剪胀量最大值的出现存在滞后现象,最大剪胀角与峰值剪切强度存在对应关系;(4)利用剪胀系数模型发现细粒含量、法向应力越小,界面剪胀性越强。研究成果可为公路工程的强度设计与劣化防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筋土界面 直剪试验 砾性土 细粒含量 剪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法向压力加载方式下水泥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力学性状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宏远 竺明星 +2 位作者 李小娟 彭顺开 尹倩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目前水泥土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强度特性,而在水泥土-结构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这将制约水泥土加固地基技术在以水平承载为主的大型块体基础中推广应用.为此,基于自主研制的大型界面剪切设备,开展了系列变法向应力反... 目前水泥土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强度特性,而在水泥土-结构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这将制约水泥土加固地基技术在以水平承载为主的大型块体基础中推广应用.为此,基于自主研制的大型界面剪切设备,开展了系列变法向应力反复加卸载和变法向应力连续加载等方式下的水泥土-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与机理研究,并基于摩尔-库伦准则推导了界面最小摩擦系数公式.结果表明:水泥土固化效应对界面剪切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增益作用,水泥土-混凝土界面摩擦系数随着固化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滑动剪切面在法向压力预压作用下可实现重塑,进而使得单个试样在反复加卸载方式下的界面剪切特性近似与多个相同试样单独加载等效;法向应力连续加载方式下的水泥土-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出现减弱现象,实际工程中应避免高估这种法向应力加载方式下的界面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剪切试验 变法向应力 水泥土-混凝土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季冻土区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伯昕 高银龙 +1 位作者 王清 刘佳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2-1603,共12页
为探究季冻土区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进行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土体含水率和法向应力的粉质黏土-混凝土二元体冻融循环试验和直剪试验,探讨了界面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参数和抗剪强度损伤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剪试验得到的应... 为探究季冻土区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剪切性能,进行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土体含水率和法向应力的粉质黏土-混凝土二元体冻融循环试验和直剪试验,探讨了界面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参数和抗剪强度损伤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剪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发生应变硬化现象,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剪切位移为0~3 mm)和弹塑性变形阶段(剪切位移为4~15 mm);冻融循环对界面抗剪强度有劣化作用,即通过对土体造成损伤,导致界面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下降,从而降低界面抗剪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界面抗剪强度损伤度增加,当冻融循环进行0、4次,抗剪强度损伤迅速,冻融循环进行12~20次,抗剪强度损伤较缓,最大界面抗剪强度损伤度为25%;土体含水率的增加对抗剪强度有削弱作用,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增加,界面内摩擦角降低,但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当土体含水率为20.7%时,黏聚力达到最大值;法向应力的增加对抗剪强度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粉质黏土 界面 剪切性能 冻融循环 抗剪强度 季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研究及界面系数修正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竹亮 林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48-3355,共8页
为对不同含水率下与不同法向应力下的膨胀性土的界面抗剪强度-界面剪切位移曲线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室内膨胀土-混凝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各含水率对膨胀土-混凝土界面各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均无应变... 为对不同含水率下与不同法向应力下的膨胀性土的界面抗剪强度-界面剪切位移曲线进行分析,通过设计室内膨胀土-混凝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各含水率对膨胀土-混凝土界面各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均无应变软化现象,基本符合应变硬化模型;含水率的增长,对界面抗剪强度有较为明显的劣化影响,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也随之愈发滞后;同一含水率的界面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较好地符合摩尔-库伦强度准则,随着含水率的逐渐增长,界面抗剪强度也呈现递减态势;界面黏聚力先呈增长态势,后呈逐渐减小态势;界面等效剪切模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通过微观角度对界面黏聚力和界面内摩擦角引起的界面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机理性的分析。界面内摩擦角则随着含水率增加逐渐地呈现反比例函数降低态势,引入界面摩擦系数,进一步细致分析界面摩擦力学性质,同时修正了界面黏聚力和法向应力对界面摩擦带来的较大影响,针对于浅层边坡土体与桩基础的摩擦估算,考虑到法向荷载对于界面摩擦系数影响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膨胀土与混凝土界面 界面剪切特性 界面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膨胀土及其纤维改良土的剪切强度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君义 吴俊江 +3 位作者 粟雨 吕志涛 林宇亮 杨果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6,569,共11页
与膨胀土工程灾害密切相关的浅层膨胀土受到的围压通常较低,其力学特性有别于高围压下的情形.通过三轴剪切试验比较高、低围压下膨胀土的剪切行为及剪切强度的非线性特征,探讨聚丙烯纤维改良浅层膨胀土的剪切特性及加固机理.结果表明,... 与膨胀土工程灾害密切相关的浅层膨胀土受到的围压通常较低,其力学特性有别于高围压下的情形.通过三轴剪切试验比较高、低围压下膨胀土的剪切行为及剪切强度的非线性特征,探讨聚丙烯纤维改良浅层膨胀土的剪切特性及加固机理.结果表明,浅层膨胀土剪切强度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可用幂函数表征.随着土体中水的质量分数增大和围压减小,膨胀土剪切强度非线性更加明显.采用高围压下的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结果会导致浅层饱和膨胀土的黏聚力被高估225.7%、内摩擦角被低估42.5%.掺入纤维后膨胀土的剪切强度明显提高,提升幅度与土体中的三维纤维网状结构的形成度有关.增大纤维长度可以有效降低剪切强度衰减率,继而消弱膨胀土的应变软化效应;过长的纤维在膨胀土内容易弯曲和扭折,会导致纤维-膨胀土界面作用随着土体变形而逐渐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围压 膨胀土 剪切强度 纤维网状结构 应变软化 纤维-土体界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粗糙度影响的残积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7
作者 付冬平 王迪 刘飞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411-10418,共8页
为探究不同粗糙度系数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的直剪特性,将烘干残积土样在不同含水率(13%、19%、25%)下配置成重塑土样,利用气动直剪仪在法向应力30、60、90 kPa条件下与不同粗糙度系数的3D打印混凝土块进行了一系列单调直剪试验,研... 为探究不同粗糙度系数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的直剪特性,将烘干残积土样在不同含水率(13%、19%、25%)下配置成重塑土样,利用气动直剪仪在法向应力30、60、90 kPa条件下与不同粗糙度系数的3D打印混凝土块进行了一系列单调直剪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规律及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界面抗剪强度随着接触面粗糙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含水率19%附近达到峰值;接触面摩擦角随粗糙度系数增大变化不明显,随含水率增大均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接触面黏聚力随着粗糙度系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随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粗糙度系数,含水率,剪切强度三者拟合结果显示含水率位于15%~20%,接触面粗糙系数位于16~18时,接触面剪切强度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混凝土 界面直剪 粗糙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反向剪切单剪试验 被引量:47
8
作者 王伟 卢廷浩 +1 位作者 宰金珉 孙斌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3-1306,共4页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行为是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进行了17%、20%、24%共3组含水率的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正反向单剪试验,每组试验分别考虑5个法向应力和4个正向剪切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剪切比和含水率一定时,接...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行为是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进行了17%、20%、24%共3组含水率的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正反向单剪试验,每组试验分别考虑5个法向应力和4个正向剪切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剪切比和含水率一定时,接触面反向剪切破坏仍遵循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当正向剪切比为0.50、0.75、1.00时,对应反向剪切强度分别为各自正向初始强度的90%、75%、55%,对应的反向剪切黏聚力约为初始正向剪切黏聚力的95%、80%、54%,反向剪切摩擦角约为初始正向剪切摩擦角的90%、76%、57%。试验结果可供相关工程数值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 剪切试验 反向剪切 含水率 摩擦角 黏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湿环境下膨胀土与桩接触面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涛 王勇 +1 位作者 孙吉主 李雄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为探讨水分迁移条件中,土质特性对膨胀土地基中桩–土接触面的影响规律,以广西南宁中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气环境作用对膨胀土宏微观特性的影响,进行原状土体强度与接触面强度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湿环境下,含水率对土体强... 为探讨水分迁移条件中,土质特性对膨胀土地基中桩–土接触面的影响规律,以广西南宁中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气环境作用对膨胀土宏微观特性的影响,进行原状土体强度与接触面强度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湿环境下,含水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比对接触面强度的影响显著,原状膨胀土和桩–土接触面的黏聚力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而含水率增加引起土体摩擦角减小的影响远大于桩–土接触面;接触面的摩擦角始终大于土体内摩擦角,受含水率变化影响不大;当膨胀土吸湿临近饱和含水状态时,桩–土接触面的强度与原状土体强度近似相等。利用回归分析,得出了用土体强度参数表征的桩–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关系表达式。利用该式,能够对吸湿环境下原状膨胀土与结构接触界面的强度进行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桩–土接触面 吸湿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混凝土界面温度应力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龙男 李地红 +1 位作者 张东兴 福泽公夫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碳纤维片材的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因而,在环境温差作用下,补强碳纤维片材和混凝土界面处将产生界面温度应力.正确地分析界面温度应力,揭示界面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补强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碳... 碳纤维片材的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因而,在环境温差作用下,补强碳纤维片材和混凝土界面处将产生界面温度应力.正确地分析界面温度应力,揭示界面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补强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碳纤维片材补强混凝土梁的界面温度应力定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定量分析理论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温度应力分布及大小与补强复合材料的刚度和作用温差有较大关系,与基底混凝土的刚度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混凝土 温差 热膨胀系数 界面温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状态下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2 位作者 白晓宇 刘俊伟 高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3,192,共7页
利用青岛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18%、20%、25%、28%共4组不同含水率黏性土与混凝土大型直剪试验,重点对不同含水率和法向应力下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含水率的变化对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 利用青岛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18%、20%、25%、28%共4组不同含水率黏性土与混凝土大型直剪试验,重点对不同含水率和法向应力下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含水率的变化对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受到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当含水率较高时,界面剪应力达到峰值后剪切变形表现为典型的弹塑性变形;当含水率较低时,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现出折线型关系。界面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始终保持线性关系,黏聚力受临界含水率25%左右的影响,小于临界含水率时,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大于临界含水率后,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摩擦系数受含水率的影响较小,变化幅度仅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 剪切特性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内钢筋锈胀力发展及钢筋锈蚀速率的时变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姬永生 袁迎曙 +1 位作者 李富民 鲁彩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0-436,共7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过程及其内在机理,通过对不同锈蚀阶段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细观观测,描述了锈蚀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给出了钢筋锈胀力的分布形态,揭示了混凝土锈胀开裂过程和钢筋锈蚀速率的时变过程.结果表明:钢筋锈蚀产物的... 为了研究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过程及其内在机理,通过对不同锈蚀阶段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细观观测,描述了锈蚀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给出了钢筋锈胀力的分布形态,揭示了混凝土锈胀开裂过程和钢筋锈蚀速率的时变过程.结果表明:钢筋锈蚀产物的膨胀性以及钢筋-混凝土界面区的多孔性,为铁锈物向界面区孔隙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随着锈蚀的进行,原有的界面区逐渐演变为混凝土与铁锈物混合的锈蚀层.锈蚀层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会导致钢筋表面界面区逐渐密实,阻碍混凝土保护层中氧气和水分向锈蚀界面的输送,使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下降,而且会使锈蚀物在钢筋表面产生对混凝土的膨胀力,最后导致混凝土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界面区 钢筋锈胀力 锈蚀速率 时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吕鹏 刘建坤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为研究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性质,利用土工粗颗粒土直剪试验系统进行一系列接触面直剪试验。试验得出的平均剪应力-水平位移曲线和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分段特征。通过不同参数的对比试验,总结垂直压力、温度、含水... 为研究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性质,利用土工粗颗粒土直剪试验系统进行一系列接触面直剪试验。试验得出的平均剪应力-水平位移曲线和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分段特征。通过不同参数的对比试验,总结垂直压力、温度、含水量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给出拟合的经验公式。提出接触面峰值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的原理,来解释选用不同参数时试验曲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 力学特性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齐仁 汪明元 +1 位作者 蔡剑韬 施戈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75-178,共4页
含水率对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结构的运行具有直接影响,而国内外对其作用机制少有研究。为此,采用填土尺寸为600mm×600mm×600mm的大型叠环式剪切仪进行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试验... 含水率对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结构的运行具有直接影响,而国内外对其作用机制少有研究。为此,采用填土尺寸为600mm×600mm×600mm的大型叠环式剪切仪进行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对拉拔力与土工格栅位移特征、界面应力变形特征、界面强度参数等具有显著影响。含水率较高,土工格栅发生刚体平动的时间较早,刚体平动时的单宽拉拔力更接近峰值,界面更偏于理想刚塑性特征;含水率较低,界面似黏聚力较大;而含水率对界面似摩擦角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膨胀土 含水率 界面特性 拉拔试验 相互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动剪强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鹏 刘建坤 崔颖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80-183,共4页
为了研究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开发了一种低温动荷载直剪仪,它是在普通直剪仪框架的基础上,安装了动力加载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该装置能够保证在负温条件下对冻土进行动荷载直剪试验,从而测定冻土的动力学参数。为了研究寒区... 为了研究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开发了一种低温动荷载直剪仪,它是在普通直剪仪框架的基础上,安装了动力加载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该装置能够保证在负温条件下对冻土进行动荷载直剪试验,从而测定冻土的动力学参数。为了研究寒区冻土与混凝土构筑物的相互作用,使用该仪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多因素接触面动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了冻土-混凝土接触面在动荷载作用下的行为特征,多因素对比试验则揭示了接触面动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混凝土 接触面 动直剪 动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与结构物接触面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范臻辉 肖宏彬 王永和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6,共4页
桩周土的性质是影响桩侧摩阻力最直接的决定因素。膨胀土具有吸水软化的特性,膨胀土中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受膨胀土性质的影响很大。通过改进的直剪仪,对12种不同含水量、不同干密度的膨胀土与混凝土块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研究膨胀土性质... 桩周土的性质是影响桩侧摩阻力最直接的决定因素。膨胀土具有吸水软化的特性,膨胀土中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受膨胀土性质的影响很大。通过改进的直剪仪,对12种不同含水量、不同干密度的膨胀土与混凝土块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研究膨胀土性质对接触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土与混凝土块接触面的剪切曲线均呈加工软化型,其峰值剪应力、残余剪应力符合Mohr-Coulomb准则,因此可将膨胀土与结构物接触面的剪切曲线简化为三折线曲线;接触面切向刚度系数不随垂直压力而变化,但与膨胀土的性质有关,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接触面的强度指标也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桩侧摩阻力 接触面 直剪试验 三折线曲线 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膨胀土边坡土工格栅的导水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亮 龚壁卫 +2 位作者 李青云 丁金华 胡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7,共4页
通过4组湖北力特生产的BOP系列小尺寸单向格栅不同加筋方式的膨胀土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研究了土工格栅的导水作用,并在现场试验中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低围压下土工格栅的导水作用显著,且随着围压的增大,导水作用减小;加筋膨胀土中土... 通过4组湖北力特生产的BOP系列小尺寸单向格栅不同加筋方式的膨胀土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研究了土工格栅的导水作用,并在现场试验中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低围压下土工格栅的导水作用显著,且随着围压的增大,导水作用减小;加筋膨胀土中土工格栅不仅提高了土体强度,还增添了导水通道。因此,在加筋土坡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格栅加筋后加筋土层渗流状态的变化,合理地发挥加筋土层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土工格栅 膨胀土 拉拔试验 筋土界面 导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芯水泥土复合桩混凝土-水泥土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俞建霖 徐嘉诚 +1 位作者 周佳锦 龚晓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104,117,共13页
混凝土芯水泥土复合桩是由高强度混凝土芯桩和水泥土组成的新型复合桩。芯桩-水泥土以及水泥土-桩周土之间的界面摩擦特性是影响复合桩荷载传递规律的关键因素,目前对芯桩-水泥土界面摩擦特性的研究还较少,而且常规的二维平面剪切试验... 混凝土芯水泥土复合桩是由高强度混凝土芯桩和水泥土组成的新型复合桩。芯桩-水泥土以及水泥土-桩周土之间的界面摩擦特性是影响复合桩荷载传递规律的关键因素,目前对芯桩-水泥土界面摩擦特性的研究还较少,而且常规的二维平面剪切试验也无法研究芯桩的直径和截面形状等因素对界面特性的影响。文章采用自主研发的三维桩土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模拟工程实际情况,对预制混凝土芯桩-水泥土界面摩擦特性进行研究。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水泥土界面在剪切试验过程中经历了弹性阶段、脆性破坏阶段和剪切滑移三个阶段,采用三折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其本构关系;界面极限侧摩阻力与芯桩含芯率(或直径)密切相关,随含芯率增加表现为先大幅减小而后逐步趋于稳定;界面极限侧摩阻力与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其值约为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0.064~0.259倍,而界面残余侧摩阻力受含芯率和水泥土养护龄期的影响相对小;在芯桩侧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圆芯复合桩界面极限侧摩阻力约为方芯复合桩的1.329倍;界面极限相对位移受含芯率、水泥土龄期及芯桩截面形状影响较小,基本在1.23~2.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芯水泥土复合桩 三维界面剪切试验 极限侧摩阻力 界面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反向单剪本构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伟 卢廷浩 周爱兆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反向剪切性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接触面反向单剪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正向剪切历史对不同含水率接触面反向抗剪强度、摩擦角、黏聚力等因素的影响,给出了相关的经验公式。提出了接触面临界正向剪切比的...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反向剪切性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接触面反向单剪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正向剪切历史对不同含水率接触面反向抗剪强度、摩擦角、黏聚力等因素的影响,给出了相关的经验公式。提出了接触面临界正向剪切比的概念。根据改进的应力应变方程,建立了接触面正反向剪切模量公式,其包含了10个土体参数,均可通过接触面试验求得。确定了该公式中各参数的取值方法,推荐了初步的取值范围。进行了不同正向剪切比情况下的接触面剪切应力应变模拟,得到良好的模拟效果。研究成果可供相关的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 本构模型 反向剪切 临界正向剪切比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土石混合体-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及孔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丽云 黄涛 +4 位作者 汪卫兵 金龙 孙强 李国玉 罗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54-1969,共16页
为探明冻融循环下寒区土石混合体-混凝土界面强度劣化机制,首先,通过核磁共振(NMR)分层测试获取界面区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其次,考虑冻融循环次数、含石率、法向应力的影响开展直剪试验,以探究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同时,基于分形理论定量评... 为探明冻融循环下寒区土石混合体-混凝土界面强度劣化机制,首先,通过核磁共振(NMR)分层测试获取界面区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其次,考虑冻融循环次数、含石率、法向应力的影响开展直剪试验,以探究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同时,基于分形理论定量评价界面区孔隙结构特征;最后,结合界面区孔隙结构演化特征与界面强度劣化规律揭示界面强度劣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层及界面层T_(2)谱分布均有2个峰值,随冻融次数增加向右发生偏移,反映了冻融过程孔隙结构的演化特性;界面剪切应力-位移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界面抗剪强度及黏聚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呈现急剧下降、反翘、缓慢下降3个阶段;分形维数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含石率的增加而增大;第1次冻融循环后,界面区土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聚体,界面层孔隙体积增大,孔隙复杂程度变大,界面整体性下降,经历5次冻融后,团聚的土颗粒逐渐变脆破碎导致骨架塌落、孔隙体积减小,界面处黏结力增大,称第5次冻融循环为骨架结构变形“分水岭”,之后随冻融次数的增加碎石外部的土颗粒逐渐剥落,界面区孔隙体积增大,界面逐渐脱黏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土石混合体-混凝土界面 NMR 孔隙演化特征 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