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架拱桥方形拱肋驰振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翟晓亮 温青 +2 位作者 龙航 华旭刚 富志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68-2674,共7页
为研究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结构的驰振稳定性,以某大跨排架拱桥方形拱肋为研究背景,在0°~45°风向角范围内,开展风向角间隔为1°的固定模型测力试验和风向角间隔为5°的弹性悬挂模型测振试验。试验获得全风向角下方柱... 为研究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结构的驰振稳定性,以某大跨排架拱桥方形拱肋为研究背景,在0°~45°风向角范围内,开展风向角间隔为1°的固定模型测力试验和风向角间隔为5°的弹性悬挂模型测振试验。试验获得全风向角下方柱气动力特征以及风致振动特性,采用傅里叶级数拟合了气动力随风向角变化的函数,理论分析了驰振力系数和拱肋驰振临界风速随风向角的变化,对比研究了方形截面驰振性能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的气动力具有对称性,傅里叶级数可以很好地表达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气动力随风向角的变化特征,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气动升力和气动阻力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在0°~15.5°风向角范围内,驰振力系数小于0,为驰振不稳定区间,其中,14°风向角对应的驰振力系数最小,在15.5°~45°风向角范围内,驰振力系数大于0。在10°和15°风向角,弹性悬挂拱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观测到驰振现象,而在20°~45°风向角范围内,风洞试验未观测到驰振现象,测振试验得到的驰振不稳定风向角区间与驰振力系数判别结果相符。基于准定常理论的驰振临界风速计算公式得到的10°和15°风向角下拱肋驰振临界风速与模型测振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驰振临界风速。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方形截面结构和构件的驰振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截面 驰振 风洞试验 拱肋 排架拱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模壳填芯混凝土悬臂盖梁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贾俊峰 张福香 +1 位作者 张瑞 张建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盖梁的轻量化发展是实现全预制桥梁的必然要求。基于已有的预制模壳填芯混凝土悬臂盖梁静力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PRC1进行数值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修改已验证的有限元模... 盖梁的轻量化发展是实现全预制桥梁的必然要求。基于已有的预制模壳填芯混凝土悬臂盖梁静力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PRC1进行数值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修改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参数,进一步分析外壳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和交界面接触设置对预制模壳填芯混凝土悬臂盖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钢筋混凝土一般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建立试件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对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壳材料为普通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5增加到C60,峰值承载力仅提高1%,而当外壳材料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时,峰值承载力相较C35提高了22%。纵筋配筋率与峰值承载力呈线性增长趋势,当顶部第1排纵筋直径从14 mm增加到22 mm时,峰值承载力提高了34%。交界面接触设置为绑定约束比面面接触的峰值承载力更接近试验值,且后者是相对保守的。基于钢筋混凝土一般构件建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所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模壳填芯混凝土悬臂盖梁 静力试验 有限元 参数分析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荷载作用下钢-混组合梁界面滑移对其性能影响研究
3
作者 高策 解会兵 +2 位作者 韩冰 辛荣臻 王凯林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为分析界面滑移对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的影响,在考虑界面滑移影响的栓钉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基础上,提出考虑界面滑移损伤的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分析方法,以某工字钢-混组合连续梁为背景开展缩尺模型试验,建立考虑界面滑移损伤的钢-混组合... 为分析界面滑移对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的影响,在考虑界面滑移影响的栓钉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基础上,提出考虑界面滑移损伤的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分析方法,以某工字钢-混组合连续梁为背景开展缩尺模型试验,建立考虑界面滑移损伤的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分析模型梁,对比分析疲劳加载过程中试验梁与模型梁的疲劳性能,并进行界面滑移系数影响因素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疲劳荷载作用下,钢-混组合梁中钢梁下翼缘发生开裂,并最终导致组合梁失效,加载过程中钢-混组合梁跨中挠度及界面残余滑移均呈现明显的三阶段特征;模型梁跨中挠度及界面残余滑移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与试验梁吻合良好,验证了考虑界面滑移损伤的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疲劳荷载作用下钢-混组合梁界面滑移将引起钢梁中应力增加,从而降低组合梁疲劳寿命,建议在疲劳寿命预测中引入界面滑移疲劳折减系数,建议其取值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栓钉疲劳刚度退化模型 模型荷载 界面残余滑移 界面滑移系数 疲劳寿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钢结构圆柱头焊钉智能化焊接试验研究
4
作者 朱庆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为了在索塔钢壳板单元焊接、节段整拼等焊接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智能装备,以狮子洋大桥工程索塔制造为工程背景,进行索塔钢壳壁板单元上焊钉生产前的焊接技术准备工作。选取有代表性的钢板和焊钉的材质、规格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 为了在索塔钢壳板单元焊接、节段整拼等焊接生产过程中全面推行智能装备,以狮子洋大桥工程索塔制造为工程背景,进行索塔钢壳壁板单元上焊钉生产前的焊接技术准备工作。选取有代表性的钢板和焊钉的材质、规格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手工螺柱焊接和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的评定试验项目,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对照评定标准对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定,并对比了智能化螺柱焊接与手工螺柱焊接的焊接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无论采用手工螺柱焊接还是智能化螺柱焊接,圆柱头焊钉焊缝外观质量和焊接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钢结构 索塔钢壳 焊钉 智能化 螺柱焊接 评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抗SSC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吕祥鸿 赵国仙 +2 位作者 王宇 张建兵 谢凯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25,共6页
采用四点弯曲实验方法、电化学测试技术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模拟工况和标准工况中的H2S应力腐蚀开裂(SSC)行为。结果表明: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标准工况条件下具有很高的SSC敏感性,裂纹起源... 采用四点弯曲实验方法、电化学测试技术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模拟工况和标准工况中的H2S应力腐蚀开裂(SSC)行为。结果表明: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标准工况条件下具有很高的SSC敏感性,裂纹起源于表面点蚀坑处,H2S腐蚀性气体的存在及Cl-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明显增加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SSC敏感性;在模拟工况条件下,超级13Cr发生SSC的敏感性降低,没有发生开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 四点弯曲实验 应力腐蚀开裂 点蚀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油管在苛刻井下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吕祥鸿 高文平 +4 位作者 谢俊峰 李岩 王华 薛艳 李丹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2,共5页
通过失重腐蚀试验和应力腐蚀开裂(四点弯曲法)试验,研究了TC4钛合金在地层水和完井液环境中抗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和SCC性能。结果表明:在地层水CO_2腐蚀环境中,TC4钛合金为轻微腐蚀,温度升高,均匀腐蚀速率变化不大,温度达到220℃时,均... 通过失重腐蚀试验和应力腐蚀开裂(四点弯曲法)试验,研究了TC4钛合金在地层水和完井液环境中抗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和SCC性能。结果表明:在地层水CO_2腐蚀环境中,TC4钛合金为轻微腐蚀,温度升高,均匀腐蚀速率变化不大,温度达到220℃时,均匀腐蚀速率仅为0.0012 mm/a,且试样表面无局部腐蚀,表明该合金具有良好的抗地层水CO_2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性能;在完井液CO_2腐蚀环境中,TC4钛合金的均匀腐蚀速率高达0.4247 mm/a,该合金发生明显的点蚀和选择性溶解腐蚀;在地层水CO_2腐蚀和完井液CO_2腐蚀环境中SCC试验均未发现裂纹,具有良好的抗SCC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地层水 完井液 CO2腐蚀 四点弯曲试验 应力腐蚀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CPX80管线钢焊接件耐氢渗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虞毅 蔡文刚 +4 位作者 刘永贞 张林 高荣杰 赵聪敏 杜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136,共6页
采用氢渗透试验法、硫化氢致应力四点弯曲法研究了TMCP X80高强度管线钢焊接件不同部位的氢渗透及其开裂行为,用扫描电镜对母材、热影响区、焊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该SZP-117试样各区显微组织不同,焊材比母材耐氢渗透能力差,... 采用氢渗透试验法、硫化氢致应力四点弯曲法研究了TMCP X80高强度管线钢焊接件不同部位的氢渗透及其开裂行为,用扫描电镜对母材、热影响区、焊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该SZP-117试样各区显微组织不同,焊材比母材耐氢渗透能力差,焊接后熔合线部位耐氢渗透能力大于焊材的,但热影响区耐氢渗透性能次于母材。另外,s-117试样大热输入耐氢致开裂的能力比小热输入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钢 焊接件 氢渗透 四点弯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模型试验与桩土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章敏 王星华 +1 位作者 杨光程 谢李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7-1044,共8页
通过开展红黏土中单桩轴向循环振动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循环荷载比和加载频率对桩长期动力特性的影响,从桩侧土剪切刚度和侧阻退化两方面出发,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累积沉降机制进行分析。在FLAC3D中,实现能够反映剪切刚度疲劳退化的修正H... 通过开展红黏土中单桩轴向循环振动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循环荷载比和加载频率对桩长期动力特性的影响,从桩侧土剪切刚度和侧阻退化两方面出发,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累积沉降机制进行分析。在FLAC3D中,实现能够反映剪切刚度疲劳退化的修正Hardin-Drnevich(H-D)模型,并对常法向刚度(CNS)循环剪切下侧阻退化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发现,循环荷载幅值是桩顶累积沉降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桩顶动刚度在加载初期要先经历一个迅速降低的短暂过渡阶段,之后则不随振次的增加而改变;桩身振动在桩周土中引起的超孔压较小,有效应力的降低不足于使侧阻力发生较大程度的退化;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桩顶动刚度和加速度均随之增大。采用修正H-D模型得到的理论滞回曲线与数值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程序编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黏性土 动力模型试验 循环特性 桩-土界面 疲劳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渡槽排架结构人工激励模态试验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顾培英 邓昌 +2 位作者 王岚岚 汤雷 王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6-154,164,共10页
开展渡槽排架单向单输入多输出SIMO(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法、双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法人工激励模态试验,选用特征系统实现法识别纵向、横向、双向模态参数,结果表明,单向SIMO法稳定图绝大多... 开展渡槽排架单向单输入多输出SIMO(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法、双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法人工激励模态试验,选用特征系统实现法识别纵向、横向、双向模态参数,结果表明,单向SIMO法稳定图绝大多数谱峰明显、模态识别效果较好,纵向模态比横向丰富、识别效果好;双向MIMO法纵向谱峰大多数明显,横向除双向第2阶(即横向第1阶)谱峰明显外,其他基本很小,尤其是横向模态频率接近纵向时,甚至无谱峰,只识别出纵向模态;排架结构以排架柱弯曲振动为主,纵向低阶、高阶模态横梁分别以平动或转动刚体振动、弯曲振动为主,横向模态横梁为平动或不动刚体振动;两种方法识别出的模态频率误差较小,模态阻尼在正常范围,但双向MIMO法部分横向模态未能准确识别。从识别精度、试验工作量及操作便捷性而言,排架结构人工激励模态试验选择单向SIMO法优于双向MIMO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排架结构 模态试验 特征系统实现法 MIMO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钢框排架-支撑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吉民 高向宇 +3 位作者 郗浩博 刘超 王勇强 张凌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64,共8页
为研究我国高烈度大容量机组火力发电厂钢框排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典型火电厂主厂房为实例,选取横向某榀结构为研究单元,设计1∶10比例模型,进行了有侧限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所获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 为研究我国高烈度大容量机组火力发电厂钢框排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典型火电厂主厂房为实例,选取横向某榀结构为研究单元,设计1∶10比例模型,进行了有侧限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所获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位移延性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综合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框排架-支撑模型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饱满,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结构底部支撑为最初破坏部位,塑性铰发展顺序为先梁端后柱端,最终框架柱呈压弯变形,排架柱呈弯扭变形;框架平面内加载下结构正向最大承载力比反向偏大11.3%,存在不对称性;结构第2层层间位移角达到1/22,为薄弱层所在,设计中应予以加强。钢支撑受压屈曲是局部出现平面外变形、节点连接处变形和残余变形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排架 火电厂 抗震性能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钢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主厂房拟动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白国良 刘志钦 康灵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60,共6页
针对高烈度区大容量火电厂主厂房不适于应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和钢支撑钢排架结构的情况,提出了采用新型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体系。以1000MW机组电厂主厂房为原型,按1/7进行缩尺的3跨3榀框排架子结构进行空间模型的拟动力试验,... 针对高烈度区大容量火电厂主厂房不适于应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和钢支撑钢排架结构的情况,提出了采用新型型钢混凝土框排架混合结构体系。以1000MW机组电厂主厂房为原型,按1/7进行缩尺的3跨3榀框排架子结构进行空间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了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模型结构的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机制、结构的滞回特性及变形性能、框排架结构协同工作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加速度0.1g地震波作用下结构满足"小震不坏"的要求,在0.4g时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95;排架结构的设计剪力应不小于整体结构7%的基底总剪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排架结构 主厂房 大容量火电厂 拟动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运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和雌激素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亚军 郭三萍 +2 位作者 李晓红 唐成芳 肖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和雌激素联合用药对去势大鼠股骨、下颌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4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OVX)、骨质疏松组(OVX)、雌激素组(E2)、重组人生长激素组(rh-GH)、联合用药组(E2+rh-GH),...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和雌激素联合用药对去势大鼠股骨、下颌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4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OVX)、骨质疏松组(OVX)、雌激素组(E2)、重组人生长激素组(rh-GH)、联合用药组(E2+rh-GH),于去势后8w,各组分别腹腔给予相应的药物,4w末及8w末分两批处死各组大鼠,取股骨和下颌骨新鲜标本,进行骨密度(BMD)与最大载荷的实验研究。结果用药4w末及8w末,OVX组下颌骨和股骨BMD均显著低于其他4组。E2+rh-GH组下颌骨BMD较E2组和rh-GH组高,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w末及8w末,OVX组下颌骨和股骨最大载荷均显著低于sham-OVX组和用药组。E2+rh-GH组下颌骨及股骨最大载荷比E2组、rh-GH组高,用药4w末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最大载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用药后8w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重组人生长激素及两者联合用药都能有效的抑制骨质疏松大鼠颌骨及股骨骨量的丢失,提高骨强度。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对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能与测量的方法和测量部位结构有关。联合用药对股骨骨密度、最大载荷及颌骨最大载荷的作用与用药时间有关,短期内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雌激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 最大载荷 骨密度 三点弯曲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柱振动台试验研究-Ⅰ:结构动力特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凯 李建中 +1 位作者 朱宇 彭天波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7,263,共8页
对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测试和分析了结构水平向动力特性,结果表明:独柱双层高架桥在纵向和横向的对应阶振型形状相似、振型顺序相同;仅取基本振型不足以表征结构主要动力特性;结构高阶振型频率对墩身中上部集中质量... 对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测试和分析了结构水平向动力特性,结果表明:独柱双层高架桥在纵向和横向的对应阶振型形状相似、振型顺序相同;仅取基本振型不足以表征结构主要动力特性;结构高阶振型频率对墩身中上部集中质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墩柱截面开裂会明显降低结构自振频率、增大振型阻尼比,但对结构振型形状和振型顺序影响不大;在偏低的激励强度和振型幅值条件下进行动力特性测试,结构经历强震后的真实损伤状况无法得到准确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柱双层高架桥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高阶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发三收式桩基声波透射检测技术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奎华 于喆 +2 位作者 项驰轩 吴君涛 邱欣晨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桩基声测管倾斜会使得桩身混凝土超声波波速计算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桩身质量检测结果,为此提出一种一发三收式声波透射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固定各声波接收换能器的间距,根据几何关系,使用检测得到的超声波声时和接收换能器的间距,即可... 桩基声测管倾斜会使得桩身混凝土超声波波速计算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桩身质量检测结果,为此提出一种一发三收式声波透射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固定各声波接收换能器的间距,根据几何关系,使用检测得到的超声波声时和接收换能器的间距,即可计算得到桩身混凝土超声波波速,使其不再依赖于超声波发射端和接收端的间距,也不再需要拟合声测管管身曲线。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接收换能器间距和声测管倾斜程度对检测结果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良好地适应超声波接收换能器间距和声测管倾斜斜率的变化,稳定保持较高的波速计算精度,解决声测管倾斜、偏位时造成的声速计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无损测试 声波透射法 测管弯斜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渡槽排架结构环境激励模态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培英 刘冬梅 +1 位作者 邓昌 汤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63,共8页
为获得渡槽排架结构动力特性,开展渡槽排架单向单输入多输出(SIMO)法、双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法环境激励模态试验,选用增强频域分解法识别纵向、横向、双向模态参数。结果表明,SIMO法纵向模态绝大多数谱峰明显、识别效果较好,纵向模态... 为获得渡槽排架结构动力特性,开展渡槽排架单向单输入多输出(SIMO)法、双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法环境激励模态试验,选用增强频域分解法识别纵向、横向、双向模态参数。结果表明,SIMO法纵向模态绝大多数谱峰明显、识别效果较好,纵向模态比横向模态丰富;MIMO法纵向或以纵向为主的谱峰大多数明显,横向或以横向为主、双向模态除双向第2阶(即横向第1阶)谱峰明显外,其他较小,甚至未能识别;排架柱以弯曲振动为主,纵向低阶、高阶模态横梁分别以平动或转动刚体振动、弯曲振动为主,横向模态横梁为平动或不动刚体振动;两种方法识别出的模态频率误差较小,SIMO法结果更为可靠,尤其是低阶模态。从低阶识别精度、试验工作量及操作便捷性而言,排架结构环境激励模态试验选择单向SIMO法优于双向MIMO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排架结构 模态试验 增强频域分解法 MIMO法 环境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吉民 高向宇 +2 位作者 郭亚楠 王勇强 张凌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13-1721,共9页
为研究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钢结构火电厂主厂房为原型并采用防屈曲支撑作为消能装置,设计了1榀5层的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试件.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机制、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层间变形及防屈曲支撑... 为研究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钢结构火电厂主厂房为原型并采用防屈曲支撑作为消能装置,设计了1榀5层的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试件.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机制、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层间变形及防屈曲支撑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及承载能力.模型试件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0.262,位移延性系数超过3.53,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及延性性能.试验过程中,防屈曲支撑可在较小加载位移时先于主体梁柱进入屈服且塑性耗能特征明显,增加了结构阻尼且耗能稳定,有效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排架 防屈曲支撑 消能减震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柱振动台试验研究Ⅱ:结构地震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凯 李建中 +1 位作者 朱宇 管仲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51,657,共7页
对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柱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结构水平向加速度、位移等反应数据,据此计算了墩底和墩身突变截面的地震弯矩,分析了结构损伤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独柱双层高架桥在水平方向的地震反应主要取决于对应方向前2... 对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柱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结构水平向加速度、位移等反应数据,据此计算了墩底和墩身突变截面的地震弯矩,分析了结构损伤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独柱双层高架桥在水平方向的地震反应主要取决于对应方向前2阶振型贡献;墩柱开裂后,随调幅地震波的次第输入,结构损伤指标随关键自由度最大地震位移增长呈分段线性、梯级上升趋势,并在接近屈服前收敛为常数,此时墩柱截面有效刚度宜根据截面弯矩曲率关系分析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柱双层高架桥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高阶振型 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方后尖浮舱五边形后弯管水槽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猛 吴必军 +1 位作者 伍儒康 陈天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39-3347,共9页
为提高后弯管(BBDB)波浪能的转换效率,对基于新理念和经验研制的前方后三角浮力舱五边形后弯管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一级能量转换实验研究。共考虑约束方式、喷嘴比、链长、吃水深度、模型浮态等因素,设置23种实验工况进行对比。实验中... 为提高后弯管(BBDB)波浪能的转换效率,对基于新理念和经验研制的前方后三角浮力舱五边形后弯管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一级能量转换实验研究。共考虑约束方式、喷嘴比、链长、吃水深度、模型浮态等因素,设置23种实验工况进行对比。实验中测量入射波高、波周期、气室液位和气室内外气压差。实验结果得到,该模型俘获宽度比最高值为121.34%,远优于同样实验条件下前方后圆后弯管模型79.1%的历史文献最高值;并且具有较宽的响应周期,为后弯管在随机波条件下实现高效转换创造条件;在BBDB模型正向波作用自由漂荡运动中,测得最大俘获宽度比为94.73%。模型实验结果与高效空气透平机组的结合,为波浪能的高效、低成本利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模型实验 气动功率 俘获宽度比 振荡水柱 后弯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钢支撑-框排架结构动力模型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向宇 史安琪 +4 位作者 李杨龙 张国伟 王作杰 李振宇 孟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9-749,共11页
为解决钢支撑-钢框排架结构模型计算与试验对比的问题,对该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进行研究,以某大型电力主厂房结构设计和PKPM计算模型为背景,使用SAP2000软件建立原型结构有限元模型。针对这类具有复杂质量和刚度分布特点的结... 为解决钢支撑-钢框排架结构模型计算与试验对比的问题,对该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进行研究,以某大型电力主厂房结构设计和PKPM计算模型为背景,使用SAP2000软件建立原型结构有限元模型。针对这类具有复杂质量和刚度分布特点的结构体系,提出满足结构动力特性一致性要求的振动台试验物理模型设计原则和相关技术措施,完成缩尺结构模型的构造设计、同条件有限元建模分析及物理模型加工制作.通过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模型计算可知,振动台试验模型的前三阶动力特性与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地震波作用下的试验结构模型动力反应和有限元时程分析的结果可相互印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原则是有效的,试验和计算分析结果可相互印证,可为进一步研究结构抗震性能、改进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振动台试验 钢支撑 框排架结构 缩尺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角马达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研制及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砚锋 何保生 +6 位作者 武广瑷 李汉兴 路英杰 周建良 刘书杰 李峰飞 程载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
常规方法调整弯角马达工具面时作业效率低,易发生工具面漂移、托压等复杂情况。基于顶驱和MWD系统研制了一套弯角马达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判断工具面偏移情况并发送指令至顶驱定位系统,实现连续滑动钻进过程中对工具面的实... 常规方法调整弯角马达工具面时作业效率低,易发生工具面漂移、托压等复杂情况。基于顶驱和MWD系统研制了一套弯角马达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判断工具面偏移情况并发送指令至顶驱定位系统,实现连续滑动钻进过程中对工具面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仿真测试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弯角马达工具面动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快速响应及稳定性,滑动钻进时工具面可控制在目标值±1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角马达 工具面 动态控制 顶驱 滑动钻进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