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TNF-α和sICAM-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柴斌英 王海英 华亚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2,243,共3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IE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HIE患儿血清TNF-α和sICAM-1的水平,其中中重度28例,轻...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IE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HIE患儿血清TNF-α和sICAM-1的水平,其中中重度28例,轻度30例,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重度及轻度HIE患儿血清TNF-α和sICAM-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重度HIE患儿与轻度HI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和sICAM-1可能通过缺氧缺血后的免疫功能改变、炎症反应参与HIE患儿的病理过程,血清TNF-α和sICAM-1水平可作为HIE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早期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sICAM-1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葛淑琦 陶欣 +1 位作者 蔡柳洪 张二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水平与血脂、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PCOS患者63例,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A组,30例)和非肥胖组(B组,33例);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水平与血脂、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PCOS患者63例,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A组,30例)和非肥胖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29例,分为非肥胖组20例(C组),肥胖组9例(D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sICAM-1水平,同时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sICAM-1与临床所测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和D组相比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A组高于B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ICAM-1与体质量、BMI、WHR、TG、FINS、HOMA-IR、PCOS患病呈正相关。控制BMI这个影响因素之后对sICAM-1与血糖、血脂代谢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sICAM-1与WHR、TG、PCOS患病呈正相关。PCOS患者血清sICAM-1与体质量、BMI、WHR、TG、HOMA-IR呈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肥胖、向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有明显相关性,因而sICAM-1可能在PCOS的发生及发展以及代谢紊乱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胰岛素抵抗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叶青 韩涛 李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患者61例,其中初发患者29例,缓解期患者21例,复发患者11例;AIH患者共59例,其中初发患者26例,缓解期患者20例,复发患者13例。健康对照50例。血清sICAM-1测定方法为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生物化学酶法测定血清ALT、TBil。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BC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缓解组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AIH患者中,初发组和复发组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均=0.000);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ALT呈正相关(r=0.664,P=0.000;r=0.784,P=0.000);PBC、AIH患者血清sICAM-1与TBil呈正相关(r=0.715,P=0.000;r=0.580,P=0.000)。结论 sICAM-1可能参与PBC、AIH的免疫损伤机制,PBC、AIH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程度与肝损害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动态观察其血清水平的变化,可望在病情活动评估、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粘附分子1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耿玉荣 陈欣欣 任宏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对新疆哈萨克族180例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80例健...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对新疆哈萨克族180例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K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8.455,P=0.004),KK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5.50,P=0.000),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基因型频率KK 0.632、KE 0.250、EE 0.118,小动脉闭塞(SAO)型脑梗死基因型频率KK 0.683、KE 0.192、EE 0.125,两组相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4,P=0.649),LAA组K等位基因频率0.757,E等位基因频率0.243,SAO组K等位基因频率0.779,E等位基因频率0.22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45,P=0.620)。结论 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相关,K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1(icam-1) K469E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附分子在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新涛 吕松岑 +2 位作者 韩竹 孙宇一 闫景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时黏附分子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骨骼肌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缺血组(n=6)、缺血再灌注组(n=30)。分别于缺血期,再灌注1、2、4、8、12h测定白细胞上黏附分子β2...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时黏附分子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骨骼肌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缺血组(n=6)、缺血再灌注组(n=30)。分别于缺血期,再灌注1、2、4、8、12h测定白细胞上黏附分子β2整合素(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骨骼肌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及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随着骨骼肌再灌注的时间的延长,黏附分子的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8~12h表达最多,骨骼肌组织损伤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时程上与黏附分子表达同步。结论黏附分子的表达与骨骼肌I/R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Β2整合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粘附分子及其相关指标检测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诊治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仲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48-950,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1例正常人和6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sICAM-1、IL-8、TNF-α水平。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sICAM-1、IL-8、TNF-α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sICAM-1、IL-8增高呈正相关;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三指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hild-PughC级、B级、A级组及正常对照组,且Child-Pugh分级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sICAM-1、IL-8、TNF-α水平可反映肝硬化肝细胞损害程度和炎症活动性,对其动态观察可对病情作出有价值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8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