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9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beam foundation on soft soil layer with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魏红卫 吴亚中 喻泽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753-1763,共11页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beam stiffness, foundation width and cushion thickness on the beating capacity of beam foundation on underlying weak laminated clay. The comparison ...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beam stiffness, foundation width and cushion thickness on the beating capacity of beam foundation on underlying weak laminated cla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results and results from field test including plate-bearing test and found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shows reasonable agreement.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beam width, length, cross section and cushion thickness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es in subgrade soil decrease greatly with increasing the cushion thickness and width of foundation. However, the foundation settlement and influencing depth of displacement also increase correspondingly under conditions of relatively thinner cushion thickness. For the foundations on underlying weak layer, increasing foundation width merely might be inadequate for improv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appropriate width and cushion thickness depend on the response of subgr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rigid and flexible beams was also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a flexible beam foundation on subgrade is relatively smaller under the same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he flexible beam foundation appears more adaptable to various subgrades. The proposed flexible beam foundation was adopted in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beam width of 2.4 m and cushion thickness of 0.8 m are proposed, and a flexible beam foundation is applied in the optimized design, which is confirmed reasonable by the actu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found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soft soil soil-beam interaction nonlinea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behavior of pile foundations under cyclic axial loads 被引量:5
2
作者 ZHAO Ming-hua HENG Shuai ZHENG Y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906-2913,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the pile foundations' mechanical effect of the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the dynamic load was researched.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de...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the pile foundations' mechanical effect of the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the dynamic load was researched.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deformation property of axial force of pile body, shaft resistance of pile, and cumulative settlement of pile head under vertical cyclic dynamic loads were conclud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of dynamic models, the test results of Poulos(1989) and cumulative settlement model of the single pile under cyclic loads were confirmed.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Fortran language was adopted to introduce the soil attenuation factor,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modules of ABAQU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effect of soil attenuation factor on dynamic property of pile-soil was discuss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 foundation ABAQUS CYCLIC dynamic load numerical simulation PILE-soil interaction SECONDARY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无嵌入摩擦单元及其应用
3
作者 李同录 王海涛 +5 位作者 袁思凡 李颖喆 孙兴来 沈伟 付昱凯 李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5-254,共10页
为了解决Goodman单元法向嵌入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将该单元加入到由土和结构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中,实现了编程计算。以岩土体作为实体弹塑性单元,以斜坡或基坑边坡的支护桩作为梁单元,将土和梁接触处的Goodman 4节点8自... 为了解决Goodman单元法向嵌入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将该单元加入到由土和结构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中,实现了编程计算。以岩土体作为实体弹塑性单元,以斜坡或基坑边坡的支护桩作为梁单元,将土和梁接触处的Goodman 4节点8自由度的无厚度单元概化为4节点6自由度的无嵌入摩擦单元,即将Goodman单元在受压时,两个相邻的法相自由度合二为一,切向自由度仍为两个,该单元相当于切向可以滑动,法向不嵌入也不分离,由此定义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通过构造无嵌入摩擦单元刚度矩阵和组配总刚度矩阵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算法,编制了计算程序。算例分析表明,当Goodman单元法向刚度足够大时,其计算结果与无嵌入摩擦单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无嵌入摩擦单元计算结果是Goodman单元法向刚度不断增大的极限解。无嵌入摩擦单元在算法上避免了法向刚度取值不确定引起的嵌入问题,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严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dman接触单元 无嵌入接触 有限元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上既有石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4
作者 林环周 翁志英 +3 位作者 张静 何佰昭 吴应雄 林文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福建沿海地区现广泛分布着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石结构民宅,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民宅建造于软弱场地之上。目前建筑结构计算时地基通常采用刚性假定,而软土地基上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更严重,因此亟需对此类石结构进行... 福建沿海地区现广泛分布着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石结构民宅,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民宅建造于软弱场地之上。目前建筑结构计算时地基通常采用刚性假定,而软土地基上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更严重,因此亟需对此类石结构进行安全评估。选取一栋典型两层的软土地基石结构(SSI体系),设定地基土体等效剪切波速为147.57m/s,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与刚性地基体系(FIX体系)进行对比,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SSI体系较FIX体系更易于达到极限状态,结构地震易损性增加,概率差值可达40%~46%;基于易损性得出结构性能裕度比进行分析,SSI体系较FIX体系各极限状态下的性能裕度比均降低。研究揭示了坐落于软弱场地上的石结构较刚性地基体系破坏更为严重,成果为石结构的抗震加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结构 软土地基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道路影响的两阶段分析法
5
作者 张坤勇 李俊吉 +2 位作者 张弛 李福东 朱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1,共11页
针对城市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道路沉降开裂问题,基于Winkler理论,将研究对象从一维结构扩展到二维结构.首先,建立道路在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下的计算模型,推导出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其次,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宽长比... 针对城市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道路沉降开裂问题,基于Winkler理论,将研究对象从一维结构扩展到二维结构.首先,建立道路在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下的计算模型,推导出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其次,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宽长比、支护刚度以及坑底以上软土层厚度等因素,给出基坑开挖引起沉降场修正公式和地表最大沉降预测方法;接着,将沉降场代入道路挠曲变形控制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四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上述关于基坑开挖条件下道路计算分析模型进行验证.现场监测数据与理论解、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发现:道路沉降的误差分别为15.0%和8.3%,均在合理范围内,确定本文所提出的基坑开挖条件下道路计算分析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WINKLER地基梁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路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吹填岛礁场地风机地震响应研究
6
作者 蒲武川 田永强 朱泽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4,共11页
吹填珊瑚岛礁是我国南海疆域的重要陆地屏障,风机作为岛礁场地的供电设施,确保其地震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珊瑚砂的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沉积物有明显区别,珊瑚砂土与风机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潜在因素之一,但目... 吹填珊瑚岛礁是我国南海疆域的重要陆地屏障,风机作为岛礁场地的供电设施,确保其地震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珊瑚砂的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沉积物有明显区别,珊瑚砂土与风机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潜在因素之一,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采用Matasovic本构模型开发珊瑚砂的动力非线性本构,建立局部成层的三维吹填岛礁场地和NREL 5MW风机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设计刚性基础风机模型和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Interaction,SSI)的风机-基础-地基整体模型,按持续时间和卓越频率选取四条代表性地震动,基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风机的动力响应。计算分析表明:包含显著高频分量的地震动引起的吹填岛礁自由场的加速度响应更为显著,短持时的近断层地震动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平均为3.8,长持时的远断层地震动的平均放大系数为1.7;珊瑚岛礁和风机基础之间的SSI效应会增大风机的动力响应,在设防地震作用下,考虑SSI效应的塔筒位移最大增加0.24倍,应力增大0.87倍,剪力增大1.54倍,弯矩增大0.45倍,轴力增大0.23倍。吹填岛礁场地的风机地震响应分析应考虑SSI效应,以实现更可靠的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吹填岛礁 风机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场地地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桩式海上风机基频计算方法及参数分析
7
作者 余云燕 候浩胜 孔嘉乐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8,共8页
海上风机结构体系属于动力敏感型结构,参数变化易对系统基频产生影响。系统基频是海上风机结构与基础设计的关键,精确计算系统基频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水体附加质量和塔筒变截... 海上风机结构体系属于动力敏感型结构,参数变化易对系统基频产生影响。系统基频是海上风机结构与基础设计的关键,精确计算系统基频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文章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水体附加质量和塔筒变截面特性,采用回传射线矩阵法建立单桩式海上风机系统横向基频计算方法。利用实际工程验证该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并对系统基频偏移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桩-土相互作用、水体附加质量和塔筒变截面特性对系统基频影响显著;系统基频对参数的敏感性为:桩基埋深>桩径>地基土模量>上部质量>海水深度>桩基壁厚;桩基埋深、桩径、地基土模量和桩基壁厚存在临界值,超过该值后参数变化对系统基频基本无影响。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系统基频偏移因素影响规律,可为风机的结构和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机 单桩基础 自振频率 水-桩-土相互作用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根根系生长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孔隙演变的影响
8
作者 张靖 冉义国 +3 位作者 马东豪 陈琳 吴英博 黄平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8,共15页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生态绿化、固土护坡、植被重建和水土保持的常用草本植物,其发达的根系网络和独特的生长特性对于土壤孔隙的形成和空间重组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其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作用,根...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生态绿化、固土护坡、植被重建和水土保持的常用草本植物,其发达的根系网络和独特的生长特性对于土壤孔隙的形成和空间重组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其根系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作用,根系生长过程对土壤孔隙的动态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选取狗牙根为模式植物,西南山地丘陵区典型紫色土和黄壤为培养基质,设置紫色土单种(G)、紫色土空白(CK)、黄壤单种(YG)和黄壤空白(YCK)4种不同处理。利用微根窗技术连续采集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剖面图像,通过优化的根系提取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量化不同时期的狗牙根根系性状和土壤孔隙结构参数,结合统计分析,探究狗牙根根系生长动态及其对土壤孔隙结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狗牙根在紫色土和黄壤中均呈生长状态,其根系生长速率在不同土壤类型间表现为:紫色土>黄壤,紫色土狗牙根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是黄壤培养条件下的近3倍;(2)与未种植植物的CK和YCK相比,狗牙根的生长显著降低了紫色土和黄壤的孔隙数目、孔隙度和孔隙分形维数,并且根系对土壤孔隙的降低作用随根系生长不断增强;(3)冗余分析表明,根系累计解释了40.60%的土壤孔隙结构变异,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是降低土壤孔隙结构参数的关键根系性状。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的微根窗技术实现了植物根系和土壤孔隙的定点连续观测,发现狗牙根在生长期间显著降低了孔隙数目等参数,这为根–孔交互作用的原位、无损、动态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撑,也为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性状 土壤孔隙结构 微根窗技术 根–孔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爆炸成坑对竖井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9
作者 赵凤奎 管龙华 +3 位作者 张德志 卢强 朱斌 汪玉冰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44,共9页
为研究发生在竖井结构近区浅埋爆炸成坑效应,依托浙江大学ZJU-400土工离心机开展了3组竖井结构受侧向浅埋爆炸作用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砂土抛掷成坑过程、结构内壁加速度和外壁应变响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相比自由场中爆炸,发生在... 为研究发生在竖井结构近区浅埋爆炸成坑效应,依托浙江大学ZJU-400土工离心机开展了3组竖井结构受侧向浅埋爆炸作用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砂土抛掷成坑过程、结构内壁加速度和外壁应变响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相比自由场中爆炸,发生在竖井结构近区的浅埋爆炸,若最大瞬态爆腔未与结构发生接触,结构物的存在将对爆腔膨胀产生约束作用并造成弹坑体积发生缩减;若瞬态爆腔膨胀至竖井边壁,由于爆轰气体与竖井间的碰撞挤压作用,表观弹坑将呈现出不对称性且弹坑体积也将得到增大;随着爆源至结构距离的增加或爆源埋深的减小,结构对弹坑形成的影响逐渐减弱。爆炸成坑对结构动态响应影响显著,相比埋深较大的结构部分,接近或暴露于弹坑范围内的结构部分在受到爆炸冲击时振动响应更为强烈,同时也易产生更大的变形损伤。本研究可为竖井结构的抗爆设计提供依据,也可为后续此类结构在爆炸荷载冲击下的相关性能指标和毁伤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结构 爆炸成坑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弹簧约束作用的矩形单跨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简化分析研究
10
作者 刘洪涛 胡炳麟 +2 位作者 韩润波 许成顺 杜修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了弥补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体系静力推覆试验方法耗资、耗时、试验现象不易观察等缺点,结合地下结构反应位移法基本原理,基于弹性弹簧仅代表加载过程某一特殊时刻的状态,无法表述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为了弥补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体系静力推覆试验方法耗资、耗时、试验现象不易观察等缺点,结合地下结构反应位移法基本原理,基于弹性弹簧仅代表加载过程某一特殊时刻的状态,无法表述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对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弹簧代替周围约束土体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静力推覆分析方法。以某单跨地下结构为例,开展土-地下结构模型的Pushover分析,基于非线性弹簧-地下结构体系,分析了轴压比、弹簧与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关键断面弯矩能力曲线,结果表明弹簧-地下结构体系静力推覆模型可应用于地下结构抗震研究中,在层间位移角达到1/200前,线性弹簧模型与非线性弹簧模型均有较高的精度,层间位移角超过1/200后,非线性弹簧模型的精度明显高于线性弹簧模型。非线性弹簧-地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简化分析方法为研究地下结构复杂的受力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弹簧-地下结构体系 土-结构相互作用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实模态近似解耦及地震响应分析
11
作者 王昌盛 林建好 +1 位作者 杨艳 徐家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0,共7页
针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存在耦合模态阻尼矩阵在实数域内无法精确解耦的问题。首先采用强迫解耦法对非经典阻尼矩阵进行解耦,然后分析强迫解耦法造成的误差,提出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求解,同时结合Laplace变换... 针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存在耦合模态阻尼矩阵在实数域内无法精确解耦的问题。首先采用强迫解耦法对非经典阻尼矩阵进行解耦,然后分析强迫解耦法造成的误差,提出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求解,同时结合Laplace变换将体系响应用系列标准振子的位移和速度的线性组合来表示。通过算例分析可知,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求得的结构地震响应与精确复模态法求得的结果吻合较好,其精度高于强迫解耦法。尤其在分析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上部结构动力响应时,其优势更为凸出。所提的实模态近似解耦法精度较高、避免了复数域内运算且工程意义便于理解,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具有非经典阻尼特性的结构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非经典阻尼 实模态近似解耦法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桩-土-结构Miranda模型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忻良 李博强 老浩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7,共6页
采用ANSYS软件分别就刚性地基假定下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还提取了相互作用模型基底处的加速度耦合项,与原地震... 采用ANSYS软件分别就刚性地基假定下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还提取了相互作用模型基底处的加速度耦合项,与原地震波叠加,形成修正地震波,将修正地震波输入到以刚性地基为假定的上部结构中以考虑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为减小结构抗震计算规模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心大厦 Miranda模型 土-结构相互作用 修正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龙骨仿生结构的风力机塔架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唐宏铭 闫阳天 +2 位作者 岳敏楠 缪维跑 李春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8-536,共9页
为改进海上风力机在风浪载荷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提出了新型类龙骨仿生内肋塔架。通过考虑湍流风、波浪载荷和非线性土-构耦合作用的有限元方法模拟塔架动态响应和屈曲特性。结果表明:在风浪载荷作用下,相较于传统塔架,仿生塔架塔顶位... 为改进海上风力机在风浪载荷下的动力学响应特性,提出了新型类龙骨仿生内肋塔架。通过考虑湍流风、波浪载荷和非线性土-构耦合作用的有限元方法模拟塔架动态响应和屈曲特性。结果表明:在风浪载荷作用下,相较于传统塔架,仿生塔架塔顶位移较小,可有效抑制风浪载荷的影响,且应力分布更加合理,高刚度内肋结构可保证塔架的稳定性,但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局部应力增加;相较于传统塔架,仿生塔架屈曲模态位移相对较小,表明仿生塔架可有效提升塔架的抗失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仿生结构 动力学响应 土-构耦合 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基条件下铅基堆悬挂储液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14
作者 尹训强 黄华 +1 位作者 徐舒桐 李建波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1-788,共8页
鉴于铅基反应堆储液结构的特殊性,考虑不同地基条件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是对其进行抗震适应性分析的关键。以某铅基反应堆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耗散散射波波动能量,并结合用户可编程功能(UPFs)的二次开发特点,基于ANSYS... 鉴于铅基反应堆储液结构的特殊性,考虑不同地基条件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是对其进行抗震适应性分析的关键。以某铅基反应堆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耗散散射波波动能量,并结合用户可编程功能(UPFs)的二次开发特点,基于ANSYS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铅基堆悬挂储液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开展在不同地基条件下,反应堆储液结构的地震响应变化规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软质地基对堆内液体晃动波高有明显地放大,加速度响应在水平向和竖向受地基类型的影响较显著,而总体位移的变化趋势及幅值变化均不大。研究成果可为铅基反应堆的抗震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 流-固耦合 不同地基条件 铅基反应堆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的输电塔线体系抗边坡变形能力研究
15
作者 李成 陈树平 +3 位作者 王彦海 牛晓雷 吴峰 周冬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探究边坡变形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威胁,以某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塔线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考虑边坡变形区域与铁塔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边... 为探究边坡变形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威胁,以某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塔线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考虑边坡变形区域与铁塔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边坡变形角度的影响,探究塔线体系受力特性对边坡变形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当铁塔分别位于边坡变形体以外上方、下方和边坡变形体内部时,上部塔线体系的失效方式和抗变形能力有显著差异;且随着边坡变形角度的增大,与水平边坡变形相比,塔线体系抗变形能力会下降25%~50%;当铁塔位于边坡变形体以外下方时,塔线体系抗变形能力下降最严重,下降幅度在33%~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线体系 土-结构相互作用(SSI) 边坡变形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顶超载下原状软土基坑边坡的损伤演化过程
16
作者 程乾 叶超 +1 位作者 孙红 唐雪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共6页
为了探究坡顶荷载作用下原状软土基坑边坡的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构建大尺寸原状软土模型,结合位移、图像及应力联合监测系统开展原状软土基坑边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天然软土基坑边坡的变形过程受软土天然结构的影响。当坡顶荷载较小时,... 为了探究坡顶荷载作用下原状软土基坑边坡的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构建大尺寸原状软土模型,结合位移、图像及应力联合监测系统开展原状软土基坑边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天然软土基坑边坡的变形过程受软土天然结构的影响。当坡顶荷载较小时,原状软土天然结构轻微变化,边坡位移不明显;随着坡顶荷载的增加,软土天然结构出现损伤并加速发展,边坡位移显著增大。当坡顶超载时,原状软土基坑边坡的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压缩变形、损伤开始、损伤发展和整体破坏4个典型阶段。最后,基于坡顶沉降提出了各阶段临界荷载界限值的判定方法,确定原状软土基坑边坡的损伤门槛值为25.2 kPa,损伤开始阶段与损伤发展阶段的界限值为37.7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边坡 原状软土 天然结构 损伤 演化过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7
作者 邬泽 卢广 +1 位作者 庄海洋 唐柏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地下车站附带上部结构、单建地下车站结构、单建地上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及其损伤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相比单建地下车站结构,由于受上部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水平侧向力及其层间位移角均显著增大,且顶、底板地震损伤面积及程度明显加剧;相比单建地上结构,由于受地下车站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上部结构的变形协调性显著降低,其地震损伤较单建地上结构严重,尤其在中柱与二层楼板连接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层拓建的科学设计、防震减灾提供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增建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力式桩坝水平承载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帅勇 赵荥 +3 位作者 张文皎 王仲梅 王丽梅 吕鸣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4-209,共6页
为探究不同筒基结构尺寸对吸力式桩坝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利用位移加载控制方法,在保持吸力式桩坝各相关参数一致的条件下,系统探究不同筒基结构尺寸(长度L、宽度B、高度H)及迎流角度α对吸力式桩坝水平承... 为探究不同筒基结构尺寸对吸力式桩坝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利用位移加载控制方法,在保持吸力式桩坝各相关参数一致的条件下,系统探究不同筒基结构尺寸(长度L、宽度B、高度H)及迎流角度α对吸力式桩坝水平承载性能、破坏模式及土压力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筒基尺寸变化对水平承载性能呈正向增长趋势,当长度、宽度、高度分别增至14、7、8 m时,极限水平承载力较标准组工况分别最大提升14%、7.3%和16.4%,主要是由于筒-土接触面积增大及抗倾覆摩阻力增强;加载角度显著影响塑性变形区分布与水平承载性能,迎流角度为45°和60°时塑性区扩展最广,水平承载力达到峰值,而90°方向因筒土接触面积减少,导致吸力式桩坝的水平承载力降低;土压力曲线呈现非对称特征分布,坝前内壁与坝后外壁土压力随埋深先增后减,坝前外壁及坝后内壁土压力沿埋深在转动点以上近似呈线性分布,转动点以下迅速增大,增加筒基宽度B与高度H显著提升被动区土压力值,增加筒基长度L则对土压力影响较小。本研究量化了筒基结构参数与水平承载性能的关联规律,为吸力式桩坝的优化设计及抗倾覆稳定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式桩坝 筒基结构尺寸 承载特性 土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S的地下粮仓减振理论模型及动力响应分析
19
作者 杨恒 马建军 +2 位作者 王超圣 候超 崔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159,共9页
地下粮仓具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抵抗外部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为研究地下粮仓结构与土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征,以装配式地下粮仓结构中钢桩为研究对象,利用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理论,将地下粮仓周围简化为非线性Wink... 地下粮仓具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和抵抗外部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为研究地下粮仓结构与土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征,以装配式地下粮仓结构中钢桩为研究对象,利用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理论,将地下粮仓周围简化为非线性Winkler地基,钢桩简化为简支的Euler-Bernoulli梁。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梁-土系统的运动方程;引入地基反力系数,描述土体的非线性刚度;利用增量谐波平衡法,求得运动方程的半解析解,并与数值解对比验证。与不考虑NES效应的结果对比,分析阻尼、质量比和地基反力系数等参数对结构在简谐激励下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不同参数条件下土场对结构振动响应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选取合理的阻尼、质量比和地基反力系数等参数时,弹性土体能在宽频带范围内减小结构稳态振动能量,显著降低结构共振能量峰和响应幅值;在经分析所得到的最优参数条件下,振动能量衰减率达99.39%。研究成果进一步阐释了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减振吸能作用,并为基于NES理论的地下粮仓减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粮仓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非线性能量阱(NES) 改进Winkler模型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进展综述
20
作者 马星宇 王兰民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8,共23页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评估,区域尺度的地震滑坡评价及应用;隧道与地下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液化场地的地下结构;岩土隔震;面向结构保护和基于抗震超材料的创新地基相互作用概念;浅基础抗震设计中的挑战;面向建筑物和桥梁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与韧性应用;地震输入、场地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与对其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抗液化结构;场地响应谱分析的实践、知识和技术的现状与讨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岩土地震工程;土体非线性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观测与预测等。以期与读者全方位分享本届盛会该领域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岩土地震工程 场地响应 液化 土结相互作用 土工合成材料 土体非线性 地震滑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