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principles of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rock support and surrounding rock in rockburst roadways
1
作者 Lianpeng Dai Dingjie Feng +4 位作者 Yishan Pan Aiwen Wang Ying Ma Yonghui Xiao Jianzhuo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5年第1期41-55,共15页
Rockbursts, which mainly affect mining roadways, are dynamic disasters arising from the surrounding rock under high stress.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pports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necessary for effe... Rockbursts, which mainly affect mining roadways, are dynamic disasters arising from the surrounding rock under high stress.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pports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necessary for effective rockburst control. In this study, the squeezing behavior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analyzed in rockburst roadways, and a mechanical model of rockbursts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dynamic support stress, thus deriving formulas and provi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for describ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pport and surrounding rock. Design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of supports for rockburst control a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when the geostress magnitude exceeds a critical value can it drive the formation of rockburst condition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vergence response and rockburst occurrence around roadways are geostress, rock brittleness,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roadway excavation size. Roadway support devices can play a role in controlling rockburst by suppressing the squeezing evolu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owards instability points of rockburst. Further, the higher the strength and the longer the impact stroke of support devices with constant resistance, the more easily multiple balance points can be formed with the surrounding rock to control rockburst occurrence. Supports with long impact stroke allow adaptation to varying geostress levels around the roadway, aiding in rockburst control. The results offer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designing support systems for rockburst-prone roadways. The design criterion of supports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convergence curv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squeezing deformation curve of the support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oadway rockBURST Dynamic interaction rock support surrounding rock rockburst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Harnessing of Roadway with Badly Damaged Surrounding Rock
2
作者 吕家立 颜志平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8年第1期38-44,共7页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rain softening character of rock, and the de formation feature of roadway with badly damaged surrounding rock and adopting the ideal elastoplastic softening model, derives the formula for ca...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rain softening character of rock, and the de formation feature of roadway with badly damaged surrounding rock and adopting the ideal elastoplastic softening model, derives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supporting resistance for the roadwa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ntrolling the rheid speed of the rock in the plastic softening area is critical and that the combined supporting, i. e. combining surrounding rock internal rein forcement with external supporting f is the reasonahle supporting to this kiud of roadway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re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for harnessing the roadway with badly damaged surrounding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WAY with badly damaged surrounding rock IDEAL ELASTOPLASTIC SOFTENING model internal reinforcement external supporting boundary structure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隧洞工程开挖围岩应力分布与支护结构施工安全技术优化
3
作者 潘军海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4期78-83,共6页
引水隧洞工程在水资源调配和防洪抗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施工面临围岩应力分布不均和支护结构安全性不足的挑战。研究以奉化区柏坑水库为例,分析围岩的应力分布特征,并提出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案。结果显示,选用管径42mm... 引水隧洞工程在水资源调配和防洪抗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施工面临围岩应力分布不均和支护结构安全性不足的挑战。研究以奉化区柏坑水库为例,分析围岩的应力分布特征,并提出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案。结果显示,选用管径42mm、管长6m的小导管,能够显著减少隧洞施工中的拱顶沉降,从而提高施工安全性。优化后的支护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能有效降低工程风险,可为引水隧洞的安全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 应力分布 支护结构 施工技术 隧洞工程 柏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巷道超前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研究
4
作者 任文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4期151-153,共3页
针对综掘巷道超前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关键问题,阐述了超前支架结构及设计原理,探讨了围岩力学特性与支护需求。深入分析了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评估支架结构的优化方案和围岩稳定性,总结了支护效果。最后,提出了针对施工安... 针对综掘巷道超前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关键问题,阐述了超前支架结构及设计原理,探讨了围岩力学特性与支护需求。深入分析了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评估支架结构的优化方案和围岩稳定性,总结了支护效果。最后,提出了针对施工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建议。研究为综掘巷道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巷道 超前支架 围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护弱结构条件下巷道不均匀控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秦兴林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为研究支护弱结构条件下巷道不均匀控制锚杆支护技术,解决软弱厚顶板巷道的围岩稳定控制问题,以沁水煤田东北部乐安煤业集中回风巷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研究和井下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支护弱结构条件下的不均匀支护技术体系,有效改善... 为研究支护弱结构条件下巷道不均匀控制锚杆支护技术,解决软弱厚顶板巷道的围岩稳定控制问题,以沁水煤田东北部乐安煤业集中回风巷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研究和井下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支护弱结构条件下的不均匀支护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了支护弱结构体的力学性能与局部围岩应力状态;提出采用左旋螺纹钢高性能的杆体、高强度托板的成套锚杆进行支护的方法,并对锚杆、锚固剂、锚索和“三径”参数进行了选型。井下观测结果表明:采用不均匀支护后顶板较稳定,观测站距离掘进头20~30 m时两帮移近量趋于缓和,2#侧面最大移近量100 mm左右,且左帮移近量略大于右帮移近量;观测站距离掘进头25~40 m时顶底板移近量趋于缓和,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均值为33 mm,顶板下沉量大于底鼓量;顶板离层变化方面,顶板锚杆锚固区内、外离层值均小于10 mm,岩层下沉量不大且相加值小。实践表明,针对乐安煤矿软弱厚顶板巷道提出的不均匀支护体系及支护方法,有效解决了该矿巷道围岩稳定控制问题的同时,为支护弱结构条件下巷道不均匀控制锚杆支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护弱结构 不均匀控制 数据观测 围岩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断面双线隧道CRD工法受力变形特性分析
6
作者 张立锐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大断面双洞隧道的建设成为关注焦点。该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特大断面双洞隧道采用CRD工法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右洞隧道后行开挖对左洞围岩产生二次扰动和位移叠...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大断面双洞隧道的建设成为关注焦点。该文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特大断面双洞隧道采用CRD工法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右洞隧道后行开挖对左洞围岩产生二次扰动和位移叠加,导致围岩沉降量和影响范围增大;同时,右洞开挖会影响左洞拱腰区域水平应力和拱腰扩张值,以及拱肩区域水平应力和拱肩收敛值。在先行洞开挖过程中,后行洞开挖释放地下应力,影响先行洞的支撑结构。研究结果对特大断面双洞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隧道 CRD工法 数值模拟 围岩位移 支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与锚喷U型钢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庆彬 宋子鸣 +4 位作者 刘滨 黄炳香 浦海 王从凯 辛学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6,共14页
收敛-约束法(特性曲线法)是将理论解析、现场实测、工程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方法,是目前分析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关系及开展支护优化设计的常用方法。基于收敛-约束法的基本原理,总结给出了经典的支护特征与支护结构变形方程... 收敛-约束法(特性曲线法)是将理论解析、现场实测、工程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方法,是目前分析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关系及开展支护优化设计的常用方法。基于收敛-约束法的基本原理,总结给出了经典的支护特征与支护结构变形方程,理论计算获得了喷射混凝土、锚杆(索)、U型钢支架等支护结构的支护特征曲线,分析了支护结构的几何尺寸(直径、长度)、间排距、材料强度等参数对支护压力的影响特征;随着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强度等级的增加,喷射混凝土提供的支护刚度和支护压力逐渐增大;随着锚杆(索)直径、长度、杆体材料强度的增加及间排距的减小,锚杆的支护压力显著增加;U型钢支架的排距越小及材料强度越大,其提供的支护压力越大。采用FLAC^(3D)内嵌的莫尔库伦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建立了考虑岩石峰后应变软化与扩容特性的深部软岩巷道数值分析模型,计算获得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巷道纵剖面变形曲线、围岩特征曲线,分析了锚喷、锚杆(索)喷、锚喷U型钢等3种联合支护技术对深部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的适用性,验证了锚喷U型钢联合支护技术应用于深部巷道支护工程的可行性。考虑岩石峰后应变软化与扩容特性的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和经典的莫尔库伦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相差较大,采用莫尔库伦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保守,支护结构提供的支护压力无法满足深部巷道稳定性控制要求,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较大甚至会发生冒顶、片帮等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收敛-约束法 围岩-支护相互作用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支卸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化敏 王文强 +1 位作者 王祖洸 孙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形成浅部连续承载结构;锚索主要作用于深部处于三向受力状态的稳定煤体,形成更大范围的连续稳定承载结构;进一步明确了锚杆、锚索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以高预紧力、高强“锚-网-索”支护为基础,以坚硬顶板井下磨料水射流切顶卸压、巷帮大直径钻孔卸压、底板卸压槽卸压为辅的“支卸协同”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700 mm,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支卸协同 双层连续承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斜构造区特厚煤层开采覆岩结构稳定性及突水压架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怀东 刘长友 +2 位作者 杨培举 王晨鸿 杨敬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5-3758,共14页
针对陕西省永陇矿区褶曲构造带突水压架事故频发问题,以陕西省郭家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物理实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导致工作面突水压架的主要含水层,得出了向斜构造区煤层开采覆岩破断失稳特征,建立了考虑承压水作用... 针对陕西省永陇矿区褶曲构造带突水压架事故频发问题,以陕西省郭家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物理实验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导致工作面突水压架的主要含水层,得出了向斜构造区煤层开采覆岩破断失稳特征,建立了考虑承压水作用的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推导了工作面突水压架的临界水压力,揭示了向斜构造区突水压架机理。研究表明:①1303、1304、1308等已开采工作面在向斜轴部区域均发生过突水压架事故,宜君组岩层是导致工作面突水事故的主要含水层,煤层之上102.5 m处厚度为28.53 m的中粒砂岩为隔水关键层。隔水关键层断裂后,其上部100.51 m载荷层同步破断,导水裂隙带导通宜君组含水层。②在向斜构造区俯采阶段,顶板覆岩具有多层亚关键层并形成多离层区。向斜轴部岩层破断角竖直发育,顶板破坏程度最高,压架风险最大。③顶板突水致使覆岩结构失稳是导致压架事故发生的关键。承压水对顶板岩层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了覆岩载荷传递的连续性,降低了组合亚关键层的承载能力;构成了组合亚关键层的附加载荷。④防止突水压架所需的支护阻力随承压水压力的增大而加速增加,工作面发生突水压架事故的临界承压水压力为0.98 MPa。控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降低宜君组承压水压力是保证工作面不发生压架事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压架 向斜构造 相似材料模拟 覆岩结构 支架围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收敛——约束法的剪胀——软化型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浩 刘文学 +2 位作者 周书东 张光雄 刘红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3,共9页
目前的隧道围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未能很好地同时考虑围岩剪胀及软化特性和中间主应力的共同影响。首先介绍了考虑岩石剪胀及软化效应的隧道围岩力学模型及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广义SMP强度准则。而后,根据收敛—约束法中隧道纵向变形曲线、... 目前的隧道围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未能很好地同时考虑围岩剪胀及软化特性和中间主应力的共同影响。首先介绍了考虑岩石剪胀及软化效应的隧道围岩力学模型及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广义SMP强度准则。而后,根据收敛—约束法中隧道纵向变形曲线、围岩特征曲线、支护特征曲线的相互关系,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隧道围岩剪胀及软化特性和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并验证了其合理性。最后,采用敏感性分析分别探讨了地应力参数、支护结构参数和岩石参数对围岩最终位移、支护结构最终支护力及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应力的增加将导致围岩变形及塑性区增大,所需支护力增加。中间主应力系数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应予以考虑;支护结构弹性模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支护力,并大幅度减少围岩和支护结构变形;岩石弹性模量及临界软化系数的增加可以降低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剪胀及软化 广义SMP强度准则 中间主应力 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覆岩破断特征的极薄煤层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应山 王森 +3 位作者 张连东 王永安 李培煊 李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延安子长矿区极薄煤层分布广泛,因赋存煤炭为稀缺配焦煤,回采价值较高,但该矿区未有过开采极薄煤层的先例,开采过程中面临支架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且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以禾草沟二号煤矿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数值... 延安子长矿区极薄煤层分布广泛,因赋存煤炭为稀缺配焦煤,回采价值较高,但该矿区未有过开采极薄煤层的先例,开采过程中面临支架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且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以禾草沟二号煤矿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研究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覆岩结构破断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建立了采场顶板岩梁断裂前后力学解析模型,获得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直接顶周期破断距,确定了合理支架工作阻力。结果表明:极薄煤层工作面开采初期顶板垮落后会较快的对上覆岩层形成支撑,至顶板极限跨距后,直接顶与基本顶周期破断,且基本顶破断位置位于直接顶破断线前方,两者间存在离层空间,共同回转下沉;工作面液压支架主要受直接顶回转载荷作用,其作用载荷为3 980.89 kN,确定支架选型为ZZ4000/6.5/13D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现场应用后,可以有效发挥支架支护性能,满足采场围岩控制要求。研究成果为国内极薄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煤层 综采工作面 顶板结构演化 支架-围岩作用 支架工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佑林 吴旭坤 +5 位作者 周波 郑伟 吴少康 周泽 陈志松 张际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8,共15页
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可锚性差、受强动压和强构造应力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现场调研并归纳分析了3种典型煤矿巷道围岩大变形和围岩控制难题;在分析现有支护技术和理论基础上,提出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思路和再造方法。以... 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可锚性差、受强动压和强构造应力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现场调研并归纳分析了3种典型煤矿巷道围岩大变形和围岩控制难题;在分析现有支护技术和理论基础上,提出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思路和再造方法。以贵州龙宝煤矿11205运输下山为工程背景,分析其变形破坏原因,结合实际设计出对破碎围岩进行置换加卸压的联合支护方法,理论上建立巷旁充填墙承载力学模型,分析了巷旁充填墙的承载强度,确定了巷旁充填墙的强度与巷道围岩的可适性及有效性。结合FLAC^(3D)数值模拟与Python脚本编程语言,实现飞蛾火焰优化算法,确定最优的破碎围岩巷道的置换参数(墙体厚度和卸压区宽度)。研发了高强度高韧性充填支护新材料。通过对软弱墙体进行置换再造,让巷道顶板、充填体和底板重新构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井下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巷道软弱岩体进行置换再造后,巷道顶板、充填体和底板所构成的新结构可实现整体承载,充分发挥了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能力,围岩变形趋于平稳,收敛速率基本都小于0.2 mm/d,无明显变形,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工程实践监测较为吻合,表明巷旁充填置换支护方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控制有较好的效果。最后,对深入研究再造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围岩 难支护巷道 高强度承载结构 承载强度 飞蛾火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注浆在巷道掘进过断层破碎带围岩控制中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晓刚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289-292,共4页
为确保双柳煤矿5301回风巷安全高效掘进通过BF36断层,以及断层影响范围内巷道围岩稳定,提出采用“超前注浆+锚网索梁”组合方式控制围岩。通过超前注浆提高断层破碎带围岩整体稳定性,并为巷道掘进创造良好条件;采用锚网索梁方式为围岩... 为确保双柳煤矿5301回风巷安全高效掘进通过BF36断层,以及断层影响范围内巷道围岩稳定,提出采用“超前注浆+锚网索梁”组合方式控制围岩。通过超前注浆提高断层破碎带围岩整体稳定性,并为巷道掘进创造良好条件;采用锚网索梁方式为围岩提供较大的支护作用力,确保围岩稳定。工程应用后,回风巷在断层破碎带内掘进期间未出现漏顶、冒顶、片帮等问题,在断层影响范围内,巷道顶底板、巷帮变形量分别为52、53mm,围岩变形量整体较小,使回风巷安全掘进及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超前注浆 断层破碎带 地质构造 围岩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构造应力巷道高预紧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乔 景小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3-326,共4页
本文以新疆潞新二矿强构造应力巷道为背景,针对E4205下顺槽巷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对高预紧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测得最大水平主应力σ^(H)为13.33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σ^(h)为7.... 本文以新疆潞新二矿强构造应力巷道为背景,针对E4205下顺槽巷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对高预紧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测得最大水平主应力σ^(H)为13.33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σ^(h)为7.05 MPa,垂直主应力σv为7.62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北偏西47.0°;其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两种预紧力等级下锚杆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高预紧力锚杆支护产生的应力值更大,形成的有效压应力区范围更广;最后,针对强构造应力地层巷道,提出了“高预紧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通过监测,对比分析了采用高预紧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应用前后巷道围岩的变形,发现高预紧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能有效控制该类巷道的变形,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高预紧力 巷道围岩 支护技术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变形巷道限阻耗能型支护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群 余国锋 +2 位作者 仇文革 陈昊喆 刘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为了解决深部煤矿开采过程中所遇到的“高地应力、大变形、支护结构破坏”等问题,以朱集东矿东部辅助轨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规律;依据围岩耗能支护理念,设计出控制巷道围岩能量... 为了解决深部煤矿开采过程中所遇到的“高地应力、大变形、支护结构破坏”等问题,以朱集东矿东部辅助轨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规律;依据围岩耗能支护理念,设计出控制巷道围岩能量释放与变形的“限制支护阻力阻尼器”(简称“限阻器”);通过数值分析与室内静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得到限阻器试件的性能指标与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验证限阻器的工作性能;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巷道常规支护与限阻耗能支护形式的变形与受力情况,验证巷道限阻耗能型支护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限阻器的试验压缩量均达到了80%以上,具有较大的变形行程,在保证初期支护发生较大变形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围岩压力、耗散围岩能量的目的。限阻耗能支护较巷道常规支护最大主应力值分别降低51.2%、89.8%,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软岩巷道 数值模拟 围岩耗能支护 限阻耗能型支护 限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法隧道改扩建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晓林 伍圣华 +4 位作者 曾祥泽 宋建 向程彬 黄震 胡冲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2期76-83,共8页
为确保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桂林至柳州段大端隧道改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从单次开挖土体体积、扩建开挖掘进深度、有无锚杆作用、有无超前小导管注浆这几个方面对隧道扩建模型进行研究,总结了不同扩建方... 为确保G72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广西桂林至柳州段大端隧道改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从单次开挖土体体积、扩建开挖掘进深度、有无锚杆作用、有无超前小导管注浆这几个方面对隧道扩建模型进行研究,总结了不同扩建方案时围岩稳定性、衬砌内力、隧道扩建塑性区范围的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步距的增加,扩建隧道周围土体各方向最大位移增大明显,减小单次开挖体积、设置锚杆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对减小围岩位移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锚杆对衬砌轴力影响较小,超前小导管注浆使衬砌内轴力显著增大,锚杆及小导管注浆支护对衬砌结构弯矩影响相较于轴力和剪力小;对比6种不同工况时塑性区范围并结合施工速度、经济效益、支护效果3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原设计方案为最优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改扩建 围岩稳定性 支护结构 围岩塑性区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断层构造区巷道冲击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飞 李明利 +1 位作者 武轶凡 蔡东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3,共9页
断层构造区静动载应力耦合作用加剧了井下断层区围岩冲击危险性,断层构造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冲击动载响应特征存在显著特殊性。目前对于断层构造区的冲击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面采场附近,但对于断层构造区巷道冲击破坏鲜有研究。以... 断层构造区静动载应力耦合作用加剧了井下断层区围岩冲击危险性,断层构造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冲击动载响应特征存在显著特殊性。目前对于断层构造区的冲击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面采场附近,但对于断层构造区巷道冲击破坏鲜有研究。以陕西某矿深埋高应力断层构造区巷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断层构造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特征:①断层面存在明显应力阻隔效应,正断层附近存在上盘应力集中区和下盘应力降低区2个特殊应力区。巷道由于断层面影响,巷帮静载集中应力呈现非对称分布特征,远离断层面侧应力集中程度大于靠近断层面侧,该侧巷道围岩冲击破坏危险程度增大。②断层面对于应力波传递产生明显阻隔作用,正断层上盘动载响应大于下盘动载响应,由于巷道两帮应力非对称分布特征,右帮动载响应明显大于左帮。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断层构造区巷道围岩“卸(大直径钻孔卸压)−支(梯次加固成层式吸能防冲支护)”协同防冲控制技术,工程试验结果表明:①巷道围岩采取“卸−支”协同防冲处理措施后,巷道两帮应力集中区往围岩深部转移3~5 m,应力峰值降低18.5%~20.3%,巷道帮部围岩应力集中程度显著降低。②采用“卸−支”协同防冲处理措施前,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分别为856,334,325,567 mm,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采用“卸−支”协同防冲处理措施后,巷道围岩变形量降低35.69%~62.03%,巷道围岩稳定性增强。③钻孔煤粉量显著低于临界粉煤量,巷道围岩动力显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断层构造区 冲击地压 断层面 巷道围岩 巷道防冲 大直径钻孔卸压 梯次加固成层式吸能防冲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安煤矿褶曲构造影响区三软煤层巷道变形特征及支护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志伟 曹勇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保安煤矿运输巷在褶曲构造影响区掘进时,随着围岩破碎程度增加,受构造应力发育等影响,出现原有架棚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问题。在综合地应力测定、认识围岩破碎分布范围及原支护围岩变形特征基础上,提出采用留断面+锚杆(索)+围岩... 保安煤矿运输巷在褶曲构造影响区掘进时,随着围岩破碎程度增加,受构造应力发育等影响,出现原有架棚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问题。在综合地应力测定、认识围岩破碎分布范围及原支护围岩变形特征基础上,提出采用留断面+锚杆(索)+围岩注浆+钢架棚方式进行支护。通过适当增大巷道断面,允许围岩出现一定变形,以便释放部分围岩应力;通过注浆改善围岩承载能力及稳定性,提升锚杆(索)与围岩耦合效果;采用架棚+单体支柱+金属网,给巷道表面围岩施加较大作用力,并与锚杆(索)、围岩共同配合,控制围岩变形。经工程应用,运输巷围岩变形问题得以较好解决,为构造影响区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支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褶曲构造 围岩变形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巷精准介入围岩结构支护技术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俊峰 肖宁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0期175-178,共4页
为有效提升某煤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质量,开展深部岩巷精准介入围岩结构支护技术的实践应用。通过分析深部岩巷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确定该巷道内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有巷道围岩强度较弱、巷道埋深较大及支护方式不合理等,明确支护... 为有效提升某煤矿深部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质量,开展深部岩巷精准介入围岩结构支护技术的实践应用。通过分析深部岩巷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确定该巷道内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有巷道围岩强度较弱、巷道埋深较大及支护方式不合理等,明确支护技术方案应以提升巷道围岩粘聚力、加强整体巷道岩石内角摩擦度为基础。实践结果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在支护工序完成后的初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增长至36 mm的情况下逐渐稳定;巷道两帮的位移程度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平稳的趋势,其移近量在逐渐上升至67 mm时趋于稳定;2个月内并未发现显著的围岩表面变形情况,案例巷道的顶板下沉量以及两帮移近量都呈现出了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巷 围岩结构 支护技术 顶板下沉量 两帮移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庄煤矿构造应力扰动下大断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晓刚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王庄煤矿9105工作面受构造应力影响导致的大断面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断面巷道变形特征及其围岩控制技术。分析表明,巷道断面尺寸效应在4.5 m×4.5 m以上时表现更加突出,不利于巷道稳... 针对王庄煤矿9105工作面受构造应力影响导致的大断面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断面巷道变形特征及其围岩控制技术。分析表明,巷道断面尺寸效应在4.5 m×4.5 m以上时表现更加突出,不利于巷道稳定;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加,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侧压系数越大,巷道变形增加越剧烈;9105工作面巷道由于宽度较大,导致巷道顶板及两帮变形严重。据此设计了大断面巷道采用“高强度螺纹钢锚杆+预应力锚索+金属网+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工程实践,顶底板移近量降低48.1%,两帮移近量降低55.4%,实现了构造巷道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大断面巷道 变形特征 围岩控制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