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驱动的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岩机作用载荷研究
1
作者 洪开荣 王凯 +4 位作者 李站国 陈瑞祥 李凤远 陈桥 秦银平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6,共10页
盾构岩机作用载荷(盾构推力、刀盘转矩)对于装备设计、现场施工等尤为重要,但现有理论或统计模型参数多、计算繁杂,为提升盾构数字化设计、数字孪生水平,高效精准地进行载荷赋值仍需探索。针对已有机器学习算法重视各地层比例与力学参数... 盾构岩机作用载荷(盾构推力、刀盘转矩)对于装备设计、现场施工等尤为重要,但现有理论或统计模型参数多、计算繁杂,为提升盾构数字化设计、数字孪生水平,高效精准地进行载荷赋值仍需探索。针对已有机器学习算法重视各地层比例与力学参数等,却忽视地层空间位置关系的现状,融合图像、数据序列进行多特征信息表征,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数据驱动型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岩机作用载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K-means算法对地质纵剖面图进行地层信息提取并切片,对切片图像进行CNN特征提取,结合装备运行数据形成多特征融合数据集;其次,采用BiLSTM网络提取输入特征的双向时序信息,以注意力机制为后续特征进行权重再分配;最后,利用灰狼优化算法(gray wolf optimizer,GWO)对深度学习网络超参数寻优。研究结果表明:GWO-CNN-BiLSTM-Attention模型相比BP(BP神经网络)、PSO-BP(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对盾构推力、刀盘转矩的预测效果更佳,R2均超过0.9,平均相对误差<1%;由于融入了地层位置信息,模型对岩机作用载荷问题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 岩机作用 载荷 数据驱动 多特征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机始发井深基坑力学和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慧 李波 +1 位作者 王志鹏 王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4-248,共5页
为探究盾构机始发井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的应力、变形和土压力分布规律,通过对工程原型进行概化,在典型土层条件下,采用停机-开挖-支护的模拟方式开展了方形基坑和圆形基坑两种方案共2组离心模型试验,从地连墙的弯矩和其后土体的... 为探究盾构机始发井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的应力、变形和土压力分布规律,通过对工程原型进行概化,在典型土层条件下,采用停机-开挖-支护的模拟方式开展了方形基坑和圆形基坑两种方案共2组离心模型试验,从地连墙的弯矩和其后土体的水平位移、基坑外侧土压力分布以及地表沉降等角度,对比分析了两种盾构机始发井深基坑开挖过程的工程特性。结果表明:地面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逐渐增加,形成沉降槽状;地连墙土压力变化呈非线性,随着基坑开挖不断深入的,离地表较近处的土压力逐渐变大,而深处的土压力则逐渐减小;在第5步开挖时2组模型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均达到最大值,圆形基坑是方形基坑的1.4倍,同时地连墙的弯矩也达到最大值,圆形基坑比方形基坑小320 kN·m。研究成果可为深埋隧道深基坑的优化设计和开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始发井 深基坑 支护结构 离心模型 变形 弯矩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直径盾构近穿既有高架桩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苏稚寅 谢家冲 王子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439-10448,共10页
上海北横通道工程Ⅷ标段为15.5 m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区间在出洞后仅54 m即近距离侧穿内环高架,最小覆土埋深比为0.5,距离桥墩桩基最近仅3.9 m。施工过程中既有桩基、地层和盾构穿越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作用影响。开展了盾构施工影响区范围... 上海北横通道工程Ⅷ标段为15.5 m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区间在出洞后仅54 m即近距离侧穿内环高架,最小覆土埋深比为0.5,距离桥墩桩基最近仅3.9 m。施工过程中既有桩基、地层和盾构穿越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作用影响。开展了盾构施工影响区范围内的地表沉降和桥墩桩基的位移监测,并基于实测结果对盾构开挖过程的三维精细化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均反映了在浅埋超大直径盾构出洞后即穿既有高架桥梁桩基下,在横断面上表现为地表中间沉降,两侧显著隆起的特点,其中部分隆起量在开挖完成后由于卸载恢复;侧穿高架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隧-土-桩相互作用:既有桩基对盾构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存在钳制作用,导致沉降槽两侧表现为非对称隆起,地层变形同时也协同带动既有桩基的竖向隆起;在开挖的纵向响应上,沉降区间受到两侧工作井与桩基约束而扩展有限;侧穿引起桩身发生背向隧道最大值超过3 mm的水平侧向屈曲位移,同时在单桩中产生最大达到150 kN的附加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桩基穿越 既有桥梁 自动化监测 地表沉降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掘进引起砂土沉降及管道脱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祁军 王忠杰 +5 位作者 陈子君 林存刚 谢稳江 梁禹 赵茗洁 赵辰洋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7-1575,共9页
为系统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与管线相互作用问题,揭示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位移的复杂性及管土界面接触状态变化规律,采用缩尺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制作可监测管线沉降、管底脱空和管底土压的模型管线,通过拔管的方式来模拟盾构隧道掘进... 为系统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与管线相互作用问题,揭示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位移的复杂性及管土界面接触状态变化规律,采用缩尺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制作可监测管线沉降、管底脱空和管底土压的模型管线,通过拔管的方式来模拟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依次开展盾构掘进引起砂土深层沉降试验、管线响应与管土脱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深层土体沉降仍符合高斯分布,沉降槽宽度参数与地层损失率均随地层埋深呈现非线性变化。2)试验证实了在较大的地层损失条件下容易出现管土脱空现象,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管线变形和管底脱空值均随管线埋深增大而增大,而管底脱空范围递减。3)当管线挠曲较小时,管线与土体保持紧密接触;随着盾构掘进,在开挖面距管线1.5倍隧道直径处其底部开始出现脱空现象,开挖面距离管线1倍隧道直径至离开管线1倍隧道直径是脱空的主要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线变形 脱空 管土相互作用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界面脱空和土体屈服的盾构下穿管线响应计算
5
作者 林存刚 王忠杰 +4 位作者 赵辰洋 陈瑜 梁禹 黄林冲 丁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9-2137,共9页
大量试验证实盾构隧道开挖可引起管线与土体界面脱空和土体屈服现象。基于无拉力Winkler地基及管线地基承载力理论,将界面脱空和土体屈服判据条件引入管土线弹性相互作用分析;由此推导了考虑界面脱空和土体屈服影响的管土非线性相互作... 大量试验证实盾构隧道开挖可引起管线与土体界面脱空和土体屈服现象。基于无拉力Winkler地基及管线地基承载力理论,将界面脱空和土体屈服判据条件引入管土线弹性相互作用分析;由此推导了考虑界面脱空和土体屈服影响的管土非线性相互作用计算方法,并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适用性。参数分析发现,界面脱空范围随管线抗弯刚度增大而拓宽;受管土分离和地基屈服影响,管线响应随地层损失呈非线性变化;在土体脱空和屈服范围较大时,其对管线响应影响显著,忽略该效应将导致计算管线挠度和弯矩过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开挖 管土相互作用 界面脱空 土体屈服 无拉力WINKLER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徐前卫 朱合华 +2 位作者 廖少明 郑七振 周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49-1857,共9页
我国沿海地区以及许多内陆城市的地下广泛分布着很深的软黏土沉积层,目前该区域的许多城市都已兴建或正在筹建地铁。为确保在这种软弱地层中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盾构工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降低工程造价,以上海地铁M8线某区间隧... 我国沿海地区以及许多内陆城市的地下广泛分布着很深的软黏土沉积层,目前该区域的许多城市都已兴建或正在筹建地铁。为确保在这种软弱地层中能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盾构工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降低工程造价,以上海地铁M8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土压平衡盾构针对软土地层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为此,首先根据相似理论和模型试验方法建立了土体–盾构机器之间的相似系统;随后,针对上海地区特定的软土地层,进行了人工模型土壤的配制和模型试验方法的设计,并利用直径400 mm的模型盾构机模拟直径6340 mm的原型盾构机;最后,进行盾构不同工作参数组合的掘削试验,并记录下试验过程中机器工作参数及土体内应力和变形变化的有关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了软土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的一些有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模型试验 土压平衡盾构机 土体-盾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机始发与到达端头土体加固分析 被引量:91
7
作者 李大勇 王晖 王腾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0,共4页
研究目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是盾构机始发、到达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盾构机始发、到达事故多发地带,即端头土体加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盾构机能否安全始发、到达。因此,合理选择端头加固施工工法和必要的加固监测... 研究目的: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端头土体加固是盾构机始发、到达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盾构机始发、到达事故多发地带,即端头土体加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盾构机能否安全始发、到达。因此,合理选择端头加固施工工法和必要的加固监测,是保证盾构法隧道顺利施工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研究方法:作者依靠多年的工程实践,主要分析了端头土体加固的目的、加固范围和土体加固的施工方法及其适用性,最后对端头土体加固的质量影响因素和加固效果检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和结论:端头土体加固与一般地基加固的不同之处是不仅仅要有强度要求,还要有抗渗透性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经济的要求,这主要由加固长度、宽度、加固方法的选择决定的,即加固方法是否存在风险性过大,或过于保守,加固范围过大等。目前大多数的承包商往往在端头加固的一项的报价较低,如何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加固方法,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 始发 到达 土体加固 盾构法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参数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朱合华 徐前卫 +1 位作者 郑七振 廖少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7-94,共8页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及一些内陆中心城市正在兴建或筹建地铁,这些地区的地下广泛分布着较厚的软黏土沉积层。为研究土压平衡盾构在这种软土地层中施工的适应性,以上海地铁M8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在...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及一些内陆中心城市正在兴建或筹建地铁,这些地区的地下广泛分布着较厚的软黏土沉积层。为研究土压平衡盾构在这种软土地层中施工的适应性,以上海地铁M8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在不同埋深、不同刀盘开口率、不同推进速度以及不同螺旋机转速等情况下的盾构掘削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土仓压力与排土效率、单位时间排土量与推进速度、推力和扭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隧道埋深、刀盘开口率、推进速度对推力和扭矩的影响。这些结论的取得为盾构施工参数之间及其与地层特性之间的适应性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并为更好地指导软土地层盾构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模型试验 土压平衡盾构机 土体-盾构系统 地层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 被引量:49
9
作者 吴为义 孙宇坤 张土乔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及管线—土—盾构相互耦合的FLAC3D数值方法,结合实测结果,分析深圳地铁益田站至香蜜湖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3 m直径电缆管线的影响。分析表明:盾构隧道左线施工后,管线变形符合Gauss分布,右线施工后变形不再符合Gaus... 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及管线—土—盾构相互耦合的FLAC3D数值方法,结合实测结果,分析深圳地铁益田站至香蜜湖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对3 m直径电缆管线的影响。分析表明:盾构隧道左线施工后,管线变形符合Gauss分布,右线施工后变形不再符合Gauss分布,主要变形段内的变形增大很多,最大变形点位置也发生改变;右线施工后,管线的纵向受力得到改善;管线及地表变形不超过规定值,最大应力不超过容许应力,说明该段隧道施工没有影响电缆管线的运行安全。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弹性地基梁法可用于估算管线的最大变形,FLAC3D数值方法可较准确模拟盾构隧道对管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地下管线 管土相互作用 变形 盾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铁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妮娜 门玉明 +2 位作者 彭建兵 储春妹 刘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2,共5页
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土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动力学基本方程,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振型迭加法,对位于黄土地区的盾构地铁隧道在El Centro地震波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弹塑性数值分析。从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在El... 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土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动力学基本方程,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振型迭加法,对位于黄土地区的盾构地铁隧道在El Centro地震波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弹塑性数值分析。从计算结果分析得出在El Centro地震波作为动力激励时地铁盾构隧道的动力反应特征。分析得出盾构隧道在地震波作用下拱底所产生的加速度最大,且这一部位的动应力最大。同时隧道结构内侧的累积变形大于其外侧所对应各点的累积变形,且最大变形出现在隧道结构的侧墙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 盾构隧道 地震荷载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隧道–土–地表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国波 于艳丽 何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4-338,共5页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隧道等地下结构近距离下穿地表建筑物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相互穿越工程,较多的关注在于隧道等地下结构动态施工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而忽视了隧道建成后对被穿越的地表临近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隧道等地下结构近距离下穿地表建筑物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相互穿越工程,较多的关注在于隧道等地下结构动态施工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而忽视了隧道建成后对被穿越的地表临近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拟结合某实际工程,建立盾构隧道–土体–地表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隧道与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之间地震响应影响规律。计算分析表明:①隧道的存在使隧道两侧土体表面出现一个地震响应放大区;②下穿隧道对地表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有部分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③地表结构的存在对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结构的规划以及地表结构与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穿越工程 隧道-土体-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对平行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纲 洪杰 魏新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98-104,共7页
对双圆(DOT)盾构隧道周围土体采用椭圆形非等量径向位移模式,在镜像法基本原理上,推导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研究双圆盾构正面附加推力、双圆盾构机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土体损失在平行既有隧道上引起的总的附加荷载的分布... 对双圆(DOT)盾构隧道周围土体采用椭圆形非等量径向位移模式,在镜像法基本原理上,推导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研究双圆盾构正面附加推力、双圆盾构机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土体损失在平行既有隧道上引起的总的附加荷载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附加荷载的变化规律与双圆盾构机和邻近平行隧道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是一个三维问题;随着双圆盾构机开挖面通过前后,附加荷载由压力变为拉力;土体损失是引起相邻隧道上附加荷载的主要因素,其次分别是盾壳摩擦力和正面附加推力;已建隧道受到的附加荷载变化规律与其和双圆盾构机的净距S密切相关,随着S的减小,附加荷载急剧增大;随着平行既有隧道轴线埋深的变化,在轴线位置处,双圆盾构机对平行既有隧道的附加荷载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盾构机 土体损失 附加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计算的盾构机刀盘三维切削仿真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峻宏 金先龙 +2 位作者 李根国 吴建成 杨洪杰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5376-5379,5396,共5页
针对盾构机工作时刀盘切削土体的数值仿真,建立了细致分析模型,并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和流固耦合(FSI)理论及方法来解决传统有限元方法进行切削仿真时易引发的网格大变形问题;在国产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上利用LS-DYNA MPP 970完... 针对盾构机工作时刀盘切削土体的数值仿真,建立了细致分析模型,并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和流固耦合(FSI)理论及方法来解决传统有限元方法进行切削仿真时易引发的网格大变形问题;在国产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上利用LS-DYNA MPP 970完成了并行计算,采用了传统递归坐标对分、以及根据仿真模型特点提出的基于耦合均衡坐标对分等两种区域分解策略。结果表明,ALE-FSI方法能有效处理刀盘切割土体仿真时的网格大变形,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对比也比较一致;通过促进负载均衡,在计算时CBCB法比RCB法体现出了更好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 刀盘 大变形 流固耦合 并行计算 区域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盾构掘进监控系统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峰 龚国芳 +1 位作者 石元奇 朱北斗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2-306,共5页
为了实现盾构在不同地质情况下掘进的土压平衡自适应控制,研制功能更加完善、可靠性更高的掘进监控系统,根据盾构施工的可靠监测和自动控制要求,采用集中监测和分布控制相结合的模式设计了基于工业网络架构的盾构监控系统,并详细分析了... 为了实现盾构在不同地质情况下掘进的土压平衡自适应控制,研制功能更加完善、可靠性更高的掘进监控系统,根据盾构施工的可靠监测和自动控制要求,采用集中监测和分布控制相结合的模式设计了基于工业网络架构的盾构监控系统,并详细分析了监控系统软硬件的结构特点.针对盾构监控过程中的土压平衡技术,采用基于土层识别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以不同地层中的试验数据为依据,建立盾构施工的专家经验库,实现掘进过程中的土压自适应控制.整套监控系统软件通过LabVIEW和Matlab联合开发来实现.该监控系统经测试运行良好,人机界面直观,操作性好,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为先进盾构掘进监控系统的研制和掘进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监控系统 土层识别 土压平衡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含砂土层地表变形规律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长明 张文萃 +2 位作者 梅源 贡少瑞 崔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某区间工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为背景,基于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结合现场渣土改良试验,研究了土压平衡盾构穿越黄土地层及全断面砂层时地表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技术,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含砂土层...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某区间工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为背景,基于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结合现场渣土改良试验,研究了土压平衡盾构穿越黄土地层及全断面砂层时地表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技术,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含砂土层过程中的土舱压力、出土量、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变形主要影响因素的经验值.结果表明,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含砂土层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不适应性,但经膨润土泥浆对渣土进行改良后,盾构开行顺利,施工进度较快.当土舱压力、出土量、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分别控制在140~260kPa、54~56m3、210~300kPa和每环4m3时,土压平衡盾构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相关结论可为类似工程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对穿越土层的不适应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 全断面砂层 非适应性 渣土改良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盾构机密封舱土压预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宣宇 张凯举 邵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8-2904,共7页
盾构机是一种暗挖地下隧道工程的专用机械。为了保证盾构机安全、高效掘进,必须控制密封舱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密封舱土压受多系统、多场耦合和地质条件突变等诸多因素影响,极易导致密封舱土压失衡而引起地表塌陷等安全事故。针... 盾构机是一种暗挖地下隧道工程的专用机械。为了保证盾构机安全、高效掘进,必须控制密封舱土压平衡。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密封舱土压受多系统、多场耦合和地质条件突变等诸多因素影响,极易导致密封舱土压失衡而引起地表塌陷等安全事故。针对难以建立有效的机理模型进行密封舱土压预测并实施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粒子群协同优化的并行支持向量机(PCPSO-PSVM)密封舱土压的数据驱动建模方法。采用分而治之的原则将数据样本分成4个子集、3个层次进行并行学习,再采用交叉反馈的方式更新初始样本重新训练直至结束,得到支持向量;利用协同粒子群并行计算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将粒子群并行分组寻优,在各自独立的进程内进行独立搜索,最后各群体汇集到主进程,计算得到模型的全局最优参数C和σ,得到密封舱土压预测模型。基于盾构施工现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对密封舱内4个土压力监测点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时在线计算预测的要求。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压力监测点做出整个开挖面的土压力预测,以对密封舱土压失衡做出提前预警和决策。该方法实现了基于数据的快速密封舱土压建模预测,能够为开挖面的稳定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判断依据,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 密封舱土压 数据驱动 并行支持向量机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盾构隧道-软土层相互作用规律的模型试验及响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璇 朱坤 +3 位作者 张晓新 张顶立 王梦恕 祝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108,共8页
基于上海M8线等双圆隧道工程实例,开展双圆盾构衬砌结构-软土层相互作用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通过系列正交试验考察软土层与双圆盾构衬砌相互作用的参数效应,观测此软土层作用下双圆盾构衬砌的结构内力响应。对比发现:间隔1环或2环(1.... 基于上海M8线等双圆隧道工程实例,开展双圆盾构衬砌结构-软土层相互作用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通过系列正交试验考察软土层与双圆盾构衬砌相互作用的参数效应,观测此软土层作用下双圆盾构衬砌的结构内力响应。对比发现:间隔1环或2环(1.2-2.4m)布设中立柱,可保证衬砌变形量控制在3mm要求范围,并与M8线工程全环布设的实效吻合。内力传递的折减系数为0.61-0.97。利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2C软件与试验拍摄系统对比现场实测数据,给出地层沉降及颗粒运移规律的跨尺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沉降曲线的影响规律从地表至衬砌顶部表现为“U型-V型-W型”变化,塌落区面积比约为0.85,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可较好揭示双圆盾构软土层马鞍槽及塌落拱形成的瞬态运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盾构模型试验 软土层 相互作用 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改性砂土离散元模型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武力 屈福政 李守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0-866,共7页
首次将遗传神经网络与三轴试验离散元数值模拟有机结合,用于改性砂土颗粒离散元接触模型参数反演.反演目标是使三轴试验离散元模拟曲线与真实实验曲线误差最小,采用的求解策略是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参数识别.三轴试验的离散元数值模拟为... 首次将遗传神经网络与三轴试验离散元数值模拟有机结合,用于改性砂土颗粒离散元接触模型参数反演.反演目标是使三轴试验离散元模拟曲线与真实实验曲线误差最小,采用的求解策略是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参数识别.三轴试验的离散元数值模拟为网络提供训练样本,遗传算法映射网络输入与输出样本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改性土三轴试验的真实测量曲线为参数反演提供依据.以反演结果为接触模型参数的三轴试验离散元模拟曲线与真实实验曲线相吻合,为改性土离散元接触模型参数的确定提供了有效和准确的方法,为进一步的盾构密封舱压力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改性土 离散元 神经网络 参数反演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8号线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古旧平房振动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鑫 韩煊 +1 位作者 周宏磊 雷崇红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2期1004-1009,共6页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施工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典型工况,首先利用盾构作业面现场测试,得到盾构施工振动振源的时程曲线,并分析其频幅特性;其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Z_soil有限元分析软件,...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施工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典型工况,首先利用盾构作业面现场测试,得到盾构施工振动振源的时程曲线,并分析其频幅特性;其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Z_soil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隧道结构-周围土层-建筑物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实测振源时程作为荷载输入,建立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建筑物振动响应的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现场测试的成果,分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盾构施工引起的横断面上的建筑物振动响应,随距隧道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衰减的趋势,但又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振动对于作业面向前的建筑物的影响较其对于作业面向后的影响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盾构施工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盾构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段志慧 窦远明 +2 位作者 王建宁 赵华杰 田贵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历次发生的大震表明,软土地基会增大地震作用的破坏程度。以某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为原型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分析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及隧道与围岩的相互动力作用。试验分析表明:地震波在土体中的传播特性因隧道结构的存在而... 历次发生的大震表明,软土地基会增大地震作用的破坏程度。以某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为原型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分析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及隧道与围岩的相互动力作用。试验分析表明:地震波在土体中的传播特性因隧道结构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隧道的存在对其周围土体和地表的加速度峰值有一定的减小作用。隧道结构应变值在距离拱顶和拱底圆心角为±30°处相对于其他部位较大,这些部位易发生破坏。因此,在隧道结构设计中应适当提高这些部位的抗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盾构隧道 振动台模型试验 相互动力作用 加速度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