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生命教育思想意涵及其现代阐释--基于《中庸》“尽性”观的研究
1
作者 李卯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54-63,共10页
《中庸》“尽人之性”指向人之生命充分整全发展,即让其自然天性得以真实、彻底、自由地呈现与绽放,使人是其所是,成其所成;《中庸》“尽物之性”是指在成就自我生命的同时实现成就他人或他物的目的,让万物生命各得其所,各安其生。《中... 《中庸》“尽人之性”指向人之生命充分整全发展,即让其自然天性得以真实、彻底、自由地呈现与绽放,使人是其所是,成其所成;《中庸》“尽物之性”是指在成就自我生命的同时实现成就他人或他物的目的,让万物生命各得其所,各安其生。《中庸》借助“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等特有的概念范畴表达了其丰富的中国古典生命教育思想意涵: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是朴素原理;促进生命的整全发展是目的旨归;唤醒生命的自觉能动性是动力源泉;达成生命的和谐共生是理想追求;等等。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尽人之性 尽物之性 古典生命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及其教育意蕴 被引量:6
2
作者 安世遨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
人物主体间性实现了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与整全,建构了人类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物主客间性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而人物主体间性则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人物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法自然”的宇宙根本... 人物主体间性实现了主体间性理论的突破与整全,建构了人类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物主客间性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而人物主体间性则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之道。人物主体间性之所以可能,就在于“道法自然”的宇宙根本法则、“关系本体”的先验之根、“众生平等”的万物主体性、“人物共生”的生存之道以及“人物感通”的人类情怀。确立人物主体间性,就为教育确立了一种新的自然伦理向度,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人”的人学理念,并有利于建构一种新的生态教育观和培养人“天地境界”的美学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间性 主体间性 人物主体间性 自然伦理 生态人 生态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矿井提升运输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强 王涛 李明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针对煤矿斜巷提升运输特点,运用系统安全工程轨迹交叉理论,分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从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研究了斜巷提升运输避免跑车、跑车后有效进行防护、断绳防护及提升运输运行状态警示等技术措施;从人的不安全状... 针对煤矿斜巷提升运输特点,运用系统安全工程轨迹交叉理论,分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从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研究了斜巷提升运输避免跑车、跑车后有效进行防护、断绳防护及提升运输运行状态警示等技术措施;从人的不安全状态方面研究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规范流程操作及安全监控等管理措施,总结了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升运输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巷 提升运输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轨迹交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