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湿热瘀毒证治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叶放 薛博瑜 +2 位作者 吴勉华 周珉 周仲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477-2480,共4页
探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各种病机要素的演变规律。针对湿、热、郁、毒、瘀、虚等重要证素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转化关系,探讨了湿热致瘀、血瘀化热之"瘀热证"和因瘀而湿之"瘀湿证"的形成机制,认为本病以&qu... 探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各种病机要素的演变规律。针对湿、热、郁、毒、瘀、虚等重要证素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转化关系,探讨了湿热致瘀、血瘀化热之"瘀热证"和因瘀而湿之"瘀湿证"的形成机制,认为本病以"邪毒致病、多因相关、相互孳生"为主要致病特征,初步阐明了"湿热瘀毒证"临床客观存在的形成基础。提出肝病"正虚"是由邪气反复克伐消灼而逐渐加重的过程,进而认为"湿热瘀毒证"是慢肝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的始动因素,是整个肝纤维化进程中主要的治疗靶点。提倡重新审视本病的证治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湿热瘀毒证 瘀热相搏 病机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威 张学进 郭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168-2171,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回顾了热毒血瘀证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等炎性因子间的相关联系;发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诸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热毒... 通过对近年来热毒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回顾了热毒血瘀证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等炎性因子间的相关联系;发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诸多炎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炎症反应在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中存在一定介导作用;总结了炎症反应在热毒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血瘀证 炎症 炎症因子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仲瑛重视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临床经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叶放 吴勉华 +2 位作者 薛博瑜 周学平 李国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80-1682,共3页
探讨全国著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对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经验。整理周老经治的351例慢性肝病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对证型、证素、症状、体征和药物等数据进行规范性处理,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周老对慢性肝病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并分析... 探讨全国著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对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证治经验。整理周老经治的351例慢性肝病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对证型、证素、症状、体征和药物等数据进行规范性处理,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周老对慢性肝病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并分析湿热瘀毒证与其他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肝病湿、热、瘀、毒、肝郁、脾虚、肾虚等主要证素之间密切相关,湿热瘀毒证是肝病临床常见基础证型,其次为兼有肝脾不调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论:以清化瘀毒法为基础,兼顾调养肝脾和滋养肝肾法是周老治疗慢肝的主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周仲瑛 湿热瘀毒证 清化瘀毒法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徒康宛 朱银芳 +2 位作者 俞萍 汤勤 严志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氯化钠保肝治疗,... 目的研究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氯化钠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用动态浊度法检测5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结果在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内毒素水平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清营汤 乙肝后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热毒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辨治探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陆宇平 王长洪 +3 位作者 高文艳 巩阳 刘杨 林一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239-1241,共3页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完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气健脾 清热解毒 化瘀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章小平 查安生 +1 位作者 丁小丽 邹晓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该法对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32例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化瘀中药方灌...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化瘀方灌肠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该法对溃疡性结肠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32例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解毒化瘀中药方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综合疗效以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上升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下降趋势,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8水平呈下降趋势,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化瘀方具有益气健脾,化瘀止血,凉血解毒之功效,可以抗菌消炎,清除肠道毒素,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肠道黏膜的再生和修复以及溃疡的愈合。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健脾解毒化瘀方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清热解毒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陆宇平 王长洪 +3 位作者 高文艳 巩阳 刘杨 林一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843-1845,共3页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组成的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以验证通过此法为原则所组成方剂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采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 目的:探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组成的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以验证通过此法为原则所组成方剂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采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综合组、健脾益气组、清热解毒组、化瘀通络组,观察临床症状,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结果:在与生理盐水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肉眼及镜下的组织学损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P<0.05,P<0.01);在与SASP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减轻大鼠体重下降,改善大便性状,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方面疗效明显(P<0.05),在与益气健脾组的比较中发现,本方在减轻体重下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及减少溃疡面积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可减轻镜下的病变深度及隐窝破坏的组织学损伤。结论: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所组成的方剂治疗UC有效、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益气健脾 清热解毒 化瘀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薛峥 叶玺 谢年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中医证型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纳入行IVUS检查的ACS患者66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血瘀证组(36例)和非热毒血瘀证组(30例)。采用IVUS测定2种罪犯病变斑块面积、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高...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中医证型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纳入行IVUS检查的ACS患者66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血瘀证组(36例)和非热毒血瘀证组(30例)。采用IVUS测定2种罪犯病变斑块面积、外弹力膜(EEM)面积、斑块负荷、高危斑块发生率、正向重构、负向重构和重构指数(RI)等指标,使用SPSS软件包,对比分析2种资料。结果热毒血瘀证组罪犯病变处的斑块面积、EEM面积和斑块负荷、高危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大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1),重构指数(RI)也高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5);正重构更常见于热毒血瘀证组(P<0.01),负重构常见于非热毒血瘀证组(P<0.01)。结论热毒血瘀证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更高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热毒血瘀证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消连翘丸治疗原发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爱萍 张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286-1290,共5页
目的:观察内消连翘丸治疗原发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内消连翘丸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硫酸羟氯喹治疗,共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 目的:观察内消连翘丸治疗原发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内消连翘丸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硫酸羟氯喹治疗,共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对患者进行10 cm视觉模拟量表测定口干、眼干症状,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及泪膜破碎时间等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早期(4周)口干症状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长期应用口干眼干症状的改善在2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免疫球蛋白G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内消连翘丸能早期有效改善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干燥综合征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法 内消连翘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早期干预对幼年狼疮鼠肾组织TGF-β 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胜友 陈健 +3 位作者 金波 倪桂宝 范永升 温成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早期干预对幼年MRL/lpr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MRL/lpr小鼠50只及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10只,随机分成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组及正常对照组6组研究。治疗前组直接取标本;其...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早期干预对幼年MRL/lpr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月龄雄性MRL/lpr小鼠50只及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10只,随机分成低、中、高3个不同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组及正常对照组6组研究。治疗前组直接取标本;其余5组分别给药30天后,取标本。检测肾脏TGF-β1mRNA、NF-κB p65表达;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改变。结果:治疗前组、阳性对照组肾组织TGF-β1mRNA、NF-κB p6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经中药早期干预的高剂量组则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经中药早期干预的高剂量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好转;中剂量组较阳性对照组减轻;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善。结论: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早期干预,能明显降低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能抑制肾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并且能明显改善MRL/lpr小鼠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祛瘀滋阴中药 MRL/LPR小鼠 TGF-1βmRNA NF-ΚB P65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中医证因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庆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8-109,共2页
根据历代文献资料的记载 ,结合笔者临床工作的实践及体会 ,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形式与“虚”、“痰”、“瘀”、“毒”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分为四个方面 ,“虚”是肿瘤发生的基础和结局 ;“痰”可致瘤 ,瘤也常表现为痰证 ;... 根据历代文献资料的记载 ,结合笔者临床工作的实践及体会 ,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其临床表现形式与“虚”、“痰”、“瘀”、“毒”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分为四个方面 ,“虚”是肿瘤发生的基础和结局 ;“痰”可致瘤 ,瘤也常表现为痰证 ;“瘀”可致癌 ,癌可致瘀 ;“毒”是癌之因 ,又是癌之证 ,分别说明“虚”、“痰”、“瘀”、“毒”不但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成为肿瘤的致病因素 (即病因 ) ,也是肿瘤临床发病过程中常见的证 (即证型 ) 。表明“虚”、“痰”、“瘀”、“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病因 中医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毒、瘀”浅述芪参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中医理论依据 被引量:36
12
作者 刘俊杰 赵慧辉 +4 位作者 张建 孙晓丽 王金平 王娟 王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47-1449,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复杂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虚、毒、瘀”构成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要素。基于此,王伟教授创制了芪参颗粒一方,取其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而行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之效。基于“虚、毒、...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复杂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虚、毒、瘀”构成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要素。基于此,王伟教授创制了芪参颗粒一方,取其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而行改善心功能、减轻心室重构之效。基于“虚、毒、瘀”三要素,阐述其在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对芪参颗粒的组方依据及其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解释分析,或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参颗粒 气虚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细胞自噬探讨“毒瘀交阻”的微观机制及其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冉静纯 赵唯含 +2 位作者 王捷虹 谢晓妹 刘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94-2896,共3页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瘀交阻 胃癌前病变 细胞自噬 扶正解毒祛瘀法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方药对家兔膝关节炎IL-8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可大 刘元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44-245,共2页
观察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家兔模型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变化及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方药的干预作用。采用McCartyD .J[1] 方法建立家兔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模型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 (ELISA)法 ,于造模后 2、6、9、12h测定其膝关节液中IL 8的... 观察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家兔模型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变化及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方药的干预作用。采用McCartyD .J[1] 方法建立家兔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模型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 (ELISA)法 ,于造模后 2、6、9、12h测定其膝关节液中IL 8的水平。结果 ,中药干预组的IL 8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方药能显著降低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家兔模型膝关节液的IL 8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方药 家兔 膝关节炎 IL-8 影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毒辨治糖尿病探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潘善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糖尿病的高血糖会导致血管低度炎症,从炎症的微观表现来看,属于中医学的“热毒”范畴。毒邪为病常有夹痰夹瘀之特点。应用清热解毒、化痰解毒、消瘀解毒、扶正解毒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在改善症状和防治并发症上有一定的... 糖尿病的高血糖会导致血管低度炎症,从炎症的微观表现来看,属于中医学的“热毒”范畴。毒邪为病常有夹痰夹瘀之特点。应用清热解毒、化痰解毒、消瘀解毒、扶正解毒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在改善症状和防治并发症上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低度炎症 热毒 痰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