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
1
作者 安备 张卓璐 +4 位作者 刘卓 付玲 商旭 刘磊 程瑾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 目的观察新一代冠状动脉追踪冻结(NG SSF)技术用于改善不同心率(HR)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256排CT机于1个心动周期内采集的164例CCTA数据,管电压分别为80、100及120 kV,以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判断HR并自动选择曝光期相:对HR≤65次/分者(低HR组)将曝光时间窗设在70%~80%R-R间期,65次/分<HR≤85次/分者(中等HR组)设在40%~80%R-R间期,HR>85次/分(高HR组)者设在40%~60%R-R间期;对3组图像分别以标准重建算法(STD)、第一代追踪冻结(SSF1)技术及NG SSF进行重建。以Likert量表对3种图像所示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回旋支(LCX)各节段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HR组NG SSF重建图像中的LAD中远段、RCA及LCX全段得分均高于STD,而NG SSF重建图像中的RCA中段及LAD远段得分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中等HR组NG SSF重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及SSF1重建图像(P均<0.05);高HR组NG SSF重建图像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TD,显示RCA近远段、LAD中远段及LCX全段的主观评分均高于SSF1重建图像(P均<0.05)。结论利用NG SSF技术能有效提升不同HR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 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级异构安全函数计算加速框架
2
作者 赵川 何章钊 +3 位作者 王豪 孔繁星 赵圣楠 荆山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09,共9页
当前,数据已成为关键战略资源,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在各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数据泄露的风险。安全函数计算(Secure Function Evaluation,SFE)可以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意函数的计算。Yao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安全函数计... 当前,数据已成为关键战略资源,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在各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数据泄露的风险。安全函数计算(Secure Function Evaluation,SFE)可以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意函数的计算。Yao协议是一种用于实现安全函数计算的协议,该协议在混淆电路(Garbled Circuit,GC)生成和计算阶段含有大量加解密计算操作,且在不经意传输(Oblivious Transfer,OT)阶段具有较高的计算开销,难以满足复杂的现实应用需求。针对Yao协议的效率问题,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异构计算对Yao协议进行加速,并结合提出的轻量级代理不经意传输协议,最终设计出轻量级异构安全计算加速框架。该方案中,混淆电路生成方和代理计算方都实现了CPU-FPGA异构计算架构。该架构借助CPU擅长处理控制流的优势和FPGA的并行处理优势对混淆电路生成阶段和计算阶段进行加速,提高了生成混淆电路和计算混淆电路的效率,减轻了计算压力。另外,相比于通过非对称密码算法实现的不经意传输协议,在轻量级代理不经意传输协议中,混淆电路生成方和代理计算方只需执行对称操作,代理计算方即可获取用户输入对应的生成方持有的随机数。该轻量级代理不经意传输协议减轻了用户和服务器在不经意传输阶段的计算压力。实验证明,在局域网环境下,与Yao协议的软件实现(TinyGarble框架)相比,该方案的计算效率至少提高了1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函数计算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混淆电路 不经意传输 异构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N-GRU-ATT的云平台资源负载预测
3
作者 赵旭辉 傅颖勋 马礼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03-2409,共7页
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源负载预测对云服务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动态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了混合预测模型GCN-GRU-ATT。该模型融合了图卷积网络(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有效提升了预测准... 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源负载预测对云服务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应对动态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了混合预测模型GCN-GRU-ATT。该模型融合了图卷积网络(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有效提升了预测准确性和模型适应性。通过深入分析云资源间的复杂拓扑关系并处理资源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GCN-GRU-ATT在资源需求波动大和系统动态复杂的情况下显著优化了资源分配和管理。实验结果表明,与LSTM、RNN、ARIMA-LSTM和CNN-LSTM模型相比,GCN-GRU-ATT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资源负载预测 图卷积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注意力机制 混合预测模型 动态复杂性 时间序列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轨道角动量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敏 范亚男 +3 位作者 寇芸洁 朱雁兵 尚佳奇 王斐然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光子轨道角动量(OAM)由于螺旋相位和高维量子特性,在量子计算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基于当前已有的研究工作,介绍了OAM的重要发展历程以及各领域的相关应用,并给出了基于OAM的量子逻辑门以及其实验实现的相关工作,如高维非门、... 光子轨道角动量(OAM)由于螺旋相位和高维量子特性,在量子计算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基于当前已有的研究工作,介绍了OAM的重要发展历程以及各领域的相关应用,并给出了基于OAM的量子逻辑门以及其实验实现的相关工作,如高维非门、交换门和控制门等。同时,介绍了几种基于OAM的量子算法。近年来,OAM在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领域,但该领域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技术和理论上的挑战需要克服。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其在未来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光子轨道角动量 量子逻辑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连续参数的变分量子算法实现超导量子门
5
作者 张海涛 刘宇睿 +3 位作者 李逸文 林嘉懿 许鹏 吴盛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随着量子计算已步入中等噪声规模阶段,量子比特(Quantum Bits,qubits)的有效控制和量子操作的实现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机器学习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将机器学习与量子计算相结合,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解决量子计算的问... 随着量子计算已步入中等噪声规模阶段,量子比特(Quantum Bits,qubits)的有效控制和量子操作的实现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机器学习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将机器学习与量子计算相结合,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解决量子计算的问题,寻找可行的量子操控方案.基于超导量子电路,利用连续参数的变分量子算法(Continuous-Time Variational Quantum Algorithm,CTVQA)对两个二能级超导量子比特系统的参数进行变分优化,得到控制非(Controlled-NOT,CNOT)门、控制相位(Controlled-Phase,CZ)门和量子傅立叶变换(Quantum Fourier Transform,QFT)三种量子操作的参数调控方案.然后,通过引入噪声的方式对三个参数调控方案进行鲁棒性分析.结果表明,CTVQA在实现量子操控方面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能够为实验提供参数方案.同时,CTVQA得到的参数方案在保真度和鲁棒性方面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 量子计算 超导量子比特 连续参数的变分量子算法 量子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文档与全局信息互补的文档级关系抽取
6
作者 胡建洋 高永彬 +1 位作者 沈马磊 张开昱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3-1409,共7页
针对文档级关系抽取中文本处理复杂性高且抽取过程存在噪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伪文档与全局信息互补的文档级关系抽取方法。通过BERT模型对文档进行编码,使用实体间门控计算模块与语义分割模块抽取原始文档中的关系;使用伪文档抽取模... 针对文档级关系抽取中文本处理复杂性高且抽取过程存在噪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伪文档与全局信息互补的文档级关系抽取方法。通过BERT模型对文档进行编码,使用实体间门控计算模块与语义分割模块抽取原始文档中的关系;使用伪文档抽取模块过滤文档中无用的句子,抽取伪文档中的实体间关系;将原始文档关系抽取模块与伪文档关系抽取模块的抽取结果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长文本关系抽取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档级 伪文档 全局信息互补 实体间门控计算 语义分割 关系抽取 结果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rning algorithm and application of quantum BP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universal quantum gates 被引量:26
7
作者 Li Panchi Li Shiy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1期167-174,共8页
A quantum BP neural networks model with learn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irst, based on the universality of single qubit rotation gate and two-qubit controlled-NOT gate, a quantum neuron model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A quantum BP neural networks model with learn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irst, based on the universality of single qubit rotation gate and two-qubit controlled-NOT gate, a quantum neuron model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composed of input, phase rotation, aggregation, reversal rotation and output. In this model, the input is described by qubits, and the output is given by the probability of the state in which (1) is observed. The phase rotation and the reversal rotation are performed by the universal quantum gates. Secondly, the quantum BP neural networks model is constructed, in which the output layer and the hide layer are quantum neuron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 a learning algorithm of the model is proposed, and the continuity of the model is proved. It is shown that this model and algorithm are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BP networks in three aspects: convergence speed, convergence rate and robustness, by two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function approx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computing universal quantum gate quantum neuron quantum neural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新能源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暂态实时仿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守相 张春雨 赵倩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65-5378,5393,共15页
对新能源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开展暂态实时仿真研究对优化其运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内部集成了大量具有不同功能的电路,FPGA正成为电力系统暂态实时仿真领域主要的计算载体之一。该文面向新能源低压直流配电系... 对新能源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开展暂态实时仿真研究对优化其运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内部集成了大量具有不同功能的电路,FPGA正成为电力系统暂态实时仿真领域主要的计算载体之一。该文面向新能源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暂态实时仿真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FPGA的包含小型分布式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蓄电池储能单元的新能源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暂态实时仿真器。首先,研究构建了分布式发电单元和典型控制回路的计算模块,利用FPGA的并行计算特性并结合“算法-结构-有效匹配(AAA)”理念建立了底层模块串并联混合求解结构;然后,在节点分析法的框架下,建立了一种结合矩阵LDU分解和有向无环图(DAG)的电气系统节点电导矩阵并行求解方法;最后,在建立电气系统与控制系统并行求解架构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FPGA的新能源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暂态实时仿真器,通过将其仿真结果与PSCAD/EMTDC离线仿真平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开发暂态实时仿真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实时仿真 分布式发电 低压直流配电系统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两步分支混合CORDIC算法设计及FPGA实现
9
作者 陈小文 芮志超 +2 位作者 朱麒瑾 董羽 孟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99-2108,共10页
CORDIC(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三角函数和其他数学运算的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CORDIC算法仅需要加减和移位运算,特别适合布署在硬件平台。传统CORDIC算法的局限在于迭代次数过多,虽然... CORDIC(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算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三角函数和其他数学运算的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CORDIC算法仅需要加减和移位运算,特别适合布署在硬件平台。传统CORDIC算法的局限在于迭代次数过多,虽然不少研究对此进行了优化,但也增加了硬件开销且易造成精度丢失。为此,基于Hybrid CORDIC算法和Double step branching CORDIC算法,给出了一种CORDIC优化算法——高精度两步分支混合CORDIC(HD CORDIC)算法。该算法在迭代次数上减少到N/4+“1”(N为微旋转角度个数及位宽),并给出了新的混合角度集的划分公式,以达到ε<2-(N-2)的高精度,与基本CORDIC算法(ε<2-(N-1))相近,且不用计算缩放因子K。HD CORDIC算法采用流水线结构,流水线级数仅为N/4+3(不含缩放因子补偿操作的基本CORDIC算法为N+2)。采用Verilog对所提算法进行了硬件实现,并在XILINX Zynq-7000 xc7z100ffv900-2 FPGA平台上进行了综合,实验评估显示,当输入角度位宽为16时,工作频率为315.66 MHz,完成1次正余弦函数运算仅需6个时钟周期。相比于XILINX CORDIC IP,HD CORDIC算法处理时间减少了59.13%,LUT开销减少了55.74%,Register开销减少了80.24%,功耗降低了3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DIC优化算法 Hybrid CORDIC架构 两步分支 三角函数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卷积神经网络和视觉Transformer通用加速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天阳 张帆 +2 位作者 王松 曹伟 陈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63-2672,共10页
针对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传统卷积神经网(CNN)络加速器不适配视觉Transformer网络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的通用FPGA加速器。首先,根据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计算特征,提出一种面... 针对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传统卷积神经网(CNN)络加速器不适配视觉Transformer网络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的通用FPGA加速器。首先,根据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计算特征,提出一种面向FPGA的通用计算映射方法;其次,提出一种非线性与归一化加速单元,为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多种非线性和归一化操作提供加速支持;然后,在Xilinx XCVU37P FPGA上实现了加速器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线性与归一化加速单元在提高吞吐量的同时仅造成很小的精度损失,ResNet-50和ViT-B/16在所提FPGA加速器上的性能分别达到了589.94 GOPS和564.76 GOPS。与GPU实现相比,能效比分别提高了5.19倍和7.17倍;与其他基于FPGA的大规模加速器设计相比,能效比有明显提高,同时计算效率较对比FPGA加速器提高了8.02%~17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卷积神经网络 TRANSFORMER FPGA 硬件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零计算延迟扩张控制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辰宇 刘凯 +1 位作者 胡铭觐 花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4-273,共10页
该文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为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提出一种扩张控制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MPCC)。由于在每个控制周期内只有8个基本电压矢量可供选择,传统有限控... 该文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为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提出一种扩张控制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MPCC)。由于在每个控制周期内只有8个基本电压矢量可供选择,传统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电流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PCC,FCS-MPCC)稳态性能较低。为此,文中采用具有818个可选矢量的ECS来实现更精细的电压输出。为减轻因电压矢量大幅增加而带来的计算负担,设计一种简化的最优矢量搜索策略,且可推广用于其他多目标成本函数。基于算法固有并行性,将所提ECS-MPCC方法在FPGA中进行实现,使电流环总控制时间缩短至0.59μs,从而可以消除计算延迟,提高电流环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ECS-MPCC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FCS-MPCC相比,ECS-MPCC的相电流总谐波失真降低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扩张控制集 零计算延迟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施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硬件加速方法
12
作者 吕文浩 支小莉 童维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9-706,共8页
为提升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在硬件平台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推理速度,基于软硬件协同优化的思想,提出一种面向FPGA平台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并针对网络结构的特性设计专门的硬件架构。与多级并行策略结合,设计一种统一的卷积层计算单... 为提升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在硬件平台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推理速度,基于软硬件协同优化的思想,提出一种面向FPGA平台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并针对网络结构的特性设计专门的硬件架构。与多级并行策略结合,设计一种统一的卷积层计算单元。为降低模型存储成本、提高加速器的吞吐量,提出一种基于可微阈值的选择性移位量化方案,使计算单元能够以硬件友好的形式执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Arria 10 FPGA平台上部署的MobileNetV2加速器能够达到311 fps的推理速度,相比CPU版本实现了约9.3倍的加速比、GPU版本约3倍的加速比。在吞吐量方面,加速器能够实现98.62 G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件协同优化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 移位量化 并行计算 硬件加速 开放式计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卷积和轴注意力的光流估计网络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爽 陈璟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3,共9页
现有的光流估计网络为了获得更高的精度,往往使用相关性成本量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来进行迭代优化,但是这样会导致计算量大并限制了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性能。为了实现更轻量的光流估计方法,本文提出局部约束与局部... 现有的光流估计网络为了获得更高的精度,往往使用相关性成本量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来进行迭代优化,但是这样会导致计算量大并限制了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性能。为了实现更轻量的光流估计方法,本文提出局部约束与局部扩张模块(local constraint and local dilation module,LC-LD module),通过结合卷积和一次轴注意力来替代自注意力,以较低的计算量对每个匹配特征点周边区域内不同重要程度的关注,生成更准确的相关性成本量,进而降低迭代次数,达到更轻量化的目的。其次,提出了混洗凸优化上采样,通过将分组卷积、混洗操作与凸优化上采样相结合,在实现其参数数量降低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精度。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流估计 迭代次数 卷积神经网络 轴注意力机制 门控循环单元网络 深度学习 时间优化 边缘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边缘部署的高分辨率实时语义分割算法
14
作者 曾林隆 成苗 +1 位作者 张绍兵 曾渝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59-163,共5页
在机器视觉领域经典的任务中,语义分割是计算量较大的一类,使得在边缘计算系统中部署执行分割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比较困难。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是工业视觉传感器中广泛使用的数据流处理硬件,而近年来有研究实现了在FPGA上部署... 在机器视觉领域经典的任务中,语义分割是计算量较大的一类,使得在边缘计算系统中部署执行分割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比较困难。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是工业视觉传感器中广泛使用的数据流处理硬件,而近年来有研究实现了在FPGA上部署CNN。然而,受限于有限的算力,目前的技术在FPGA上实现高分辨率图像的语义分割时,难以达到可接受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分析FPGA上深度学习加速器的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分割网络——三分支分割网络(TriSeNet),所提网络能端到端地在边缘加速器上推理高分辨率图像的语义分割任务。将TriSeNet部署到赛灵思Kria K26SOM上推理CityScapes语义分割时取得了75%的平均交并比(mIoU),同时在输入分辨率为512×1 024时,推理速度达到了32 FPS。TriSeNet能高效利用边缘端的计算资源,实现了62.6%的运算器利用率,表明TriSeNet是一种成功适应加速器硬件特点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图像分割 卷积神经网络 智能计算系统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遗传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5
作者 梁昌勇 柏桦 +1 位作者 蔡美菊 陆文星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01-2405,共5页
针对量子遗传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量子遗传算法的发展、基本理论和方法,从量子门的改进、加入新算子、量子遗传算法的并行性、混合量子遗传算法四个角度论述了量子遗传算法的改进方法,并总结了量子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量子遗... 针对量子遗传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量子遗传算法的发展、基本理论和方法,从量子门的改进、加入新算子、量子遗传算法的并行性、混合量子遗传算法四个角度论述了量子遗传算法的改进方法,并总结了量子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量子遗传算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门 量子计算 量子比特 量子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成像中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郭小超 刘建新 +3 位作者 邱建星 王继琛 孙晓伟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04-2008,共5页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prospective ECG-gating)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ECG-gating)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扫描时间、血管可评估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133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prospective ECG-gating)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retrospectiveECG-gating)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扫描时间、血管可评估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133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8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像;②对照组65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像。计算扫描时间、各段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同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扫描时间实验组为7.12s,对照组为9.43s;血管可评估率实验组为94.93%,对照组为94.46%;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实验组(3.69mSv)比对照组(15.86mSv)降低77%;两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7%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电门控 冠状血管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35
17
作者 覃杰 刘凌云 +5 位作者 董云旭 朱康顺 郭宁 钱孝贤 吴震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放射剂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前置与后置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姚金龙 姚慧 +3 位作者 刘斌 邹国林 包义红 周长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比较前置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后置心电门控(后门控)64排螺旋CT(64 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平均心率分别为(61.67±7.29)次/分和(65.83... 目的比较前置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后置心电门控(后门控)64排螺旋CT(64 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平均心率分别为(61.67±7.29)次/分和(65.83±8.44)次/分,分别进行64 MDCT前、后门控冠状动脉扫描;采用t检验对两种扫描方式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有效放射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3.54±0.66)分和(3.58±0.7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有效放射剂量均值分别为(2.40±0.12)mSv和(9.97±1.0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低于后门控76.00%。结论心率在一定范围内时(<70次/分),64 MD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诊断质量与后门控具有一致性,且前门控可明显降低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置心电门控 后置心电门控 有效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FPGA的机器视觉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7
19
作者 原魁 肖晗 何文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1-6,共6页
采用FPGA作为主要运算器件的嵌入式视觉系统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结构紧凑等特点,是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FPGA的嵌入式视觉系统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研究领域目... 采用FPGA作为主要运算器件的嵌入式视觉系统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结构紧凑等特点,是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FPGA的嵌入式视觉系统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嵌入式系统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硬件计算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在儿童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世龙 程卓 +4 位作者 何玲 范晓 朱昆 刘先凡 张官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9-534,共6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在儿童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心率为100~120次/分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多相位扫描技术,重建40%、45%、50%、...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在儿童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心率为100~120次/分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多相位扫描技术,重建40%、45%、50%、70%、75%和80%R-R间期的6组图像,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主观评分最高的期相。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心率为100~120次/分的60例2~4岁患儿作为实验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重建40%、45%和50%R-R间期的三组图像,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主观评分最高的期相。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扫描参数、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方式。对比两组中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结果:实验组中冠状动脉40%、45%和50%R-R间期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02±0.70、4.88±0.33和4.07±0.73,对照组中冠状动脉40%~80%R-R间期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依次为2.33±1.50、4.90±0.52、2.30±1.38、2.30±1.38、1.30±0.62和1.18±0.47;两组中最佳期相均为45%R-R间期,这2个期相的冠状动脉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实验组为(0.42±0.07)mGy,对照组为(2.87±0.48)mGy,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对比剂用量,实验组为(19.24±5.12)mL,对照组为(18.75±4.2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可应用于儿童冠状动脉CT成像,在不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条件下,可显著降低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前瞻性心电门控 回顾性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