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和极限学习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景文 杨淇 +2 位作者 兰天一 华志广 赵冬冬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方法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寿命预测。为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寿命预测精度,提出将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PEMFC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采... 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方法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寿命预测。为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寿命预测精度,提出将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PEMFC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采用移动平均滤波法在滤除噪声和尖峰的同时,保留原始数据的主要趋势;其次,通过EEMD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时间尺度分解,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PEMFC的老化信息;最后,将分解后的本征模函数分别通过PSO优化的ELM模型进行预测,能在保证预测精度的情况下降低运算复杂度。通过与经典的极限学习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该方法能更加准确地预测PEMFC的老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预测 经验模态分解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溯源、传统价值与跨文化叙事
2
作者 毕健康 刘欣路 +1 位作者 肖凌 黄蕙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156,共28页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绵延千年,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中东地缘格局加速调整,阿拉伯国家的秩序观、安全观、发展观等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中阿之间的共同性、共通性因素明显增加...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对话与交流绵延千年,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中东地缘格局加速调整,阿拉伯国家的秩序观、安全观、发展观等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中阿之间的共同性、共通性因素明显增加。中国的国际传播理应抓住阿拉伯受众日益“向东看”的趋势,积极回应其信息需求。但由于中阿历史上深层次文化交流的有限性和当代中阿文化的差异性,对阿国际传播中还存在“文化折扣”现象。本文学者分别从历史溯源、文化传承、新闻传播和跨文化叙事构建等角度分析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特点、挑战与展望,以期提升国际社会对文明多样性价值的认知。研究表明,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与理念在促进文明间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同时,为全球南方的整体叙事重构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多样性 全球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IT-PatchTST模型:一种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缺失值插补方法
3
作者 齐建东 石成城 吴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目的】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是评估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的重要指标,NEE原始观测数据缺失值的插补精度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关键参数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为提高不同植被NEE在长时间连续性数据缺失情景下的插补精度,提出一种... 【目的】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是评估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的重要指标,NEE原始观测数据缺失值的插补精度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关键参数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为提高不同植被NEE在长时间连续性数据缺失情景下的插补精度,提出一种融合时间序列表征向量的TSIT-PatchTST深度学习模型。【方法】以全球长期通量观测网络站点的碳通量因子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短缺失(1 d)、中缺失(7 d)、长缺失(30 d)3种随机连续数据缺失场景,评估边际分布采样法(MDS)、PatchTST模型、TS2Vec-PatchTST模型和TSIT-PatchTST模型在8种不同植被类型下NEE的插补结果。【结果】在短缺失场景下,4种插补方法都表现出最优的性能。随着连续缺失天数的增多,MDS的插补精度逐渐下降,该方法在长缺失场景下已不能对NEE进行有效插补,而其他3种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地插补NEE缺失数据。综合3种缺失场景,TSIT-PatchTST模型表现出最优的插补性能,尤其在长缺失场景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插补精度。长缺失场景下,TSIT-PatchTST模型对31个站点插补结果的平均均方误差(MSE)为0.942μmol/(m2·s),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628μmol/(m2·s),平均R2为0.457。与PatchTST模型的插补结果相比,TSIT-PatchTST模型平均MSE下降了53.3%,平均MAE下降了39.7%,平均R2相持平。【结论】综合8种植被类型和3种缺失场景的应用结果,得出TSITPatchTST模型的插补效果最佳,并具有适应性。TSIT-PatchTST模型可应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缺失场景以提高数据插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模型开发 数据插补 TSIT-PatchTST模型 碳循环 植被类型 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引领和倡导的新型国际传播全球叙事
4
作者 刘俊 翁旭东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176,共12页
伴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面对国际传播的语境更迭与理念重构,历史上长期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的全球叙事体系的逻辑裂痕不断加深,陷入难以逾越的解释困境。作为全球南方的积极行动主体之一,中国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 伴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面对国际传播的语境更迭与理念重构,历史上长期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的全球叙事体系的逻辑裂痕不断加深,陷入难以逾越的解释困境。作为全球南方的积极行动主体之一,中国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为新型国际传播全球叙事体系的探索带来有效方向与切实方案。中国引领和倡导的新型全球叙事的核心内涵至少包含促进主体开放自由交流的平等化叙事、彰显民族魅力与多元表达的个性化叙事、网感语态强化表达创新的青春化叙事、忠实全面展现他国形象的立体化叙事,以及推动认同建构同心共鸣的共同化叙事。透过多元知识谱系的解读与辩证,可以发现,这一新型国际传播全球叙事根植于“尚公”“贵和”的传统思想资源,以精神交往与人本主义作为本体论基点,展现出同转文化的范式转化相呼应的认识论特征,形成基于话语的偶然性本质与话语主导地位建构策略的方法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全球传播 新型全球叙事 文明交流互鉴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强国
5
作者 杨晓慧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国际影响力作为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一,通过促进人才流动、知识共享和文化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重要支撑。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既是教育强国的内在本质规定,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体现为强大的... 国际影响力作为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一,通过促进人才流动、知识共享和文化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重要支撑。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既是教育强国的内在本质规定,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体现为强大的国际传播力、交流互鉴力与教育引领力。提升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需要优化教育交流互鉴内容体系,全面加强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传播能力矩阵建设,拓宽完善立体化国际传播网络形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为解决世界普遍性教育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传播力 交流互鉴力 教育引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基础、问题挑战与路径拓展
6
作者 张金岭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7-87,共11页
从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重视将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全球性的示范意义。中欧均倡导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 从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重视将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全球性的示范意义。中欧均倡导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在很多事关各自发展和全人类社会的议题上拥有政治共识与契合的价值观,双方50年的关系历程也为彼此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夯实了现实基础。当下中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仍面临一些挑战,尤其体现在双方依然存在较多意识形态分歧、欧洲对华角色认知与定位存在偏颇、双方经贸合作的平衡失稳等方面。着眼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化、提升和巩固中欧关系的韧性,双方应强化多层级互动,增进政治互信与战略互信,深化多维度对话,共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框架,加强多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欧双方应成为携手以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中欧关系 互利共赢 路径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赋能文明交流互鉴
7
作者 阮一帆 李君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8,共13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与强大动能。其内在逻辑体现为三重维度,文明发展逻辑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明生成与传播交流的普遍规律,文明分异逻辑阐明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分工深化与文明互鉴的必然逻辑,价值观...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与强大动能。其内在逻辑体现为三重维度,文明发展逻辑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明生成与传播交流的普遍规律,文明分异逻辑阐明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分工深化与文明互鉴的必然逻辑,价值观念逻辑彰显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明交流互鉴的多样平等包容理念的实践导向功能。依托前沿技术集群的创新突破,新质生产力系统性突破了传统文明交流传播范式,构建起以“创新文化生产-增强价值传递-优化交互效能”为核心的文明交流互鉴新体系,有效破解了文化产品吸引力不足、跨文化沟通障碍、交互反馈迟滞等困境,极大拓展了文明交流的广度、深度与效度。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明交流互鉴的进程中,应着力打造更有实力的中华物质文明、生成更有活力的中华精神文明、推动更为多元的跨文化交流、打造更为丰富的人类文化资源载体、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构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新格局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明交流互鉴 作用机理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型极限学习机的氢燃料电池寿命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淇 陈景文 +4 位作者 华志广 李祥隆 赵冬冬 兰天一 窦满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4-974,共11页
基于数据驱动的寿命预测方法能精准预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剩余使用寿命,提高预测性能是当前寿命预测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PEMFC寿命预测过程中预测精度与鲁棒性的提升问题,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寿命预测方法,提出一种集成极限学习... 基于数据驱动的寿命预测方法能精准预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剩余使用寿命,提高预测性能是当前寿命预测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PEMFC寿命预测过程中预测精度与鲁棒性的提升问题,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寿命预测方法,提出一种集成极限学习机(EELM)结构,对PEMFC的寿命进行长期预测。集成结构中包含了50次重复测试,通过局部强化优化器算法对每次测试结果进行优化,提升了寿命预测精度。在长期预测的结果中,给出了EELM预测结果的平均值和95%置信区间,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采用稳态电流、准动态电流条件和动态电流下的老化数据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极限学习机 集成结构 局部强化优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的碳通量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振敏 汲玉河 +2 位作者 周广胜 周梦子 郑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139-8153,共15页
机器学习已经广泛用于生态系统研究。基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碳通量(NEE)观测数据,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生长季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NEE日动态呈“U”变化,整... 机器学习已经广泛用于生态系统研究。基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碳通量(NEE)观测数据,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生长季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NEE日动态呈“U”变化,整体表现为碳汇,7月份碳汇能力最强,达67.57 g C m^(-2)月^(-1),9月至次年5月表现为碳源。(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NEE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潜热通量(LE)、净辐射(Rn)、叶面积指数(LAI)、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土壤含水量(SWC),其中潜热通量和净辐射是影响NEE变化的最主导因素。(3)四种机器学习方法(RF、XGBoost、SVM、ANN)均能较准确地模拟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NEE,其中XGBoost和RF的模拟结果最为相近,但XGBoost在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方面优于RF。研究结果为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估算生态系统碳通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交换(NEE) 碳通量 机器学习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建筑看湖北恩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柏权 黄天一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作为物质文化的载体,传统建筑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生态、经济、文化标识等价值。湖北恩施位于中国中部山区,木材和石材资源丰富,传统建筑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内涵丰富。从传统建筑的选址、布局、营造、类型、形... 作为物质文化的载体,传统建筑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生态、经济、文化标识等价值。湖北恩施位于中国中部山区,木材和石材资源丰富,传统建筑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内涵丰富。从传统建筑的选址、布局、营造、类型、形制承载的文化符号来看,恩施的传统建筑吸纳了中原及其他地区的建筑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散落在恩施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见证。恩施传统建筑是多维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多民族文化元素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迁徙流动、中央权力的推动、多元文化的濡染、开放包容的心态等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 传统建筑 文化符号 文化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长期时间序列预测的多项式投影与信息交换架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建鑫 马廷淮 +1 位作者 苏昱铭 荣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0-132,共13页
长期时间序列预测利用历史数据对未来较远时段的序列走势进行预测,为长期预警、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现有方法在进行长期预测时,普遍存在分布偏移和长期依赖关系难以捕获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长期时间序列预测的多项式投影与信息交换架... 长期时间序列预测利用历史数据对未来较远时段的序列走势进行预测,为长期预警、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现有方法在进行长期预测时,普遍存在分布偏移和长期依赖关系难以捕获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长期时间序列预测的多项式投影与信息交换架构LPPIEA(Legendre polynomial projec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rchitecture)。引入可逆实例数据归一化,降低长期时间序列中分布偏移对预测的影响。使用勒让德多项式投影来处理复杂的时间模式,获取数据的高维特征表示以增强模型推理长期时间序列的能力。为了有效捕获长期时间依赖关系,构建轻量化的信息交换架构来高效捕获长期时间依赖关系,从而实现准确高效的长期时间序列预测。在4个常用的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LPPIEA的预测误差相比于基线方法平均降低11.4%,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预测 长期时间依赖 多项式投影 信息交换架构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感知机优化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阳极侧多孔传输层性能
12
作者 陶大臣 谢鑫 +5 位作者 杨扬 李俊 叶丁丁 陈蓉 朱恂 廖强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技术因其波动适应性强的特点,在绿色氢气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EMWE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多孔传输层(PTL)对于气-水传输性能尤为关键,优化PTL结构对提升PEMWE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构建了...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技术因其波动适应性强的特点,在绿色氢气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EMWE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多孔传输层(PTL)对于气-水传输性能尤为关键,优化PTL结构对提升PEMWE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一个稳态下的三维PEM单电解槽模型,获得了不同多孔传输层结构参数下PEM电解槽极化曲线,探讨了多孔传输层的孔隙率、厚度和导电率三个典型特征参数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性能的影响。其次,通过引入多层感知机机器学习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性能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孔隙率对多孔传输层的性能起主导作用,其次是厚度,而导电率的影响相对较小。针对孔隙率和厚度,适度增加孔隙率并降低厚度可有效提升电解槽性能。经过多层感知机模型筛选,当PTL孔隙率为0.52、厚度为0.2 mm、导电率为4×10^(6) S/m时,性能最佳,在2 A/cm^(2)的电流密度下PEM电解槽的工作电压为1.8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多孔传输层 机器学习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悟空热”:数字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子翔 张继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4,共13页
文化赋能论视角下,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外在结构下并非被动适应,而是能主动适应新媒介和技术实现“两创”与国际传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游戏改编,《黑神话:悟空》承载的中华文化借助游戏媒介实现“对外而通”“对内而生”... 文化赋能论视角下,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外在结构下并非被动适应,而是能主动适应新媒介和技术实现“两创”与国际传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游戏改编,《黑神话:悟空》承载的中华文化借助游戏媒介实现“对外而通”“对内而生”的文明交流互鉴过程。借助政府引领的“伞式效应”和社群式、价值链式、跨产业式蜂窝等民间社会发挥的“蜂窝式效应”的协同作用,《黑神话:悟空》在国内外引发“悟空热”,并在全球范围内强化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展示出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自生结构”的强大适应性和生命力,也为中国游戏产业及文化产品的出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神话:悟空》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数字时代 文化赋能论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时序异常检测的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插值方法研究
14
作者 王秀英 孙树娇 +5 位作者 王喆 陈奇 李甫 杜华礼 杨耀晨 杨帆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097-8110,共14页
针对不同陆地生态系统中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数据的长期连续测量中存在的数据差异问题,以中国气象局青海高寒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野牛沟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 针对不同陆地生态系统中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数据的长期连续测量中存在的数据差异问题,以中国气象局青海高寒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野牛沟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协方差技术获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平上的NEE数据。通过对比机器学习算法和通量数据后处理算法(Reddyproc)两种数据填充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机器学习与时序异常检测(Time series anomaly detection,TAD)的新框架,用于NEE数据的空白填补。研究结果表明:1)Reddyproc算法在剔除异常值后,NEE插补决定系数(R^(2))达到0.67,数据离散度显著降低,数据质量提升;2)八种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表现最优,其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0.6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2.17μmol s^(-1)m^(-2),且经过时序异常检测后,估算精度提升了17%;3)Reddyproc和RF估算的CO_(2)通量存在季节性差异,冷季(1—3月和10—12月)Reddyproc估算值低于RF,而暖季(4—9月)则高于RF,表明冬季Reddyproc低估了CO_(2)释放,夏季则低估了CO_(2)吸收。该新框架有效解决了数据采集不确定性和缺失导致的二氧化碳通量计算准确率问题,为研究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固持能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极端事件的影响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新方法的适用性、改进和优化方向,以实现更准确、可靠且适用于不同生态系统的填补模型,为生态系统建模和预测提供强大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涡动协方差 时序异常检测 机器学习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N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理论成果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远意义
15
作者 曹清波 刘春荣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全球化进程持续深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呈现多元化与相互交融的态势。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典范与实践结晶,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深远。该思想不仅通过构建平等互鉴、包容共生、共同发... 全球化进程持续深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呈现多元化与相互交融的态势。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典范与实践结晶,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深远。该思想不仅通过构建平等互鉴、包容共生、共同发展的新型文明交往范式,为世界文明交流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与创新性解决方案,更从三重维度系统回应了全球文明治理的核心议题:其一,通过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重塑文明对话的价值共识;其二,依托文化主体性理论保障文明形态的多样性存续;其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文明发展路径选择。这种兼具历史纵深与全球视野的理论创新,为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球文明新秩序确立了科学的认识论框架与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交流互鉴 文化主体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16
作者 张晶晶 张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0,共12页
在人类文明形态演进呈现新态势、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涌现新需求、国际传播学科发展面临新问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国际传播思想与实践中汲取理论源泉,以知识创造、理论对话、文明互鉴为创... 在人类文明形态演进呈现新态势、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涌现新需求、国际传播学科发展面临新问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国际传播思想与实践中汲取理论源泉,以知识创造、理论对话、文明互鉴为创新动力,深刻把握知识本源的原创性、理论内涵的科学性、价值立场的人民性、理念引领的全局观等特征。基于文明交流互鉴视角,构建中国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立足中国实际语境,面向全球发展新命题;发掘自主知识价值,创设理论对话新时空;打造互鉴融通窗口,开拓文明多样性知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国际传播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各民族文化的共情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古春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9,共9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孕育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各民族文化在交往实践中,既有各美其美的灵韵,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又有美美与共的“通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意识和文化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孕育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各民族文化在交往实践中,既有各美其美的灵韵,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又有美美与共的“通感”,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意识和文化基础。各民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情感意志有意味的形式表达,民族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描摹和抒情,折射出各民族的心理、情感、信仰,容易形成亲和力,产生共情,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律动,从共情中融会互通、交流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文化共情 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路径选择
18
作者 任超 吴翔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2-285,331,共15页
从思想史视域看,中国儿童文学的思想谱系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是中国思想体系的衍生与具体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出场脱胎于新文学,这不是域外思想在中国的“嫁接”,而是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及现代变革的结果。论析百年中国儿童文学... 从思想史视域看,中国儿童文学的思想谱系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土壤,是中国思想体系的衍生与具体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出场脱胎于新文学,这不是域外思想在中国的“嫁接”,而是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及现代变革的结果。论析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应该融通“对外爬梳”和“向内深耕”两个步骤。对外爬梳,将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视为中国文学整体思想史的分支和子类,在思想文化整体框架中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思想脉络与知识逻辑;向内深耕,聚焦思想对中国儿童文学本体内涵的塑造和影响。从中国儿童文学的元历史出发,以知识考古的方法探究古代中国儿童观念变革对文学的影响。以现代思想为起点,从元概念角度探讨思想在构建中国儿童文学语法关系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新时代,思想史研究可在中国儿童文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国儿童文学自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形成。一方面,中国儿童文学体系建设应彰显“中国性”,体现“中国特色”立场、价值和学术自觉,在实践中叙述和推广“中国式童年”,为世界展示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另一方面,在立足本体的基础上,不排拒与西方思想体系进行交流互动,为构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范式提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思想史 自主知识体系 知识考古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燃料电池系统引射器性能预测研究
19
作者 邹润翔 李汝宁 冯兴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5期95-102,共8页
为提高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引射器设计效率,提出一种结合机器学习和数据驱动的技术。在大幅度降低计算需求的前提下,精确地预测引射器的一次流和二次流的质量流量并计算引射比。采用10个选定特征作为输入层,一次、二次流体质量流量作... 为提高燃料电池氢气循环系统引射器设计效率,提出一种结合机器学习和数据驱动的技术。在大幅度降低计算需求的前提下,精确地预测引射器的一次流和二次流的质量流量并计算引射比。采用10个选定特征作为输入层,一次、二次流体质量流量作为输出层,建立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得出训练和测试集的平均绝对误差(MAPE)都低于10%。分别在40、70、100、150 kW的工况下进行验证,平均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1%。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引射器一、二次流质量流量及引射比,为引射器设计优化提供了一种高效工具,以快速评估不同结构参数及工作参数对引射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引射器 机器学习 性能预测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耶稣会传教士“ 西学中源”说 儒家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