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文学翻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被引量:6
1
作者 袁筱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文学翻译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模型在文学翻译中究竟有“创造性”吗?它是否具有“主体性”?人工智能在处理非信息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时所面临的挑战是... 随着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文学翻译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模型在文学翻译中究竟有“创造性”吗?它是否具有“主体性”?人工智能在处理非信息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时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人工智能翻译的“硬伤”固然是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翻译主体的主要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中难以复制人类译者的“文学性”和“主体性”。而“主体性”的缺失也使得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对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持审慎态度,因为说到底,维护文学翻译的人文价值和伦理责任就是维护人类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学翻译 生成式语言模型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启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促进了语言服务行业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本文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语言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影响,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促进了语言服务行业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本文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语言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影响,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提高语言服务竞争力的建议。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入语言服务的全流程,形成了人机在环翻译模式。语言服务提供商应加强语言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战略,努力向知识流程外包商和全球内容战略服务商转型。推进语言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需要深化我国语言服务行业智能化建设,完善语言服务标准体系规划,重视语言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语言服务 翻译模型 人机在环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翻译:过去、现状与未来
3
作者 张磊 王振宇 +3 位作者 连帅帅 蒲冰倩 刘毓涛 秦铭哲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41-2254,共14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翻译(SLT)旨在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手语动作进行翻译,以提高翻译准确性。SLT降低了正常人与听障人士的沟通门槛,但由于各国手语不统一以及手语动作与口语句子的结构不匹配等问题,手语翻译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深度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翻译(SLT)旨在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对手语动作进行翻译,以提高翻译准确性。SLT降低了正常人与听障人士的沟通门槛,但由于各国手语不统一以及手语动作与口语句子的结构不匹配等问题,手语翻译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翻译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通过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并依照模型结构与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基于线性结构的手语翻译、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手语翻译、基于大模型微调的手语翻译和基于对比学习的手语翻译四类。通过对各类方法的特点与性能进行分析,并为手语翻译方法的进展提供了全面的评估。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重点讨论了实时翻译、基于对比学习的手语翻译和基于大模型微调的手语翻译等关键技术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手语翻译 机器翻译 对比学习 大语言模型 编码器-解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跨域中介模块的英文翻译
4
作者 黄笑菡 程时伟 张纪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02-2508,共7页
为促进文本域与视觉域之间的语义关联,提高英文翻译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跨域中介模块(deep crossdomain intermediary module,DCIM)的英文翻译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联合空间学习方法,DCIM作为中介模块指导图像中感兴趣区域与源词之... 为促进文本域与视觉域之间的语义关联,提高英文翻译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跨域中介模块(deep crossdomain intermediary module,DCIM)的英文翻译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联合空间学习方法,DCIM作为中介模块指导图像中感兴趣区域与源词之间的交互。通过强化文本编码器和视觉编码器提取的表征之间的语义关联,使视觉表征在语义上得到增强并演化为跨域表征。通过双重注意力解码器,利用两种独立的注意力机制分别处理文本和跨域表征的上下文,预测目标词汇。实验结果表明,集成DCIM的模型在两种英文翻译任务中基于Meteor和Ribes指标取得了最佳翻译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跨域中介模块 英文翻译 双重注意力解码器 文本域 视觉域 神经网络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签句子重构的多语言零样本神经机器翻译
5
作者 陈潇 杨雅婷 +3 位作者 董瑞 时现伟 马博 吐尔洪·吾司曼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针对当前多语言零样本翻译的标签策略难以提供丰富的翻译方向信息和模型对语言建模能力的不足,进而导致翻译脱靶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使用标签句子重构的多语言零样本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具体而言,首先提出了一种词级别的标签策略,在编码器... 针对当前多语言零样本翻译的标签策略难以提供丰富的翻译方向信息和模型对语言建模能力的不足,进而导致翻译脱靶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使用标签句子重构的多语言零样本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具体而言,首先提出了一种词级别的标签策略,在编码器端增加目标语言标签嵌入,在源语言句子每个词的嵌入表示中注入目标语言信息;其次设计了标签句子重构任务,对句子添加噪声和使用词级别的标签策略后进行重构操作,以达到增强模型语言建模能力的目的。在MultiUN数据集和Europarl数据集上的零样本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零样本翻译上的平均BLEU值分别超过强基线0.7和0.3。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语言标签嵌入策略和标签句子重构均能有效提升模型的零样本翻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样本机器翻译 多语言神经机器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
6
作者 陈康 刘尧舜 +2 位作者 李茂西 王倩 吴水秀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1,共10页
在不需要人工参考译文对照的情况下,仅利用源语言句子对机器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是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的目标。当前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仅在单个语义空间内比较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难以全面捕捉不同语言的语义特征,导致译文质量... 在不需要人工参考译文对照的情况下,仅利用源语言句子对机器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是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的目标。当前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仅在单个语义空间内比较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难以全面捕捉不同语言的语义特征,导致译文质量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多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通过融合源语言、目标语言和跨语言语义空间质量特征,更准确地评估机器译文的质量。该文方法借助大语言模型和相应提示对源语言句子进行翻译生成伪参考译文,对机器译文进行翻译生成回译;利用跨语言预训练模型X-MOD表征源语言句子和回译提取在源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利用X-MOD表征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提取在跨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利用X-MOD表征机器译文和伪参考译文提取在目标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融合多语义空间特征构建端到端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神经网络模型。在WMT′23句子级别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性能超过了当前先进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TransQuest和UniTE,并超过了参与评测的最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译文质量估计 跨语言预训练模型 多语义空间特征 伪参考译文 回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M赋能的Datalog代码翻译技术及增量程序分析框架
7
作者 王熙灶 沈天琪 +1 位作者 宾向荣 卜磊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15-2534,共20页
Datalog是一种声明式逻辑编程语言,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对Datalog的兴趣高涨,设计并开发了多种Datalog引擎和相应方言.然而,多方言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以一种Datalog方言实现的代码,一般而言不能在另一种方言... Datalog是一种声明式逻辑编程语言,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对Datalog的兴趣高涨,设计并开发了多种Datalog引擎和相应方言.然而,多方言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以一种Datalog方言实现的代码,一般而言不能在另一种方言的引擎上执行.因此,当采用新Datalog引擎时,需要将现有Datalog代码翻译到新方言上.目前的Datalog代码翻译技术可分为人工重写代码和人工设计翻译规则两类,存在耗时长、大量重复劳动、缺乏灵活性和可拓展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大语言模型(LLM)赋能的Datalog代码翻译技术,利用LLM强大的代码理解和生成能力,通过分治翻译策略、基于少样本提示和思维链提示的提示工程、基于检查-反馈-修复的迭代纠错机制,可以在不同Datalog方言之间实现高精度代码翻译,减轻开发人员重复开发翻译规则的工作量.基于此代码翻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通用的基于Datalog的声明式增量程序分析框架.在不同Datalog方言对上评估了所提出的LLM赋能的Datalog代码翻译技术的性能,评估结果验证了所提代码翻译技术的有效性.对通用声明式增量程序分析框架进行了实验评估,验证了基于所提代码翻译技术的增量程序分析的加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LOG 代码翻译 大语言模型 程序分析 增量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字母级加密的源语言镜像数据增强方法
8
作者 刘艺程 依西降参 史树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9-585,共7页
[目的]针对传统文本替换数据增强技术所导致的扩充句对语义不对齐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源语言镜像的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 via source language mirroring,DASLM)方法.[方法]DASLM通过凯撒加密技术进行源语言... [目的]针对传统文本替换数据增强技术所导致的扩充句对语义不对齐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源语言镜像的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 via source language mirroring,DASLM)方法.[方法]DASLM通过凯撒加密技术进行源语言语句的字母级加密,增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形式多样性,同时强化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不变特征;利用多语言联合训练可增强编码器提取语言不变特征的特点,用镜像语料与原始语料联合训练翻译模型.采用CCMT2023藏汉、维汉和蒙汉数据集,在Transformer模型框架下进行性能评估,并与多种主流数据增强方法进行对比.[结果]DASLM在藏汉、维汉与蒙汉3个低资源翻译任务中的BLEU值分别为24.71%、31.78%和41.67%.该方法在提升模型准确性的同时,能够在无额外模型训练的情况下达到媲美现有复杂增强方法的性能.在CCMT2024评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结论]源语言镜像数据能保持与原始语料相似的语义和句法结构,DASLM方法克服了机器翻译任务中传统数据增强方法语义不对齐和译文不自然的缺陷,显著适用于低资源机器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资源机器翻译 数据增强 源语言镜像 多语言联合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意象、跨语映射与中国政治隐喻的英译——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政治隐喻是政治主体通过隐喻思维对政治现实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隐喻翻译是关涉语言与语境、经验与现实、文化与文本、生理与心理,基于“二次相似性”的复杂的认知推理加工和隐喻意象跨语转化过程。在不同映射关系和条件下,... 政治隐喻是政治主体通过隐喻思维对政治现实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隐喻翻译是关涉语言与语境、经验与现实、文化与文本、生理与心理,基于“二次相似性”的复杂的认知推理加工和隐喻意象跨语转化过程。在不同映射关系和条件下,党的二十大报告运用“意象共享、认知等效的直译和回译”“意象兼容、认知近效的套译”“认知填白、意象明示的直译(加注)”“意象归位、认知纠偏的释译”“语境启动、认知连贯的增译”“意象整合、认知减负的省译”等英译方法,以实现中国政治隐喻认知意象的跨语精准转化,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隐喻翻译 跨语映射 认知意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伪孪生网络的无监督学习多语言神经机器翻译方法
10
作者 都力铭 屈丹 +1 位作者 张传财 席阳丽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4,共7页
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采用单语数据进行训练时会产生大量噪音信息,使得机器翻译模型在训练迭代过程中的误差不断积累,影响翻译效果。针对此问题,在跨语言预训练模型(XL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伪孪生网络的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方法。该... 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采用单语数据进行训练时会产生大量噪音信息,使得机器翻译模型在训练迭代过程中的误差不断积累,影响翻译效果。针对此问题,在跨语言预训练模型(XL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伪孪生网络的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方法。该方法将模型编码器分为两个模块,其中伪孪生网络部分引入了一种噪声过滤门机制,利用其对编码过程中的噪音特征进行过滤,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英语同德语、法语、罗马尼亚语3种语言之间的交互翻译任务中,所提方法相较于基线系统平均提升了3.5百分点,证明了其翻译效果的优越性,并使用消融实验对该模型各组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同时在德译英翻译任务中模拟了该方法在不同噪声条件下的性能测试,表现出较好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机器翻译 伪孪生网络 单语数据 噪声过滤门机制 跨语言预训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T-UT:卫藏方言藏汉语音翻译数据集
11
作者 黎鑫 刘佳洛 +3 位作者 多杰朋毛 看卓措 戚肖克 赵小兵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523-534,共12页
在大模型时代,多语种语言资源建设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然而,目前公开的藏汉语音翻译数据集资源极为匮乏,这严重制约了藏语在多语种语言资源建设中的发展。为此,本研究充分参考国际语音翻译数据集规范,采用半自动标注方式构建了大规模... 在大模型时代,多语种语言资源建设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然而,目前公开的藏汉语音翻译数据集资源极为匮乏,这严重制约了藏语在多语种语言资源建设中的发展。为此,本研究充分参考国际语音翻译数据集规范,采用半自动标注方式构建了大规模卫藏方言藏汉语音翻译数据集。首先,基于公开的卫藏方言藏语自动语音识别数据集(M2ASR),利用Gemini-1.5-pro大模型将语音对应的藏语转录文本翻译成汉语。随后,专家对翻译结果进行严格审核与校正,最终整理成高质量的卫藏方言藏汉语音翻译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58,767条藏语语音-藏语文本-汉语文本三元组,音频数据来自147个不同说话人,总时长为72.08小时,藏汉文本对数据文件大小为22 MB。本数据集不仅为藏汉语音翻译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其他低资源语言的语音翻译数据集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汉语音翻译 数据集 半自动标注 低资源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语言英译译者行为研究:以《老生》为考察中心
12
作者 冯正斌 汪学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贾平凹是中国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其创作中富含乡土语言和民俗文化,成为中国乡土文学英译研究关注的新焦点。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角出发,例析贾平凹《老生》中乡土语言的英译策略,归纳译者行为倾向,并结合场域理论探讨译者行为动因。... 贾平凹是中国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其创作中富含乡土语言和民俗文化,成为中国乡土文学英译研究关注的新焦点。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角出发,例析贾平凹《老生》中乡土语言的英译策略,归纳译者行为倾向,并结合场域理论探讨译者行为动因。研究发现:庞夔夫在英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呈现出“务实为主,求真为辅”的译者行为倾向,究其原因,或与庞夔夫对中国文学在英美翻译文学场域中的准确定位,译者、贾平凹作品和出版社的资本因素,以及译者个人惯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生》 译者行为批评 场域理论 乡土语言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市场需求与能力特征——基于成渝经济圈行业招聘的调研
13
作者 李希希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62,共14页
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在促进中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离不开对语言服务行业的深入了解。通过调研“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BOSS直聘”三大代表性综合招聘平台所发布的868则招... 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在促进中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离不开对语言服务行业的深入了解。通过调研“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BOSS直聘”三大代表性综合招聘平台所发布的868则招聘广告,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 12 Plus,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有口译、笔译、项目管理、质控、本地化等11类语言服务需求,涵盖财经商贸、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22个垂直领域,涉及51种外语语言以及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语言和复语翻译需求;市场最为看重的翻译能力/素质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语言能力、知识面、生理-心理素质、工具能力和翻译策略能力。对比成渝经济圈和京津冀地区语言服务需求的共性与差异,借鉴相关经验,成渝地区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需发挥政策效能、深化教育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协会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服务 市场需求 翻译能力 招聘广告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词中文译写规范效力实证研究
14
作者 常文斐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6,共13页
规范效力指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发布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可通过“使用强度”和“规范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观测。测算规范效力是检测语言规范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动态流通语料库中2012—2... 规范效力指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发布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可通过“使用强度”和“规范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观测。测算规范效力是检测语言规范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动态流通语料库中2012—2019年间的新闻语料,通过测算规范效力,考察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第四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的规范效果,发现:(1)从总体上看,发布后对社会的规范使用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2)对媒体的规范效果有明显提升,但这种向好趋势一般仅能维持两年左右;(3)不同领域推荐译名的规范效果有显著差异,国际组织领域效果最好,其次为经济领域,社会生活与科技领域较差;(4)专有名词相较于普通名词更易于规范。建议加大外语词中文译写研制工作力度,加强外语词中文译写评估机制建设,注重外语词规范策略的区别性,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进规范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词中文译写 语言规范 使用强度 规范系数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林外史》节译本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群体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勤 王琴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一群体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及其动因,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的中国文学外译,尤其是乡土语言的英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节译 乡土语言 华人离散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机器翻译引发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珍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4,共11页
数字时代的机器翻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效应。机器翻译会给外语教育、大众语言生活、译者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影响,比如学习者失去学习动机、语言及创新思维能力降低、引发应用规范及伦理问题、... 数字时代的机器翻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效应。机器翻译会给外语教育、大众语言生活、译者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影响,比如学习者失去学习动机、语言及创新思维能力降低、引发应用规范及伦理问题、损害语言多样性、抹杀读者阅读积极性、削弱源语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对翻译从业者产生冲击、译者的主体性被削弱、译者工作热情和职业满意度下降、易对机器翻译产生依赖等。今后外语教育中应积极规避风险,化“危机”为“转机”,机器翻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语言学家助力支持,人机交互时代应保持人工翻译的能力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机共生时代人机文明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机器翻译 外语教育 语言生活 人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的国家视点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东升 焦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2,共13页
“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的提出为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国家”视点。国家翻译实践是一国翻译实践史之主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视点出发,对译者行为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翻译史上玄奘译经等翻译实践的再检视发现,翻译可以上升为“国家行为... “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的提出为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国家”视点。国家翻译实践是一国翻译实践史之主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视点出发,对译者行为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翻译史上玄奘译经等翻译实践的再检视发现,翻译可以上升为“国家行为”,既是语际实践,也是话语实践和政治实践。国家视点的译者主体可扩展为“国家—机构—译者共同体—个体译者”多位一体,译者属性与类型呈现出三维特征。国家视点的译者行为是以国家利益和国家价值的实现为导向的行为,个体译者行为与译者共同体行为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国家—共同体—个体译者”意志体间的密切联系。在文本、语言、行为和社会之外,引入国家视点,构建“语言—社会—国家”三维一体的译者行为批评模式,可为译者主体性研究和译者行为批评带来新启发,更好地实现国家翻译实践理论的批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视点 国家翻译实践 译者行为批评 “语言—社会—国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算法的自然语言信息提取-翻译-校对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丹 李舒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的广泛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LP)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而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世界文化交融愈加频繁,人们搜寻、阅读他国网络信息的现实...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的广泛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LP)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而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世界文化交融愈加频繁,人们搜寻、阅读他国网络信息的现实需求也随之增多。当信息搜寻者在搜寻非母语信息时,不仅会出现语言障碍问题,还会因错综复杂、层次不齐的各色信息而产生诸多不便。为了便于信息搜寻者快速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文中基于人工智能算法(PageRank/TextRank)设计一种信息提取-翻译-校对(ETP)系统。系统通过AI自动搜索阅读页面上的重要信息和文本摘取,生成摘要,并基于机器翻译API模块完成翻译;其次,采用智能校对系统完成校对审核后,将信息呈现给搜寻者,以供其对全部信息高效且准确地进行预筛选,从而节省阅读时间和精力。最后对系统算法所实现的功能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达到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算法 自然语言处理 信息提取 机器翻译 翻译校对 PAGERANK算法 TextRank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人本路径——兼论《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新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的独特作用,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乡土语言及其翻译活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应用探索。针对此现状,本文结合周领顺等... 新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的独特作用,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乡土语言及其翻译活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应用探索。针对此现状,本文结合周领顺等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中所使用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与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素材,从研究对象的厘定、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思路的确立以及研究结论的归纳四个方面探索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研究的人本路径,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活动及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语言 翻译研究 人本路径 译者行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应急语言服务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文胜 刘巧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人工智能技术助推着语言服务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高效率、低成本、协同性等特征在应急语言服务领域产生了突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语言服务产品、人才培养、实践活动中的... 人工智能技术助推着语言服务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高效率、低成本、协同性等特征在应急语言服务领域产生了突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语言服务产品、人才培养、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本研究有望为深化应急语言服务智能化转型的理论研究、推进应急语言服务智能化转型的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应急语言服务 翻译 人才培养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