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7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集聚对中国林产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方淼 李申睿 +1 位作者 高帅印 吴成亮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基于2013—2020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门槛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中国林产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林产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初期产业集聚度的上升会加... 基于2013—2020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门槛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中国林产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林产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初期产业集聚度的上升会加剧碳排放,但当集聚水平跨越门槛值后逐步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其他行业,造纸行业因资源依赖度高、能耗大,碳排放强度对产业集聚水平更敏感;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集聚与林产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U”型关系。此外,产业集聚带来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据此,建议结合区域林产工业实际情况,推进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技术突破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联盟合作,提高产业链效率与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林产工业 碳排放强度 倒“U”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陆玲霞 于淼 彭勇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 为满足“人工智能(AI)+X”背景下对交叉型、复合型、创新型(I3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现有嵌入式人工智能(AI)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平台资源有限、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深入探索嵌入式AI实验教学新模式。建设灵活性强、接口资源丰富的嵌入式AI创新实验平台,构建交叉性强、多层递阶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融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践创新案例。实践表明,所采取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培养I^(3)型卓越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也展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人工智能 实验教学改革 I^(3)型卓越人才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内在机理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14
3
作者 郭晗 侯雪花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7,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领域。数据、算力和算法结合形成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维度和阶段性表现,遵循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理念的质变新逻辑。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不断深化,需要新的生产力...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领域。数据、算力和算法结合形成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维度和阶段性表现,遵循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理念的质变新逻辑。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不断深化,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协同适应的要素体系、高端先进的制造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绿色低碳的生态体系赋能新型工业化。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要素资源配置不协调、产业协调融合程度不高、绿色低碳转型难度大等问题。在实践取向上,要以科技创新驱动、要素资源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为路径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推动新型工业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 智能化 数字化 绿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代富强 张霞 +2 位作者 赵鹏逸 蔡元英 陈俐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29,共9页
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 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模式、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总体符合“中心—外围”结构模式;(2)区县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为上海、江苏、浙江;(3)产业集聚对其企业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劳动力和边界效应与企业新增量关系显著,环境规制作用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 产业集聚 环境规制 SARAR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光照和NAA对闽楠生长和植株构型的影响
5
作者 王丽云 喻龙华 +5 位作者 陈家堂 厉月桥 周幼成 刘源博 宋连生 汪盛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1,共9页
【目的】为促进闽楠幼苗个体生长和植株构型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闽楠为研究对象,采用3因素完全交互设计,分析土壤类型(S1和S2)、光照强度(25%、50%、75%和100%透光率)和萘乙酸NAA质量浓度(0、25、50和75 mg/L)及其交互作... 【目的】为促进闽楠幼苗个体生长和植株构型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闽楠为研究对象,采用3因素完全交互设计,分析土壤类型(S1和S2)、光照强度(25%、50%、75%和100%透光率)和萘乙酸NAA质量浓度(0、25、50和75 mg/L)及其交互作用对闽楠生长和构型的影响规律。【结果】1)土壤类型S2处理的闽楠苗高、地径增长速率、地上/地下、干、枝、叶的生物量、冠幅、分枝数、叶片数明显优于土壤类型S1处理。S1中光照强度和激素水平显著影响每一层干生物量、2/4枝生物量、2/4和3/4叶生物量、2/4和4/4分枝数、2/4叶片数。S2中光照强度和激素水平仅显著影响2/4、3/4叶生物量、4/4分枝数、3/4叶片数;2)在2种常见土壤类型中,闽楠幼苗均在适度光照强度50%或75%时表现最好,低光照或者高光照抑制了闽楠干、枝、叶生物量的积累和叶片数量。75%和100%光照强度处理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低于25%和50%光照强度处理;3)在同一土壤类型条件下,光照强度和NAA浓度对闽楠生长和构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同一光照强度下,仅NAA的影响差异不大;4)3种因素对闽楠生长和构型的影响中,最显著的是土壤类型,其次是光照及光照和土壤的交互效应,再次是激素、激素与土壤或光照的交互作用,最后是三者的交互作用。【结论】土壤类型S2处理的闽楠幼苗个体生长和植株构型明显优于土壤类型S1。S2中75%透光率+0 mg/L NAA处理的闽楠幼苗生长和构型整体优于其他处理,其中该处理在地径、3/4叶片数,2/4叶生物量表现最好。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闽楠幼苗适宜的关键栽培管理条件,为闽楠幼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生长 构型 土壤类型 光照强度 萘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中部地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59个县城为例
6
作者 刘合林 黄玉霖 +2 位作者 高俊阳 卢有朋 黄亚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规划策略配置的空间针对性。基于此,以湖北省59个县城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基于1km×1km的空间分辨率提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方法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识别出有近三分之一数量的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偏低。基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将此类低集约利用水平县城分为高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低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和集约利用水平离散型,其对应的规划策略重点分别为老城优化型、成片联动型和单点再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县城建成区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高空间分辨率 分类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
7
作者 袁芳 仇蕾 陈军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4,共9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大规模的“关改搬转”措施显著降低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研究该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效应的同时,综合考虑其对经济增长和废水排放总量的影响,更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于2009—2019年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战略实施对工业水污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工业水污染强度,但存在滞后性;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是该战略影响工业水污染强度的主要途径;战略实施对中游城市工业水污染强度的抑制效果最强,下游城市次之,上游城市最弱,相较于沿江城市,非沿江城市受益更为明显;该战略实施能显著降低长江附近400 km内城市的工业水污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高质量发展 工业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技术密集类产业融合的理论机制与路径研究
8
作者 龚新蜀 赵丽玉 谢晓利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技术密集类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赋能产业融合,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依托科技创新与网络载体,进而赋能产业融... 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技术密集类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赋能产业融合,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依托科技创新与网络载体,进而赋能产业融合;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效果更显著;相比现代服务业发达区,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区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效果更为明显;并且这种影响效果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建议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数字融通共享平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模式;实施动态化战略,构建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密集类 产业融合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影响与中介效应研究
9
作者 张然 苏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农业的集聚式发展使得区域协同减排成为实现农业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论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从空间效应来... 农业的集聚式发展使得区域协同减排成为实现农业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论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从空间效应来看,农业产业集聚能够有效降低本省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同时导致相邻省份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增加,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从中介效应来看,农业产业集聚可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3)异质性分析发现,中部地区本省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最强,而东部地区最弱,且东部和东北地区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针对农业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强度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强度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志坚 兰凯露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78,共10页
为探究碳排放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选取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测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 为探究碳排放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选取2010—2022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测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反向影响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对长江流域不同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的区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对资源较少、发展水平较低的上游地区溢出效应仍显著为负,而对资源丰富、发展水平较高的中下游地区溢出效应则呈现出空间阻滞作用。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物流业减排降碳、提升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低碳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
11
作者 王军 刘瑜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4,共7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构建个体与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数... 为探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构建个体与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数字经济发展滞后效应、改变样本容量、替换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作用机制检验,对数字经济发展碳减排效应的区位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黄河流域碳减排的重要作用机制;3)数字经济发展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抑制效果存在显著的区位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碳排放总量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尚未显现,对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资源型城市。提出了统筹推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有效抑制碳排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机制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灵活性挖掘的市场实施及调度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旭东 王艺博 +2 位作者 王博闻 刘闯 赵一如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43-2062,2161,共21页
利用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进行需求响应是需求侧参与电网灵活互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介绍了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的基本概念,并对三种典型工业高载能负荷进行了灵活性分析;其次探讨了... 利用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进行需求响应是需求侧参与电网灵活互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介绍了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的基本概念,并对三种典型工业高载能负荷进行了灵活性分析;其次探讨了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优化调度方法的主要目标及在市场层面的实施情况;然后介绍了三种典型工业高载能负荷的优化调度模型,并对求解算法、求解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最后,总结了目前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灵活性挖掘研究中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 灵活性分析 优化调度方法 求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志勇 孙龙 孙家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评估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有助于客观认识森林火灾风险水平,从而制定相应防火和灭火措施,为开展森林火灾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利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3 300块标准样地调查数据,通过森林... 评估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有助于客观认识森林火灾风险水平,从而制定相应防火和灭火措施,为开展森林火灾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利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3 300块标准样地调查数据,通过森林可燃物燃烧试验,对潜在初始火强度、灌木层连续性和易燃树种密度等指标进行等级划分,量化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和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判断潜在林火强度大小和易发林火种类,评估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等级。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可燃物燃烧危险性等级分为4个等级,即高危险性等级、中高危险性等级、中低危险性等级、低危险性等级;(2)大兴安岭林区从北纬50°~53°30′,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标准地森林火灾高危险性等级比例依次为0.02、0.02、0.02、0.05、0.07、0.10、0.08,低危险性等级比例依次为0.50、0.48、0.41、0.36、0.34、0.30、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风险评估 林火强度 林火蔓延速度 林火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盟”对接视域下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对“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认知评析
14
作者 张建 杨瑞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2,共16页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都是亚欧大陆的多边合作制度。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题中之义。2015年“一带一盟”开启对接进程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同样经历了“冲...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都是亚欧大陆的多边合作制度。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的题中之义。2015年“一带一盟”开启对接进程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同样经历了“冲击—反应—理解—接受—参与”的发展过程。俄罗斯仍占据舆论的主要来源,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欧亚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认可、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辟发展机遇、主动驳斥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污名化报道三大方面。符合成员国以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追求、为新型全球化提供动力与保障构成了欧亚经济联盟国家认知积极的主要原因。梳理发现,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回应了时代需求,还为成员国提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思路,更为欧亚国家开辟双多边合作机遇。本文提出增加利益共识、探索机制互动模式、提升外宣质量将会继续激发“一带一路”倡议潜力、发挥集体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欧亚经济联盟 “一带一盟”十年对接 欧亚地区 引领全球治理 新型全球化 产业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了吗?——基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井钦磊 林琛 章文光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进程的战略支撑。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乡产业融合发...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进程的战略支撑。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通过促进经济集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大型城市以及非副省级城市中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产业融合 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连接与信息对齐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丽萍 刘潭飞 +1 位作者 姚琳 雷李楠 《管理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3,共16页
在当前数字化潮流中,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数字技术以促进供应链的整合与协作,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探讨供应链数字化连接与信息对齐通过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影响企业竞争优... 在当前数字化潮流中,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数字技术以促进供应链的整合与协作,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探讨供应链数字化连接与信息对齐通过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以及行业数字技术强度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293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对国泰安数据库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连接与信息对齐对企业竞争优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行业数字技术强度正向调节数字化连接、信息对齐二者与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跨组织数字化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为供应链数字化和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研究做出贡献;同时,研究从实践角度明确企业应利用数字技术重塑供应链关系,为企业在数字化时代通过整合供应链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方-供应商互动 数字化连接 信息对齐 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 行业数字技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的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艺 陈银蓉 +2 位作者 蔡海生 陈坤 刘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研究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互动关系,对于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排放系数法、锡尔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 研究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其互动关系,对于缓解我国碳减排压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排放系数法、锡尔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大南昌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区域差异特征,并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交互影响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势逐渐放缓,中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增长,且二者整体区域差距均逐年减小。不同新型城镇化因素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土地利用效率和人口城镇化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持续增加,经济发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土地利用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的复合作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产生较大影响。在进行低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研究区应侧重土地利用效率、劳动力流向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优化城镇建设,缓解城市碳减排压力,助力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新型城镇化 影响强度 低碳建设 大南昌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调制型光纤加速度计专利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友昱 杨子诚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光纤加速度计是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常用的传感器,其中光强调制型光纤加速度计以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测量环境。以光强调制型光纤加速度计的专利申请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透射式、反射式和接触式这3种类型的技... 光纤加速度计是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常用的传感器,其中光强调制型光纤加速度计以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测量环境。以光强调制型光纤加速度计的专利申请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透射式、反射式和接触式这3种类型的技术分支。分析了这3种类型的强度调制型光纤加速度计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典型技术方案,旨在为行业人员了解相关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加速度计 光强调制 透射式 反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检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姬新龙 王书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文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考察其门槛效应,并从地理区位、粮食生产功能区两个维度进行异质性检验。研... 文章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考察其门槛效应,并从地理区位、粮食生产功能区两个维度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绿色金融主要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及推动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在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下,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双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的农业碳减排作用在西部地区及粮食产销平衡区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碳排放强度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机理与实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勇民 李沁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F0003,共13页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绩效,并且,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不仅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为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也揭示了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机制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企业运营绩效 企业专业化分工 全要素生产率 资金密集型行业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替换变量法 缩短样本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