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明 黄静 孙俊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0,共14页
在空间柔性结构发展态势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技术研究脉络,归纳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作动器构型、及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抑制作动器操控,并指出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 在空间柔性结构发展态势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技术研究脉络,归纳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方法、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作动器构型、及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抑制作动器操控,并指出了空间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智能作动技术发展趋势和挑战。主要包括智能化作动设计与操控、先进作动材料与结构、宽频适用型作动构型综合、多维弱耦合高性能作动、高能量密度与高动态作动和振动控制作动技术智能化6个方面发展趋势,以及材料制备与构型设计、模型建立与精密操控、环境适应与品质保障和智能作动技术实际应用4个方面技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柔性结构 振动控制 作动技术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控制系统的农用拖拉机减振系统研究
2
作者 张雨 熊正凯 +1 位作者 曹艳忙 张铁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8-263,共6页
为了解决拖拉机在高速运输作业时受路面不平度影响易产生剧烈颠簸振动的问题,提高拖拉机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以拖拉机悬架减振为研究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控制系统的农用拖拉机减振系统。系统采用了多级减振结构,将整个减振控制过... 为了解决拖拉机在高速运输作业时受路面不平度影响易产生剧烈颠簸振动的问题,提高拖拉机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以拖拉机悬架减振为研究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控制系统的农用拖拉机减振系统。系统采用了多级减振结构,将整个减振控制过程分为了3个层次,即传感器层、控制层和执行层,实现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控制指令生成和执行等功能。最后,通过仿真模拟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农用拖拉机的振动,分层算法的控制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可为提高拖拉机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借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拖拉机 减振系统 分层控制系统 传感器层 控制层 执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驱桁架结构伸展臂的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志勤 曹彬彬 彭海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伸展臂由于受到空间温度变化和卫星机动动作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振动。在阻尼较低的空间环境中,这种振动衰减较慢,影响伸展臂的正常工作。因此,合适的振动控制方法对于伸展臂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拉绳作为作动器的空间桁架... 伸展臂由于受到空间温度变化和卫星机动动作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振动。在阻尼较低的空间环境中,这种振动衰减较慢,影响伸展臂的正常工作。因此,合适的振动控制方法对于伸展臂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拉绳作为作动器的空间桁架结构伸展臂,研究其作动绳上铰链串联顺序的优化和模型预测控制律的设计,这两部分内容均考虑了作动绳的单边约束和饱和约束。首先,通过ANSYS软件获取结构的模态信息;然后结合系统可控性原理和遗传算法计算出作动绳上铰链串联最优顺序;最后,在数值仿真中,通过设计的控制率对一个由四个单元组成的桁架结构伸展臂的振动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作动绳串联铰链的方式能够有效抑制伸展臂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结构伸展臂 绳驱 模型预测控制 振动控制 作动器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刚性下肢助力外骨骼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分析
4
作者 李仲 管小荣 +2 位作者 李回滨 何龙 龙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2-270,共9页
有源刚性下肢助力外骨骼系统是一种穿戴在人身体上的伴随式智能装备,单兵穿戴者通过它能提高人体负载与机动能力。从有源刚性下肢助力外骨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概述了当前助力增强型有源刚性下肢外骨骼的发展现状,并围绕国内外已有... 有源刚性下肢助力外骨骼系统是一种穿戴在人身体上的伴随式智能装备,单兵穿戴者通过它能提高人体负载与机动能力。从有源刚性下肢助力外骨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概述了当前助力增强型有源刚性下肢外骨骼的发展现状,并围绕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进展,对影响下肢助力外骨骼发展的传感感知、机械构型与驱动、控制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特别考虑了外骨骼在应对士兵这类特殊群体时的技术难点,为有源刚性下肢助力外骨骼在单兵装备的发展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 传感 构型 驱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驱动下的机械元动作单元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振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葛红玉 王拓 +1 位作者 杨满芝 张传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196,201,共7页
机械元动作装配单元可靠性是整机功能可靠性的重要构成,元动作单元工作过程中振动异常是导致其故障频发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振动控制策略对降低元动作单元运行故障、提高单元可靠性和整机性能具有良好的工程意义。结合主动控制... 机械元动作装配单元可靠性是整机功能可靠性的重要构成,元动作单元工作过程中振动异常是导致其故障频发的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有效的振动控制策略对降低元动作单元运行故障、提高单元可靠性和整机性能具有良好的工程意义。结合主动控制思想采用简易、精准的作动装置建立了一种智能的振动控制系统。为了提升控制系统中智能位移作动器的进给精度,设计了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控制系统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下的系统响应具有极低的超调量、较少调整时间和趋于零的稳态误差。此项研究为提高机械产品使用可靠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振动控制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元动作单元 振动主动控制 智能位移作动器 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阻尼指标的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位置优化
6
作者 万华平 马强 +3 位作者 薛宇 胡鹏华 葛荟斌 罗尧治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针对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本文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LQR),建立了空间杆系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系统,提出了目标控制模态的模态阻尼最大化的作动器位置优化准则.采用四角锥网架结构和Levy型索穹顶结构来验证本文方法... 针对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本文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LQR),建立了空间杆系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系统,提出了目标控制模态的模态阻尼最大化的作动器位置优化准则.采用四角锥网架结构和Levy型索穹顶结构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并在控制效果和控制能量输入两方面与常用的模态控制力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作动器数量的增加,本文方法的控制效果和控制能量输入比模态控制力方法提升更快;在作动器数量相同或控制能量输入相同时,本文方法对外界激励的控制效果优于模态控制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杆系结构 模态阻尼 主动振动控制 作动器位置优化 序列前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激振动激励器的流动控制汽车减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勃夫 陈自强 +2 位作者 孙亮 吴姚烨 徐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5-752,772,共9页
为了降低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内部结构流固耦合的自激振动激励器以产生高速、高频的脉冲微射流进行主动流动控制。通过ANSYS双向流固耦合仿真模拟激励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其产生的脉冲射流速度和频率,再从不同工作参数... 为了降低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内部结构流固耦合的自激振动激励器以产生高速、高频的脉冲微射流进行主动流动控制。通过ANSYS双向流固耦合仿真模拟激励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其产生的脉冲射流速度和频率,再从不同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其激励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将该激励器沿Ahmed类车体模型尾部的分离边缘布置,研究其对车体尾迹区流动拓扑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空气阻力系数分析其减阻效果。结果表明,自激振动激励器产生的脉冲微射流可以有效地控制减阻,最高可达7.12%的减阻效果。该研究为主动流动控制减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动激励器 脉冲微射流 主动流动控制 双向流固耦合 Ahmed类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翻转犁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和研究
8
作者 邓宇 程亨曼 +5 位作者 沈亮 窦钰程 杨华 彭君峰 韩喜军 王晋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5期5-7,共3页
该文基于PID控制器,通过对PID参数的调整实现对液压翻转犁的稳定控制,同时对系统中的检测元件进行设计与选型,构建一套完善的液压翻转犁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 该文基于PID控制器,通过对PID参数的调整实现对液压翻转犁的稳定控制,同时对系统中的检测元件进行设计与选型,构建一套完善的液压翻转犁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偏差为0.25,控制精度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2,表明系统的控制精度较高,实际输出值与预期输出值之间的差异较小。作业效率为1000 m^(2)/h。该文提出的液压翻转犁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犁具的精确控制,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翻转犁智能控制系统 液压技术 控制算法 PID控制器 传感器 执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工程中智能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俊宝 张景绘 +1 位作者 任勇生 张令弥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5-177,共13页
介绍了智能结构的概念,评述了近年来用于振动工程中的智能结构所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传感器,作动器,智能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其振动控制,传感/作动器在结构中的优化配置,并提出了建议研究的几个问题:作动/传感材料的研究、集成技... 介绍了智能结构的概念,评述了近年来用于振动工程中的智能结构所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传感器,作动器,智能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其振动控制,传感/作动器在结构中的优化配置,并提出了建议研究的几个问题:作动/传感材料的研究、集成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结构 振动控制 传感器 作动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柔性结构振动控制的若干新进展 被引量:140
10
作者 黄文虎 王心清 +1 位作者 张景绘 郑钢铁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8,共14页
围绕航天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从结构及材料的数学模型、材料及器件、基本理论与方法和一体化振动控制几个方面对一些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一体化技术研究是当今航天柔性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重点,两种控制方... 围绕航天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从结构及材料的数学模型、材料及器件、基本理论与方法和一体化振动控制几个方面对一些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一体化技术研究是当今航天柔性结构振动控制研究的重点,两种控制方法的结合不仅优点互补,而且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控制用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在工程应用的推动下,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结构 振动控制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传感器/执行器位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永 董卓敏 +1 位作者 李红征 孙德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9-35,共7页
从二维柔性板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出发 ,采用一种基于能量的传感器 /执行器的最优配置策略。使用该准则可以很自然地研究整个动态模型的可控性和可观性 ,进而确定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位置。
关键词 柔性结构 振动控制 传感器/执行器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压电材料智能结构动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曹宗杰 闻邦椿 陈塑寰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7-272,共6页
本文推导了含压电材料智能结构有限元动力方程 ,讨论了智能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 ,得到了模态形状和相应的模态电压以及考察了具有分布的压电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四边简支方板的各阶固有频率随反馈增益的变化规律 ,这些结果将在智能结构控制... 本文推导了含压电材料智能结构有限元动力方程 ,讨论了智能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 ,得到了模态形状和相应的模态电压以及考察了具有分布的压电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四边简支方板的各阶固有频率随反馈增益的变化规律 ,这些结果将在智能结构控制的优化设计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压电传感器 执行器 动态特性 结构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静态形状控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塑寰 王忠东 韩万芝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8-24,共7页
本文建立了含有分布压电传感元件和执行元件的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电自由度板弯曲单元,用于分析含有分布传感元件和执行元件的板结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智能结构静态形状控制的一般方法,即被动控制方法和主动控... 本文建立了含有分布压电传感元件和执行元件的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电自由度板弯曲单元,用于分析含有分布传感元件和执行元件的板结构。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智能结构静态形状控制的一般方法,即被动控制方法和主动控制方法。最后,提供了两个数值示例,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结构 压电 传感 静态形状控制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岛遗传算法的振动控制传感器优化配置 被引量:36
14
作者 石秀华 孟祥众 +1 位作者 杜向党 曹银萍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以结构振动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作为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作动器位置、数量、每片的长度以及控制增益的优化配置数学模型。采用了多岛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策略,并以悬臂梁作为算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控制效果非... 以结构振动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作为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作动器位置、数量、每片的长度以及控制增益的优化配置数学模型。采用了多岛遗传算法作为优化策略,并以悬臂梁作为算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控制效果非常明显,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模态 主动控制 优化配置 多岛遗传算法 传感器和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智能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传兵 廖昌荣 +2 位作者 张玉璘 陈伟民 黄尚廉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6,60,共6页
压电智能结构是目前智能结构的研究热点之一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文章综述了压电智能结构中传感器和执行器、动力学建模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进展 。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压电材料 振动控制 损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振动控制中传感/作动元件配置问题的全局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存堂 唐建中 +1 位作者 费鸣 史维祥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59,共5页
提出了一种主动振动控制中作动/传感元件位置的复合优化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全局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对单点并置问题的优化,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多点配置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主动振动控制 传感器/作动器 优化配置 柔性结构 空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自适应桁架及其振动最优控制实验 被引量:23
17
作者 赵国伟 黄海 夏人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38,共5页
基于dSPACE系统和所研制的锆钛酸铅(PZT)压电作动器,建立了第一阶频率低达5Hz的三棱柱自适应桁架实验平台,通过有限元建模和实验参数修正,利用异位加速度反馈信号进行了线性二次型Gauss(LQG)最优反馈控制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对比无控状... 基于dSPACE系统和所研制的锆钛酸铅(PZT)压电作动器,建立了第一阶频率低达5Hz的三棱柱自适应桁架实验平台,通过有限元建模和实验参数修正,利用异位加速度反馈信号进行了线性二次型Gauss(LQG)最优反馈控制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对比无控状态,采用最优控制只需很小控制电压,可使桁架在低阶典型频率激励下的振幅降低90 %以上;而当桁架受扰动后,振动衰减时间减少超过80 % ;验证了实验平台配置的合理性和所研制的PZT压电作动器、控制模型的有效性;控制数值仿真与实验在加控前后振幅抑制程度相同,控制仿真与实验中振幅衰减过程的差别通过激振过程仿真与实验的对比得到了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结构 桁架 振动控制 压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18
作者 刘福强 张令弥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6-516,共11页
给出了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问题的数学描述,综述了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法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振动控制和模态试验中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的关系.
关键词 作动器 传感器 优化配置 振动控制 模态试验 参数识别 工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板振动控制传感器/致动器优化配置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永桂 魏燕定 +3 位作者 吕存养 陈定中 李国平 程耀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针对悬臂板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给出了悬臂板的动力控制方程。对于单独控制悬臂板的每阶模态振动,采用同位配置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传感器/致动器的配置,给出了目标函数,并将有限元分析方法与遗传算法... 针对悬臂板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给出了悬臂板的动力控制方程。对于单独控制悬臂板的每阶模态振动,采用同位配置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传感器/致动器的配置,给出了目标函数,并将有限元分析方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给出了一种新的传感器/致动器优化配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动控制 传感器 致动器 有限元 遗传算法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压电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曹青松 周继惠 +1 位作者 黎林 叶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1-186,205,共7页
柔性臂运行过程中的振动降低了其定位和操作精度,不同控制算法时的柔性臂抑振效果也不相同。针对刚-柔-电耦合的双连杆压电柔性机械臂,提出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柔性臂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利用MATLAB软件中的模糊工具箱,建立有效的模... 柔性臂运行过程中的振动降低了其定位和操作精度,不同控制算法时的柔性臂抑振效果也不相同。针对刚-柔-电耦合的双连杆压电柔性机械臂,提出基于模糊自整定PID算法的柔性臂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利用MATLAB软件中的模糊工具箱,建立有效的模糊规则,实现了PID参数在线自整定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与常规PID控制算法相比较,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抑制柔性机械臂的振动,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具有响应快、鲁棒性好、调整方便等优点,并更好地改善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压电传感器/作动器 模糊自整定PID算法 振动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