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power field 被引量:3
1
作者 Peng Liu Wei Jiang +2 位作者 Xiaohui Wang Hongmin Li Hongjian Sun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20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Conventional analysis methods cannot fully meet the business needs of power grids.At present,sev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projects in a single business field are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and the interfaces be... Conventional analysis methods cannot fully meet the business needs of power grids.At present,sev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projects in a single business field are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and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systems lack unified specifications.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In this paper,an AI platform framework for power fields is proposed;it adopts the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services.On one hand,it can provide an algorithm,a model,and service support for power-enterprise applications,and on the other hand,it can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heterogeneous data processing,algorithm libraries,intelligent services,model managements,typical application scenarios,and other service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business personnel.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tform framework could break data barrier,improve portability of technology,avoid the investment waste caused by repeated constructions,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 application + service" ecological ch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 deep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model training application scenari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模型的智能气田建设初探
2
作者 张英帅 任静思 《天然气与石油》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近年来,应用“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模型对常规气藏进行全局性优化配产已逐渐趋于成熟,国内已率先应用于川中M区块D组气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突破传... 近年来,应用“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模型对常规气藏进行全局性优化配产已逐渐趋于成熟,国内已率先应用于川中M区块D组气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突破传统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相对封闭的思维惯性和管理模式,开展智能油气田建设,正逐步成为油气勘探开发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油气田公司以“气藏—井筒—地面”一体化模型为基础,开展智能气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充分考虑地层能量均衡动用、气藏边底水体能量及水侵量、气井临界条件、地下地面生产设备系统效率的情况下,自动驱动一体化模型进行全局优化配产,形成气藏和单井的配产方案,保障气藏长期稳产,实现气藏资产最大化。研究认为:1)一体化模型的建设与应用,代表了未来油气田分析、管理、组织生产的发展方向;2)通过一体化模型和智能工作流开展产量预测分析,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大幅度提高研究工作效率;3)智能气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极具推广价值,有助于油气田公司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气田 一体化模型 智能工作流 主题应用场景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智化的供电台区应用分析
3
作者 谭社平 《广西水利水电》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阐述了数智化供电台区的定义、技术框架、关键要素及其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挑战。重点对数据采集处理、智能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创新等技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针对数智化供电台区的应用分析模型,并详细梳理了数据源与处理流程。通过实... 阐述了数智化供电台区的定义、技术框架、关键要素及其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挑战。重点对数据采集处理、智能监控管理以及系统集成创新等技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针对数智化供电台区的应用分析模型,并详细梳理了数据源与处理流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选择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评估其应用效果,并探讨了该技术在供电台区的推广应用潜力。本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数智化供电台区的核心技术与应用价值,而且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供电台区 数据采集处理 智能监控管理 系统集成创新 应用分析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控制Web测试模型
4
作者 胡胜利 高建瓴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35,共3页
随着Web应用软件的迅猛发展,作为保证Web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Web应用软件的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当今最常用的Web测试方法、思想以及工具的研究,分析对比了常用的模型,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Web应用软件测... 随着Web应用软件的迅猛发展,作为保证Web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Web应用软件的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当今最常用的Web测试方法、思想以及工具的研究,分析对比了常用的模型,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Web应用软件测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应用软测试 测试模型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深度学习的VLCC横框架拓扑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荣 夏利娟 冯朔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目的]为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复杂船舶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UNet的船体横框架拓扑优化方法。[方法]以某超大型油轮(VLCC)横框架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优化数学原理创建UNet拓扑优化代理模型,然后将有限元网格物理量映射为张量,获得... [目的]为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复杂船舶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UNet的船体横框架拓扑优化方法。[方法]以某超大型油轮(VLCC)横框架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优化数学原理创建UNet拓扑优化代理模型,然后将有限元网格物理量映射为张量,获得供模型训练的数据集,最后采用交并比(IoU)方法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估,并将该方法与SIMP法进行拓扑构型对比。[结果]结果显示,所提拓扑优化方法能够快速输出设计域的材料布局,与SIMP拓扑优化相比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得结构拓扑构型。[结论]所提拓扑优化方法可为船舶横框架结构提供一种新型的设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设计 人工智能 形状优化 拓扑优化 深度学习 UNet 代理模型 数据映射 船舶横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京沪高铁智能化提升的模数一体化平台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瑞 李平 +3 位作者 侯日根 肖翔 李聪旭 邵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不论是工程建造,还是运营管理,都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示范线和改革的排头兵。经过10余年建设运营,各专业积累了宝贵的运营数据,基于海量数据开展运营、运维一体化的智能... 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不论是工程建造,还是运营管理,都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示范线和改革的排头兵。经过10余年建设运营,各专业积累了宝贵的运营数据,基于海量数据开展运营、运维一体化的智能化提升面临迫切需求。通过分析当前高速铁路智能化发展现状,以及京沪高铁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情况,提出京沪高铁在智能化提升方面面临的需求与挑战,通过阐述平台构建原则、平台架构及模数交互过程,构建基于“模数一体,轴面协同”理念的京沪高铁模数一体化平台,打造京沪高铁既有线路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智能化应用 模数一体 轴面协同 一体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闫秋梦 徐慧敏 高木洋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2期14-17,共4页
在智能建筑发展中出现交叉系统不协调、可扩展性差等问题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城市建设指引科学的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通过实例分析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得到人工智能技术... 在智能建筑发展中出现交叉系统不协调、可扩展性差等问题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城市建设指引科学的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通过实例分析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得到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推动城市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城市建设 技术应用 深度融合 城市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建筑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研究
8
作者 王丽 吕军 刘剑 《建筑电气》 2018年第9期57-60,共4页
基于Revit的BIM模型和OPC标准开展建筑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的研究。借助OPC智能化数据访问技术和BIM三维模型信息共享的特征,在BIM模型中增加建筑智能化信息,研究基于BIM的智能化信息表达、共享和传递,拓展BIM模型应用范围的同时探索基于... 基于Revit的BIM模型和OPC标准开展建筑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的研究。借助OPC智能化数据访问技术和BIM三维模型信息共享的特征,在BIM模型中增加建筑智能化信息,研究基于BIM的智能化信息表达、共享和传递,拓展BIM模型应用范围的同时探索基于BIM三维模型构建建筑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IT BIM 建筑智能化 系统集成 三维建模 OPC 智能化信息集成 集成信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技术的铁路编组站可视化生产作业管控一体化平台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勤 刘晓军 张俊武 《中国铁路》 2022年第9期149-157,共9页
针对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编组站日常作业、施工作业和维修作业中涉及作业过程的联防通信、可视化通信、人员安全、视频监控等并未有机结合的应用现状,借助5G+北斗技术将物联网感知信息实时传递至中心,并借助以云计算、大数据、... 针对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编组站日常作业、施工作业和维修作业中涉及作业过程的联防通信、可视化通信、人员安全、视频监控等并未有机结合的应用现状,借助5G+北斗技术将物联网感知信息实时传递至中心,并借助以云计算、大数据、ICT融合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推动编组站智能化建设,在统一的可视化生产作业管控一体化平台上承载各类智能化业务,将进一步提升编组站车、机、工、电、辆的调度指挥、生产作业、养护维修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为编组站提质增效、安全生产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组站 5G公网专用 北斗高精度定位 深度融合 可视化生产作业管控一体化平台 智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攻关方向——以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为例 被引量:44
10
作者 刘清友 朱海燕 陈鹏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为了安全高效地开发我国深层页岩气资源,迫切需要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为此,在阐述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的思想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然后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特征,指出了下一步的攻关... 为了安全高效地开发我国深层页岩气资源,迫切需要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为此,在阐述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的思想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然后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特征,指出了下一步的攻关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是指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钻井方案,实现安全高效钻井,同时,运用实钻井的数据资料及时修正地质模型,最终形成地质工程一体化安全高效钻井方案;②现有的地质建模技术难以精细描述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③储层非均质性强,应建立考虑页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的钻柱系统动力学模型;④提升钻井液润滑性能和精准控制井眼轨迹是水平段钻柱降摩减阻的关键;⑤为了满足高效破岩的需求,需要开展非平面齿破岩机理系统研究;⑥井下机器人可以实现对钻压、钻速的智能控制,有望成为智能钻井的新方法;⑦井周岩体力学—化学破坏、页岩微裂缝面摩擦行为的研究,将是深层页岩井壁失稳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⑧人工智能辅助地质导向技术与新型随钻测量工具的研发将是主要攻关方向。结论认为,我国地质工程一体化钻井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还需要在精细地质建模、高效个性化钻头、智能钻井控制、高精度导向及绿色降阻防塌钻井液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才能最终形成适用于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工程—生态一体化安全高效钻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钻井 精细地质建模 个性化钻头 智能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智能模型实现联合站原油脱水系统决策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程 《石油石化节能》 2021年第10期34-37,I0005,共5页
原油含有大量溶解水、乳化水,脱水是成品油品质的关键。通过对联合站脱水系统运行优化问题的研究,基于标准规范、专家经验、数字化资源[1],总结专家经验和生产规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可视化信息技术,实现脱水系统运行优化... 原油含有大量溶解水、乳化水,脱水是成品油品质的关键。通过对联合站脱水系统运行优化问题的研究,基于标准规范、专家经验、数字化资源[1],总结专家经验和生产规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可视化信息技术,实现脱水系统运行优化决策功能,为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实时分析、评价优化、决策依据,保障系统运行平稳、生产达标,达到精细管理、提质增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6]。通过探索,证实智能技术实现站场复杂系统优化辅助决策是可行的,并为数字化站场智能化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应用 大数据与深度学习 智能模型与web系统深度融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模型和知识图谱的标准领域融合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佳明 陈家宾 +1 位作者 胡杰鑫 杨洪杰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23期39-46,共8页
为帮助解决标准编制发布周期长以及标准知识供给效率低等贯彻实施方面的主要问题,进一步革新标准化工作方式,本文基于已有大模型和知识图谱在标准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首先对大模型和知识图谱在标准领域应用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对其领域... 为帮助解决标准编制发布周期长以及标准知识供给效率低等贯彻实施方面的主要问题,进一步革新标准化工作方式,本文基于已有大模型和知识图谱在标准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首先对大模型和知识图谱在标准领域应用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对其领域应用优劣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进行了标准领域的融合应用分析研究,提出了大模型辅助知识图谱构建、知识图谱辅助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平台和知识图谱智能应用平台的相互增强三种融合应用思路,对船舶标准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大模型 知识图谱 智能应用 融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及模式探索——以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背景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佳 许小青 王炜祺 《职业技术》 2022年第4期97-102,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学科教学的特征和理念都发生了变革,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逐渐呈现深度融合态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及新模式构建势在必行。以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为实证分析载体,多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学科教学的特征和理念都发生了变革,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逐渐呈现深度融合态势。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及新模式构建势在必行。以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为实证分析载体,多维度剖析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诉求及当前存在的困境,深度挖掘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新特征,构建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研究选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20级五年制药学1班、2020级五年制药学2班两个平行班级进行教学效果实证分析,其中2020级五年制药学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20级五年制药学2班采用新模式。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课堂师生民主化等维度论证了新模式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 改革及模式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clean智能化吹灰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
14
作者 刘路囤 祖勇海 高海龙 《神华科技》 2015年第2期63-65,共3页
为保障燃煤机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国华准电公司通过"Power Clean智能吹灰闭环控制系统"的应用,将锅炉各受热面的积灰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实时性量化和可视化处理,通过传热模型和专家库的建设,自动将智能化的吹灰指令下达PLC吹... 为保障燃煤机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国华准电公司通过"Power Clean智能吹灰闭环控制系统"的应用,将锅炉各受热面的积灰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实时性量化和可视化处理,通过传热模型和专家库的建设,自动将智能化的吹灰指令下达PLC吹灰控制系统,实现对手动吹灰操控模式的升华。按需吹灰的实践应用效益显著,在设备运维管理领域,中长期效能明显,通过主动改变运行管控方式,满足节能增效的管理需求,是企业两化融合创新实践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控制 智能按需吹灰 传热模型 经济环保 两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