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 for Science时代下的电池平台化智能研发
1
作者 谢莹莹 邓斌 +2 位作者 张与之 王晓旭 张林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82-3197,共16页
在AI for Science时代,电池设计自动化智能研发(battery design automation,BDA)平台通过整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电池研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进展。BDA平台覆盖了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合成制备、表征测试和分析优化这五个电池研发的关... 在AI for Science时代,电池设计自动化智能研发(battery design automation,BDA)平台通过整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电池研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进展。BDA平台覆盖了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合成制备、表征测试和分析优化这五个电池研发的关键环节,利用机器学习、多尺度建模、预训练模型等先进算法,结合软件工程开发用户交互友好的工具,加速从理论设计到实验验证的整个电池研发周期。通过自动化的实验设计、合成制备、表征测试和性能优化,BDA平台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还提高了电池设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推动了电池技术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和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for Science 电池 智能研发 机器学习 BDA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洞口位置智能决策方法
2
作者 吴佳明 戴林发宝 +4 位作者 肖明清 杨剑 孙文昊 王峥峥 陈韶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钻爆法隧道洞门结构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洞口位置对洞口区域的开挖范围和洞门型式的确定具有显著影响,洞口位置受控因素多、依赖主观经验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融合多种深度学习算法的隧道洞口位置智... 钻爆法隧道洞门结构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洞口位置对洞口区域的开挖范围和洞门型式的确定具有显著影响,洞口位置受控因素多、依赖主观经验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融合多种深度学习算法的隧道洞口位置智能决策方法。首先,通过梳理分析隧道洞口位置设计影响因素,建立隧道洞门设计数据库。针对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数据进行特征工程,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构建融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C)的智能设计模型,实现对隧道洞口位置的智能决策。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模型结构的预测效果,提出洞口位置最优预测模型LstmAttCnnNet,计算得到决定系数R^(2)达到0.910,均方根误差(RMSE)稳定在0.094。研发隧道洞口位置智能决策模块,通过BIM技术将智能决策得到的洞门长度参数进行三维展示,通过42座实际隧道洞口工程案例验证和典型工程应用,证明了决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提出的隧道洞口位置智能预测模型首次实现了隧道洞门长度的智能决策,有效促进了钻爆法隧道智能设计技术创新,赋能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洞口位置 深度学习 智能设计模型 智能决策 三维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能领域智能设计优化的需求与应用分析
3
作者 谭思超 程家豪 +2 位作者 李桐 李江宽 田瑞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3-1385,I0002,共14页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多个工业领域的设计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核能产业链的源头关键环节,智能化的设计优化正成为人工智能与核能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节点,然而核能系统设计优化长期受限于安全约束刚性、多物理场强耦合及专家经验依赖等瓶...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多个工业领域的设计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核能产业链的源头关键环节,智能化的设计优化正成为人工智能与核能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节点,然而核能系统设计优化长期受限于安全约束刚性、多物理场强耦合及专家经验依赖等瓶颈,核能领域的智能设计较核工业界期望的智能化图景仍有一定距离。本文结合核能领域的设计优化需求与智能优化原理,从物理组成优化与功能流程优化两方面归纳总结了设计优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通过参考和对比其他前沿行业在智能设计方面的先进研究案例,梳理当前核能领域设计优化方面的核心技术障碍,总结出针对核能特性的牵引技术与突破路径,为破解核能领域智能设计应用进程缓慢的困境提供理论指引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核能工程设计 启发式算法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路基工程边坡防护方案智能决策
4
作者 向子南 谢浩 +1 位作者 姚洪锡 钟晶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6,129,共7页
随着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依赖专家经验和历史案例的设计模式正逐步被数据驱动方法所取代。在当前路基工程边坡防护方案设计中,决策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历史案例,缺乏相应知识转化机制。如何从大量设计案例中提... 随着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依赖专家经验和历史案例的设计模式正逐步被数据驱动方法所取代。在当前路基工程边坡防护方案设计中,决策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历史案例,缺乏相应知识转化机制。如何从大量设计案例中提取并转化知识成为关键问题。针对路基工程边坡防护设计方案的数据特点,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智能决策技术。首先,通过调研大量成熟设计案例,收集和清洗路基设计领域中边坡防护方案数据,并根据专家经验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其次,结合专家知识构建图本体图神经网络(GNN)对设计数据集进行训练,并验证神经网络对设计结果的预测效果;最后,利用互信息分析图神经网络模型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设计经验揭示其决策逻辑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GNN在整体路基边坡防护方案数据集中预测准确率达到76.3%,其中常用防护方案准确率可达86.6%;(2)采用互信息算法分析神经网络权重,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相关性分析,深入解释决策逻辑,为理解具体设计逻辑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可为后续路基工程边坡防护方案智能化设计和决策过程提供重要方法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边坡防护方案 图神经网络 智能决策 路基设计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重塑蛋白质工程:从结构解析到合成生物学的算法革命
5
作者 蔡如凤 杨宇轩 +1 位作者 于基正 李佳楠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蛋白质功能与其三维结构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一认知长期引领着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方向。科学家们为解析蛋白质结构投入了大量精力,而蛋白质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序列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与结构研究进展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过去... 蛋白质功能与其三维结构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一认知长期引领着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方向。科学家们为解析蛋白质结构投入了大量精力,而蛋白质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序列数据呈指数级增长,与结构研究进展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过去十几年间,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其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核心算法为支撑,推动蛋白质工程迎来了全新变革。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新一代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设计方法取得重大突破。这些基于先进算法的工具,极大地提高了蛋白质结构建模的准确性和速度。它们不仅助力结构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还为蛋白质合成提供了关键依据。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正推动蛋白质研究从“结构解析”向“逆向设计”转型。通过构建序列-结构-功能的多维度关联模型,研究人员能够基于特定功能需求,反向设计具有预期结构的蛋白质序列。从而更精准地设计蛋白质序列,为生物合成开辟新路径。本综述聚焦于人工智能在蛋白质工程中的核心作用,阐述了蛋白质工程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传统蛋白结构解析方法所面临的瓶颈,并以此引入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工具的发展,分析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探讨人工智能驱动下,从结构解析到合成蛋白的算法革命及未来潜在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结构预测 蛋白质设计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丝氨酸水解酶的设计进展
6
作者 张一飞 丁于敬 佘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与功能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工酶的从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工具。丝氨酸水解酶因其催化机制明确,成为人工酶设计任务的代表性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发的重要深度学习算法及其在人...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与功能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工酶的从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工具。丝氨酸水解酶因其催化机制明确,成为人工酶设计任务的代表性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发的重要深度学习算法及其在人工酶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人工丝氨酸水解酶的最新设计成果。这些突破性进展为创制具有更高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人工酶铺平了道路,标志着酶设计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有望带来生物制造相关产业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酶设计 深度学习 蛋白质工程 丝氨酸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7
作者 蒋志福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80-83,共4页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可推动传统自动化系统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该技术在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控、预测分析和决策优化方面具有发展潜力,为了分析两者结合对提升设计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作用。... 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可推动传统自动化系统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该技术在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控、预测分析和决策优化方面具有发展潜力,为了分析两者结合对提升设计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作用。该文通过阐述自动化控制、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与创新实践,探讨了其发展现状,并对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融合进行剖析,根据现有应用和关键技术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集成、数据安全保障、智能算法优化以及跨领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机械设计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旨在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信息技术 机械设计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8
作者 黄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该文基于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背景,探讨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结合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提出了一种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涵盖加工工艺分析...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该文基于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背景,探讨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结合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提出了一种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涵盖加工工艺分析、工艺装备设计与选择、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等模块,并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 智能制造 项目驱动 工学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diagnostic sequence based o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被引量:7
9
作者 Lian Guangyao Huang Kaoli Chen Jianhui Gao Fengq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899-905,共7页
To realize the requirement of diagnostic sequence optim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for testabilit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n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QPSO) alg... To realize the requirement of diagnostic sequence optim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for testabilit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n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QPSO) algorithm. By a precedence ordering coding, the diagnostic sequence optimization can be translated into a precedence ordering problem in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ce of swarm. It can get the optimizing order quickly by using the powerful and quick search capability of QPSO algorithm, and the order is the diagnostic sequence for the syste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ethod is simpler than other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are more excellent than others, and i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gnostic sequence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testability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QPSO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红波 张帆 +1 位作者 陈志华 王龙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2,共19页
作为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是全面提高土木工程领域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方法。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及应用,定性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研究领域,定量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设计、制... 作为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是全面提高土木工程领域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方法。为全面了解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及应用,定性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研究领域,定量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设计、制造、养维护阶段的研究现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瓶颈和研究趋势,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土木工程领域已展开了大量人工智能研究,但各阶段智能化发展不均衡,实际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入探索神经网络、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在土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交叉融合,促进土木工程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人工智能 智能设计 智能建造 智能养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创业的智能医学工程实习教学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建华 马贺 +3 位作者 王兴伟 何强 张静淑 崔笑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201,共5页
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采用“两面向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贯通式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两面向三结合”是指面向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理论培训中将技术原理与企业运营知识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将车间实习和项目研究相结... 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采用“两面向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贯通式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两面向三结合”是指面向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理论培训中将技术原理与企业运营知识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将车间实习和项目研究相结合;在实习中将理论培训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该实习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医学工程 生产实习 创新创业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海明 王涵 +1 位作者 邵雨虹 王超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阐述了长安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立的“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体系以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方法进行构建,融合“CAD”“3D打印”“逆向工程”“CNC数控加工”等知识内容,采用递进式教学打破课程孤岛,鼓... 阐述了长安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立的“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体系以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方法进行构建,融合“CAD”“3D打印”“逆向工程”“CNC数控加工”等知识内容,采用递进式教学打破课程孤岛,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坚持全贯穿式教学实践环境。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型教学思路,对推动高校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逆向设计 课程融合 新工科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智能制造的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全会 刘基冈 +1 位作者 倪骁骅 郭俊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汽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实践课程。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认证的广泛实施,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评价体系等需要相应的完善。该文从教学内容更新、师资力量培训以及评价体系完善3个方... 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汽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实践课程。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认证的广泛实施,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的内容、评价体系等需要相应的完善。该文从教学内容更新、师资力量培训以及评价体系完善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革措施。新措施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接触智能制造相关知识,课程评价体系的细化不仅成绩更加公平,而且可为后续教学过程持续改进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汽车 智能制造 工程认证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楚漆器凤鸟感性意象的家具形态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伟 刘哲曦 +1 位作者 孟君梅 吴宜航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9,共6页
挖掘用户对楚漆器凤鸟感性意象的认知,探究家具形态设计的创新发展模式。基于感性工学理论,建立楚漆器凤鸟图像样本和感性词汇的语义差分调查问卷,通过调研获取“降维”的三大类型因子,然后以类型因子中较为突出的楚漆器凤鸟感性意象作... 挖掘用户对楚漆器凤鸟感性意象的认知,探究家具形态设计的创新发展模式。基于感性工学理论,建立楚漆器凤鸟图像样本和感性词汇的语义差分调查问卷,通过调研获取“降维”的三大类型因子,然后以类型因子中较为突出的楚漆器凤鸟感性意象作为设计要素,结合AIGC多样化生成的家具载体进行概念设计以及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的综合指标显示,两款楚漆器凤鸟感性意象的家具形态设计都达到“中等”及以上的模糊等级。感性工学和AIGC相结合设计的楚漆器凤鸟家具能够合理满足用户的感性认知需求,为同类型文化元素在当代家具形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漆器凤鸟 感性意象 感性工学 AIGC 家具形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工程技术在船体设计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5
作者 谢伟 刘祖源 +2 位作者 冯佰威 闫贺磊 曾大连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6,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知识工程作为一门研究知识智能化处理的工程技术学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设计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从船舶总体概念方案设计、船体结构设计和船舶布置设计3个方面,系统归纳和分析国...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知识工程作为一门研究知识智能化处理的工程技术学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设计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从船舶总体概念方案设计、船体结构设计和船舶布置设计3个方面,系统归纳和分析国内外知识工程在船舶设计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并详细介绍船舶型线设计和厂所协同设计中知识工程应用的两个典型案例。同时,总结提炼出知识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并对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推动知识工程发展进行展望。通过知识工程技术,船舶设计可实现智能化,能快速调用相关规范与要求,并将已有的经过充分实践论证的船舶设计知识进行储存及衍生,从而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但对知识工程技术的充分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 船舶设计 大型语言模型 船体设计 船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飞蛾扑火优化算法的船机桨匹配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振霖 罗亮 +2 位作者 郑龙 姬胜晨 陈顺怀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65,共9页
基于改进飞蛾扑火优化(Improved Moth-Flame Optimization,IMFO)算法,以两艘现有船舶为计算实例,展开了综合考虑螺旋桨推进效率、空泡性能和桨叶强度的船机桨匹配工作。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原始飞蛾扑火优化(Moth-Flame ... 基于改进飞蛾扑火优化(Improved Moth-Flame Optimization,IMFO)算法,以两艘现有船舶为计算实例,展开了综合考虑螺旋桨推进效率、空泡性能和桨叶强度的船机桨匹配工作。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原始飞蛾扑火优化(Moth-Flame Optimization,MFO)算法为对比算法,分析了IMFO辅助船机桨匹配工作时的性能。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在解决船机桨匹配问题时,IMFO算法的收敛时间相比GA算法在两个算例中分别缩短了44.24%和54.14%,相比MFO算法分别缩短了23.9%和23.12%。此外,在求解精度方面,在计算示例1中,IMFO算法相比GA算法和MFO算法略有提升;而在计算示例2中,IMFO算法相比GA算法提高了3.66%,较MFO算法提高了0.98%。最后,通过对两个算例的可行解空间进行可视化表示,进一步讨论了IMFO算法的求解性能。上述结果对比证明了IMFO算法具备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在解决船机桨匹配问题时具有良好的竞争力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飞蛾扑火优化算法 优化设计 群智能优化算法 船机桨匹配 船用螺旋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褶皱形态的参数化表征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一品 李小辉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4,共6页
在服装结构设计趋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背景下,褶皱形态的量化表征存在种类繁杂、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通过分析服装褶皱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款式特征参数的褶皱形态量化表征方法,建立服装褶皱形态二维平面款式与三维结构间的映射关系... 在服装结构设计趋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背景下,褶皱形态的量化表征存在种类繁杂、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通过分析服装褶皱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款式特征参数的褶皱形态量化表征方法,建立服装褶皱形态二维平面款式与三维结构间的映射关系。选取了比较典型的6种褶皱形态,制作了5款裙装,在满足同一面料、裙长、纱线方向及观察视角的条件下,进行14个款式特征参数量化估计值与测量值对照实验,得到22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约束和描述不同褶皱类型,且量化估计值与测量值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具有显著相关性。该量化方法直观准确,灵活高效,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能有效地实现服装褶皱形态的量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褶皱 褶皱形态 参数化表征 结构设计 智能制版 服装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式设计研究现状与展望
18
作者 高越 张帆 +1 位作者 曹天一 宫晓东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6,共6页
进化式设计是智能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进化式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综述,可为当下数智化设计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回顾,对算法、工程及设计交叉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厘清进化式设计的研究范畴,归纳出进... 进化式设计是智能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进化式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综述,可为当下数智化设计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回顾,对算法、工程及设计交叉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厘清进化式设计的研究范畴,归纳出进化式设计方法与工具、工程优化领域的进化式设计和感性审美领域的进化式设计3个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现有研究思路和成果对进化式设计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提出进化式设计范式、进化式设计模型有效性和通用进化式设计方法这3个关键研究方向。进化式设计方法能在保持以人为创造主体的前提下发挥数字智能技术的效率优势、创新多样性和规模化潜力,在数智化时代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式设计 智能设计 进化算法 优化设计 感性工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检索增强大语言模型的MBSE智能设计方法
19
作者 于晗 陈治源 +2 位作者 熊熙瑞 戴原星 蔡鸿明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8-1199,共12页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是当今产品数字化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系统工程极高的专业性和产品极高的复杂关联性,在复杂产品上应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十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一种基于检索增强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化设计方法被首次...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是当今产品数字化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系统工程极高的专业性和产品极高的复杂关联性,在复杂产品上应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十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一种基于检索增强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化设计方法被首次提出。方法首先建立了面向模型对象的多模态向量表示方法,通过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引入领域知识和建模规则,引导大模型更准确地生成MBSE模型视图;其次,提出了基于MBSE元素关联的视图优化方法,通过上下文交互结果交叉验证模型准确性;再次,通过大语言模型对建模工具接口调用和对候选零件的选择,实现设计模型和物料树的生成;最后,构建了一个包含24个场景模型的数据集对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用性。以喷水推进装置为建模对象的案例研究也表明该方法能在保持可用性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建模效率,对于基于MBSE方法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大语言模型 智能设计 提示词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孝喆 高荣科 于连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该文通过石墨柔性压力传感器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了先进的柔性传感器设计理念,并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创作。该课程设计涉及电子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着重开展了石墨柔性压力传感器、电阻检测与控制电路以及... 该文通过石墨柔性压力传感器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了先进的柔性传感器设计理念,并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创作。该课程设计涉及电子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着重开展了石墨柔性压力传感器、电阻检测与控制电路以及数值模拟上位机三大模块的设计。这一课程设置符合智能感知工程新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感知工程 传感器课程设计 柔性压力传感器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