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外部干扰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行为的刑法规制
1
作者 姜瀛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最高人民法院“第104号指导性案例”将以堵塞棉絮等方式干扰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的行为解释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的“干扰”,存在认知误区。立足于规范论层面围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保护法益以及行为方式所展开的既有反思,... 最高人民法院“第104号指导性案例”将以堵塞棉絮等方式干扰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的行为解释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的“干扰”,存在认知误区。立足于规范论层面围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保护法益以及行为方式所展开的既有反思,忽视了事实层面的技术解析,说服力有所欠缺。基于事实层面的技术解析可知,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具有“物、网”二元场域架构特征,堵塞棉絮等外部干扰行为直接作用于“物端”,阻碍了被采集的物质素材与采集设备之间的准确匹配,但并未对“系统端”施加任何操作,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中数据输入与结果输出的因果逻辑根本不会受到影响,因而难以成立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通过司法解释造法方式应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问题,导致重罪的不当适用,相较而言,基于立法新设罪名的回应进路更为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法益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数据造假 指导性案例 环境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性”协同的“天-空-地-网”一体化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构建
2
作者 张文才 赵晶 +5 位作者 陈文广 张茹倩 谢恩怡 孔祥斌 段增强 任莉锁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21,共10页
耕地质量监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时效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对耕地资源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需求。该文系统梳理了耕地质量的概念内涵,提出以连续性、抗逆... 耕地质量监测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监测方法存在数据获取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时效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对耕地资源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的需求。该文系统梳理了耕地质量的概念内涵,提出以连续性、抗逆性、高产性、稳产性、生态性为核心的“五性”监测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多维度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原位传感器、移动监测车与数据传输网络等多平台优势,设计了“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技术路径,形成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监测方案;同时,围绕数据集成与智能化应用目标,构建了耕地质量智慧监测预警平台技术架构,为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的全面性、精确性与时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该体系可为国家、区域、地块和点位等多层级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并具备在高频、中频、低频等不同时间尺度下开展监测的能力。该文为实现耕地资源的精准保护与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监测 “天-空-地-网”一体化 多源数据融合 智能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预测
3
作者 吴超 周紫静 +3 位作者 黄锦铧 许啸寅 邱洪 彭业萍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73,共11页
针对传统温室农作物生长监控系统控制灵活性差且精确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个面向智慧农业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引入单变量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土壤电导率3个农作物生长环境... 针对传统温室农作物生长监控系统控制灵活性差且精确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个面向智慧农业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引入单变量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土壤电导率3个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进行预测研究.在优化时间步长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预测步长对单变量LSTM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时间段的测试集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分别采用单变量LSTM模型、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法、随机森林回归、双向LSTM模型和编解码LSTM模型进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单变量LSTM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和均方根误差值均为最小,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设计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能有效预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数据,为农作物监控系统的智能控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监控系统 预测模型 环境数据 长短时记忆网络 时间序列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环境定量遥感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举庆 李军 +5 位作者 王兴娟 张成业 杜梦豪 冉文艳 王金阳 胡靖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6-358,共13页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下的重中之重,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助推下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有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仍然停留在单一专...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下的重中之重,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助推下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有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仍然停留在单一专题、要素不全、基础量测、本地管理的初级阶段,无法满足现实环境中对矿山生态环境多要素、长时序、高频次监测与分析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B/S架构下的矿山生态环境定量遥感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矿山生态天眼,并详细介绍了其研发需求、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及核心功能。系统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及其他监测手段,获取并聚合不同来源、信息丰富的矿山生态大数据,形成矿山分布一张图和数据资源服务;进而基于定量遥感反演矿山生态环境各生态参数,形成一套长时序、多要素的矿山生态监测产品,涵盖人类活动、自然地理条件和“植−土−水−气”各生态要素;在此基础上,系统提供GIS时空分析、统计分析及综合定量评价等工具集,分别实现对矿区土地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参数伴随采矿活动在空间上的变化监测,对土壤含水量、水体悬浮物浓度等生态要素历史统计值在不同时空位置和区域下的查询与可视化,对顾及多项生态因子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定量评价,并最终形成矿山生态扰动与治理监测报告。矿山生态天眼的应用将服务于矿山生态环境全过程变化监测、数据管理、智能分析和决策应用,有望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为推动生态文明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环境 治理 变化监测 生态大数据 定量遥感 智能分析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绰济辽工程智慧生态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应用
5
作者 张绍耕 宋双喜 +3 位作者 黄燕 林俊强 范俊一 张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7-314,共8页
针对引绰济辽工程生态环保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多源数据难以处理、信息孤岛与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需求构建了智慧生态系统总体架构。从系统全面的智能感知系统、交通互联的数据共享机制与智慧高效的业务应用体系三方... 针对引绰济辽工程生态环保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多源数据难以处理、信息孤岛与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需求构建了智慧生态系统总体架构。从系统全面的智能感知系统、交通互联的数据共享机制与智慧高效的业务应用体系三方面提出了系统建设思路;形成了拥有数据感知层、多源数据库层与智慧应用层三个层次的系统架构;实现了拥有首页展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预警、生态环境调控与环保综合管理与处置预案库五大功能模块的工程智慧生态系统。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可辅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引绰济辽工程的环境变化动态,实现环境保护长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 生态环保管理 智慧水利 业务应用系统 引绰济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栽培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汤朝婧 唐燕 《现代农业装备》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提高花卉栽培的质量,确保其稳定的生长环境,满足种植者对花卉生长环境进行远程监测与调控的需求,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款智能花卉栽培系统。本系统是基于物联网3层架构进行分层次设计,主要使用STM32单片机,通过温度、湿度、光... 为提高花卉栽培的质量,确保其稳定的生长环境,满足种植者对花卉生长环境进行远程监测与调控的需求,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款智能花卉栽培系统。本系统是基于物联网3层架构进行分层次设计,主要使用STM32单片机,通过温度、湿度、光照、烟感传感器实现全面感知,WiFi无线传输进行信息交互,并在机智云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操控。种植者根据花卉栽培环境对其土壤温湿度、环境温湿度、CO_(2)浓度、光照强度进行远程监测,并通过App实现远程开启水泵、排气扇、补光灯等功能;依据具体花卉栽培需求在App操作界面调整指标从而实现自动灌溉、自动补光、自动开启排气扇等功能。本设计性能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能够有效解决在花卉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信息获取不准确、不及时和操作不妥当导致的花卉死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栽培系统 环境监测 数据采集 远程操控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鹅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制和试验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彬彬 孙爱东 +3 位作者 丁为民 施振旦 赵三琴 杨红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0-186,共7页
针对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中硬件设备功能低下、难以实施舍内环境操作的适时精细调控、难以获取记录舍内环境数据进行问题溯源等问题,提出一种专门应用于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舍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温湿度智能调... 针对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中硬件设备功能低下、难以实施舍内环境操作的适时精细调控、难以获取记录舍内环境数据进行问题溯源等问题,提出一种专门应用于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舍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温湿度智能调控模型,取代人工手动操作以满足舍内环境要求。通过GPRS模块无线传输舍内环境参数,并利用其GSM功能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风机、照明、水泵等设备。以EXT、Hibernate和Spring为基本框架技术,构建了轻量级、强壮的多级缓存的J2EE企业级Web应用程序,实现鹅舍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控,并与现有商用人工控制器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监控系统长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满足鹅反季节繁殖对光照和温湿度的环境调控要求。与人工粗略控制、上海梵龙的畜禽控制器相比,控制精度分别提高5.49%和2.83%。在夏季风机湿帘负压通风降温时测定的舍内温度相对于设定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2、0.494、0.372℃,相对湿度相对于设定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45%、3.166%、2.621%,控制效果显著优于人工粗略控制和现有控制器(P<0.05)。在精准的光照调控下,种鹅均能按预期的时间开产,并在高峰期长期维持产蛋率35%~45%,表现出稳定、良好的产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 智能监控系统 温度 鹅反季节繁殖 BP神经网络 GPRS WEB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水生态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彦伟 陈家琪 +3 位作者 董丽 麻晓梅 白洁 田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57-2065,共9页
环境DNA(eDNA)是指环境中所有被发现的生物DNA的混合。eDNA技术可以通过对提取的环境样品进行DNA测序,反映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或物种组成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形态学鉴定的生物监测方法,eDNA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等优势... 环境DNA(eDNA)是指环境中所有被发现的生物DNA的混合。eDNA技术可以通过对提取的环境样品进行DNA测序,反映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或物种组成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形态学鉴定的生物监测方法,eDNA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是未来水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eDNA技术的操作流程、在水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局限性进行了综述,并对eDNA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水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态监测 应用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礼杰 殷建军 +1 位作者 项祖丰 汤健彬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7-149,152,共4页
设计一种多参数海洋环境检测装置,采用低功耗的ARM7系列的S3C44B0作为主处理器,采用I2C总线扩展多个智能传感器。为了提高模拟传感器的精度,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在铱星通信过程中采用数据校验的方法和数据加密的方法,降... 设计一种多参数海洋环境检测装置,采用低功耗的ARM7系列的S3C44B0作为主处理器,采用I2C总线扩展多个智能传感器。为了提高模拟传感器的精度,采用数字滤波方法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在铱星通信过程中采用数据校验的方法和数据加密的方法,降低了数据的误码率和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可靠,并且模拟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检测 智能传感器 数字滤波 数据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el在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剑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7,共7页
针对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制图、水质类别判断、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和湖库富营养化指数计算等方面,用VBA语言编写了在Excel中运行的宏,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时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EXCEL软件 VBA语言 水环境监测 数据分析 制图 水质类别判断 综合污染指数 富营养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无人机智能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煤矿无人机智能系统实现了通过无人机与智能化管控平台配合对煤矿矿区地表进行周期性2D正射影像建模及3D建模,对地表沉陷及地表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趋势监测,监测精度实现了厘米级。对矿区生产、生活区域昼夜安防巡查,实现规划路线飞行,... 煤矿无人机智能系统实现了通过无人机与智能化管控平台配合对煤矿矿区地表进行周期性2D正射影像建模及3D建模,对地表沉陷及地表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趋势监测,监测精度实现了厘米级。对矿区生产、生活区域昼夜安防巡查,实现规划路线飞行,数据采集平台化管控,极大提高巡防效率及夜间安防质量。对矿区大型基础设施、设备进行设备可见光检查及红外热成像巡检,实现了对重要设施、设备的综合监控。煤矿无人机智能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采集监测数据同步回传,实时监控,信息智能存储,实现了矿区无人机智能化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巡检 智能系统 沉陷 生态环境监测 设备巡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的演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玉红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81,共10页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国家环境治理产生重要影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政府对企业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带有事前监管强、事中监管弱和事后处罚轻的特点,易造成环境风险累积并可能最终爆发环境污染事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大数据等...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国家环境治理产生重要影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政府对企业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带有事前监管强、事中监管弱和事后处罚轻的特点,易造成环境风险累积并可能最终爆发环境污染事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企业排污监测,创新大数据使用规则,增强污染源过程监测从而建立起常态化监管制度。大数据提高环境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优化纵向政府间环境治理的职责分工,提升国家环境治理效能。我国应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基础建设和应用研究,健全大数据赋能环境治理的制度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大数据 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 数字政府 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成效与展望 被引量:48
13
作者 吴季友 陈传忠 +2 位作者 蒋睿晓 胡天洋 于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推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的“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推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的“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并对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探索生态环境监测多手段融合应用模式、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智慧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中长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监测网络 成效评估 数据智慧应用 生态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模型的云南省农作物主产区域部分气候指标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沛 郑万波 +2 位作者 刘文奇 肖敏 张凌霄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96-503,共8页
针对目前云南省缺乏农作物种植与气候指标预测模型与建模方法的问题,首先,概述了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等主要气候因素的数据分析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温度、降雨量、湿度与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关系,进行数据清洗,并筛选出主要分析指... 针对目前云南省缺乏农作物种植与气候指标预测模型与建模方法的问题,首先,概述了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等主要气候因素的数据分析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温度、降雨量、湿度与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关系,进行数据清洗,并筛选出主要分析指标;其次,使用1981年到2010年共30年的数据分析云南省的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模型;再次,采用Matlab Curve Fitting Tool拟合函数进行气候预测,得到了所选取地区的气候指标的预测模型并计算预测误差,进行数值拟合误差分析;最后,利用SPSS软件建立ARIMA模型,以此作为前述模型的补充修正。通过实验验证,成功地将模型90%的预测值误差控制在10%以内。本研究建立了针对云南省主产区域部分气候指标分析与预测模型,对云南农作物种植区域规划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与分析 环境监测 气候模型拟合 区域气候预测 MATLAB应用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超 安贝贝 张秀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1-3,58,共4页
以重庆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智慧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的技术路线。以监测业务为核心,涵盖水、气、声、态、土等多种要素,构建了要素齐全、上下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 以重庆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了智慧监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管理体系的技术路线。以监测业务为核心,涵盖水、气、声、态、土等多种要素,构建了要素齐全、上下统筹、自动预警、服务应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了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预期取得规范监测业务流程、促进监测业务协同、加快产学研用结合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智慧监测 大数据平台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模式下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窦筱艳 姜虹 +1 位作者 陈珂 钟丹丹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5-7,共3页
阐述了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的背景及意义。通过分析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多部门协作模式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多部门协作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路基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永虎 米维军 +3 位作者 苗学云 韩侃 张小博 孙梦珂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29,共5页
研究目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环境对高铁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铁路工程问题之一。以宁夏地区荒漠化为背景,对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在高速铁路沿线路基边坡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荒漠化地区高速铁... 研究目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环境对高铁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铁路工程问题之一。以宁夏地区荒漠化为背景,对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在高速铁路沿线路基边坡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荒漠化地区高速铁路沿线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智能微渗保润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成功应用到高铁路基边坡水土保持及沙害防治领域中,是荒漠化地区高铁路基沿线防沙治沙的一项新技术、新方法;(2)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路基边坡土壤的水分、养分条件,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基础环境;(3)相对于普通养护条件,智能微渗保润维养系统试验段路堤边坡植被的成活率、密度、盖度、株高等均得到大幅度提升,既能达到防沙治沙的生态环保目的,又能起到良好的景观效果;(4)本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化地区高铁路基沿线的风沙防治与生态环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荒漠化 智能微渗保润技术 应用效果 风沙防治 生态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