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lass 1 Integron in Their Strains Isolated from a Hospital in Central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QinOu WenfangLi +1 位作者 BeiLi ChunfangY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and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ass 1 integron in CRKP on multi-drug resistance. Methods...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and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ass 1 integron in CRKP on multi-drug resistance. Methods Clin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departments of a hospital in central China. CRKP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isolates, and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of CRKP strains was analyzed.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adopted to amplify the class 1 integron variable area. The integron genetic structure was analyzed with enzyme digestion and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The relation between class 1 integron and drug resistance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otally 955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isolated from varied sites of the hospital, and 117(12.3%) of them were identified as CRKP, with a separation rate of 8.9% (26/292) in 2013, 11.3% (38/336) in 2014 and 16.2% (53/327) in 2015, which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by year. 44.4% (52/117) of CRKP strains were separated from specimen of ICU, and 61.5% (72/117) were from sputum. Over 95% CRKP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ampicillin/sulbactam, aztreonam, imipenem, meropenem Ceftazidme,Cefotaxime,Cefepime,and Piperacillin, while relatively low resistant rates were found in Tigecycline (12.8%) and colistin (35.9%). The class 1 integron was detected in 77.8% (91/117) of CRKP strains. Class 1 integron of CRKP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to the tobramycin, gentamicin and amikacin (all P〈0.01). The gene cassette analysis of variable area of class 1 integron showed that aadA2 accounts for 64.8% (59/91), aacA4-catB8-aadA1 23.1% (21/91), and aadA2-dfrA25 12.1% (11/91). Conclusions CRKP ha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a clinical setting in China, and most of them were resistant to multiple antibiotics. Class 1 integron in CRKP has strong ability to capture the genes resistant to aminoglycosides antibiotics from environment, with the aadA2 gene as the most popular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apenem resistance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tegron gene casset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子在碳青霉烯耐药及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鲁峰 张惠 +2 位作者 杨烨 吴巧萍 李情操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268-1271,1276,共5页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中整合子的分布差异和可变区耐药基因盒类型及耐药相关性。方法收集宁波地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临床分离CRKP 96株及同期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非重复...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中整合子的分布差异和可变区耐药基因盒类型及耐药相关性。方法收集宁波地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临床分离CRKP 96株及同期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非重复分离CSKP 96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第1、2、3类整合子筛查,获得阳性整合子,再对其可变区及可变区启动子扩增后测序,分析其在实验菌株中的耐药相关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基因分型和同源性。结果192株肺炎克雷伯菌(KP)共检出第1类整合子84株,其中72株来自CRKP,12株来自CSKP,检出第2类整合子12株,均来自CRKP,未检出第3类整合子;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后,其产物检测出6种不同耐药基因盒,以耐氨基糖苷类(aadA2,aadA1)为主(57.1%),第2类整合子阳性可变区基因盒仅dfrA27-arr-3-aadA11种;KP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启动子各型均有分布,杂合子PcH2占比最高(40.3%),4株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启动子检测结果显示均为Pc2D-Pc2A-Pc2B-Pc2C型;CSKP中检出ST分型38种,ST23型最多,共11株(11.5%),CRKP中检出ST分型13种,ST11型最多,共36株(37.5%)。结论CRKP中整合子分布明显高于CSKP,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介导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啶类药物耐药,与耐药性明显相关,启动子类型呈多样性,整合子阳性菌株以ST11型为主,具有较高同源性,存在院内克隆传播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基因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王勇 毛真之 +1 位作者 王雪芬 卜劲松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探讨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基因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阴沟肠杆菌的6种AMEs基因,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I类整合子基因(intI),分析这些基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结果本院阴沟肠杆菌除对一代... 目的分析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探讨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基因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阴沟肠杆菌的6种AMEs基因,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I类整合子基因(intI),分析这些基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结果本院阴沟肠杆菌除对一代头孢、个别β-内酰胺酶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外,其他抗生素耐药情况较好。9株氨基糖苷类耐药株共检出AMEs基因5种,其中aac(6')-Ib检出率最高,为66.67%,未检出aac3-Ⅲ基因;armA检出率44.44%;intI检出率77.78%。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相符合率为84.24%。结论本院阴沟肠杆菌耐药情况尚可,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与AMEs基因密切相关,说明临床仍需加强对抗生素的监测与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基因 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子介导的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多重耐药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艳 郭翀 +1 位作者 胡莹 陈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中 1、2类整合酶基因的携带情况,研究整合子与抗生素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对 10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做药物敏感性分析和整合子的PCR基因检测。结果 102株大肠埃希菌对 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中 1、2类整合酶基因的携带情况,研究整合子与抗生素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对 102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做药物敏感性分析和整合子的PCR基因检测。结果 102株大肠埃希菌对 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氨苄青霉素(94% )、庆大霉素 ( 88% )、环丙沙星 ( 88%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 ( 70% )、头孢唑啉 ( 62% )、头孢他啶(50% )、哌拉西林(41%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38% )、头孢哌酮 /舒巴坦(29% )、丁胺卡那 (24% )和泰能 (2% )。102株大肠埃希菌中 51%找到不同插入大小的整合子,插入基因盒大小范围是 650bp到 2 600bp;intⅠ1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 85%,PCR扩增出 280bp大小的intⅠ1基因片段,而未检测到intⅠ2整合酶基因。结论 1类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中最常见,整合子的存在与细菌的多重抗生素耐药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大肠埃希菌 多重耐药 整合酶 临床 酶基因 介导 大小 PCR扩增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流行性调查 被引量:19
5
作者 顾兵 童明庆 +3 位作者 宁明哲 张小梅 沈翰 刘根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流行情况,并分析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8株南京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简并引物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流行情况,并分析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8株南京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简并引物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等14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从14.3%到82.7%。40.8%(40/98)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较广泛地存在于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耐药 多重耐药 整合酶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鸡杆菌整合子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志锋 高冬生 +7 位作者 刘红英 杨霞 赵军 王新卫 李永涛 陈陆 常洪涛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76-1681,共6页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的整合子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运用PCR方法检测鸭源鸡杆菌分离株携带1、2、3类整合子的情况,采用K-B法测定61株鸭源鸡杆菌对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分析其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所有参试菌株对克林霉素...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的整合子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运用PCR方法检测鸭源鸡杆菌分离株携带1、2、3类整合子的情况,采用K-B法测定61株鸭源鸡杆菌对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分析其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所有参试菌株对克林霉素、诺氟沙星、链霉素有耐药性的菌株比例均不低于88.52%(54/61)。19株鸭源鸡杆菌携带1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1.15%,且此类菌株的耐药种数均≥3;在耐药种数≥5的菌株中,整合子阳性菌的比例(78.95%)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的比例(28.57%,P<0.01)。本试验首次研究了鸭源鸡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参试菌株仅携带1类整合子,且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1类整合子可能在鸭源鸡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鸡杆菌 整合子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双圈耐药现象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0
7
作者 邓进进 邵海枫 +4 位作者 王卫萍 高菲 王洁 史利宁 范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双圈耐药现象。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等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5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阿米卡星诱导试验检测该药对该表型的基因是否...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双圈耐药现象。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依替米星等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5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阿米卡星诱导试验检测该药对该表型的基因是否存在诱导现象。用PCR法检测该类菌是否携带整合子。结果庆大霉素、依替米星对5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均>1 024 mg/L;71.4%(40/56)的鲍曼不动杆菌妥布霉素的MIC≥1 024 mg/L;阿米卡星的MIC呈抑制后再生长现象,大多在512 mg/L出现抑制,而到4 096 mg/L又开始生长。用K-B法进行诱导试验,传至15代双圈耐药现象转为完全耐药。56株菌中53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结论MIC试验证实了K-B法中的双圈现象,介导这一现象的基因呈诱导型表达,这类菌大多携带Ⅰ类整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 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鸡致病性沙门氏菌I类整合子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成忠 王红宁 +5 位作者 黄勇 马孟根 吴琦 羊云飞 谢涛 柳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采用药敏纸片法(NCCLS2004),对19株鸡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19株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头孢三嗪、氯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先锋V13种药物的耐药... 采用药敏纸片法(NCCLS2004),对19株鸡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19株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头孢三嗪、氯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先锋V13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5.26%、63.16%、47.37%、36.84%、84.21%、84.2%、100%、57.9%、5.26%、52.6%、89.47%、100%、26.3%。19株菌多为多重耐药:其中耐5种、6种、7种、8种、9种、10种药物的分别为10.53%、5.26%、15.79%、21.05%、15.79%、15.79%,多重耐药率84.21%(16/19);根据Ⅰ类整合子的结构设计了3对引物,对Ⅰ类整合子的intⅠ1、可变区、3’保守端进行扩增,检测鸡致病性沙门氏菌Ⅰ类整合子,分析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扩增出了750-2000bp的基因盒片段,检出率为73.68%(14/19),多重耐药菌的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87.5%(14/16),Ⅰ类整合子PCR阳性菌株多重耐药率为100%(14/14)。研究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Ⅰ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胞菌属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凌华志 李涛 +1 位作者 徐元宏 曹红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假单胞菌属细菌中Ⅰ、Ⅱ类整合子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情况。方法将Ⅰ、Ⅱ类整合酶基因通用引物置于同一反应体系,对假单胞菌属细菌以多重PCR法检测其整合子的分布,并对整合酶基因阳性菌进行接合转移,最后对接合转移成功...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假单胞菌属细菌中Ⅰ、Ⅱ类整合子分布及其可转移耐药情况。方法将Ⅰ、Ⅱ类整合酶基因通用引物置于同一反应体系,对假单胞菌属细菌以多重PCR法检测其整合子的分布,并对整合酶基因阳性菌进行接合转移,最后对接合转移成功菌以平板稀释法测其临床株和接合子MIC值。结果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在临床分离假单胞菌属细菌中检出率分别为38.1%和2.2%,含整合酶基因的接合子在转移成功接合子中所占比率为13.6%。结论Ⅰ类整合子在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离株中所占比例已相当高,但水平传播率还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属 整合子 多重PCR 接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致病性溶藻弧菌的多重耐药与毒力基因分子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梦华 马立才 +3 位作者 赵姝 刘旭 周俊芳 房文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4,共8页
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并经鉴定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V_A-76),通过对虾回感实验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分别对V_A-76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致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该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虾感... 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并经鉴定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V_A-76),通过对虾回感实验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分别对V_A-76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致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该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虾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V_A-76能够导致凡纳滨对虾发病死亡。经PCR检测发现,该菌携带8种毒力相关基因:tdh、tlh、tox S、collagenase、fla A、omp W、asp A和fur。药敏结果显示,V_A-76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7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且该菌包含1类整合子、4类超级整合子SXT和1型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此外,该菌携带arr-2、dfr A27、str A、str B、floR、cat和qnrv C耐药相关基因。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菌株V_A-76既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提示应对养殖源致病性弧菌的耐药性现状予以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多重耐药 整合子 ISCR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与整合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红霞 李培锋 +2 位作者 吴聪明 樊宏亮 沈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4,共3页
为阐明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细菌携带整合子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以确定菌株的耐药性;运用PCR方法检测细菌携带I类整合子的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对头孢噻呋、呋喃唑酮以及喹诺酮类... 为阐明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细菌携带整合子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以确定菌株的耐药性;运用PCR方法检测细菌携带I类整合子的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对头孢噻呋、呋喃唑酮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5%,而对磺胺类和抗菌增效剂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7%以上;57株大肠杆菌中有21株携带I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6.8%,且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8种以上抗菌药物);整合子阳性菌株对链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四环素、土霉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结果表明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 大肠杆菌 致病性 耐药性 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聪明 陈杖榴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31-936,共6页
对某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流行普遍,192株分离菌中10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检出率达54.7%。共检出6种Ⅰ型整合子,它们以8种组合形式在猪场大肠杆菌中流行。猪群、... 对某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及其基因盒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场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流行普遍,192株分离菌中10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检出率达54.7%。共检出6种Ⅰ型整合子,它们以8种组合形式在猪场大肠杆菌中流行。猪群、饲养员及饲养环境分离菌株Ⅰ型整合子检出种类、检出率相近,但同耐药谱菌株Ⅰ型整合子携带无一致性。各种Ⅰ型整合子整合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耐药基因盒,其中100%整合有氨基糖腺苷转移酶基因(aadA),77%整合有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仅少数整合有链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sat)、β-内酰胺酶基因(bla)及红霉素酯酶基因(ereA)。Ⅰ型整合子携带菌株均表现多重耐药,其中100%耐受复方新诺明,90%耐受链霉素,75%耐受大观霉素。该猪场长期使用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尤其是将它们用作抗菌促长剂,造成了携带dhfr及aadA两种基因盒的Ⅰ型整合子在猪场大肠杆菌中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I型整合子 基因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动物源弧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姝 李健 +3 位作者 马立才 刘旭 王元 房文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3-471,共9页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21株海水养殖源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qnrS、qnrA和qnrB)、外排泵耐药基因(oqxA、oqxB、acrR、marR和soxR)和整合子(Int1...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21株海水养殖源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qnrS、qnrA和qnrB)、外排泵耐药基因(oqxA、oqxB、acrR、marR和soxR)和整合子(Int1、SXT和ISCR1),同时研究4种外排泵抑制剂(甲基吡咯烷酮,NMP;利血平,RSP;羰基氰氯苯腙,CCCP;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N)对弧菌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在121株弧菌中,恩诺沙星耐药菌株31株(25.6%),诺氟沙星耐药株21株(17.4%),环丙沙星耐药株22株(18.2%);4种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仅检测到qnrA(2株)和qnrVC(30株),5种喹诺酮类外排泵基因仅在溶藻弧菌352菌株中检测到oqxB;121株弧菌中检测到39株菌携带Int1、42株菌携带SXT、44株菌携带ISCR1;在NMP、RSP、CCCP和PAβN作用下,分别有22株、25株、31株和7株弧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6株、5株、9株和4株弧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17株、13株、5株和14株弧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显著影响,预示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存在着新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性 外排泵抑制剂 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部分地区零售肉中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Ⅰ类整合子检测与耐药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申进玲 杨保伟 +1 位作者 席美丽 孟江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0-134,共5页
采用PCR技术检测2007—2008年分离于陕西省的443份零售肉中63株沙门氏菌和29株奇异变形杆菌Ⅰ类整合子,得到其在菌株中的流行情况;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确定Ⅰ类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采用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 采用PCR技术检测2007—2008年分离于陕西省的443份零售肉中63株沙门氏菌和29株奇异变形杆菌Ⅰ类整合子,得到其在菌株中的流行情况;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确定Ⅰ类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采用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性。结果表明:10株(16%)沙门氏菌含有Ⅰ类整合子,其大小主要为1281bp和1842bp两种类型,携带的耐药基因分别为IntI1-blaPSE-1和dhfrXII-orf-aadA2;7株(24%)变形杆菌含有Ⅰ类整合子,主要为1123、1526、1590bp 3种类型,携带的耐药基因分别有IntI1-blaPSE-1、aadB-aadA2和dfr17-aadA5。分离自陕西省零售肉中携带有多种Ⅰ类整合子的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基因分别介导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和甲氧苄氨嘧啶类抗生素的抗性。奇异变形杆菌中Ⅰ类整合子检出率比沙门氏菌高,且种类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肉 沙门氏菌 奇异变形杆菌 整合子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3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Ⅰ类整合子的分布及其基因盒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凌华志 徐元宏 +2 位作者 李涛 沈继录 王中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在合肥地区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状况,研究其整合的基因盒结构。方法 PCR扩增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及其基因盒可变区和3′保守区,可变区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739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在合肥地区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分布状况,研究其整合的基因盒结构。方法 PCR扩增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及其基因盒可变区和3′保守区,可变区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739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菌株为399株(54.0%);随机抽取的80株IntI1阳性菌中64株扩增出长度不等的9种基因盒产物,它们在所测的细菌中大致有17种不同的组合模式;77株扩增出3′保守区预期产物。出现频率较高的2种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可变区产物分别为dfrA15和aadA2,片段最长的基因盒可变区产物为aadB、aadA1和cmlA6。结论Ⅰ类整合子在合肥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广泛分布,其整合的基因盒种类多样且在不同菌株中呈多种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革兰阴性杆菌 细菌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整合子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桂琴 吴聪明 +1 位作者 曹兴元 沈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45-1350,共6页
为研究自乳房炎奶牛分离的大肠杆菌整合子携带情况与其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在获得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谱的基础上,设计Ⅰ、Ⅱ、Ⅲ类整合子简并引物扩增菌株的整合酶基因,并结合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调查菌株携带的各类... 为研究自乳房炎奶牛分离的大肠杆菌整合子携带情况与其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在获得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谱的基础上,设计Ⅰ、Ⅱ、Ⅲ类整合子简并引物扩增菌株的整合酶基因,并结合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调查菌株携带的各类整合子,然后进一步扩增菌株整合子的基因盒插入区,测序分析其携带的基因盒。结果发现,80株自奶牛乳房炎病例分离的大肠杆菌中有37株检出Ⅰ类整合子(检出率46.25%),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31株扩增出3种不同大小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插入基因盒主要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fr)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dA),最主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A17-aadA5。分析表明,Ⅰ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耐受7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中,与菌株的多重耐药性高度相关,而菌株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谱缺乏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基因盒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大肠杆菌Ⅰ类整合子分子特征及其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海生 扈瑞平 +5 位作者 高玉敏 杨钟 邓秀玲 张建宇 武瑞兵 呼和巴特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8,共6页
本试验旨在了解牛源大肠杆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特性,并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本研究选取92株从肉牛非重复分离的大肠杆菌,经全自动药敏分析仪对11种常用抗生素进行了药敏检测分析,并利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牛源大肠... 本试验旨在了解牛源大肠杆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特性,并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本研究选取92株从肉牛非重复分离的大肠杆菌,经全自动药敏分析仪对11种常用抗生素进行了药敏检测分析,并利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牛源大肠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及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中可变区基因盒进行了调查、分析及鉴定。结果显示,92株牛源大肠杆菌中有29株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31.5%;2种可变区基因盒排列最为流行,分别为aadA1和dfrA17+aadA5;92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磺胺异恶唑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大于45.0%,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的牛源大肠杆菌耐药现象非常严重,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广泛,已成为耐药基因储库,对耐药基因传播起重要作用,提示应严格控制动物饲料中抗生素添加剂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整合子 基因盒 耐药性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的分子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居纯 陈雅莉 +2 位作者 曹三杰 舒刚 文心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研究分离自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327株多重耐药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用PCR-测序法对整合子阳性菌进行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27株Escherichia coli中294... 为研究分离自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基因盒分布及分子特征,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327株多重耐药菌株中Ⅰ、Ⅱ、Ⅲ型整合酶基因,用PCR-测序法对整合子阳性菌进行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27株Escherichia coli中294株(89.91%)检出有Ⅰ型整合子,未检出Ⅱ、Ⅲ型整合子。在随机选取的81株Ⅰ型整合子阳性菌中,67株(82.72%)能扩增出800~3 000bp的耐药基因盒插入区。基因盒以编码对甲氧磺胺嘧啶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dfrA、dhfrI和aadA基因家族为主,尤其以dfrA17+aadA5为优势基因盒。分别在2株菌中检出aacA4+catB3+dfrA1和aadA22基因盒。aadA22是四川分离菌株中首次报道,介导氨基糖苷类耐药。结果表明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临床菌株中。尽管菌株携带的整合子-基因盒与其多重耐药谱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但不同来源菌株中检测出相同的耐药基因盒片段,说明了通过整合机制耐药基因可在不同菌株间水平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动物 大肠杆菌 多重耐药性 整合子-基因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出3株携带新型基因盒组合形式Ⅰ类整合子的铜绿假单胞菌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兵 童明庆 +1 位作者 张小梅 胡仁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整合子介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的机制。方法整合子PCR法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结果98株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有35株(35.7%)整合子可变区... 目的研究整合子介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的机制。方法整合子PCR法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结果98株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有35株(35.7%)整合子可变区扩增阳性,扩增片段大小1.0~4.0kb。共检出6种不同的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抗菌药耐药的基因,其中有3例为新型基因盒组合形式,包括aadA6-orfD、aadB-blaP1和aadB-aac(6′)-Ⅱa-blaCARB-8,Genbank基因号分别为DQ091179、DQ141316和DQ288251。结论整合子参与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主要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首次报道了3种携带新型基因盒组合形式的Ⅰ类整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铜绿假单胞菌 基因盒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系统与其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阳大庆 唐银 +1 位作者 李太存 石丽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状况,探讨其与该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Ⅰ类整合子系统。结果29.2%(21/72)的菌株检测出Ⅰ类整合子系统。含与不含Ⅰ类...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分布状况,探讨其与该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Ⅰ类整合子系统。结果29.2%(21/72)的菌株检测出Ⅰ类整合子系统。含与不含Ⅰ类整合子系统的菌株在耐药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型Ⅰ类整合子的耐药表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Ⅰ类整合子系统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以及耐药表型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基因盒 Ⅰ类整合子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