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区预测
1
作者 陈峥嵘 刘伟 +2 位作者 朱学申 田永净 谢昕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200,共10页
【背景】随着深部煤层气成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热点领域,其埋深大、应力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严重制约了大规模开发中甜点区预测及井位精准部署。【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某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波时差、密度、井径测... 【背景】随着深部煤层气成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热点领域,其埋深大、应力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严重制约了大规模开发中甜点区预测及井位精准部署。【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某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声波时差、密度、井径测井建立深部煤体结构指数M模型;基于深部煤层的煤体结构差异,引入煤体结构指数,结合上覆地层压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等因素建立深部煤层适应性水平地应力差模型;通过岩石强度参数、井径扩大率、岩石断裂韧性构建了天然裂缝指数模型;结合煤体结构、地应力差和天然裂缝指数模型,基于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2大类6项指标,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深部煤层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智能预测模型。【结果】地质–工程一体化智能甜点预测精度为88.2%,研究区可划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甜点区,一类甜点区面积为117.4 km^(2),占比14.0%,二类甜点区面积为258.4 km^(2),占比30.8%,三类甜点区面积为463.1 km^(2),占比55.2%,预测平均产能分别为6478.6、5076.7、4022.0 m^(3)/d。【结论】研究区深部煤层气布井工作应重点立足一类甜点区、积极探索二类甜点区、主动规避三类甜点区,精细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甜点区预测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深部煤层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煤层 地质–工程一体化 甜点 镜质体反射率 煤体结构 天然裂缝指数 地应力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动力灾害地面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
2
作者 王勃 徐凤银 +12 位作者 刘文革 邵嗣华 王宁 文建东 程国玺 屈争辉 谢亚东 韩甲业 李志 徐波 杨卫华 张艺腾 李长兴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5,共16页
【目的意义】随着采煤深度增加,煤炭开采面临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及复合动力灾害愈发突出,深化致灾机理、发展多元化防治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利用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治理煤矿瓦斯动力灾害是实现煤矿生产“安全关口前移... 【目的意义】随着采煤深度增加,煤炭开采面临的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及复合动力灾害愈发突出,深化致灾机理、发展多元化防治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利用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治理煤矿瓦斯动力灾害是实现煤矿生产“安全关口前移”的必由之路。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适用性技术体系。【方法】从地面煤层气开发的关键技术应用视角,系统述评了煤层气钻完井、压裂等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从煤矿安全角度详细梳理了近70年来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的致灾机理及关键技术。结合煤层气开发技术特点和煤矿动力灾害防治需求,提出了在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方面的一些建议。【结果和结论】(1)在理论研究方面,深化开展煤与煤层气(瓦斯)综合勘查,并融合多种手段开展精细地质研究。(2)在治理技术方面,进一步探究洞穴消突井+高压空气(液氮、CO_(2))涤荡+负压抽采、地面L型水平井分段压裂+排采等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技术,以及顶板L型井分段水力压裂、顶板L型井分段水力加砂压裂+排采等冲击地压治理技术。在此基础上,优选煤层气开发L型分段压裂等先进技术并开展现场瓦斯动力灾害治理试验,通过实施科研-工程一体化工程项目,探索不同防治理论及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构建适用于煤矿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的技术系列,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煤矿瓦斯动力灾害 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 灾害治理 科研-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5
3
作者 陶云奇 许江 +2 位作者 李树春 唐晓军 程明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8-1073,共6页
瓦斯抽放是瓦斯综合治理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中岭煤矿11031回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将该工作面的瓦斯来源划分为开采层、邻近层和采空区3部分,结合该工作面瓦斯治理现状,对所采用的穿层钻孔、扇形钻孔、交叉钻孔、高位钻孔、大直径钻孔... 瓦斯抽放是瓦斯综合治理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中岭煤矿11031回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将该工作面的瓦斯来源划分为开采层、邻近层和采空区3部分,结合该工作面瓦斯治理现状,对所采用的穿层钻孔、扇形钻孔、交叉钻孔、高位钻孔、大直径钻孔、采空区埋管和专用回风巷7种瓦斯抽放方法进行效果分析,并提出采用分源治理原则在三维空间实施综合治理方案的改进建议,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瓦斯 抽放 综合治理 回采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对策 被引量:32
4
作者 欧阳永林 田文广 +5 位作者 孙斌 王勃 祁灵 孙钦平 杨青 董海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3,共9页
广义的煤系气是指赋存于煤系地层中的全部天然气,而狭义的煤系气则主要指赋存于煤层中的煤层气及其附近致密砂岩储层中的天然气。为了提高煤层气的开发效益,从烃源岩分布、煤与砂岩的组合类型、沉积相、封闭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狭义煤... 广义的煤系气是指赋存于煤系地层中的全部天然气,而狭义的煤系气则主要指赋存于煤层中的煤层气及其附近致密砂岩储层中的天然气。为了提高煤层气的开发效益,从烃源岩分布、煤与砂岩的组合类型、沉积相、封闭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狭义煤系气的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含煤盆地煤系地层煤与砂岩组合配置关系多样;(2)广覆式烃源岩分布为煤系气的富集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基础;(3)沉积相控制了煤系气生储盖组合的配置关系,构成煤系气成藏的先天物质基础,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煤层和砂岩均发育,是煤系气共生成藏最有利的沉积相带;(4)封闭体系对煤层(系)气的控制作用贯穿于煤层(系)气生成、聚散、富集及成藏等全过程,可划分出3种煤系气气藏类型——自生自储型煤层气藏、煤层气—砂岩气共生气藏、煤成砂岩气藏,其中前者是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进而指出了下一步的煤系气勘探方向:(1)以沁水、鄂尔多斯、准噶尔、海拉尔、鸡西等煤系气资源量较大的盆地为重点,开展煤系气勘探和评价;(2)针对不同煤系气气藏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勘探工作,在浅部自生自储型煤层气富集区进行煤层气勘探,对深部煤层气—砂岩气共生气藏进行煤层气+砂岩气综合勘探,对煤成砂岩气藏重点开展砂岩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系气 煤层气 致密砂岩气 成藏特征 控制因素 封闭体系 综合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城矿区煤与煤层气共采研究进展及急需研究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73
5
作者 贺天才 王保玉 田永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79-1785,共7页
晋城矿区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矿区,自投产以来,受制于矿井煤层高瓦斯含量,常规井下抽采难以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晋煤集团通过探索地面抽采技术、井下抽采技术和地面与井下联合抽采技术,形成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 晋城矿区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矿区,自投产以来,受制于矿井煤层高瓦斯含量,常规井下抽采难以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晋煤集团通过探索地面抽采技术、井下抽采技术和地面与井下联合抽采技术,形成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立体抽采模式,称为"晋城模式",并在国内推广应用,取得了好的效果。基于晋城矿区实际,提出了煤与煤层气共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煤与煤层气共采研究现状,介绍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煤矿瓦斯治理模式、地面抽采关键技术和井下抽采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努力方向和急需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城矿区 煤与煤层气共采 研究进展 抽采技术 三区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延斌 倪小明 +5 位作者 王向浩 潘建旭 薛培 高莎莎 李霞 郭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78,共4页
为降低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风险,节约成本,应用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中的单因素指标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阶梯优选法、BP神经网络法等,结合C#开发语言,建立了煤层气资源评价系统;对煤层井开发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嵌套Come... 为降低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风险,节约成本,应用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中的单因素指标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阶梯优选法、BP神经网络法等,结合C#开发语言,建立了煤层气资源评价系统;对煤层井开发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嵌套Comet产能模拟软件,建立了井型选择井网优化系统;根据GIS原理,建立了开发决策图形显示系统;煤层气开发决策系统采用了公共接口模块的外联式结构进行集成,将专家系统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并引入传统的地质学科是一个有益探索,该系统能较准确地为煤层气地面开发提供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煤层气 系统集成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的煤层实时识别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建民 李黔 +2 位作者 梁海波 张继军 乐守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0-63,共4页
煤层气排采开发阶段,井眼轨迹与煤层的有效接触面积对优化采气速度和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而在煤层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实时、精确地识别煤层,可以明显地提高井眼轨迹在煤层中延伸长度,增加有效接触面积。应用LWD数据开展煤层识别已... 煤层气排采开发阶段,井眼轨迹与煤层的有效接触面积对优化采气速度和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而在煤层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实时、精确地识别煤层,可以明显地提高井眼轨迹在煤层中延伸长度,增加有效接触面积。应用LWD数据开展煤层识别已在工程现场得到广泛应用,而整合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识别煤层的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基于煤层与围岩的地层岩性差异在综合录井数据上表现的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以综合录井数据为依托,提出了实时识别煤层的录井解释方法。研究显示,通过煤层识别录井解释方法,应用综合录井数据不但可以实现煤层实时识别,而且获得的分析结果还可以指导水平段轨迹在煤层中的延伸,为水平井钻进过程中煤层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认为,该方法性能稳定,数据来源广泛,响应时间短,准确度高,并拓宽了综合录井数据的应用领域,可以在煤层气水平井导向钻井的研究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 综合录井 神经网络 煤层识别 实时 水平段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冯立杰 翟雪琪 +2 位作者 王金凤 李朝辉 郭一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3,133-134,共4页
目前,有关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的效益研究仍多处于定性分析阶段,缺乏对综合价值的定量化分析。为此,在引入价值分析观点的基础上,采用数量经济方法探讨了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的综合价值。首先从时间、空间和功能上分析了采煤采气... 目前,有关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的效益研究仍多处于定性分析阶段,缺乏对综合价值的定量化分析。为此,在引入价值分析观点的基础上,采用数量经济方法探讨了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的综合价值。首先从时间、空间和功能上分析了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的内涵,指出了采煤与采气应该统筹安排、协调开发。然后从减少瓦斯事故频次、提高采煤速度、解决能源紧缺问题以及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分别计算了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的安全价值、经济价值、能源价值及环境价值,并建立了综合价值评估模型。最后结合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煤采气一体化模式具有巨大的综合价值,有利于开发洁净能源,提高经济效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改善大气环境。该项研究为全面和科学地认识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采煤采气一体化 开发模式 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部性内部化的煤层气项目综合经济评价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平利 刘启浩 朱才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煤层气项目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该类项目的商业开发积极性不高。客观估量煤层气项目外部性,增强其财务可行性,对促进煤层气商业开发利用有积极意义。文章在考虑煤层气项目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将其外部性影... 煤层气项目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该类项目的商业开发积极性不高。客观估量煤层气项目外部性,增强其财务可行性,对促进煤层气商业开发利用有积极意义。文章在考虑煤层气项目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将其外部性影响定量化、货币化,并内部化到财务评价,构建了煤层气项目综合经济评价理论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协调项目投资方及相关方利益,克服煤层气项目经济评价的传统方法不能客观反映煤层气项目正外部性的缺陷,对煤层气项目投资决策、制定促进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财税政策、以及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的修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项目 综合 经济评价 理论模型 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矿权之争:法律困局的解析与反思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志林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31,共3页
煤炭与煤层气两种矿产资源物理上的伴生属性,决定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模式是最为科学合理的。然而,当前煤炭矿权和煤层气矿权分置的立法体制和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的设置则给"采煤采气一体化"设置了诸多... 煤炭与煤层气两种矿产资源物理上的伴生属性,决定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模式是最为科学合理的。然而,当前煤炭矿权和煤层气矿权分置的立法体制和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的设置则给"采煤采气一体化"设置了诸多障碍。煤、气矿权冲突暴露出现行矿产资源立法和管理体制中的弊端,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立法上权利初始配置机制与矿业权市场流转机制的完善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矿权 采煤采气一体化 矿业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南煤层气复杂缝网整体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赖建林 房启龙 +1 位作者 高应运 魏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3期79-82,共4页
由于煤储层端割理和面割理发育的特点,压裂容易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常规双翼裂缝模型并不适用于煤层气压裂设计优化。为了提高煤层气整体压裂开发效果,提出了煤层复杂裂缝等效渗流表征方法,将复杂的网络裂缝等效为高渗透带,通过优化高... 由于煤储层端割理和面割理发育的特点,压裂容易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常规双翼裂缝模型并不适用于煤层气压裂设计优化。为了提高煤层气整体压裂开发效果,提出了煤层复杂裂缝等效渗流表征方法,将复杂的网络裂缝等效为高渗透带,通过优化高渗透带的大小和渗透率,获得最佳的整体压裂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同时采用三维裂缝模拟软件进行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并开展3口井压裂施工和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压裂裂缝波及范围较广,复杂程度较高,压后平均日产气量137 6.7 m^3,为实现煤层气田整体压裂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整体压裂 缝网压裂 体积压裂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36
12
作者 宁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5,73,共5页
针对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国家通过加大科技创新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对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中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装备、集输利用、开发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 针对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国家通过加大科技创新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对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中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装备、集输利用、开发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剖析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煤矿区煤层气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煤层气 采煤采气一体化 地质构造 煤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气共采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9
13
作者 袁亮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5期72-80,共9页
在淮南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低透气性煤层群卸压开采抽采瓦斯多年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首采卸压层无煤柱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气共采新思路;通过对采空区边缘岩体结构变形破坏和裂隙演化规律的分析,揭示了采动影响区内顶底板岩层裂隙的动... 在淮南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低透气性煤层群卸压开采抽采瓦斯多年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首采卸压层无煤柱沿空留巷Y型通风煤气共采新思路;通过对采空区边缘岩体结构变形破坏和裂隙演化规律的分析,揭示了采动影响区内顶底板岩层裂隙的动态演化规律、Y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的空气压力场分布及卸压瓦斯的流动规律,通过分析沿空留巷围岩大小结构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锚杆支护的"三位一体"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发成功新型CHCT充填材料、强支撑自移模板液压充填支架、干混料集装箱以及充填泵上料系统,建立机械化快速构筑充填墙体工艺系统,发展和创新了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气共采的理论及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无煤柱 沿空留巷 煤层气 煤气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高效开发井型与钻完井技术进展 被引量:52
14
作者 高德利 毕延森 鲜保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共18页
较之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中国的煤层气储层具有低地层压力、低渗透率、低含气饱和度及强非均质性等基本特征,增加了储层改造的难度,制约了煤层气单井产量与采收率的提高。为了给中国煤层气水平井工程技术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较之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中国的煤层气储层具有低地层压力、低渗透率、低含气饱和度及强非均质性等基本特征,增加了储层改造的难度,制约了煤层气单井产量与采收率的提高。为了给中国煤层气水平井工程技术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持,针对我国煤层气高效开发所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综述了国内外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介绍了煤层气井型设计与井身结构优化、井眼轨迹控制、井壁稳定、优化完井与储层保护等一系列技术,讨论了水平井双管柱筛管完井与洗井增产、径向水平井筛管完井及磁导向钻井等新技术及其适应性,提出了地下“井工厂”绿色开发模式以及深地煤层气与煤炭一体化绿色开发之道。结论认为:①针对我国煤层地质条件与地表环境,在进一步精细化高煤阶水平井钻井与完井技术的同时,需要兼顾煤系气综合开发;②加强中—低煤阶与碎软煤层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创新研究,深入探索复杂煤层气藏高效开发模式;③针对我国深地煤矿、低品位煤矿及薄煤层等非常规煤矿绿色高效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有必要积极探索地下“井工厂”与非常规能矿原位转化开发模式,力求实现深部煤层气与煤炭一体化绿色高效开发的目标;④高质量推进我国能源低碳绿色转型,既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煤层气 水平井 钻井与完井 钻井液与储层保护 地下“井工厂” 煤层气与煤炭一体化绿色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开发的技术选择 被引量:30
15
作者 饶孟余 杨陆武 +1 位作者 冯三利 叶建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4,14,i0007,共6页
中国煤层气藏具有低渗、低压、低饱和、构造煤发育、非均质性强烈以及高的构造应力场环境等地质特征,在对煤层气3种开发技术的特点和要求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用常规垂直井开采煤层气具有很大的地质局限性,指出煤、气一体化开采是中... 中国煤层气藏具有低渗、低压、低饱和、构造煤发育、非均质性强烈以及高的构造应力场环境等地质特征,在对煤层气3种开发技术的特点和要求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用常规垂直井开采煤层气具有很大的地质局限性,指出煤、气一体化开采是中国煤层气规模化、产业化开发的最佳技术选择,它包括在采动影响区进行地面井开采和较为成熟的井下抽放2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气一体化 产业化开发 采动影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在保德煤层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30
16
作者 温声明 文桂华 +1 位作者 李星涛 李翔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5,共7页
保德煤层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北段、河东煤田北部,煤层气资源丰富。保德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埋藏浅、含气量低、易碎易垮塌、机械强度低、低孔超低渗、欠压储层等特点,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着从地质评价、钻完井、储层... 保德煤层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北段、河东煤田北部,煤层气资源丰富。保德区块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埋藏浅、含气量低、易碎易垮塌、机械强度低、低孔超低渗、欠压储层等特点,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着从地质评价、钻完井、储层改造、采气工艺到地面集输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在系统梳理前期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煤田钻孔、地震、钻井、测井、试井、样品分析化验等资料,全面研究区内中低阶煤煤层气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开展煤层气精细选区评价技术研究,开发适应于中低阶煤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攻克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瓶颈,不断完善和优化从物探、钻井、压裂、排采到地面工程工艺等系列技术方案,实现了保德区块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建成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中低阶煤煤层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保德区块 中低阶煤 地质工程一体化 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水平井测-定-录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 被引量:18
17
作者 申鹏磊 白建平 +2 位作者 李贵山 吕帅锋 贾晋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91-2499,共9页
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目前已逐步进入勘探开发阶段,但经济高效的煤层气井数量偏少。钻井工程导向技术是制约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首要因素:一方面,要求着陆井段轨迹平滑,使着陆层位和角度与地层参数相互匹配,以免造成后期排采设备故障... 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目前已逐步进入勘探开发阶段,但经济高效的煤层气井数量偏少。钻井工程导向技术是制约煤层气水平井产能的首要因素:一方面,要求着陆井段轨迹平滑,使着陆层位和角度与地层参数相互匹配,以免造成后期排采设备故障率高、排采不连续的现象;另一方面,水平段煤层钻遇率尽可能高,以保障供气充足。基于此,在总结前期深部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经验基础上,提出集测井、定向、录井技术于一体的地质导向技术,最大限度优化井眼轨迹,提高靶点着陆准确度和水平段煤层钻遇率。该技术主要流程为:根据前期有限的钻探、地震等资料建立目的层地质模型,钻井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垂直井段获取钻遇地层的测井参数响应值,水平段钻进时实时对比定向和录井参数,及时校正随钻伽玛,利用GeoWorks软件进行层位对比和划分,并建立动态地质模型,进而调整和预测后续井眼轨迹。通过沁水盆地横岭区块HL-U-04井实例应用,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施工周期缩短了30%,煤层钻遇率提高了24.47%。该井完钻后连续油管压裂套管压力在5.7 m^3/min的排量下稳定维持在35 MPa,达到了储层改造效果,投产后该井排采初期日产气量稳定在1000 m^3左右。因此,测-定-录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提高了水平井钻井技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测-定-录一体化 地质导向 井眼轨迹 煤层钻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