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6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17
1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需求的非农产业用地供给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唐伟成 彭震伟 张京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8,共8页
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与实际需求,乡村建设用地却存在着外部指标下达渠道不通畅、内部用地转化渠道不通畅的双重阻滞特征及现实困境,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瓶... 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与实际需求,乡村建设用地却存在着外部指标下达渠道不通畅、内部用地转化渠道不通畅的双重阻滞特征及现实困境,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瓶颈之一。产业用地供给的失效,导致乡村缺乏外部资源进入社区的“接口”及优化配置内外发展要素的基本空间载体,进而难以培育、强化乡村的“造血”功能和内生能力,乡村振兴事实上也就难以实现。面向产业融合与土地保护的双重战略目标,文章提出必须探索以存量转化为主体的乡村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与转化机制,并从土地制度、供给渠道、技术手段、规划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破解乡村产业用地供给瓶颈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制度创新 存量用地 供给机制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发展 协同增效:郑州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越 欧阳晓斌 崔波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文章探讨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原则、保障条件和实施路径。郑州大学图书馆以此为指导,聚焦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变化,融合馆员智慧与技术力量,以服务为导向,... 文章探讨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原则、保障条件和实施路径。郑州大学图书馆以此为指导,聚焦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变化,融合馆员智慧与技术力量,以服务为导向,优化资源的建设、组织与服务模式,以资源为基础,强化资源服务利用支持,拓展创新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丰富、便捷、高效的知识资源服务体系,并将通过提高数据掌控能力,构建数据底座,打造学习研究助手智能体来建设智能化学习生态系统,持续推进资源服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资源建设 服务创新 资源服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娟 尚方 +2 位作者 陈寒囊 闫秀娟 王云璐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将2021级护生设为对照组(n=117),2022级护生设为干预组(n=100)。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将2021级护生设为对照组(n=117),2022级护生设为干预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干预组采用“专创融合”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在课程学习效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教学后,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成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评量表》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创融合”教学实践可提升护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效果和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基础护理学 专创融合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7
6
作者 景安磊 朱元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仍面临数字应用场景不足、数字主体联动不够、数字资源配置匮乏、数字融合模式待突破的现实挑战。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需要拓宽数字场景,实现建设应用智能化更迭;统筹数字主体,推动要素力量协同化发展;加大优化数字资源供给,促进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产教融合数字模式,打造多元化发展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教深度融合 作用机理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挑战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海杰 王开阳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共11页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在丰富劳动资料、融合生产要素、拓展劳动领域以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多重驱动机制。数据要素凭借其可重复使用、低...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在丰富劳动资料、融合生产要素、拓展劳动领域以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多重驱动机制。数据要素凭借其可重复使用、低边际成本和强整合能力,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与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数据要素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加速生产力体系的升级。数据要素的应用延展了劳动的边界,助力智能制造、平台经济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催生出灵活多样的新型劳动模式。此外,数据要素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推动柔性生产、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和精准营销等新模式的形成。同时,数据要素的发展面临产业化能力不足、数据质量不达标、流通机制不完善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治理机制等措施加以应对。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构建以数据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生产要素融合 劳动领域拓展 商业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群创新与演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夏杰长 陶鸠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产业集群对地理集聚的依赖,企业可以通过远程协作和虚拟网络参与集群活动,实现跨越地理边界的协同创新,形成数字产业集群这一新兴产业生态系统。但数字产业集群在学理上并没有被充分地探讨,不同类型的数... 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产业集群对地理集聚的依赖,企业可以通过远程协作和虚拟网络参与集群活动,实现跨越地理边界的协同创新,形成数字产业集群这一新兴产业生态系统。但数字产业集群在学理上并没有被充分地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演化路径和竞争优势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数字产业集群分为产业数字化集群和数字产业化集群两类,分析这两类集群在核心企业与主导逻辑、平台镜像映现方式、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数据要素创造价值方式等关键演化要素上的差异,并从创新过程的视角尝试构建不同类型数字产业集群的差异化演化路径。其中,产业数字化集群的演化以渐进式的数字赋能为主,经历了从基础数字化阶段的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到多元创新阶段的跨行业协作,再到生态系统构建阶段的全球化整合与生态稳定,展现了传统产业在技术驱动下稳步提升的特点。数字产业化集群则呈现更强的动态性和非线性,其演化路径从数字平台的搭建到动态创新,再到生态系统优化,充分体现了平台经济和网络效应的主导作用。基于数字产业集群差异化演化路径,本文提出了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核心企业及实施差异化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政策等促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对厘清数字产业集群内涵、促进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和优化相关支持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群 集群创新 集群演化 数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四链融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华 李沫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主体完善、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提升整体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四链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框架,结合效能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整体效能进行科学解...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主体完善、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提升整体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四链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框架,结合效能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整体效能进行科学解构,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测算及“四链融合”情况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数大幅提升,由2012年的51.85上升至2021年的95.58;创新链与产业链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融合进程有待进一步完善;资金和人才要素种类逐渐齐备、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链人才链结构支撑能力大幅增强,但产出绩效并未实现相应增加,要素匹配水平亟待提高。未来应通过多项举措推动“四链融合”,尽快构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搭建互联网创业孵化平台,提升公共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程度,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支撑力度,健全科技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资源库,破除人才流动限制,以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 四链融合 整体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溢出与企业融通创新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晓文 李莹 陈南旭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5,共13页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途径,如何借助供应链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的融通创新效应是突破创新困境的关键。文章从供应链溢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供应链网络溢出对...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途径,如何借助供应链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的融通创新效应是突破创新困境的关键。文章从供应链溢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供应链网络溢出对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目标企业融通创新,上游供应商企业和下游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沿着供应链网络产生溢出效应,牵引目标企业融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整合促进企业融通创新,上游供应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前向技术溢出、信息溢出促进目标企业融通创新,下游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后向信息溢出倒逼目标企业融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融通创新效应越明显,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越高,供应商企业和客户企业对目标企业融通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融通创新 供应链溢出 信息溢出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跨越理论下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权力配置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菊娥 袁忆 张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6,共13页
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已经成为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边界跨越理论视角,选取西安交通大学校企联合研究院的多案例样本,采用探索性研究方法深度挖掘“产学研如何在企业主... 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已经成为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边界跨越理论视角,选取西安交通大学校企联合研究院的多案例样本,采用探索性研究方法深度挖掘“产学研如何在企业主导下实现深度融合”机理逻辑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第一,校企联合研究院是建立在高校与企业“相对边界”之上的一种“边界组织”,双方藉由“边界组织”开展跨界合作实践,不仅减少了两者“绝对边界”内部不同制度规则的直接冲突,而且为建立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正式制度提供了适宜的平台环境;第二,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本质是高校与企业相互授权促进组织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融合的权力配置过程,核心权力类型包括资源使用权、网络关系权、流程制定权、价值评价权和成果应用权;第三,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分为基于项目合作的关系建立阶段、基于资源整合的战略合作阶段和基于价值共创的深度融合阶段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类型权力在三个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深度融合 边界组织 边界跨越 权力配置 资源整合 创新联合体 校企联合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三论”“三难”“三突破”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世平 谭卓婧 雷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36,共6页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遇到的关键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三论”,即“否定论”“怀疑论”和“观望论”分别是指人们对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重大改革所持有的全盘否定、不确定和观察等待的态度和看法。职业...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遇到的关键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三论”,即“否定论”“怀疑论”和“观望论”分别是指人们对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重大改革所持有的全盘否定、不确定和观察等待的态度和看法。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推而不动,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了其作为新生事物所遇到的困难,而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之“三难”,即思想观念的转变难、实践创新的推进难、理论创新的突破难。当前,要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而要推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则需要在同步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创新与突破中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混合所有制办学 产教融合 办学理念 政策创新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1 位作者 杜媛媛 李梦晓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7,共16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具体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正向影响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资源整合能力与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资源整合能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制度环境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作用,并正向调节数字技术与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明晰了考虑制度环境的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促进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资源整合能力 价值共创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凡 李明阳 王泽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该核心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通过优化创新生态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数字经济成为充分发挥“四链”融合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分维度检验发现,四个维度均能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创新链的作用最为明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对于东部、中部地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大。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在促进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周边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四链”融合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驱动下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思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淑华 袁大超 +3 位作者 孔德刚 郝建军 李文良 张秀花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针对新工科教育下国家对综合性、复杂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与工程认证教育理念,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特点,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驱动式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为主线,以立德... 针对新工科教育下国家对综合性、复杂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与工程认证教育理念,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特点,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驱动式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通过科研项目与双创作品项目驱动,将创新创业思维工具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设计实践,构建了“四线并驱,两赛促学”的思专创融合教学新范式,为专业课程专创融合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式 机械创新设计 思专创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TRIZ的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改革及探索
17
作者 王鑫 史艳国 +3 位作者 姚建涛 唐艳华 张庆玲 叶妮佳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0-205,共6页
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创新方法融入实践教学成为深化新工科建设的有效途径。文中以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作为创新方法的主要内容,融入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全流程,在教... 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创新方法融入实践教学成为深化新工科建设的有效途径。文中以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作为创新方法的主要内容,融入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全流程,在教学初始阶段通过开设创新方法基础课“创新思维与TRIZ”讲授其基本理论及工具。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专创融合案例,详细介绍了将TRIZ融入实训的步骤,引导学生使用相关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及求解,并对方案进行评估。同时针对课程评价标准中的创新指标进行细化分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有效判断,肯定了将创新方法融入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创融合 创新方法 TRIZ 实践教学 机器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创新的知识生产与生态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铁 闵晓蕾 文航轩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目的解析数字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征、政策导向、概念范畴和演化脉络,探索数智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的结构性转变,构建数字文化创新生态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范式并进行现实反思和未来展望。方法面向新时代下数字文化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基于... 目的解析数字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征、政策导向、概念范畴和演化脉络,探索数智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的结构性转变,构建数字文化创新生态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范式并进行现实反思和未来展望。方法面向新时代下数字文化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实证法与比较研究法,构建“技术演进-内容衍生-服务体验”的系统性分析框架,揭示数字文化创新中知识生产的内在机制与生态发展规律。结论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文化创新实现了从技术工具到生态融合的范式跃迁,构成了“数据驱动-互联互通-众智协同”的生态系统,其中开放共享的知识生产机制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未来应在文化理性与技术哲学之间建立辩证平衡,为全球数字文明建设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科技融合 数字文化创新 知识生产 生态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杰 杨梓 赵春江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8,共8页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面临要素流动阻滞、资源配置失衡等现实瓶颈。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技术,数字技术凭借其渗透性和通用性等特征,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全新路径。选取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面临要素流动阻滞、资源配置失衡等现实瓶颈。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技术,数字技术凭借其渗透性和通用性等特征,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全新路径。选取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机制分析表明,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流动在数字技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在不同的地理区位、政策环境背景下对城乡融合存在异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乡融合 区域创新能力 人力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演变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
20
作者 卓富彦 张熠玚 +2 位作者 郭永旺 刘慧 鄂文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2,共4页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其病虫害防治工作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在对2016年至2024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回顾了“十四五”期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征、造成的危害损失以及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系统梳...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其病虫害防治工作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在对2016年至2024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回顾了“十四五”期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征、造成的危害损失以及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系统梳理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模式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水稻绿色安全生产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水稻等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发生规律 绿色防控 集成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