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models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110 mining method roof structural movement 被引量:12
1
作者 BIAN Wen-hui YANG Jun +2 位作者 HE Man-chao ZHU Chun XU Dong-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3106-3124,共19页
For the 110 mining method,it is challenging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f the roadway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movemen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n this method.The consequenti... For the 110 mining method,it is challenging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f the roadway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movemen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n this method.The consequential excessive support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cost of roadway support.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and roadway deformation of the gob-entry retaining in the 110 mining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First,the typical stages of the roof-cutting gob-side entry were defined.Second,the mechanical model and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support resistance on the roof were explored.Then,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the starting ranges of the specific supports at different stages were verifi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upport scheme was examined.Finally,combined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 data,the stress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gob roadway at different sta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wo mining processes in the 110 mining method were obtained.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test results,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cision support at different stages by the 110 min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 mining method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roof structure movement mechan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沿空留巷柔模砼墙支护阻力核定及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刚 刘航 +2 位作者 迟国铭 石占山 范永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煤壁侧垮落角,二次采动后2个工作面裂隙贯通向地表发育,砼墙上方地面出现略微沉降。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分析覆岩垮落结构特征,确定了沿空巷道顶板第1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上方充填体一侧,第2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形成悬臂梁结构的岩层中靠近煤壁侧,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到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沿空巷道不同使用阶段门式支架是否撤出,提出留巷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分离岩块法计算,巷道复用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倾斜岩梁法计算;柔模砼墙的稳定性与安全系数有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保证安全系数大于1,则砼墙不会发生失稳破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留巷工作面使用门式支架做临时支护时,为保证砼墙的安全系数大于2,需保证砼墙强度达到5.4 MPa以上;撤出门式支架后,断裂岩块及其覆岩载荷由砼墙承担,且采动引起的动载不断对砼墙产生影响,但砼墙的安全系数为3.9,砼墙仍相对稳定;砼墙应力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变化幅度都不大,均未出现应力急剧增大或减小的现象,这说明砼墙可有效支撑顶板,且砼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柔模砼墙 砼墙安全系数 门式支架 采动阶段 覆岩运移规律 支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技术条件下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3
作者 谢林君 卞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84-388,共5页
本文以补连塔煤矿33201综采工作面为例,对复杂技术条件下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对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过沟谷期间、过构造期间、大埋深条件下回采期间、末采期间、沿空留巷期间等特殊地质条件下来压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以补连塔煤矿33201综采工作面为例,对复杂技术条件下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本文对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过沟谷期间、过构造期间、大埋深条件下回采期间、末采期间、沿空留巷期间等特殊地质条件下来压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以后类似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矿压规律 初次来压 周期来压 沿空留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机理研究
4
作者 史先影 田志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7,共11页
为解决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问题,以大柳塔煤矿52606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展开研究。构建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力学模型,分析沿空... 为解决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问题,以大柳塔煤矿52606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对二次高强度开采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展开研究。构建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力学模型,分析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受力特征;结合52605工作面、52606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运用FLAC3D模拟了二次采动时沿空留巷上覆岩层应力变化情况;在52606工作面辅运巷道布设锚杆、锚索尤洛卡应力传感器,结合现场围岩变形监测数据针对性地提出巷道肩角斜拉锚索+“锚杆+锚索”补强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采动时,覆岩初始应力平衡遭受破坏,应力传递至采空区两侧巷道围岩处;二次采动时,煤体侧上覆岩层向充填体侧移动,导致充填体所受弯矩增大,进而引发沿空留巷巷道上覆围岩变形失稳;当工作面推进至缩面前50 m左右,机尾三角区受应力集中作用,最大应力达到41 MPa,超过柔模砼墙的承载极限,顶板产生变形失稳;通过调整斜拉锚索与巷道法线的夹角控制顶板离层量,搭配“锚杆+锚索+W钢带”补强支护提升围岩稳定性,将顶底板移进量控制在80~150 mm,保证了沿空留巷巷道围岩稳定。该方案可为盘区接续工作面沿空留巷补强支护及类似工况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变形规律研究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高强度开采 沿空留巷 巷道 补强支护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军 孟宁康 柏建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针对深部沿空留巷顶底板移近量大、充填体大变形破坏失稳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传统沿空留巷和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和变形特征,揭示了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在此基础... 针对深部沿空留巷顶底板移近量大、充填体大变形破坏失稳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传统沿空留巷和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和变形特征,揭示了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在此基础上,以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巷旁充填体—矸石组合结构体协同承载的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建立充填体—矸石协同支撑顶板力学模型、推导出顶板挠度方程,并进行工程应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技术后,实体煤帮和充填体的垂直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28.3%、44.4%,巷道顶底板移近量降低了58.2%。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382.9、253.6 mm,工作面支架平均支撑力下降了45.3%,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可为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沿空留巷 顶板预裂 应力转移 协同承载 影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深井切顶卸压自成巷支护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志飚 王程中 +2 位作者 尹松阳 杨东山 张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为了解决深部复杂条件下的切顶卸压自成巷难题,以红阳三矿703工作面运输巷道为研究对象,从恒阻大变形锚索超前支护、切顶巷内支护、切顶巷旁支护三个方面研究了切顶卸压沿空成巷支护技术,并对现场试验巷道顶板受力以及巷道围岩变形量进... 为了解决深部复杂条件下的切顶卸压自成巷难题,以红阳三矿703工作面运输巷道为研究对象,从恒阻大变形锚索超前支护、切顶巷内支护、切顶巷旁支护三个方面研究了切顶卸压沿空成巷支护技术,并对现场试验巷道顶板受力以及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超前工作面实施爆破切顶能够极大降低巷道所受应力,成巷区巷道顶板整体下沉量较小,巷中顶板最大下沉量约385 mm,平均下沉量约280 mm,巷中底鼓最大值545 mm,碎石巷帮无明显侧鼓现象,实体煤帮无明显片帮现象,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巷道围岩变形在可控范围内,留巷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恒阻大变形锚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腾 姜永东 +3 位作者 刘华君 邹勇 桂涛 陈飞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9,共9页
针对急倾斜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剧烈,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川煤石洞沟煤矿3111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得到了31111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约16.4m,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40m,明确了31111机巷超... 针对急倾斜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剧烈,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川煤石洞沟煤矿3111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得到了31111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约16.4m,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40m,明确了31111机巷超前支护距离;结合微震监测三维定位技术,得到了31111综采工作面“三区”(煤壁支承压力影响区约40m,离层区122~144m)和“三带”(顶板垮落带0~2m、裂隙带2~30m、弯曲下沉带30~96m)范围,揭示了急倾斜大采高岩层周期性破断规律及“厂”型移动拱特征,为后续来压预测预报,实施沿空留巷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及压力分布规律,提出在非断层带采用弓型柔性掩护支架+锚网索联合支护的沿空留巷方法,断层带采用弓型柔性掩护支架+锚网索+矸石胶结充填联合支护的沿空留巷方法。现场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刚柔并举,对采空区垮落矸石有良好的支撑、掩护作用,保障了沿空留巷安全,实现矿山无煤柱安全经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大采高 矿山压力与控制 沿空留巷 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模墙沿空留巷灾害一体化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忠平 高亮 +5 位作者 张金贵 王晓利 杨超 李海瑞 刘荣 刘武强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在煤炭保供和工作面限员双重压力下,将煤矿灾害分别进行治理的理念和技术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煤矿发展要求。通过工业性试验研究提出一种紧跟回采工作面浇筑1道饱满密实接顶且可即时承载的柔模混凝土连续墙,密闭采空区,保留原有巷道,并将... 在煤炭保供和工作面限员双重压力下,将煤矿灾害分别进行治理的理念和技术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煤矿发展要求。通过工业性试验研究提出一种紧跟回采工作面浇筑1道饱满密实接顶且可即时承载的柔模混凝土连续墙,密闭采空区,保留原有巷道,并将保留下来的巷道作为灾害一体化防治工程平台。给出了利用该平台进行矿井水、火、瓦斯、顶板、热害、强矿压等重大灾害综合治理的技术途径,总结了该技术的适用条件,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家能源集团、潞安化工集团、陕煤集团等单位的灾害一体化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模混凝土 连续墙 沿空留巷 煤矿灾害 一体化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开采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 被引量:18
9
作者 林海飞 刘思博 +3 位作者 双海清 徐培耘 周斌 罗荣卫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0,共13页
沿空留巷开采是我国煤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采动覆岩卸压瓦斯运移储集区演化与传统开采方式有所不同。为进一步准确辨识沿空留巷开采覆岩卸压瓦斯运移储集区,通过数值模拟及物理相似材料模拟,研究了切顶侧与未切顶侧的裂隙特征... 沿空留巷开采是我国煤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采动覆岩卸压瓦斯运移储集区演化与传统开采方式有所不同。为进一步准确辨识沿空留巷开采覆岩卸压瓦斯运移储集区,通过数值模拟及物理相似材料模拟,研究了切顶侧与未切顶侧的裂隙特征,分析了采动覆岩裂隙动态发育过程及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沿空留巷开采卸压瓦斯抽采靶区位置判别方法,并进行了现场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低位覆岩受切顶影响,易发生破断垮落;高位覆岩区域未切顶侧覆岩裂隙较为发育,切顶侧与非切顶侧裂隙发育高度相同。采动裂隙形态、覆岩应变形态均呈梯形,随覆岩周期破断,采动裂隙呈跃进态势向上发展。不同区域采动离层裂隙角度集中在0°~10°,竖向破断裂隙区角度主要集中在80°~120°。基于关键层判别、采动裂隙角度及数量、覆岩应变特征等,结合通风方式,提出沿空留巷开采卸压瓦斯抽采靶区判定方法,将抽采钻孔布置在“采动裂隙锐角发育区+高瓦斯体积分数”区域,判定得出试验工作面抽采靶区为与煤层顶板垂距30~46m、与辅运巷平距30~55m的区域。试验工作面开采期间整体瓦斯抽采效果良好,说明基于沿空留巷开采卸压瓦斯抽采靶区判定方法设计的抽采钻孔具有合理性,可为沿空留巷开采“Y”型通风方式下卸压瓦斯抽采钻孔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卸压瓦斯抽采 采动裂隙 储集运移区 抽采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煤柱切顶留巷覆岩破坏特征及微震实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颖异 王同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为进一步研究无煤柱切顶留巷技术开采后的覆岩破坏规律,以柠条塔煤矿S1201−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结合现场微震监测技术建立了微震波形数据库,研究了随工作面持续开采,无煤柱切顶留巷不同阶段的覆... 为进一步研究无煤柱切顶留巷技术开采后的覆岩破坏规律,以柠条塔煤矿S1201−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结合现场微震监测技术建立了微震波形数据库,研究了随工作面持续开采,无煤柱切顶留巷不同阶段的覆岩采动裂隙演化及应力空间展布特征,得出了工作面覆岩周期性破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发生初次来压时的覆岩裂隙发育高度为57.6 m,切顶前中部裂隙带发育高度为95.5~96.1 m,裂采比为23.8~24.0,边缘侧裂隙发育高度为105.9~106.4 m,裂采比为26.4~26.6。切顶后工作面两侧裂隙带最终发育高度为104.3~105.2 m,裂采比为26.1~26.3,工作面中部裂隙带由于上覆岩层的不断压实弥合,最终发育高度为94.3~95.2 m,裂采比为23.6~23.8。当巷道分别处于掘进、切缝阶段,顶板位移基本没有产生改变;当其进入顶板下沉、切顶成巷阶段,顶板位移不断增大。切顶卸压完成后,巷道侧支承压力峰值增大,表明切缝之后的工作面跨度进一步增大,倾向支承压力不断增大;工作面顶板卸压效果显著,顶板产生大范围应力释放现象。在该工作面布置了微震监测系统,发现微震事件的周期性产生与工作面周期来压有强关联性,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进一步综合得出覆岩的周期性破断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开采 切顶留巷工艺 覆岩运移 覆岩采动裂隙 应力分布 裂隙演化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直接顶作用下切顶深度对沿空留巷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飞 王绪强 +1 位作者 石新禹 许慧聪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66,共8页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稳定性主要受切顶参数影响,而厚直接顶作用下沿空巷道合理切顶参数的确定较为复杂。以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1009工作面辅运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明确巷道留设工...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稳定性主要受切顶参数影响,而厚直接顶作用下沿空巷道合理切顶参数的确定较为复杂。以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1009工作面辅运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在明确巷道留设工艺为“补强支护+切顶卸压+巷旁支护+巷内临时支护”的基础上,分析了厚直接顶作用下沿空留巷工艺流程及合理参数,研究了切顶深度为7.5,8.5,9.5 m条件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巷道应力和位移特征,确定了沿空巷道合理切顶深度,并通过现场监测确定了成巷效果。结果表明:巷道切顶深度直接影响成巷效果,切顶角度一定时,切顶深度越接近于直接顶厚度,垮落矸石对顶板支撑力越大,岩层稳定性越强;随着切顶深度增大,工作面来压步距减小、来压强度降低,巷道应力集中峰值和顶板位移下沉量减小;确定切顶深度为8.5 m,此时留巷完成后巷道应力集中峰值和最大位移分别为13.6 MPa、235 mm。现场监测结果显示,进入正常留巷段后巷道最大下沉量为252 mm,让压锚索最大载荷为412 kN,垛式支架最大工作阻力为41.9 MPa,巷道稳定性较好,留巷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沿空留巷 沿空巷道 切顶卸压 切顶深度 厚直接顶 巷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地质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虎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4-290,共7页
为保证在顶板破碎特殊地质条件下,留巷和复用巷道的效果,以锦界煤矿31117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上覆岩层结构模型,确立以补强支护、加大支护密度、多种支护手段相结合的支护思路。留巷期间通过补强支护、加宽砼墙宽度等手段来保证... 为保证在顶板破碎特殊地质条件下,留巷和复用巷道的效果,以锦界煤矿31117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上覆岩层结构模型,确立以补强支护、加大支护密度、多种支护手段相结合的支护思路。留巷期间通过补强支护、加宽砼墙宽度等手段来保证留巷稳定性;复用期间通过增设液压支架、联巷顶板补强支护等措施来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矿压结果表明,支护强度的增加可有效保证留巷期间的砼墙成型效果,矿压显现不明显;复用期间矿压显现较为剧烈,砼墙变形较正常区域变化明显,顶板下沉量增加至850 mm,通过采取多种支护形式,最终确保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留巷阶段 复用阶段 矿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柔模墩柱充填体参数确定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红娟 刘亚琳 +3 位作者 吴周康 姜小龙 张耀耀 从日盛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9,共8页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动压扰动强、稳定性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以老石旦煤矿16402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测的方法,分析了大采高综放条件下巷道失稳特征。以此建立了综放沿空留巷顶板与充填体相...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动压扰动强、稳定性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以老石旦煤矿16402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程实测的方法,分析了大采高综放条件下巷道失稳特征。以此建立了综放沿空留巷顶板与充填体相互作用力学模型,确定了柔模墩柱支护阻力。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柔模墩柱宽度、间隔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柔模墩柱宽度的增加和间隔的减小,墩柱内垂直应力峰值不断降低,顶板下沉量不断减小,顶板下沉逐渐由非对称分布向对称分布演变。综合沿空留巷围岩应力、变形规律和经济因素,确定16402综放工作面柔模墩柱宽度为2 m,间隔为1 m。方案经过实施后观测发现,沿空留巷顶板最大下沉量为329 mm,煤帮部最大移近量为217 mm,墩柱最大移近量为25 mm,留巷围岩基本保持稳定,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综放开采 沿空留巷 柔模墩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段煤柱回收对沿空留巷围岩失稳影响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军 严超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5,共8页
重复采动影响下沿空留巷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是确保工作面在采取该成巷布置工艺条件下实现安全回采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乌兰木伦煤矿巷道布置工艺由原双巷掘进向沿空留巷过渡转变条件下,开采12408综采工作面煤体和与12407工作区段遗... 重复采动影响下沿空留巷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控制是确保工作面在采取该成巷布置工艺条件下实现安全回采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乌兰木伦煤矿巷道布置工艺由原双巷掘进向沿空留巷过渡转变条件下,开采12408综采工作面煤体和与12407工作区段遗留的煤柱时面临的留巷围岩破坏失稳问题为工程背景,通过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沿空留巷围岩失稳响应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采用多举措融合手段技术解决12408外回风巷道剩余段围岩失稳问题。结果表明:二次动压叠加影响作用、基岩岩性特征与埋深的耦合作用、巷道断面支护强度与回采强度参数匹配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留巷围岩失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用补强支护+增加单元支架+合理控制回采速度的耦合控制技术体系后,12408工作面剩余段在回采过程中顶离层值为70 mm,顶板最大下沉40 mm,两帮最大移进量23 mm,整体变化较小,围岩变形状态未影响安全回采,变形处于可维控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煤柱回收 围岩控制 重复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安全高效矿井无煤柱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智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0-335,共6页
近年来,神东矿区积极响应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无煤柱开采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相继试验并成功应用了柔模混凝土墙沿空留巷技术、切顶卸压自成巷技术以及沿空预置混凝土墙掘巷技术等多种创新手段。本文介绍了神东矿区沿空留巷研究现状,阐述... 近年来,神东矿区积极响应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无煤柱开采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相继试验并成功应用了柔模混凝土墙沿空留巷技术、切顶卸压自成巷技术以及沿空预置混凝土墙掘巷技术等多种创新手段。本文介绍了神东矿区沿空留巷研究现状,阐述了神东矿区现有沿空留巷技术特点,并提出了神东矿区在沿空留巷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最后对神东矿区现有无煤柱开采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开采 沿空留巷 柔模混凝土墙 技术经济效益 神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煤柱开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及瓦斯运移特征
16
作者 张遵国 张宏虎 +2 位作者 唐朝 袁新立 陈永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130,共12页
为掌握无煤柱开采Y型通风工作面不同回采时期采空区漏风及瓦斯运移特征,以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寺河煤矿2号井9731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六氟化硫(SF 6)示踪气体法分别测定与相邻97311工作面采空区不同连通状态下97312工作面... 为掌握无煤柱开采Y型通风工作面不同回采时期采空区漏风及瓦斯运移特征,以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寺河煤矿2号井9731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六氟化硫(SF 6)示踪气体法分别测定与相邻97311工作面采空区不同连通状态下97312工作面及回采巷道的漏风区域分布、漏风类型和漏风量。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采空区内部漏风流场分布及瓦斯运移特征。结果表明:97312工作面沿风流方向依次形成正压—负压—正压—负压4段漏风区域;主进风巷97222巷为正压漏风;回风巷97224巷沿空留巷段主要为负压漏风,但在抽采管附近及巷道变形严重区域易形成正压漏风;与相邻采空区的连通状态对采空区内部漏风流场及瓦斯运移均有影响,采空区连通后,新增了1条漏风路径;97311采空区漏风流携带瓦斯向97312采空区运移,导致97312采空区、工作面及97224沿空留巷段处瓦斯体积分数升高;97311工作面封闭后,采空区连通段附近瓦斯体积分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 工作面 采空区漏风 瓦斯运移 Y型通风 沿空留巷 采空区连通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辛赫煤矿3502工作面切顶卸压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17
作者 郝瑞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9-107,共9页
霍尔辛赫煤矿采用传统留设煤柱的开采工艺,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难以维护,且掘进巷道工程量大,采掘接续紧张。以35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应用切顶卸压无煤柱留巷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霍尔辛赫煤矿采用传统留设煤柱的开采工艺,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难以维护,且掘进巷道工程量大,采掘接续紧张。以35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应用切顶卸压无煤柱留巷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切顶关键参数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与岩层移动规律。结果表明,切顶高度为14 m、切顶角度为15°时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最为有利。结合现场切顶与弱化爆破试验,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得出,现场切顶留巷段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平均移近量分别为312 mm和128 mm,与未切顶段相比下降了15%,表明切顶留巷对控制巷道围岩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围岩控制 沿空留巷 无煤柱开采 切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沿空留巷巷旁复合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8
18
作者 韩昌良 张农 +2 位作者 李桂臣 李宝玉 吴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9-976,共8页
针对大采高沿空留巷的顶板运动特征,提出了巷旁复合承载结构的概念,通过力学分析,揭示了巷旁结构的稳定机理。研究表明:顶板压力由顶板、墙体和底板共同承担,从而形成"顶—墙—底"复合承载结构;区分不同阶段墙体强度与顶板运... 针对大采高沿空留巷的顶板运动特征,提出了巷旁复合承载结构的概念,通过力学分析,揭示了巷旁结构的稳定机理。研究表明:顶板压力由顶板、墙体和底板共同承担,从而形成"顶—墙—底"复合承载结构;区分不同阶段墙体强度与顶板运动的作用关系,认为初期强度应大于顶板载荷,后期应能适应顶板变形,使墙体强度与顶板运动保持动态协调;大采高时顶板向墙体施加更大的水平力,要确保墙体水平滑移因子小于接触面摩擦系数以实现抗滑自稳;墙体内侧应力不能高于顶底板强度,以免顶底板被切断,外侧应力不能高于墙体强度,以免墙体被压裂,降低墙宽和巷宽可减小墙体载荷,据此得出了墙体和巷道宽度的确定方法。结合4.2 m大采高沿空留巷案例给出了工程验证,采用膏体混凝土充填时,满足巷旁结构稳定条件的巷道宽度为3 m,墙体宽度为4 m,实测结果表明了结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沿空留巷 复合承载结构 水平滑移因子 稳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在大采高留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7
19
作者 孙志勇 张镇 +2 位作者 王子越 王涛 付玉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0-197,共8页
针对晋煤集团寺河煤矿东五盘区东翼集中巷受多次强烈采动影响、巷间煤柱尺寸小、服务周期长、向斜轴部应力集中程度高等特点,应用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为大采高留巷围岩变形控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研究了水力压裂切... 针对晋煤集团寺河煤矿东五盘区东翼集中巷受多次强烈采动影响、巷间煤柱尺寸小、服务周期长、向斜轴部应力集中程度高等特点,应用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改善围岩应力状态,为大采高留巷围岩变形控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研究了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在大采高留巷中的作用本质,工作面回采前利用高压水在护巷煤柱上覆岩层中形成一个“准破裂面”,工作面回采时,在采场周期来压的作用下,采空区顶板沿“准破裂面”断裂,减少悬臂梁的跨距,卸载或转移工作面侧向悬臂梁传递到护巷煤柱的高应力。综合考虑井下现场作业空间狭小、工作面高位钻孔、地面L型抽放井等多个影响因素,设计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方案,压裂钻孔双侧布置,深孔长度40 m,浅孔长度32 m。为保证压裂效果,超前工作面50~100 m进行压裂施工,倒退式压裂,间隔为2~3 m。通过监测与分析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效果得出,顶板岩层裂缝起裂压力约24 MPa,扩展压力在21~23 MPa。切顶卸压后两帮移近量降低53%,顶板下沉量降低33%,底鼓量降低18%,同时显著减小帮锚索受力变化幅度。压裂后煤柱垂直应力在超前工作面50 m至滞后工作面50 m范围内出现峰值点,未压裂的煤柱垂直应力的峰值点出现在滞后工作面150 m至350 m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留巷 多巷布置 水力压裂 卸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底板裂隙分形特征动态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朋 华心祝 +3 位作者 刘钦节 杨明 成世兴 吴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51-358,共8页
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常见严重底鼓问题,为更好揭示底鼓机理,利用自行研制的两向四面加载试验装置,结合顾桥矿1115(1)工作面轨道顺槽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方法研究了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底板在掘进、一次采动、留巷和二次采动影... 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常见严重底鼓问题,为更好揭示底鼓机理,利用自行研制的两向四面加载试验装置,结合顾桥矿1115(1)工作面轨道顺槽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方法研究了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底板在掘进、一次采动、留巷和二次采动影响期间裂隙动态演化规律,并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定量分析了分形维数变化规律及其与底鼓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底板裂隙随着回采逐步发育、扩展、贯通,以剪切破坏的中高角度裂隙分布为主;底板裂隙分形维数逐渐增加,在顶板来压和留巷期间均有明显的升维现象;由于留巷上部基本顶的"回弹"现象,第二个工作面上覆岩层作用于煤体的载荷较小,导致在第二个工作面回采前期,底板裂隙分形维数增量较小;底鼓量和分形维数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比现场实测底鼓量和试验底鼓量,发现二者能够较好吻合,验证模型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沿空留巷 底鼓 裂隙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