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目驱动下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思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淑华 袁大超 +3 位作者 孔德刚 郝建军 李文良 张秀花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针对新工科教育下国家对综合性、复杂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与工程认证教育理念,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特点,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驱动式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为主线,以立德... 针对新工科教育下国家对综合性、复杂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与工程认证教育理念,结合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特点,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项目驱动式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专业理论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通过科研项目与双创作品项目驱动,将创新创业思维工具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设计实践,构建了“四线并驱,两赛促学”的思专创融合教学新范式,为专业课程专创融合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式 机械创新设计 思专创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
作者 刘夫锋 景文杰 +1 位作者 张会图 路福平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作为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专业实验内容陈旧、设置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缺乏和评价系统匹配度不高等缺点,通过教学内容重构,减少验证性... 作为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专业实验内容陈旧、设置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缺乏和评价系统匹配度不高等缺点,通过教学内容重构,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专业实验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优化考核评价,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专业实验 创新创业 产教融合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三融三维”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芳芳 朱朝枝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耦合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原点,以丰富基于情景融合的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重构基于思专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等三方面融合为方法,构建起具有服务... 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耦合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原点,以丰富基于情景融合的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重构基于思专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等三方面融合为方法,构建起具有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培养体系,并从建立稳定运行机制、完善协同培养机制、健全师生激励机制、优化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构建融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卓越农林人才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情景融合 产教融合 思专融合 卓越农林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维融通课程思政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何秀芳 葛莉 +3 位作者 郑丽维 高姗 陈谷兰 邓丽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五维融通课程思政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级4个班护理本科生223人为对照组,2020级5个班护理本科生267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五维融通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结束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五维融通课程思政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级4个班护理本科生223人为对照组,2020级5个班护理本科生267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五维融通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结束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操作成绩、理论成绩、总评成绩以及专业素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均P<0.05)。结论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开展五维融通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素养,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本科 护理学基础 课程思政 五维融通 学习成绩 专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创融合”视角下“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构建与路径探索——以《中国经济林资源》课程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红姣 刘炳响 +4 位作者 黄秋娴 马长明 牟洪香 许中旗 卢振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278-282,共5页
伴随着经济林产业的蓬勃飞速发展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经济林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将成为炙手可热的急需人才,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展现出超强竞争力。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并结合专业和领域特色,全... 伴随着经济林产业的蓬勃飞速发展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经济林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将成为炙手可热的急需人才,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展现出超强竞争力。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并结合专业和领域特色,全方位培养人才,是当前经济林产业育人的一大热点和难点。着力“四个聚焦”,基于“专创融合”视角,创建经济林领域课程思政育人新机制,加强“专创融合”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构建“创学结合、理论实践、思政三位一体”育人新模式。通过教学改革和构建育人新模式,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经济林相关能力的提升、思想和创新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助力培养“科技型”“应用型”“高素质”经济林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专创融合 课程思政 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开展“思专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娜 郭砾 贺明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28,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育人质量提升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对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人才需求的客观建设中,发挥好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专创”模式,突破了高校专创融合与思创融合的双向构建模... 我国高等教育育人质量提升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对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人才需求的客观建设中,发挥好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专创”模式,突破了高校专创融合与思创融合的双向构建模式,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专业教育与“敢闯会创”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有机融合,探索了更为优化的生态环境、实践教学主体意识、校企协调合作方式、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手段等路径,创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产品 “思专创”融合 健全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创融合的“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勤超 潘海兵 +1 位作者 谢坤 王凤武 《南方农机》 2023年第5期163-166,共4页
针对“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任务单一、设计过程模板化、设计学时紧张、设计方法传统等问题,课题组结合专创融合的培养要求,开展了专创融合的“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在分析“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任务单一、设计过程模板化、设计学时紧张、设计方法传统等问题,课题组结合专创融合的培养要求,开展了专创融合的“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在分析“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创业孵化等方面进行了“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专创融合的“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课程设计 机械学 专创融合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职能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宋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8-51,共4页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思想政治课程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也会随之变化,需要以守正创新作为职业定位,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个体素质培养,着力培养具备坚定信仰的理论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思想政治课程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也会随之变化,需要以守正创新作为职业定位,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个体素质培养,着力培养具备坚定信仰的理论家、具有家国情怀的引路者、勇于创新转变的先行者。要以课程共建作为优化路径,加强思政教师集体素质培养,以教学整合为基础加强集体资源共享,以价值共生为核心加强集体的理念融合,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加强集体分工协作。要以生态共建为优化方向,加强思政教师的职业规划设计,在学校层面加强横向协作,在课堂上加强纵向延伸,在社会层面加强评价管理,为思政教师找准角色定位、加快职能优化提供有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教师 专业发展 角色定位 守正创新 课程共建 职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抗疫精神视域下优化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晓薇 汤紫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4期470-474,共5页
伟大抗疫精神是抗疫斗争最闪亮的精神标识,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究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需充分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引领作用。总结伟大抗疫精神的育人价值,助... 伟大抗疫精神是抗疫斗争最闪亮的精神标识,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究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需充分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引领作用。总结伟大抗疫精神的育人价值,助推中医药院校实现文化育人,促进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分析目前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进程存在的困难,为优化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路径提供精准方向;探究中医药院校“思创融合”多种路径需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加速优化“思创融合”,建立层级式“思创融合”体系,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抗疫精神 中医药 思创融合 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战略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的互嵌融合
10
作者 雷雨婷 董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5期166-176,共11页
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进其与专业课程互嵌融合、协同育人,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都是践行实践育人的重... 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进其与专业课程互嵌融合、协同育人,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都是践行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两者的互嵌融合也是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教育现实中两者却面临“平行运行”“二元割裂”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协同育人效能的发挥。基于此,从体系设计和实施路径双重视角切入,探讨构建由制度支撑、资源支持、师资保障、评价激励构建的“四位一体”融合实践体系,打造“目标链”“内容链”“方法链”构成的“三链协同”实践育人创新模式,从而实现价值观引领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度交融,为高等教育在实践层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科学且可操作的方案,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课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 互嵌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