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四重要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海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蕴。从强国建设的战略要义、系统互动的协同要义、倍增发展的质量要义和全球引领的竞争要义四个维度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蕴。从强国建设的战略要义、系统互动的协同要义、倍增发展的质量要义和全球引领的竞争要义四个维度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是对强国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和科学总结,是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的生动实践,是对高质量发展内驱动力的深刻把握,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球竞争新态势的有力应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大体系要同频共振、同心聚力、同向而行,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汇聚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创新的知识生产与生态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季铁 闵晓蕾 文航轩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目的解析数字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征、政策导向、概念范畴和演化脉络,探索数智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的结构性转变,构建数字文化创新生态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范式并进行现实反思和未来展望。方法面向新时代下数字文化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基于... 目的解析数字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征、政策导向、概念范畴和演化脉络,探索数智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的结构性转变,构建数字文化创新生态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范式并进行现实反思和未来展望。方法面向新时代下数字文化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实证法与比较研究法,构建“技术演进-内容衍生-服务体验”的系统性分析框架,揭示数字文化创新中知识生产的内在机制与生态发展规律。结论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文化创新实现了从技术工具到生态融合的范式跃迁,构成了“数据驱动-互联互通-众智协同”的生态系统,其中开放共享的知识生产机制发挥着核心枢纽作用。未来应在文化理性与技术哲学之间建立辩证平衡,为全球数字文明建设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科技融合 数字文化创新 知识生产 生态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价值意蕴、分析框架与议题设置 被引量:2
4
作者 宣勇 翁默斯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等教育基于系统集成的创新优势,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致力于实现“更强盛的发展需要—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更安全的战略需要”三大价值。高等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等教育基于系统集成的创新优势,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致力于实现“更强盛的发展需要—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更安全的战略需要”三大价值。高等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基本制度的新型生产关系。高等教育要形成并持续强化高科技牵引力、高效能集成力、高质量支撑力,需要围绕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新兴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自主培养等工作领域,通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布局优化、规模结构调整等方式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实现新质生产力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基于以上“三大力量—四个领域—五种方式”分析框架,本研究依循“理论建构—现状评估—功能优化—系统变革”思路设置整体性、开放性的具体研究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新型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1
5
作者 许丽英 吴倩莲 于向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0,共9页
数字化通过释放数字技术红利,成为赋能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其赋能作用通过制度供给、技术驱动、文化重构三个向度,系统回应了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在现实诉求、实践路径、价值追问层面的深层需求。要解决“何以融合”的问题,必须... 数字化通过释放数字技术红利,成为赋能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其赋能作用通过制度供给、技术驱动、文化重构三个向度,系统回应了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在现实诉求、实践路径、价值追问层面的深层需求。要解决“何以融合”的问题,必须以制度供给为基础,推进“数字资源准入—数字素养政策支持体系”、“数字试点—数字治理”以及“数字监测—数字评价”的制度创新。要破解“如何融合”的难题,需以技术驱动为动力,激活数字化的技术属性和育人属性,为城乡教育“融质—融量”提供新质力并助力“数字化+”育人新模式生成。要回答“融合何为”的问题,应以文化重构为目标,树立“城乡共生观”新理念、构建“城乡文化互哺”新理路以及创设“城乡文化数字化”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城乡教育融合 制度供给 技术驱动 文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楚英 孙彩云 +2 位作者 许佳玲 陈笑霞 张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基于科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在本科生课程“生物科学综合实验”细胞培养单元中融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进行不同细胞、不同培养条件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变化。该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充分... 基于科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在本科生课程“生物科学综合实验”细胞培养单元中融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进行不同细胞、不同培养条件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变化。该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科研视野,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更广泛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科教融合 生物科学 综合实验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教融汇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7
作者 史秋衡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3,共10页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格局建构的核心要旨,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新形势、实现国家可持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科教融汇通过深化创新要素聚合功能、优化人才迭代培养制度以及构建技术转化加速机制实...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格局建构的核心要旨,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新形势、实现国家可持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科教融汇通过深化创新要素聚合功能、优化人才迭代培养制度以及构建技术转化加速机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国推进科教融汇仍存在深化高校分类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分类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可持续自主知识体系重构的生态性短板等瓶颈,制约了其创新效能的充分释放。因此,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科教融汇,需以制度创新为基,构建动态化质量评价体系;以资源配置为抓手,优化“教育-科技-产业”协同网络;以平台建设为提升,打造形成综合化的新型科教融汇综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自主知识体系 科技自立自强 高质量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深度融合类影视作品创作中的档案学动力机制分析
8
作者 陈勇 刘越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以文旅深度融合类影视作品的创作为切入点,对其档案学动力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阐释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含义,以及依据档案背景辅助创作、依据档案人物展开创作、依据档案事件改编创作的特征;其次,从文化动力、旅游动力、宣教动力三个方... 本文以文旅深度融合类影视作品的创作为切入点,对其档案学动力机制进行分析。首先,阐释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含义,以及依据档案背景辅助创作、依据档案人物展开创作、依据档案事件改编创作的特征;其次,从文化动力、旅游动力、宣教动力三个方面,分析文旅深度融合类影视作品创作中档案学动力机制的构成要素;最后,探讨文旅深度融合类影视作品创作中档案学动力机制的实施路径,即档案“实”化、档案“优”化、档案“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影视作品 档案学 动力机制 文化动力 经济动力 文化传承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究
9
作者 陈劲 吴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科技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能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题,还能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论文首先阐述科技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明确新时期创新友好的发展目标;然后深入剖析科技金融促进农业“双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从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培养科技企业家四个方面发力,构建科技金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 创新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模式研究
10
作者 丁继勇 牛超群 吕汶汛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 重大涉水工程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和动力。通过分析国内外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及实际案例,指出当前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梳理了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典型组织模式及特点和问题;基于有组织科研理念,借鉴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组织优点,提出重大涉水工程科技创新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构想及其3种类型。这3种科技创新一体化模式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合理确定科技创新任务范围,优化科技创新总包商选择机制,合理编制科技创新一体化合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一体化项目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重大涉水工程 一体化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1
作者 王玺年 张玺 +1 位作者 王璐菊 郭志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科教融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技术人才、实现教育与科技协同育人。本文以《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如何从课程教学体... 科教融汇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技术人才、实现教育与科技协同育人。本文以《现代养羊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如何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环节及科创平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培养具备数字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推进现代化畜牧业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现代养羊技术 思政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
12
作者 于立杰 孙蕾 +3 位作者 刘克心 刘忠野 董健男 梁春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89-192,共4页
该文聚焦于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数字化... 该文聚焦于高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策略,从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材建设、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等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农业技术数字化人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提升学生数字化技能与综合素养,增强专业适应性,为农业数字化人才培育提供可行路径与范例,助力传统农业专业升级与农业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 数智化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4)》读后
13
作者 赵彦昌 周紫薇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11,共3页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4)》作为一部专门介绍中国档案事业基本情况的著作,深入剖析了2023年全国各地档案事业发展态势,对于推动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该书研究领域全面,调研范围广泛,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且具...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4)》作为一部专门介绍中国档案事业基本情况的著作,深入剖析了2023年全国各地档案事业发展态势,对于推动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该书研究领域全面,调研范围广泛,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且具有时代的特色,收集了大量权威的数据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具有不可取代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档案事业的发展情况,而且能够为接下来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事业 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综合档案馆 档案治理体系 档案学 档案文化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教融合的多维检视及其纾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文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从西方引入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及其不断周延的大学功用概念,使高校科教融合意涵从基于传统大学职能的科教融合延展到基于现代大学功能的科教融合,再过渡到基于当代大学效用的科教融合,构成了职能—微观、功能—中观、效用—... 从西方引入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及其不断周延的大学功用概念,使高校科教融合意涵从基于传统大学职能的科教融合延展到基于现代大学功能的科教融合,再过渡到基于当代大学效用的科教融合,构成了职能—微观、功能—中观、效用—宏观三个“视角—层次”。基于此,全面检视我国高校科教融合的发展困境,可归纳为协同育人层面高校教学与科研呈现“冲突”或“矛盾”、机构整合层面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协同性”不足、资源统筹层面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的“整合性”欠缺三个方面。面向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关注“科研的育人性”向更加关注“教学的学术性”,在组织机构方面从关注“机构合并融入”向更加关注“混合平台创设”,在资源配置方面从关注“部门统筹协调”向更加关注“创新策源能力”转换,将成为我国高校科教融合的纾解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科教融合 高校 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静 冯鲍 黄爱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5,共6页
文旅深度融合是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和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数智化正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动能和新引擎。遵循融合理念分别构建数智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智化赋能文旅... 文旅深度融合是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和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数智化正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动能和新引擎。遵循融合理念分别构建数智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智化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介机制检验表明,数智化可以分别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正向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数智化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作用较强,西部地区较弱。因此,为充分释放数智化的赋能效应,应重点聚力科技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文旅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 公共服务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路径分析和引文文本挖掘的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结构识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治宇 刘小平 +1 位作者 梁爽 李函羲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研究目的]准确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构,为聚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用以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结构的理论框架--科技知识树,构建了针对“纯基础研究-应用型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常... [研究目的]准确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构,为聚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用以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结构的理论框架--科技知识树,构建了针对“纯基础研究-应用型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常规技术”关联的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应用复杂网络分析与文本挖掘技术,理清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间的知识流动关系,识别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构。[研究结果/结论]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得到关键核心技术分布于21个领域,涵盖11类应用型基础研究,包括Petri网、算法优化、光子学原理等;14类纯基础研究,包括半导体原理、数字电路建构原理等。经验证,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支撑技术研发的基础研究结构,为成果转化、技术攻关与基础研究布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基础研究 科技知识树 引文文本挖掘 集成电路 主路径分析 共词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宁刚 李赟 陈延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创新型农业人才,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小院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该文立足新农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青岛农业大学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出依托科技小院,建立“政产研学用”的培育模式,坚持“思政教育新载体、思想引领新阵地、文化育人新平台”的育人定位,强化科技小院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功能,打造新时代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优质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产教融合 新农科 协同育人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理工科博士学位供给优化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
18
作者 方建锋 房欲飞 王克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5,共10页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和基础工程,对教育强转化为科技强、人才强起着促进作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加强理工科博士的自主培养。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观之,当前我国...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和基础工程,对教育强转化为科技强、人才强起着促进作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加强理工科博士的自主培养。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观之,当前我国理工科博士学位供给尚面临生产强度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基础学科占比较低影响了原创性科技突破、培养质量不高带来人才外流风险等挑战,与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尚有差距。建议以《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法律的发布为契机优化学位供给能力,顺应国际趋势将新增博士学位投放到理工科领域,加大基础学科学术学位供给力度,以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推动理工科博士培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理工科 博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教劳结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何以”与“何为”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婧智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科学技术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连接点,也是现代生产力的内涵要素,使“教劳结合”与现代生产力在逻辑上具有互动的可能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主题下,“教劳结合”内容、形式的数字化转型涵盖了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应用着更高技术... 科学技术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连接点,也是现代生产力的内涵要素,使“教劳结合”与现代生产力在逻辑上具有互动的可能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主题下,“教劳结合”内容、形式的数字化转型涵盖了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应用着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转型的过程回应了新质生产力“兴科技”的诉求。立足人才培养这一着力点,数字化“教劳结合”的内容形式贯通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运转。数字化“教劳结合”不仅从生产能力、劳动习惯、创新潜能方面提升了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更以贯通人终身学习的时空场域拓展了高素质劳动者的群体规模,有效回应了新质生产力对人才资源在知识储备、能力提升、规模扩容方面的发展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劳结合”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依赖性与结构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科学-技术”知识要素组合模式与转移路径分析
20
作者 王宇航 吴天骏 康乐乐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7,共9页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识转移路径,并将其概括为知识迁移、知识异质化、知识均质化、知识连通化、知识离散化、连通异质化、连通均质化七种知识转移模式。结合转移过程中的互信息-词频权重提取出转移路径中的知识要素,对转移知识要素进行内容分析。文章研究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和演化模式,有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知识转移 前沿基础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