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between Coal Enterprise and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丽 史雪飞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Based on the two-stage Stackelberg game method, value creation of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between coal enterprise and power utilities is studied by formulating profit functions of coal and power enterprises and calcu... Based on the two-stage Stackelberg game method, value creation of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between coal enterprise and power utilities is studied by formulating profit functions of coal and power enterprises and calculating the maximum profi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fit from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between coal and power enterprises is more than that of non- cooperation. The cooperation is validated to be beneficial for both units; however, the profit is mainly taken by the power enterprise.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o distribute cooperation value between coal and power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ir continual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value Game theory coal enterpris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PROFIT Variable c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被引量:4
2
作者 Nikolai Voropai Sergei Podkovalnikov +1 位作者 Lyudmila Chudinova Ksenia Letova (Kushkina)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state electric ties ISETs and grids(ISGs) is a global process; recently, countries of Northeast Asia(NEA) that were previously very poorly connected have started 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c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state electric ties ISETs and grids(ISGs) is a global process; recently, countries of Northeast Asia(NEA) that were previously very poorly connected have started 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ISETs and ISG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interstate transmissions in the NEA region, considering the prospective projects of ISETs in NEA. The results of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study on prospective NEA ISGs are provided. The proposal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cooperation in NEA are form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teg RATI o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terstate electric TIES power grids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effective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功耗可级联拓展的电刺激IC
3
作者 吴黎霞 张轩 +2 位作者 薛宁 姚镭 刘春秀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可级联拓展的电刺激芯片,该芯片主要由16个独立电刺激通道、一个全局数字控制器(GDC)及电流偏置模块组成。每个独立电刺激通道包含一个8 bit数模转换器(DAC)、一个高压刺激前端(SFE)电路以及通道本地数字控制器(LDC),...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可级联拓展的电刺激芯片,该芯片主要由16个独立电刺激通道、一个全局数字控制器(GDC)及电流偏置模块组成。每个独立电刺激通道包含一个8 bit数模转换器(DAC)、一个高压刺激前端(SFE)电路以及通道本地数字控制器(LDC),能够输出脉冲幅度/宽度/相位间隔时间可独立配置的单极性双相脉冲刺激电流。GDC控制16个通道的配置和刺激使能,并有一个可进行多芯片级联拓展的控制接口。LDC和GDC共用同一组时钟/数据控制信号,节省了端口资源。提出的电路采用GF 0.18μm CMOS BCD高压工艺进行设计和制备,总面积为1.5 mm×3.1 mm。测试结果表明,在5 V/15 V/-15 V供电下,该电路的静态功耗为2.14μW,最大输出电流为1 mA,输出200μA恒定电流时顺从电压为13.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集成电路(IC) 低功耗 可拓展性 多通道 电刺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风电低碳园区灵活性资源鲁棒协调运行
4
作者 孟毓 郭瑞 +3 位作者 石子川 薛俊逸 吕嘉文 樊飞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为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给低碳园区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以最小化低碳园区电-碳综合运行成本为目标的多时间尺度鲁棒协调运行方案,充分发挥低碳园区中氢储能、天然气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多样化调节能力.运... 为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给低碳园区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带来的挑战,提出一种以最小化低碳园区电-碳综合运行成本为目标的多时间尺度鲁棒协调运行方案,充分发挥低碳园区中氢储能、天然气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多样化调节能力.运行方案包含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日前决策阶段,通过考虑风电出力与负荷需求的多时间尺度波动特点,制定氢储能、天然气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的鲁棒调度指令;第2阶段为日内决策阶段,通过结合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的短期预测结果,动态调整风力发电机组功率调度指令.日前决策为自适应鲁棒优化问题,通过列约束生成算法进行求解;日内决策为确定性优化问题,通过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最后,结合某实际低碳园区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的小时级功率数据与运行天级电量数据,构建仿真模型,验证运行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含高比例风电低碳园区运行经济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风电 低碳园区 灵活性资源 电-碳综合成本 协调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季军 李建刚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7期64-66,共3页
智能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架构,依赖电力通信技术实现高效、稳定的电力传输与分配。详细分析电力通信技术在保障智能电网数据传输、实现智能化控制、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在支撑高级计量基础设施、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 智能电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架构,依赖电力通信技术实现高效、稳定的电力传输与分配。详细分析电力通信技术在保障智能电网数据传输、实现智能化控制、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在支撑高级计量基础设施、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助力可再生能源整合与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通信 智能电网 智能化控制 能源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管理助力电力工业节能减排
6
作者 冀锦彪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97-99,共3页
通过分析煤矿智能化管理的优势及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现状,论证了智能化管理在促进电力工业节能减排中发挥的作用。以青云煤矿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智能化管理措施及成效。研究表明,青云煤矿通过实施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煤炭开采和利用效率... 通过分析煤矿智能化管理的优势及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现状,论证了智能化管理在促进电力工业节能减排中发挥的作用。以青云煤矿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智能化管理措施及成效。研究表明,青云煤矿通过实施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煤炭开采和利用效率,降低了煤炭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了电力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管理 电力工业 节能减排 能源效率 污染物排放 青云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力电力协同发展内涵与关键举措研究
7
作者 李洁 王月 姜凌菲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5年第2期2-8,共7页
算力产业用能的快速增长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需求使得算力电力协同成为关键发展趋势。基于算力和电力行业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分析,提出了算力电力协同的内涵,针对算力电力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探讨了算电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为相... 算力产业用能的快速增长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需求使得算力电力协同成为关键发展趋势。基于算力和电力行业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分析,提出了算力电力协同的内涵,针对算力电力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探讨了算电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为数字经济和能源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电力协同 源网荷储一体化 算力负载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三化”协同利用基础与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科 何淑欣 +6 位作者 何祥 初茉 周伟 袁宁 陈登红 龚鹏 张元春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2,共14页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约矿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大宗煤基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充填是解放“三下一上”压煤,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实现固废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三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基于产煤大省山西省、“华东能源粮仓”安徽两淮基地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煤基固废种类和产量,详细阐述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炉底渣、气化渣和脱硫石膏等为主要材料的煤基固废通过重金属吸附解吸和络合钝化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置,列举煤基固废分类应用于低热值煤基固废发电、制备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瓦等资源化利用途径,对比分析煤基固废采煤沉陷区复垦回填及井下充填规模化利用途径,突出煤基固废井下充填的优越性。基于煤电化基地深部煤炭资源,提出绿色充填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深部煤矸石源头减量与采选充协同技术、充填材料高效制备与深部井下输送技术及煤基固废充填材料深部多场耦合机理,探究多源煤基固废从源头、过程到终端的深部充填开采全过程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以解决矿区深部井下充填的技术难题。根据宁东基地任家庄煤矿、山西省霍尔辛赫煤矿及淮北矿区地质条件和充填目的,分别提出超前钻孔注充低位充填方案、关键层非典型特征条件下多离层梯级注浆方案和煤基固废协同利用关键技术,综合矿山固废处置与利用、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表沉陷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形成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开采模式,为煤炭开采高质量化和环境低损伤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化基地 煤基固废 协同利用 深部开采 源头减量 采选充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盛东 杨彩 +2 位作者 章俊 李纯阳 任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00,共15页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破裂位置、强度及其震源机制,地电场信号中的电阻率、激励电流及自然电位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渗流演化过程。透水通道形成对应微震场特征,地下水渗流对应地电场特征,因此微震电法耦合方法对矿井水害孕育发展过程具有监测预警的功能,可有效对采动破坏过程中形成的突水通道、水源位置及渗流过程等水害三要素进行精准捕捉;减少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多解性,提高水害监测预警精度,对煤矿防治水意义重大。当前,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在煤矿水害实时动态监测中开始得到应用,突破传统微震与电法独立采集的局限,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国内外首款煤安认证的微震与电法耦合并行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微震场与地电场并行采集基站为核心,集被动源微震波场与主被动地电场为一体,通过连接矿井物联网,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控制、传输及云端存储;其一体化网络服务器主机可连接多个采集基站,并将微震检波器、电法激励电极与电位测量电极进行相互隔离、并行采集,形成微震事件密度与能级分布、电阻率分布、自然电位分布等时空云图来监测预判水害三要素。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仍需在微震事件智能识别与定位、地电场的电阻率三维反演以及自然电位渗流反演方面进行专项攻关;结合并行监测的微震电法大数据集,重点在微震电法数据联合反演、智能化监测预警方向开展进一步研究。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作为矿井水害的主动预警监测新方法,可为我国智能化矿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与电法耦合 主被动一体化 监测预警 煤矿水害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电解耦CCHP和综合需求响应协同优化的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艳 陈国华 顾雪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98,共13页
针对灾后紧急恢复阶段,提出一种基于热电解耦燃气冷热电三联供(CCHP)和综合需求响应协同优化的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该策略在提升韧性的同时计及资源利用效能,通过刻画计及不确定性的冷热用户响应意愿曲线,得到其可用调温范围,并基于此... 针对灾后紧急恢复阶段,提出一种基于热电解耦燃气冷热电三联供(CCHP)和综合需求响应协同优化的配电网韧性提升策略。该策略在提升韧性的同时计及资源利用效能,通过刻画计及不确定性的冷热用户响应意愿曲线,得到其可用调温范围,并基于此提出衡量用户舒适度的温度偏离度指标,最终以停电周期内电负荷恢复价值量最大和冷热负荷温度偏离度最小为目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ε-约束模型将其转换为单目标模型进行求解。以IEEE-69电力系统与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耦合系统进行仿真模拟,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不确定性分析 多目标优化 韧性 热电解耦 综合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国强 徐东 +3 位作者 杨新宇 刘俊峰 龚得 王贺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基于减排降碳和可持续健康发展考量,积极探索新能源发电业务,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成为影响新能源发电业务投资决策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经济评价基本原理,根据新能源发电项目技术经济特征,构建新能... 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基于减排降碳和可持续健康发展考量,积极探索新能源发电业务,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成为影响新能源发电业务投资决策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经济评价基本原理,根据新能源发电项目技术经济特征,构建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体系。折现现金流法仍然是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内部收益率和平准化度电成本是衡量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新能源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应在投资构成、成本费用估算、收入与税金估算等方面体现差异,重点在营业收入估算中体现项目真正价值。在规制性配置储能要求以及储能收益政策有待落实的情况下,新能源发电项目效益有待提高,建议现阶段适当降低投资回报要求,尤其是出于市场拓展和协同发展目的的战略性新能源发电项目。项目电价和有效利用小时数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应视情况合理选取参数。风光气电融合项目应分业务估算成本。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应积极开展宏观配套政策和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支撑新能源发电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大型油气企业 经济评价 内部收益率 电价 风光气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集成方式
12
作者 余廷芳 方澳 +1 位作者 李龙飞 徐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0-2337,共8页
针对某600 MW超临界发电机组,提出3种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SAPG)系统的集成方式.第1种为太阳能场并联取代高压加热器,第2种为太阳能场高压串联取代高压加热器,第3种为太阳能场低压串联取代高压加热器.利用Matlab编程建立槽式太... 针对某600 MW超临界发电机组,提出3种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SAPG)系统的集成方式.第1种为太阳能场并联取代高压加热器,第2种为太阳能场高压串联取代高压加热器,第3种为太阳能场低压串联取代高压加热器.利用Matlab编程建立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电厂发电的仿真模型,在功率增大模式(PB模式)下仿真计算不同的集成方式热力性能,对3种集成方式下系统的太阳能发电量、光电转换效率、标准煤耗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APG系统的3种集成方式随着太阳法向直接辐照度EDNI的增大,太阳能引入规模达到峰值为192.37 MW,太阳能发电量为59.55 MW,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10%,标准煤耗率最低为264.44 g/(kW·h).当EDNI≤482 W/m2时,低压串联的集成方式下太阳能发电量、光电转换效率、标准煤耗率等指标均优于高压串联及并联集成的方式;当EDNI≥482 W/m2时,并联集成方式的热力性指标均优于其他2种集成方式,高压串联的集成方式热力性能指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 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SAPG) 集成方式 热力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分解的风火储协同调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鹏 王玮 +2 位作者 杨建青 房方 郭金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8-435,共8页
为提升风火两大主力电源对电网频率的主动支撑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分解的风火储协同调频控制策略。首先,考虑风火及储能参与电网调频时的不同响应时间尺度,提出基于小波包分解的频差指令多尺度分解方法及风火储分别响应中低高频差... 为提升风火两大主力电源对电网频率的主动支撑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分解的风火储协同调频控制策略。首先,考虑风火及储能参与电网调频时的不同响应时间尺度,提出基于小波包分解的频差指令多尺度分解方法及风火储分别响应中低高频差分量的互补匹配方案;提出适应火电调频响应特性的频差指令低频分量获取方法,发展考虑风电有功裕度和储能容量约束的风储出力自趋优调配方法,实现风火储与中低高频分量的精准对应;针对不同运行工况,提出基于调频裕度的风电场聚类分区方法及风力机有功功率智能调控方法,提升风电场对电网频率的主动支撑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有效实现风火储联合参与一次调频,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风储调频容量,有效改善系统频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并网 电网调频 小波包分解 K-均值聚类 协同互补 自趋优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US应用下660MW燃煤电站度电成本与电力供应成本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淑媛 袁鑫 +2 位作者 刘骏 陈衡 王修彦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7-556,574,共11页
为研究燃煤机组进行碳的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改造后度电成本与电力供应成本的变化情况,综合当前电-碳双市场发展趋势总结分析出燃煤机组CCUS应用的成本、收益情况并建立仿真模型,同时对配备CCUS的660 MW燃煤电站进行度电成本与电力... 为研究燃煤机组进行碳的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改造后度电成本与电力供应成本的变化情况,综合当前电-碳双市场发展趋势总结分析出燃煤机组CCUS应用的成本、收益情况并建立仿真模型,同时对配备CCUS的660 MW燃煤电站进行度电成本与电力供应成本的折算分析,最后以碳捕集成本、碳交易价格为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火电机组经CCUS改造后,预测度电成本将于2034—2035年下降至电网区域煤电交易基准价向上浮动20%的范畴,于2039年后实现改造前后度电成本变化率为负数,即改造后度电成本低于改造前度电成本的目标,此外尽管碳捕集成本、碳交易价格将对度电成本和电力供应成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两者的耦合作用下,火电机组CCUS改造项目仍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燃烧后碳捕集 度电成本 电力供应成本 碳交易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系统中各类电网侧储能设施调峰效益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旭 黎建锋 +2 位作者 邵成成 李富春 张雨津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储能电站的效益评估是储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对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电网侧储能的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全时段8760 h生产仿真模拟,在保持系统供电可靠性不变的约束下,计算了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电化学储能等储能电站的容量效益、电量效... 储能电站的效益评估是储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对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电网侧储能的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全时段8760 h生产仿真模拟,在保持系统供电可靠性不变的约束下,计算了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电化学储能等储能电站的容量效益、电量效益,考虑了各类储能电站的运行策略。仿真模拟过程中,以周为节点,计算全年8760 h的系统运行状态,考虑了储能电站的运行效率、机组启停、跨日调节等因素,避免了典型日生产模拟无法模拟储能跨日调节导致的储能容量和电量效益评估失真的问题。最后,以中国西北地区实际高比例新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种储能对减少火电装机、降低新能源弃电率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中国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电网侧储能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电量效益 容量效益 新能源弃电率 煤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系统故障随机性的电热联合系统备用与DNE分布鲁棒协同优化调度
16
作者 刘鸿鹏 李宏伟 +2 位作者 马建伟 陈继开 张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为实现电热联合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出考虑系统设备故障随机性的电热联合系统备用与“不超过”(DNE)分布鲁棒协同优化调度模型。首先,以常规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成本最小为综合优化目标,电功率平衡约束、热功... 为实现电热联合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出考虑系统设备故障随机性的电热联合系统备用与“不超过”(DNE)分布鲁棒协同优化调度模型。首先,以常规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成本最小为综合优化目标,电功率平衡约束、热功率平衡约束等为约束条件,建立确定性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其次,在综合考虑风电功率、设备故障随机性以及DNE极限基础上建立电热联合系统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以修改的9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可有效提高风电消纳率和系统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联合系统 分布鲁棒优化 风电不确定性 设备故障随机性 DNE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煤比、水煤比预测电煤比及在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优化中的性能
17
作者 高飞 张强 +7 位作者 甄志广 王健 墨庆锋 周远科 王志 杨昊 靖卓然 周怀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130,共8页
智能发电背景下需深入探讨对燃煤发电机组运行数据深入分析、利用的方法。机组运行经济性通常用发电(供电)煤耗来表征,实质上是燃料量与发电量的比值。提出用电煤比-发电量与燃料量的比值来计算机组运行经济性,形成风煤比、水煤比、电... 智能发电背景下需深入探讨对燃煤发电机组运行数据深入分析、利用的方法。机组运行经济性通常用发电(供电)煤耗来表征,实质上是燃料量与发电量的比值。提出用电煤比-发电量与燃料量的比值来计算机组运行经济性,形成风煤比、水煤比、电煤比全部以单位燃料量为基准来计量的燃煤机组主要概念体系。与煤耗越低、经济性越好相反,电煤比越高、经济性越好。根据某600 MW燃煤发电机组W火焰锅炉实际运行数据计算电煤比、风煤比、水煤比,并用风煤比和水煤比通过二次函数预测(拟合)电煤比的变化,预测效果较好。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和机组当前风煤比和水煤比的取值范围,可为机组运行优化调整风煤比、水煤比提供定量依据。炉内三维燃烧在线监测及锅炉闭环优化控制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本文方法预测模型得到的风煤比和水煤比改进方向,与优化运行的实际参数的变化一致,试验前后该机组电煤比增加幅度达到2.42%,取得了改进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实际效果,证明了本文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机组 风煤比 水煤比 电煤比 经济性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捕集-电转气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优化运行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韧俐 李江南 +2 位作者 周保荣 赵文猛 刘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9-718,共10页
碳捕集、电转气装置能够利用系统富裕新能源捕集火电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并生成燃气,形成碳资源循环利用链.为降低系统碳排放,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出含碳捕集-电转气(CC-P2G)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架构,并设计其优化运... 碳捕集、电转气装置能够利用系统富裕新能源捕集火电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并生成燃气,形成碳资源循环利用链.为降低系统碳排放,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出含碳捕集-电转气(CC-P2G)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架构,并设计其优化运行模型.重点讨论该架构电能流和碳流的运行特性;考虑配额制下碳排放交易收益,以一体化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各类设备运行特性,提出其优化运行模型.算例验证了CC-P2G系统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系统运行效益方面的效用.结果表明,CC-P2G系统与碳排放配额交易等市场机制有效配合,能够在降低系统整体碳排放的同时提升运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 碳捕集和电转气系统 电能流 碳流 碳排放配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的技术路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成 《汽车文摘》 2024年第8期35-42,共8页
通过对电芯基础材料的发展、不同电芯集成技术对比以及电池包壳体轻量化方案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单体电芯能量密度的提升依赖于基础材料科学的重大突破。预计在后锂离子时代,电芯密度有望达到1200... 通过对电芯基础材料的发展、不同电芯集成技术对比以及电池包壳体轻量化方案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提升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单体电芯能量密度的提升依赖于基础材料科学的重大突破。预计在后锂离子时代,电芯密度有望达到1200 W·h/kg,而短期内,360 W·h/kg电芯密度的半固态电池技术有望率先实现量产,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长续驶里程和更高能量效率。此外,提高电芯的集成效率是另一个关键技术。无模组技术(CTP)、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和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B)等方案,有望将电芯集成率提升至90%,空间利用率提升至70%,从而打破传统设计局限,实现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显著提升。电池包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同样至关重要,铝合金挤压型材、铝合金一体式压铸、超高强钢辊压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压等壳体轻量化设计方案,可以在确保电池包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整包质量,从而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密度 电池 轻量化 纯电动汽车 电芯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智能输煤一体化分散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玉伟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电厂输煤系统为分析对象,完成该电厂输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输煤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和PLC控制电路;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输煤PLC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功能设计;以WinCC组态软件为依托平台,开发该输煤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画面... 以电厂输煤系统为分析对象,完成该电厂输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输煤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和PLC控制电路;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输煤PLC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功能设计;以WinCC组态软件为依托平台,开发该输煤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画面,完成该火力发电厂输煤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设计远程监控系统的各种图形界面和监控功能,实现对输煤系统的远程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输煤系统 一体化分散控制技术 PLC控制电路 组态设计 远程监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