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蓝绿空间健康促进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
赵兵
李弘毅
张金光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寒地街区蓝绿空间对热环境的影响研究——以沈阳市过渡季节为例 |
袁敬诚
韩腾瑞
李海滨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1973—2020年珠海市蓝绿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
王江波
贺婷婷
李义姝
苟爱萍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水绿协同作用下的城市滨水绿地固碳效能 |
袁旸洋
罗尚岑
杨明珠
黄韬睿
姚思丹
毛婧雯
洪仟雨
|
《中国城市林业》
|
2025 |
0 |
|
5
|
城市发展带建设用地和蓝绿空间时空演替特征研究——以沈大城市发展带为例 |
马驰骋
杨东峰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6
|
城市蓝绿空间公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以湖南长沙为例 |
张趁
张楠
朱佩娟
秦书茜
张勇
|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7
|
基于恢复性感知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要素对公众健康行为影响 |
吴逸
裘鸿菲
罗心玥
胡亚萍
|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8
|
滨水居民区蓝绿空间协同降温效应——以南京市为例 |
冯海蓉
冯莉
黄帆
孙嘉欣
陈晶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基于Landsat数据的蓝绿空间改善城市热环境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
陈天
谭凝
|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5
|
|
10
|
生态修复背景下城市蓝绿空间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
洪凤雅
修晨
阳慧园
刘红晓
叶有华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西安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景观格局演变对降温效应的影响 |
孔维莹
刘伊卓
董思纯
胡远东
|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市县级国土空间“三类”规划中城市绿地指标体系构建策略 |
朱镱妮
李翅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3
|
森林景区内蓝绿灰空间声景观特征研究——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洪崖丹井景区为例 |
许志峰
郑育桃
艾天成
陈飞平
李华
|
《林业调查规划》
|
2025 |
0 |
|
14
|
生态网络理论视角下江南水乡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昆山市为例 |
聂小明
程瑞霞
崔健
|
《园林》
|
2025 |
0 |
|
15
|
气候变化背景下成都都市圈蓝绿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机制 |
王倩娜
廖奕晴
贺思敏
赵雲竹
何瑞
沈一
|
《园林》
|
2025 |
0 |
|
16
|
城市蓝绿空间暴露影响居民满意度的研究进展与启示 |
陈玉洁
|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面向规划应用的蓝绿空间碳汇估算模型构建——以武汉市为例 |
黄焕
丘永东
肖志中
哈思杰
吴啸
程逸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景观连通性与环境公平性视域下城市冷岛网络构建及优化——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
林佳怡
董寅
戴嘉腾
郭力慈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长株潭城市群蓝绿空间碳汇时空演化与组态提升路径 |
刘亦文
李桢枭
颜建军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高温热浪下城市蓝绿空间降温服务供需关系的空间格局研究 |
江尉
彭立华
刘珊
|
《绿色科技》
|
2025 |
0 |
|